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应知条文必会条文(1)2.1.1桩基: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与桩顶联结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或由柱与桩直接联结的单桩基础。(2)2.1.2复合桩基:由基桩和承台下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桩基础。(3)2.1.3基桩:桩基础中的单桩。(4)2.1.4复合基桩:单桩及其对应面积的承台下地基土组成的复合承载基桩。(5)2.1.6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它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身承载力。(6)2.1.7极限侧阻力标准值: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身侧表面所发生的岩土阻力。(7)2.1.8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端所发生的岩土阻力。(8)2.1.9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除以安全系数后的承载力值。(9)2.1.11承台效应系数:竖向荷载下,承台底地基土承载力的发挥率。(10)2.1.12负摩阻力:桩周土由于自重固结、湿陷、地面荷载作用等原因而产生大于基桩的沉降所引起的对桩表面的向下摩阻力。(11)2.1.15灌注桩后注浆:灌注桩成桩后一定时间,通过预设于桩身内的注浆导管及与之相连的桩端、桩侧注浆阀注入水泥浆,使桩端、桩侧土体(包括沉渣和泥皮)得到加固,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小沉降。(12)3.1.1桩基础应按下列两类极限状态设计: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桩基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桩基达到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规定的变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1)3.1.1桩基础应按下列两类极限状态设计: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桩基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桩基达到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规定的变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2)3.1.2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场地地基和建筑物体型的复杂性以及由于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应将桩基设计分为表3.1.2所列的三个设计等级。桩基设计时,应根据表3.1.2确定设计等级。(3)5.2.1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RNk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的要求:RNk2.1max2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RNEk25.1的某项限值。(13)3.1.2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场地地基和建筑物体型的复杂性以及由于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应将桩基设计分为表3.1.2所列的三个设计等级。桩基设计时,应根据表3.1.2确定设计等级。(14)3.1.5对受水平荷载较大,或对水平位移有严格限制的建筑桩基,应计算其水平位移。(15)3.1.6应根据桩基所处的环境类别和相应的裂缝控制等级,验算桩和承台正截面的抗裂和裂缝宽度。(16)3.3.1基桩可按下列规定分类:1按承载性状分类:1)摩擦型桩: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阻力承受,桩端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端承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2)端承型桩: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小到可忽略不计;摩擦端承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2按成桩方法分类:1)非挤土桩:干作业法钻(挖)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套管护壁法钻(挖)孔灌注桩;2)部分挤土桩:长螺旋压灌灌注桩、冲孔灌注桩、钻孔挤扩灌注桩、搅拌劲芯桩、预钻孔打入(静压)预制桩、打入(静压)式敞口钢管桩、敞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H型钢桩;3)挤土桩:沉管灌注桩、沉管夯(挤)扩灌注桩、打入(静压)预制桩、闭口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闭口钢管桩。3按桩径(设计直径d)大小分类: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的要求:RNEk5.1max式中kN——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maxkN——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最大竖向力;EkN——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maxEkN——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最大竖向力;R——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4)5.5.1建筑桩基沉降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5)5.5.4建筑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应按表5.5.4规定采用。建筑桩基沉降变形允许值变形特征允许值砌体承重结构基础的局部倾斜0.0021)小直径桩:d≤250mm;2)中等直径桩:250mmd800mm;3)大直径桩:d≥800mm。(17)3.3.2桩型与成桩工艺应根据建筑结构类型、荷载性质、桩的使用功能、穿越土层、桩端持力层、地下水位、施工设备、施工环境、施工经验、制桩材料供应条件等,按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选择时可按本规范附录A进行。1对于框架-核心筒等荷载分布很不均匀的桩筏基础,宜选择基桩尺寸和承载力可调性较大的桩型和工艺。2挤土沉管灌注桩用于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时,应局限于多层住宅桩基。(18)4.1.2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5,混凝土预制桩尖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30;2灌注桩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水下灌注桩的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3四类、五类环境中桩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267、《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相关规定。(19)4.1.4混凝土预制桩的截面边长不应小于200mm;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实心桩的截面边长不宜小于350mm。(20)4.1.5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预制桩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21)4.1.6预制桩的桩身配筋应按吊运、打桩及桩在使用中的受力等条件计算确定。采用锤击法沉桩时,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静压法沉桩时,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主筋直径不宜小于φ14,打入桩桩顶以下4~5倍桩身直径长度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并设置钢筋网片。(22)4.1.7预制桩的分节长度应根据施工条件及运输条件确定;每根桩的接头数量不宜超过3个。(23)4.1.9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按截面形式可分为管桩、空心方桩,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分为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桩、预应力混凝土(PC)桩。离心成型的先张法各类建筑相邻柱(墙)基的沉降差(1)框架、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结构(2)砌体墙填充的边排柱(3)当基础不均匀沉降时不产生附加应力的结构0.0020l0.00070l0.0050l单层排架结构(柱距为6m)桩基的沉降量(mm)120桥式吊车轨面的倾斜(按不调整轨道考虑)纵向横向0.0040.003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整体倾斜24gH6024gH10060gH100gH0.0040.0030.00250.002高耸结构桩基的整体倾斜20gH5020gH10050gH150100gH200150gH250200gH0.0080.0060.0050.0040.0030.002预应力混凝土桩的截面尺寸、配筋、桩身极限弯矩、桩身竖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等参数可按本规范附录B确定。(24)4.1.10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桩尖型式宜根据地层性质选择闭口型或敞口型;闭口型分为平底十字型和锥型。(25)4.1.12预应力混凝土桩的连接可采用端板焊接连接、法兰连接、机械啮合连接、螺纹连接。每根桩的接头数量不宜超过3个。(26)4.1.14钢桩可采用管型、H型或其他异型钢材。(27)4.1.15钢桩的分段长度宜为12~15m。(27)4.1.16钢桩焊接接头应采用等强度连接。(28)4.2.1桩基承台的构造,应满足抗冲切、抗剪切、抗弯承载力和上部结构要求,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独立柱下桩基承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500mm,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2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墙下布桩的剪力墙结构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0mm。3高层建筑箱形承台的构造应符合《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的规定。(29)4.2.4桩与承台的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嵌入承台内的长度对中等直径桩不宜小于50mm;对大直径桩不宜小于100mm。2混凝土桩的桩顶纵向主筋应锚入承台内,其锚入长度不宜小于35倍纵向主筋直径。对于抗拔桩,桩顶纵向主筋的锚固长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确定。3对于大直径灌注桩,当采用一柱一桩时可设置承台或将桩与柱直接连接。4.2.5柱与承台的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一柱一桩基础,柱与桩直接连接时,柱纵向主筋锚入桩身内长度不应小于35倍纵向主筋直径。高耸结构基础的沉降量(mm)100gH200100gH250200gH350250150体型简单的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桩基最大沉降量(mm)—200注:0l为相邻柱(墙)二测点间距离,gH为自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6)5.9.6桩基承台厚度应满足柱(墙)对承台的冲切和基桩对承台的冲切承载力要求。(7)5.9.9柱(墙)下桩基承台,应分别对柱(墙)边、变阶处和桩边联线形成的贯通承台的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进行验算。当承台悬挑边有多排基桩形成多个斜截面时,应对每个2对于多桩承台,柱纵向主筋应锚入承台不应小于35倍纵向主筋直径;当承台高度不满足锚固要求时,竖向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0倍纵向主筋直径,并向柱轴线方向呈90º弯折。3当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对于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柱,纵向主筋锚固长度应乘以1.15的系数;对于三级抗震等级的柱,纵向主筋锚固长度应乘以1.05的系数。(30)4.2.6承台与承台之间的连接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柱一桩时,应在桩顶两个主轴方向上设置联系梁。当桩与柱的截面直径之比大于2时,可不设联系梁。2两桩桩基的承台,应在其短向设置联系梁。3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柱下桩基承台,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联系梁。4联系梁顶面宜与承台顶面位于同一标高。联系梁宽度不宜小于250mm,其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1/10~1/15,且不宜小于400mm。5联系梁配筋应按计算确定,梁上下部配筋不宜小于2根直径12mm钢筋;位于同一轴线上的联系梁纵筋宜通长配置。(31)4.2.7承台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间隙应灌注素混凝土,或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分层夯实,其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94。(32)5.3.1设计采用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2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当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结合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综合确定;其余均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3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桩基,可根据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确定。(33)5.3.5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宜按下式估算:式中——桩侧第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如无当地经验时,可按表5.3.5-1取值;——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如无当地经验时,可按表5.3.5-2取值。(34)6.1.1灌注桩施工应具备下列资料:1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进行验算。(8)5.9.15对于柱下桩基,当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9)8.1.5挖土应均衡分层进行,对流塑状软土的基坑开挖,高差不应超过1m。(10)8.1.9在承台和地下室外墙与基坑侧壁间隙回填土
本文标题: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587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