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
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SHANGHAIPLANNINGGUIDANCEOF15-MINUTECOMMUNITY-LIFECIRCLE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SHANGHAIURBANPLANNINGANDLANDRESOURCESADMINISTRATIONBUREAU2016年8月August,2016(试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规划准则建设导引行动指引Innovation|Coordination|Green|Open|SharingPlanningStandardsConstructionGuidanceActionGuidlines目录第一部分规划准则、建设导引总则居住-多样化的舒适住宅就业-更多的就近就业空间出行-低碳安全的出行基本概念指导思想适用范围工作目标工作重点组织和审批1.11.21.31.41.51.62.12.22.32.42.52.6适宜的住宅水平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包容混合的住宅布局活力共享的住宅环境具有人文底蕴的住区风貌舒适的住宅建筑3.13.2更多的就近就业空间传承历史文脉的创新空间安全通达的高密度道路系统舒适连通的步行网络便捷多层次的公共交通TOD导向下的站点开发合理布局的停车设施4.14.24.34.44.5020106141803040、1第二部分行动指引休闲-绿色开放、活力宜人的公共空间服务-类型丰富、便捷可达的社区服务行动指引-共同参与,渐进滚动式地建设美好家园便捷可达的高品质地区服务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多样化的社区服务内容步行可达、高效复合的空间布局多类型多层次的公共空间高效可达、网络化的公共空间布局人性化、高品质、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富有人文魅力的公共空间深解读组队伍找短板定任务推行动评成果5.15.25.35.46.16.26.36.47.17.27.37.47.57.6304460050607附则生效日期动态更新8.18.2调查问卷参照案例附件6608总则01杨浦区大学路GUIDELINESCHAPTERONE基本概念指导思想适用范围工作目标工作重点组织和审批BasicconceptGuidingideologyApplicablescopeWorkobjectivesKeypointOrganizeandapprove01总则步行时间面积范围常住人口人口密度15分钟3-55-10平方公里万人1-3万人/平方公里社区类型15分钟社区生活圈社区规划概念社区规划是指以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为目的,以社区为主要对象而开展的规划研究、编制和实施工作。社区规划评估、编制和实施工作的开展,可在基本满足本《导则》整体发展导向的前提下,根据社区面积大小、建设情况以及居民的实际需求,以协商的方式,确定特定社区规划的具体编制层次、内容和深度,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主导功能不同,社区可以分为居住、商务、科创和产业几种类型,它们在规划标准、实施导则和行动主体上应区别对待。本《导则》主要适用于本市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地区和街坊的社区规划工作。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上海打造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即在15分钟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备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社会基本生活平台。生活圈一般范围在3平方公里左右,常住人口约5-10万人。从有利于营造兼具环境友好、设施充沛、活力多元等特征的社区生活圈的角度,建议人口密度在1-3万人/平方公里之间。社区规划编制范围最小为一个街坊,可结合现状情况、居民实际需求等综合确定,在评估时以设施服务半径和人均水平作为具体衡量标准。1.1总则01基本概念15分钟社区生活圈示意图图1.102总则对于新建地区对于已建地区1.21.31.4指导思想适用范围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在规划要求方面,新建地区直接参考《导则》中的各类规划要求和建设导引开展规划编制建设实施工作。在行动组织方面,按照既有规划和建设审批流程推进,公众参与环节重视征询周边已有居民、地方政府和相关利益群体意见。在规划要求方面,以“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为原则,已建地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上海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总体要求,形成本市社区规划编制、管理和实施的工作要求。本市涉及到居住社区的总体规划、单元规划、控详规划及建设项目,宜参照本导则开展编制、管理和实施工作。本《导则》未涉及的内容,应当按照国家、本市现行的相关规范、标准执行。本《导则》的相关准则和导引,通过控详编制、土地出让前评估等方式,明确具体地块的管控要求,并纳入土地出让合同,作为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本《导则》既指导新建地区,也指导已建地区,两者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分别为:明确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标准。聚焦居民日常“衣、食、住、行”,形成社区生活圈规划和建设标准,指导社区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提高社区生活的幸福指数。指导社区生活圈的有序实施。从行动计划的拟定、行动主体的构成和职责、行动推进流程等方面,指导社区规划的实施,切实落实15分钟社区生活圈目标。促进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力量,从发展诉求、方案对策、行动组织等方面,提高社区规划和建设工作的有效性,进而提升社区的凝聚力。1.503总则1.6组织和审批社区规划涉及到规划编制调整或者建设项目审批的,参照相关工作要求,进入规划和项目审批程序,尤其注重发动社区居民及所处街道的积极性。以《导则》为参考目标,结合居民实际需求,以及改造可行性等因素综合确定具体更新任务,逐步补充短板,完善社区生活圈。针对与导则的相关规划标准存在差距的方面,可通过对既有建成设施、通道的共享、开放以及综合设置补充提升等方式,来补齐短板;与相关实施导引存在差距的方面,通过对建筑、环境改建的方式,来提高品质。DiversifiedComfortableResidenceSuitableresidentiallevelDiversifiedresidentialtypesInclusivemixofresidentiallayoutDynamicandsharedresidentialenvironmentResidentialfeaturesWithculturalheritageComfortableresidentialbuildings居住多样化的舒适住宅02上海某居住小区RESIDENCEDiversifiedComfortableResidenceCHAPTERTWO适宜的住宅水平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包容混合的住宅布局活力共享的住宅环境具有人文底蕴的住区风貌舒适的住宅建筑SuitableresidentiallevelDiversifiedresidentialtypesInclusivemixofresidentiallayoutDynamicandsharedresidentialenvironmentResidentialfeaturesWithculturalheritageComfortableresidentialbuildings06居住-多样化的舒适住宅重点增加中小套型住房,形成合理的住房套型结构。中心城区、郊区部分供需矛盾突出的区域以及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中心城、郊区的覆盖范围分别为600米、1500米),商品住房用地的中小套型住房供应比例进一步提高。针对不同人群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公共租赁房。鼓励建设多类型、多标准的公共租赁房,适当布置人才公寓、工人宿舍和廉租房等,吸引不同层次的人才。增加租赁房比重。商务聚集区、科技创新区、产业社区以及周边1000米居住-多样化的舒适住宅02规划要求规划要求目标目标保障生活需求,确保适宜的人均居住水平。倡导住房类型的多样性,满足各类人群差异化的合理住房需求。各类住宅组团用地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标准:2.12.2适宜的住宅水平多样化的住宅类型规划新增住宅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用地性质人均住宅建筑面积(m2)中心城郊区城镇二类、三类住宅组团用地30-3535-40≤35≤355-105-10四类住宅组团用地单身公寓宿舍表2.107居住-多样化的舒适住宅以“大分散、小集中”的原则布局合适的保障性住房。为避免居住空间隔离,同时兼顾管理需要,保障房宜以独立地块的形式穿插在商品房中布局。将独幢的老年公寓零散地分布在一般社区中,不鼓励设置大面积的老年社区。范围内的新增商品住宅,鼓励开发商自持租赁,提高租赁住房比重,促进职住平衡。鼓励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沿街道布局,促进设施、公共空间等资源被更多的市民共享。塑造连续活力的街道界面。规划要求规划要求目标目标引导不同类型居民的适度混合与和谐共处,提倡不同收入、不同年龄的人群共同居住,加大社区融合。建构人性化的街坊尺度,促进社区活力共享。不鼓励建设大尺度的封闭式住宅区,住宅街坊面积宜为2-4公顷。2.32.4包容混合的住宅布局活力共享的住宅环境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左图为里弄住宅,中间为工人新村,右图为高层住宅)图2.108居住-多样化的舒适住宅积极挖掘地方风貌特色和文化价值,注重保留旧住区的历史空间格局和肌理。对具有历史价值的里弄、花园洋房、公寓以及工人新村等进行保护,不宜随意拆除。新建住宅与周边历史环境和建筑相协调,开展视线分析,避免高层建筑对风貌造成不良影响。规划要求塑造整体的住区建筑风貌,传承地区历史文脉,协调建筑与周边环境,营造社区人文魅力。2.5具有人文底蕴的住区风貌目标围合式住宅街坊(临港限价房)图2.2连续宜人的街道界面(杨浦区大学路)图2.309居住-多样化的舒适住宅具有人文底蕴的住区风貌(虹口区1933老场坊)图2.4住宅建筑注重传承当地的建筑文脉和风格,考虑与周围建筑特征、屋顶形式和材料色彩等要素的协调。对沿重要历史街道的住宅建筑面宽、形式、风格进行控制,注重街道界面在高度、材料、色彩、细部等方面的总体协调与局部变化。建设导引宜居性改造:对建成较早的老旧住房进行综合整修和现代化宜居改造,保障适宜的居住条件。注重住宅建筑设计品质,确保通风、日照、卫生防疫等要求。鼓励建造绿色住宅建筑,采用各种节能、环保措施。应对老龄化社会趋势,提供适老性住宅及存量住宅的设施改造。鼓励多、高层住宅底层架空用作公共开放空间、绿化空间等公共用途,且24小时开放使用。已建地区的实施途径建设高品质的住宅产品,提供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2.6舒适的住宅建筑目标建设导引10居住-多样化的舒适住宅适老性改造:遵循和参照《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等相关标准,对住宅进行改造,满足老年人对居所的安全、卫生、便利和舒适等基本需求。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安装无障碍设施,如增加电梯或升降梯、坡道、扶手等无障碍设施,消除卫生间地面高差,铺设防滑地砖等。住房成套率改造厨卫条件综合改造增设必要设施:如电梯、空调滴水管、屋顶水箱等房屋外部设施改善:如屋面防水层、隔热板、平屋面改坡屋面等逐步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如上下水管、水电燃气设施等具体改造内容可参考:虹口哈尔滨路区域MoreChanceInNeighborhood就业03更多的就近就业空间静安区800秀JOBOPPORTUNITYCHAPTERTHREE更多的就近就业空间传承历史文脉的创新空间ToprovidefurtherjobsToinnovatespaceswithhistoricalcontextMoreChanceInNeighborhood14就业-更多的就近就业空间鼓励发展嵌入式创新空间,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在公共服务配套良好的地区,倡导依托大学院校、研究机构,在临近地区提供科技创新空间;依托历史风貌区、旧工业厂房,提供文化创意空间。可以是一个小型园区,也可以是一幢或几幢楼宇。提倡建筑复合利用,在同一建筑中综合设置商业、办公、住宅等多种功就业-更多的就近就业空间03规划要求目标规划要求目标倡导功能的混合布局和土地的复合利用,促进居住与就业适度平衡,创造包容、活力的社区。构建合理的用地比例结构,提供适度的就近就业空间和机会。建议就业用地占比15-
本文标题: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603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