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审美文化-第十六章-元代的戏曲翰墨和异族情调
中国审美文化史制作日期:2008年2月18日制作者:许丙泉(新闻传播学院)第十六章元代的戏曲、翰墨和异族情调13世纪初,空前庞大帝国取《易》“大哉乾元”之意,号称“大元”。改变三百多年分裂局促形势,带来最大规模民族大融合。充斥野蛮、欺凌、冲突,血污,一个痛苦过程。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汉人、南人受歧视受压制。反抗情绪高涨,对立冲突充斥社会,扩及到更深的封建文化层面,使元代审美文化呈现与前代完全不同格局。审美新趋尚:一、强烈的叛逆性;二、丰富的包容性,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相互吸收;三、雅俗两大文化趋向合流;俗文化逐渐上升为主潮流,这种交替是中国文化走向近代的先兆。第十六章元代的戏曲翰墨和异族情调一、感天动地:以反抗为主旨的元代杂剧二、荡人血脉:背弃传统的散曲三、挥洒逸气:元代文人画的山水情结四、大漠之风:草原风俗与新的审美风尚五、“藻丽不华”:凝聚东方品格的艺术陶瓷第一节、感天动地:以反抗为主旨的元代杂剧元戏曲淋漓酣畅地喷吐血泪悲愤,强烈地震撼灵魂,一代文化之大观。已知作品近八百种,流传至今一百几十种。最突出美学特征是强烈的冲突性,民族冲突、阶级冲突的集中表现。宋杂剧“眼药酸”图1、戏曲成长的曲折历程瓦舍勾栏中壮大成熟起来。宋代也有杂剧,由数名演员表演,以滑稽调笑为主,尚未构成曲折的戏剧情节和复杂的舞台表演形式,一般被视为戏剧萌芽状态。金代演化为院本,品类更丰富,故事性更强,但还停留在滑稽调笑水平上。金院本是杂剧母体之一,杂剧又吸收诸宫调体制。诸宫调以多种宫调联套演唱表演故事,体制颇为宏大。曲子从诸宫调中移植而来,体例也受到诸宫调的影响,即一本四折,四折用四个宫调。奠定中国戏曲基本格局。还吸取舞蹈、百戏、宋杂剧、傀儡戏、影戏、说话等艺术形式,“有百川汇海之势。”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弦乐器琵琶和筝伴奏,又称《弦索西厢》或《西厢弹词》。通称《董西厢》姓董,“解元”是金、元社会对读书人敬称。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蒙元铁骑打破原有封建社会格局,击碎人们对统治阶层的崇敬和幻想,广大民众产生强烈郁愤。于是,以表现叛逆和反抗为特征的元杂剧应运而生。陕西省洪洞县明应王殿元代戏曲壁画2、身份卑贱的天才作家与演员不幸的天才。人分十等,儒士第九,比娼妓还低,仅优于乞丐。为谋生从事被视做下贱的杂剧创作,不少加入民间书会,如关汉卿、白朴、杨显之等“玉京书会”,马致远、李时中等“元贞书会”,时称“燕赵才人”或“书会先生”,元杂剧成熟起来。满腹才华,一腔郁愤,选择反抗之路。剧作家钟嗣《录鬼簿》:“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传远,余又何幸焉!”自称为鬼的作家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杰作,向这个人鬼颠倒的世界发出反叛的呐喊。演员地位与奴婢相等,“店户、倡优、官私奴婢谓之贱”。滑稽让位于抒情,女演员越来越重要,优秀作品旦本尤多。女演员妓女出身,大多隶属于教坊。遭人凌辱没有自由,为谋生又走上舞台,的。元明间夏庭芝《青楼集》,记载百余名女演员,有“杂剧为当今独步”的珠帘秀,“闺怨杂剧为当时第一手”的天然秀,“记杂剧三百余段”的李芝秀,还有“善杂剧,有绕梁之声”的赵真真,以及“专工贴旦杂剧”的回回演员米里哈等。她们的艺术,燃起人们心中美和希望的火花,杂剧成为一代之大观。3、弱以抗强的悲剧冲突悲剧占特别显要位置,与西方悲剧明显不同。主要描述平民百姓遭遇,弱者对强者。明知不可获胜,却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拼死一搏,惨烈、悲壮的意味,惊心动魄。关汉卿《蝴蝶梦》中豪门权贵葛彪:“我是个权豪势要之家,打死人不偿命”,“有权有势尽着使,见官见府没廉耻”。葛彪打死了王老汉,尸骨未收,王的老伴带儿子们找到葛彪:“使不着国戚皇亲,玉叶金枝,便是他龙孙帝子,打死人要吃官司!”一齐下手打死葛彪。公堂审讯中王老太从容上前,情愿上刑场替儿子抵命,悲剧气氛推向高潮。武汉臣《生金阁》中庞衙内:“若打死个人如同捏死个苍蝇相似”。将穷秀才郭成传家宝物生金阁公然夺为已有。又要强娶其妻,郭不允,被用铡刀铡死。庞家嬷嬷背后骂庞衙内几句,被捆绑起来推下井淹死。郭成被铡掉了头颅,成无头冤鬼,但作者让他在舞台上提着头颅到处追踪庞衙内,呼喊报仇,令恶棍心惊肉跳,不得片刻安定。杂剧中鬼魂频繁出现,悲剧气氛变得更为惨烈,也强烈显示悲剧主人公反抗情绪和叛逆精神。无名氏《陈州粜米》描述陈州三年大旱。权豪势要刘衙内儿子小衙内和女婿杨金吾,不顾百姓死活,执意要发民难财。贫民老汉张撇古痛斥凶顽:“都是些吃仓廒的鼠耗,咂脓血的苍蝇”,小衙内挥紫金锤击:“把你那性命则当根草,打什么不紧!”张老汉毫不屈服,临死依然高呼:“难道紫金锤就好活打杀人性命?我便死在幽冥,决不忘情:待告神灵,拿到阶庭,取下招承,偿俺残生,苦恨才平。若不沙,则我这双鹘鸰也似眼中睛,应不瞑!”高压下奋起抗争,崇高的美学气氛。4、感天动地窦娥冤震撼力最大的是《窦娥冤》了。窦娥是一位无依无靠、温顺本分的家庭妇女。对命运窦娥都默默地屈从,悲剧从反抗开始。泼皮无赖张驴儿父子借一个偶然的机会闯进了蔡家,耍流氓,要霸占蔡氏婆媳二人。张驴儿企图毒死蔡婆,竟误杀自己父亲。昏官桃杌只认金银不分青红皂白。窦娥含冤认罪,被判斩首示众。屠刀举起之时,弱小女人竟爆发出震动乾坤的呼喊: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你道是暑气喧,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至弱对至强,至柔对至刚的对抗。悲剧价值也正在这里。弱小的窦娥成为元代悲剧中一道最为耀眼的强光。关汉卿《窦娥冤》5、社会型喜剧与伦理型喜剧喜剧也从元杂剧发端,很高艺术价值和美学成就。主人公显示超人的胆量和智慧。大人物丑态百出,自食其果。关汉卿《救风尘》描写两个妓女,年轻的宋引章被官僚子弟周舍所骗,向结拜姐姐赵盼儿求救。赵性格泼辣,聪颖老练,设下风月救风尘妙策:“我索合再做个机谋,把这云鬟蝉鬓妆梳就,还再穿上些锦绣衣服,珊瑚钩,英蓉扣,扭捏的身子别样娇柔”,“不是我说大口,怎出得我这烟月手!”周写下休书,备受嘲弄。伦理型的喜剧一般以爱情、婚姻作为题材,反抗所谓神圣的封建伦理道德,因此具有更深一层的叛逆性质。元代是一个封建纲常松动的时代,社会上反抗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自由的呼声普遍高涨,成为文艺创作的一般潮流。长亭送别《西厢记》取材于唐元稹传奇《莺莺传》,对主题和情节进行重大改编。透露出文化信息:正统的儒家道德观在元代已受到了挑战,一种新的文化价值取向正在形成。第二节、荡人血脉:背弃传统的散曲正统诗文衰落,散曲通俗的表现处于被压抑境地的文人心声。1、有别于宋词的美学趣味音乐化诗体,曲调主要来自民歌:《醋葫芦》、《油葫芦》、《穷河西》、《山坡羊》等。兼收唐、宋金流行各种民间曲艺音乐,以及一部分宋词曲调。分为小令、套数。套数由同宫调若干支曲子组合而成,篇幅较大,曲的数量也不固定,有数支、十数支乃至数十支不等。散曲字数并不严格限定,有相当自由度和伸缩性,可添加若干“衬字”。很多是口头语,如“没半点”、“有一担”、“弄一个”、“兀自”、“恨不得”、“则落的”等。旺盛的生命力。古人评散曲语言风格:“蒜酪”。种通俗、豪放加上泼辣风趣,与宋词的典雅、细腻和含蓄截然不同。邓玉宾《正宫·叨叨令·道情》: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一个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为儿女使尽些拖刀计,为家私费尽些担山力。您省的也么哥,您省的也么哥!这一个长生道理何人会?贯石屏《仙吕·村里迓鼓·隐逸》:我将这嫩蔓菁带叶煎,细芋糕油内炸。白酒磁杯咽,野花头上插。兴来时笑呷呷。村醪饮罢,绕柴扉水一洼,近山村看落花,是蓬莱天地家。嘻笑怒骂,百无禁忌,把文人的潇洒之趣说得俚俗诙谐,心中郁愤的情绪表达得酣畅淋漓,此种也属于蒜酪之味。蒜酪之味就是以俗为美。与诗词判然有别。可视做诗歌语言的解放,也是对中国正统诗歌的颠覆。2、从冒犯神圣到嘲弄自我对整个封建正统观念的背叛,深刻决绝。嘲弄否定正统权威,有的故意冒犯神圣,矛头直指古代圣贤君王如: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烘。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张择《双调·水仙子·讥时》)叹孔子尝闻俎豆,羡严陵不事王侯。百尺云帆洞庭秋。醉呼元亮酒,懒上仲宣楼,功名不挂口。(张可久《中吕·红绣鞋·次崔雪竹韵》)也嘲笑文人士子功名进取之心,鞠躬尽瘁之志,把过去景仰的精英和楷模贬得一无是处: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张养浩《中吕·普天乐》)三顾茅庐问,高才天下知。笑当时诸葛成何计。出师未回,长星坠地,蜀国空悲。不如醉还醒,醒而醉。(马致远《双调·庆东原·叹世》)特有的叛逆性是痛苦、彷徨下的愤激,严酷的现实粉碎了一切梦想,失落之后似有所醒悟。世界这么荒唐,嘲笑前贤,同时也奚落自己:钟嗣成《南吕·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数《梁州》:子为外貌儿不中抬举,因此内才儿不得便宜。半生未得文章力,空自胸藏锦绣,口唾珠玑。争奈灰容土貌,缺齿重颏,更兼着细眼单眉,人中短髭鬓稀稀。哪里取陈平般冠玉精神,何晏般风流面皮?哪里取潘安般俊俏容仪?自知,就里,清晨倦把青鸾对。恨杀爷娘不争气。有一日黄榜招收丑陋的,准拟夺魁。关汉卿《南吕·一枝花》套数《不伏老》: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落魄潦倒,索性做名教叛徒,滋生出“黑色的幽默”来,“荡人血脉”。3、游戏人生与以丑为美以丑为美,种种丑陋公然登场亮相:王和卿《双调·拨不断·长毛小狗》:丑如驴,小如猪,《山海经》检遍了无寻处。遍体浑身都是毛。我道你有似个成精物,咬人的笤帚。无名氏《正宫·醉太平》: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剖脂油,亏老先生下手。以丑为美的“爱情的自白”:我事事村,他般般丑,丑则丑村则村意相投。则为他丑心儿真,博得我村情儿厚。似这般丑眷属,村配偶,只除天上有。(兰楚芳《南吕·四块玉·风情》)以俗代雅,以笑代悲,以丑为美,散曲三个艺术特征。元散曲因其叛逆精神和痛快淋漓审美风格赢得中国诗歌史特殊的地位,是中国审美文化史上一笔难得的财富。第三节、挥洒逸气:元代文人画的山水情结批判和否定倾向的艺术,或对立抗争,或高蹈超迈。戏剧和散曲俗、狂,绘画雅、狷,殊途同归。元代画家反俗尚雅,开创中国文人画崭新世界。1、走出院体传统元代知识分子、艺术家极大的愤慨和不满,大多数采取不与社会合作的态度。绘画界反对媚俗,提倡知识分子“士气”,表现独立不屈的人格,与现实相对抗。绘画摆脱世俗羁绊,自由而独立地发展。最早提出反俗,倡导绘画变革的是由宋入元的赵孟頫。对自己处境清醒认识,“同学故人今已稀,重嗟出处寸心违”,晚年诗作:“齿豁头童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唯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自警》)批评宋代院体画:“今人虽极工致,一览而意尽矣。”“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人,殆欲尽去宋人笔墨。”提出复古:“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唐人画人马者甚众,而曹(霸)、韩(干)为之最。盖其命意高古,不求形似,所以出众工之右耳。”赵孟頫绘画《题双松平远图》:“至五代荆(浩)、关(仝)、董(源)、范(宽)出,皆与近世笔意辽绝。”反对精细工巧、傅彩浓艳,开启革新运动。宋宗室身份仕元,颇受社会非议,惭愧而无从解脱,以艺术家名世。后期“四大家”真正开创一代新局面:黄公望、王蒙、倪瓒和吴镇四位贫士。代表元代有个性、有骨气、有志向的汉族知识分子。赵孟頫绘画2、四大家的山水意趣中国山水画发生重大转折:变工整精细为荒率天真;变写
本文标题:审美文化-第十六章-元代的戏曲翰墨和异族情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625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