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2019高考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共136张PPT)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从核心素养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件课程层面的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方案“整本书阅读”对教师的要求01从核心素养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变革的方向近年来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事件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总要求。2013年1月,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2013年5月,教育部启动核心素养研究(2016年广泛征求意见)。2014年4月,教育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4年9月,国务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12月,启动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2018年1月,正式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年9月13日以研究成果的形式正式发布。凝练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确定18个学习任务群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学的错误,倒不在于注重知识,而在于偏重知识的机械的记忆,以致不能活用知识,吸收知识,反成了知识的奴隶。教学知识尤其是语文知识,在于深切的了解与灵活的应用,把知识应用于不同的动境。——杨同芳《中学语文教学泛论》,1946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模糊“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通过种种“亲历”行为,掌握学科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结果,不只是知道对某种刺激做出某种特定反应,而是认知图式在头脑中的重建。核心素养:三维目标的升级版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语文课程文件中核心概念的变化双基三维目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各学科首次凝练提出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目的是将当前的教育方针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具体化、细化到各学科之中,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素养是人身上的综合品质,存于内而现于外。素养常常在微观的心理和细节的行为上体现,本来无所谓“核心”与“外围”。所谓核心,不过是一种更明确的宏观概括——这几方面可以带动一些更细微的内容。——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言语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性质》语言运用与建构在丰富的听说读写等语文活动中,积累语言文字材料、语言运用样式与经验,积累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经过梳理、整合、建构,形成语文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能依据多个信息来源,对其真实性、可靠性做出判断,并逻辑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与表达的创新。审美鉴赏与创造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与艺术魅力,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与评判,发展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升审美境界。在表达与交流中,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有个性,有创意。文化理解与传承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学科本质课程价值改革理念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与组织的变化文本为纲知识为纲行为训练为纲语文核心素养为纲特定场景(学习情境)中的学生语文活动为主线,统整文本、知识和行为训练学习任务群既包括具体的学习内容,也包括言语实践活动,以及与之适切的学习方式,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重新建构了语文课程的内容系统。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语文课程内容系统2.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若干学习项目组成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所涉及的语言学习素材与运用范例、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语体与文体等,覆盖历来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古今“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基础能力,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课程结构·设计依据学习任务群3.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这些学习任务群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旨在引领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力求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课程结构·设计依据学习任务群4.整体设计,统筹安排,体现层次性与差异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由若干学习任务群构成。不同学习任务群具体的学习内容有所区别,体现不同的学习要求;必修的学习任务群建构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内容的基本框架,体现高中阶段对每个学生基本、共同的语文素养要求;选修的学习任务群则是在此基础上的逐步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语文素养的追求。——课程结构·设计依据学习任务群任务群中的“任务”跟真实的语言运用联系,帮助学生在学语言的过程中用语言,整体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用语言写汇报,需要先做调查研究,得出结论,按照一定的格式呈现;学生撰写评论,需要在不同的资料中形成观点,选择最为精简有力的材料证明观点;要做一次演讲,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对象,使用能够达成演讲目的的语言方式。未来的语文教学需要我们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语文的任务,用这个任务引领学生的语文学习。任务本身是有目标,有过程,有策略,有资源的学习项目,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学习任务群中的“任务”(1)“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2)学习任务群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不是学科知识逐“点”解析、学科技能逐项训练的简单线性排列和连接。(3)不同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学习内容有区别,体现不同的学习要求。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的特点语文核心素养为纲的大单元整体设计真实语文生活情境中的深度学习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中心的教学过程——陆志平学习任务群的理据:任务型语言教学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单位,引导学生沉浸于生动多样的活动情境,围绕任务与教师、同伴开展对话与交流,逐渐理解、掌握和运用语言。任务型语言教学尤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师生的多边互动,力图创立一个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督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意义的磋商和交流,解决与语言运用相关的特定任务,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语言交际能力。——郑红萍学习任务群的理据:项目学习“项目学习”要求学生完成真实的研究或实践项目,充分选择、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借助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等活动,获得相对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发展实践能力。项目学习的基本结构为“基于问题——研究反思——呈现成果”。过程完整深度学习团队合作深度学习是学生主动的、有意义的、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其特征表现在:学生能根据当前的学习活动调动、激发以往的知识经验,对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建构出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学习的过程中展开了积极的合作与沟通;能够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特征,全面把握学科知识的本质联系;能将学到的知识迁移与应用。——郭华深度学习学习任务群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任务情境内容方式资源学习项目任务群引领下的学习方式变革综合性自主性实践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及学分必修(8学分)选择性必修(6学分)选修(任选)整本书阅读与研讨(1学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设学分,穿插在其他学习任务群中。当代文化参与(0.5学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0.5学分)语言积累、梳理与研究(1学分)语言积累、梳理与研究(1学分)汉字汉语专题研讨(2学分)文学阅读与写作(2.5学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经典研习(2学分)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2学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1.5学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1学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2学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1学分)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0.5学分)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2学分)外国作家作品研习(1学分)跨文化专题研讨(2学分)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1学分)学术论著专题研讨(2学分)02文件课程层面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设置目的教学价值学习目标与内容教学提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任务群的学习贯串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目标与内容(1)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建构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建构“整本书阅读”策略内容重构捕捉闪回对照阅读跨界阅读经典重读内容重构“内容重构”策略,指阅读主体基于进一步的研究目的,通读全书后,提取相关信息,按照新的形式重新组合并呈现。要完整分析一本书中的人物,需要梳理书中与人物相关的事件,重新组织这些内容,建构客观完整的认识。内容重构:林冲小传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野猪林被救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水寨大并火梁山参战南征北战病逝六和寺祝家庄之战高唐州之战迎击呼延灼之战曾头市之战迎击关胜之战凌州之战东昌府之战辽国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金圣叹内容重构:《三国演义》中的战争环境战争的典型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每次战争发生的地理、自然环境和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一定的战争,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一定的政治、军事形势下发生的。而一定的时间、地点,一定的政治、军事形势,又决定着战争双方的战略战术。因此,要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就一定要首先描绘出每次战争特定的典型环境,把每次战争发生的地理、自然环境和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的特定典型环境写出来,战争的特点就豁然醒目,容易突出了。——罗宪敏捕捉闪回“闪回”是整本书创作的常用手法,一个画面、场景、人物在整部作品中重复出现,利用重复形成勾连,强化印象。捕捉闪回就成为整本书阅读的独特策略,借助这一策略,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实现与作者的深度对话。捕捉闪回为你,千千万万遍《水浒传》中的“闪回”第三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九里
本文标题:2019高考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共136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626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