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泌尿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第九章泌尿系统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俞龙辉第一节概述一、排泄的概念及途径排泄:机体将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终产物及进入体内的异物和过剩物质等,经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器官:人体的排泄器官主要包括肾、肺、消化器官和皮肤等。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女性男性二、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第一节概述泌尿系统的功能:肾---产生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通过尿液的生成和排出,调节体内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第一节概述肾输尿管膀胱尿道腹腔前面第一节概述一、肾的形态与位置1、肾的形态:肾是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一,形似蚕豆,可分为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内侧、外侧两缘。肾门:内侧缘中部凹陷处。第二节肾的结构第二节肾的结构肾门上端下端外侧缘肾的形态与位置两端——上、下端(钝圆)肾蒂:由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淋巴管等构成。肾动脉肾盂肾静脉肾蒂第二节肾的结构肾位于腹腔的后上部,紧贴腹后壁脊柱的两侧,是腹膜外位器官。右肾略低于左肾肾2、肾的位置第二节肾的结构第12胸椎体上缘第3腰椎体上缘肾的位置T10T11T12L1L2第二节肾的结构肾区:是肾门在背部的体表投影,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的夹角处,称之。肾疾病在该区可出现压痛或叩击痛。肾门的体表投影第二节肾的结构肾的被膜肾的表面自内向外有三层被膜纤维囊:贴附于肾的表面脂肪囊:对肾起保护作用肾筋膜:分前后两层,包被肾和肾上腺第二节肾的结构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肾的被膜第二节肾的结构肾实质二、肾的结构肾皮质:位于浅部。肾髓质:位于深部,由15~20个肾椎体构成。(一)肾的剖面结构第二节肾的结构髓质皮质肾柱肾锥体肾的冠切面观第二节肾的结构呈圆锥形,尖端钝圆称肾乳头,伸入肾小盏。2-3个肾小盏合成肾大盏,2-3个肾大盏合成肾盂,肾盂向内下移行为输尿管。肾椎体第二节肾的结构肾锥体肾冠状切面肾盂肾小盏肾大盏肾皮质输尿管肾乳头第二节肾的结构(二)肾的微细结构肾实质:大量泌尿小管肾组织肾单位集合管肾间质:泌尿小管间的结缔组织第二节肾的结构(二)肾的微细结构实质间质第二节肾的结构1.肾单位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皮质髓质肾小体肾小管肾单位肾小管肾小体第二节肾的结构肾单位的组成: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曲部直部直部曲部髓袢第二节肾的结构肾单位的组成:集合小管肾小体细段近端小管远端小管第二节肾的结构(1)肾小体肾小体血管球肾小囊血管球肾小囊第二节肾的结构是入球微动脉与出球微动脉之间的一团蟠曲的毛细血管。入球微动脉粗短,出球微动脉细长。①血管球入球微动脉出球微动脉血管球第二节肾的结构②肾小囊为肾小管的起端凹陷而成的双层盲囊。两层之间的腔隙为肾小囊腔。肾小囊腔第二节肾的结构②肾小囊肾小囊形成过程血管球肾小囊盲端第二节肾的结构足细胞基膜内皮足细胞内皮基膜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构成。滤过膜的结构第二节肾的结构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2)肾小管肾小囊血管球肾小管细段近端小管远端小管第二节肾的结构①近端小管糖、H2O氨基酸等H+NH4+曲部直部近端小管曲部近端小管直部②细段:管径细细段第二节肾的结构③远端小管K+H+H2ONa+远端小管直部远端小管曲部曲部直部第二节肾的结构肾小管管壁结构: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第二节肾的结构2.集合管接远端小管曲部,集合管再汇合,形成乳头管,开口于肾乳头。第二节肾的结构3.球旁复合体致密斑球旁细胞入球微动脉是位于肾小球旁的结构,包括球旁细胞、致密斑。远端小管第二节肾的结构(1)球旁细胞球旁细胞:是入球微动脉接近肾小球处,管壁的平滑肌细胞变形而成。功能:分泌肾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球旁细胞第二节肾的结构(2)致密斑致密斑致密斑:是远端小管靠近血管球处,管壁的细胞变形而成。功能:感受肾小管内小管液中的Na+含量的变化,调节球旁细胞分泌肾素。第二节肾的结构三、肾的血液循环特点1.肾的血液供应丰富,肾动脉粗,血压高,血流量大。2.入球微动脉粗,出球微动脉细,血管球压力大。3.肾动脉入肾后两次形成毛细血管,即血管球和毛细血管网。第二节肾的结构三、肾的血液循环特点血管球肾动脉毛细血管网第二节肾的结构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尿生成的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尿生成的过程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的滤过:指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的过程。肾小囊腔肾小管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一)滤过膜的结构毛细血管内皮基膜肾小囊脏层:裂孔膜50-100nm4-8nm4-14nm三层滤过膜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足细胞基膜内皮滤过膜的通透性①机械屏障:使血细胞和分子量大于7万的物质不能通过。②电子屏障:使血浆中的蛋白质不能通过。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二)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滤过原尿的动力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二)有效滤过压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2)血浆胶体渗透压:是滤过的阻力,约为25-35mmHg。(1)毛细血管血压:血压较高,约为45mmHg(3)囊内压:是滤过的阻力,约为10mmHg。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①入球端滤过:有效滤过压=45–(25+10)=10mmHg)>0生成原尿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②出球端滤过:有效滤过压=45–(35+10)=0mmHg无滤过产生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三)肾小球滤过率(GFR)可作为衡量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概念:是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成人=125ml/min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1)滤过膜通透性:滤过膜病变,通透性增加,蛋白质和红细胞过滤,产生蛋白尿或血尿。(2)有效滤过面积:急性肾小球肾炎,滤过面积减少,少尿或无尿。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有效滤过面积(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有效滤过面积(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内皮基膜足细胞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压在80~180mmHg,肾小球滤过率相对稳定血压<80mmHg时,肾血流量减少。大失血(血压<40~50mmHg)时2.有效滤过压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肾小球血流量有效滤过压少尿或无尿(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2)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时变动不大尿量●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效滤过压滤过率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3)肾小囊内压●正常时比较稳定尿量●尿路结石、肿瘤压迫等使尿流阻塞囊内压有效滤过压滤过率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正常情况下,肾血浆流量相对稳定。生理因素(如激烈运动)和病理因素(如大失血、缺O2),可通过交感神经兴奋,使肾的血管收缩,肾血浆流量减少,尿量减少。肾动脉3.肾血浆流量: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一)重吸收的部位:主要在近端小管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等都被近端小管重吸收。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近端小管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1.选择性:各种物质重吸收的比例是不同的,主要吸收营养物质。2.有限性:当某种物质浓度过高,超过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其重吸收的极限时,则无法被全部重吸收近端小管肾小球(二)重吸收的特点毛细血管网肾小管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三)重吸收的方式主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K+、Na+等水、尿素和大部分Cl-等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三)重吸收的方式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四)几种主要物质的重吸收1.肾小管重吸收的选择性①全部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②大部分重吸收:Na+、Cl-、水等。③部分重吸收:尿素等。④完全不吸收:肌酐。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糖H2O氨基酸等H+NH4+远端小管近端小管1.肾小管重吸收的选择性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2.Na+、Cl-的重吸收:Na+和Cl-主要在肾小管重吸收,吸收率99%。3.葡萄糖重吸收:主要在近端小管吸收,吸收率100%。4.水的重吸收:主要在近端小管吸收,吸收率99%。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葡萄糖重吸收的特点:近端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具有一定的限度,葡萄糖浓度太高,吸收不了,会从尿中排出,形成糖尿病。▲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正常值:160~180mg%(8.88~9.99mmol/L)。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糖尿病并发症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五)影响重吸收的主要因素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是影响肾小管对水重吸收的主要因素。2.球-管平衡无论肾小球滤过率是增加还是减少,近端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量总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五)影响重吸收的主要因素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分泌: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将细胞内或血浆中的物质排入到管腔的过程。肾小管和集合管主要分泌K+、H+、NH3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一)H+的分泌部位:近端小管(主要)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机制:主动转运(H+-Na+交换)意义:排酸保碱、维持体内酸碱平衡。近端小管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二)K+的分泌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分泌机制:被动转运(K+-Na+交换)K+通道Na+通道Na+-K+泵Na+-K+交换临床:给病人使用利尿药时,应注意适当补钾,以防止低血钾症的发生。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三)氨的分泌(NH3)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分泌。机制:单纯扩散意义:有排酸保碱,维持酸碱平衡作用。远端小管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四、尿的浓缩和稀释肾具有很强的浓缩和稀释尿的能力。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通过对尿的调节性重吸收,能较大幅度改变尿的渗透压,对尿液进行浓缩或稀释。远端小管集合管第三节尿的生成过程肾血流量每分钟为1.0~1.2L,占心排出量的20%~25%。肾血流量是肾小球滤过的前提。肾血流量增大滤过率增加肾血流量减少滤过率减少一、肾血流量的调节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的血压变动范围内(80~180mmHg)能保持不变的现象,称为自身调节。1.自身调节血压升高肾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大血压降低肾血管舒张血流阻力减少保持血流稳定肾动脉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1.自身调节血压升高肾血管收缩血流阻力增大血压降低肾血管舒张血流阻力减少保持血流稳定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1)神经调节:肾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肾血流量减少。(2)体液调节: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使肾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2.神经和体液调节意义: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保证脑、心脏等重要器官血液供应。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2.神经和体液调节肾动脉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一)抗利尿激素(ADH):合成: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元释放:垂体后叶(神经垂体)二、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室旁核视上核神经垂体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作用:(一)抗利尿激素(ADH):作用于远端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促进水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使动脉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压升高,又称加压素。二、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调节调节抗利尿激素因素血浆晶体渗透压循环血量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1.血浆晶体渗透压是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的重要因素感受器:在下丘脑视上核及其周围的渗透压感受器,对血浆晶体渗透压(原尿NaCl浓度)变化敏感。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1.血浆晶体渗透压机体水分减少→原尿NaCl浓度→血浆晶体渗透压↑→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增多→尿量减少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一次大量饮清水与饮生理盐水尿量为何不同?原理:大量饮清水后→血液稀释→血浆晶体渗透↓→渗透压感受器抑制→ADH合成释放↓→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明显增多①一次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加的现象,称水利尿。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②饮等量的生理盐水后,因仅改变血容量,对ADH释放抑制程度轻,故尿量不会出现饮清水后的水利尿现象→尿量增加不多。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循环血量改变,反射性调节抗利尿激素释放。循环血量增加→左心房和
本文标题:人体解剖生理学基础-泌尿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634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