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助人历程与技巧-图文.
《第一部份輔導概念》何謂輔導(Counselling輔導是一種基本上為正常人提供的服務,希望藉著輔導來促使受助者作出明智的決定,或克服適應方面的困難,而由此產生性格的改變,達至個人的成長。許多人以為輔導乃是為人解決問題,但這只是狹義的看法,雖然在輔導的過程中是包括了幫助個人解決其生活中所遭遇的種種問題,但這卻不是輔導的全部,其實輔導最視的對象是個人而非問題,因輔導的最主要目的是促進個人的發展與成長。~不要以事為中心,而是以人為中心~輔導目標1.促進心理健康,例如自我了解2.克服困擾,例如焦慮3.改變行為,如害羞4.幫助抉擇,如工作、升學輔導員應有的基本態度1.與當事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2.尊重當事人的性格,個人的尊嚴與權利3.認識當事人的個別差異4.啟發當事人的思考和潛能5.促成當事人的自我認識和自我引導6.對當事人目前的困難及未來困難的預防,均加以兼顧,而最主要的是注重當事人個人的成長有效輔導的基本條件1.尊重(Respect2.感同身受的感應(Empathy3.真誠(Genuiness輔導方法專業的輔導方法有許多種,其中包括有個人中心治療法、精神分析法、行為治療法、理性情緒治療法、認知行為治療法、認知治療法、完形治療法、折衷治療法等;由於學理上的差異,在種種方法運用時自然亦不相同,惟它們在輔導過程中是有許多共通點的,例如輔導者的基本態度(Basicattitudes,有效輔導的基要治療條件(Coretherapeuticconditions及輔導之程序上等,都是大同小異的。輔導歷程1.建立關係、表達感受協助受助者作感情的宣洩(releaseoffeeling,把內心的鬱悶悲苦全部表露出來---→感情淨化(Catharsis----→產生新洞察(Newinsight2.表達需要、澄清問題3.訂定目標4.促進行動5.評估、檢討影響導效果的因素1.場地2.受助者動機3.輔導員的信念和價值觀4.輔導員的性格5.輔導員的知識和技巧6.治療性關係《第二部份輔導員應有的基本態度─積極耹聽、尊重、真誠、同理心》「積極聆聽」目的「積極聆聽」目的在於探索學生的真正問題所在並協助其自行解決,但也未必保證能達到一定的效果。不過,至少它激發了問題解決的歷程,有時還能對學生提供發洩情緒的機會,讓學生把你看作一個可以交談的對象。「積極聆聽」的條件欲達到「積極聆聽」的效果,教師必須持有一套態套,否則,極可能流於機械、不自然、缺乏誠意或造作。以下是教師從事「積極聆聽」的應有的態度:1.對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深具信賴感。「積極聆聽」的目的在於加速解決辦法的發現─這個個程可能歷經數天、數週及至數月。2.能「由衷接受」學生所表現的情感。學生如果能無掩飾地坦露、檢討並探索自己的感受時,他往往無形中就能擺脫困擾的情感。3.應了解到情感往往十分短暫,只存在於片刻之間。「積極聆聽」幫助學生從一片刻感受轉移向另一片刻,使全部情感化解及散發。4.必須由衷「願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並為此安排時間。5.對學生的煩惱應「感同身受」,但又要保持適當的距離,而不捲入學生感情的漩渦。6.應了解到學生往往不能開門見山道出其真正的問題。「積極聆聽」幫助學生從表面問題而深入探索問題的癥結。7.對學生所透露的私隱或秘密應予以尊重及保密,不在其同學面前公開討論,否則容易破壞了輔導關係。尊重(Respect「尊重」一詞,CarlRogers在1956年,用無條件的積極性關懷(unconditionalpositiveregard來表達,意指治療者把案主視為另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允許他有屬於自己的感受與經驗,不管這感受是好的或不好的;也就是說,尊重個體真正的樣子與其獨特性,接受他是與別人不一樣的。所謂無條件的意思是無論他說了什麼,已經做了什麼,或感覺怎樣,輔導員都不予批判地接納他,並且關懷他,願意幫助他。這可以使得在困擾中的當事人感受到安全與溫暖,而有助於輔導工作的進行。尊重的行為無條件的接納不管當事人的背景如何,做了什麼行為或不做什麼行為,輔導員都不會因此而批判他的所作所為,也不會排斥他的感受。例如:阿明奉公守法,阿偉曾經作弊,現在又偷竊,兩人前來找輔導員協助,對於二人,雖然行為不同,但輔導員對於他們都是「一視且同仁」,沒有差別待遇,以同樣態度、誠意來幫助他們;這並非代表輔導員沒有道德原則,事實上,輔導員也有規範自己的道德行為,但同時也能接受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擁有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際遇、生活方式等。況且,「接納」是指接受當事人的「人」與其「感受」,而不是贊同他的行為,接納偷竊的這個「人」,接納他「擔心」或「後悔」的感受,而不是贊同他偷竊的「行為」。不管輔導員與當事人之間的意見多麼不同,還是把對方當成「人」來看,不因價值觀或態度行為的不同而排斥他或施予有條件性的接納。願意與當事人在一起表達願意與當事人在一起,而不是討厭或不願意在一起,就是尊重當事人。而專注行為即是表示尊重的方法之一,它有「我和你在一起」、「我願意花時間與精神和你一起」的意思。開發當事人的內在資源幫助一個人不是要凡事替他做,這樣會使他更依賴,永遠需要幫助;幫助一個人是要使他經由被協助的過程,能將自己的潛能或內在資源開發出來,學會自己幫助自己,才有助於當事人的真正成長,才是真正的尊重。例如:當事人與朋友間有磨擦,產生誤會,輔導員的功能是幫助當事人更了解他與朋友間關係的狀況,並採取有效的行動去化解誤會,達成溝通,即協助他激發自身的能力去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替當事人去和他的朋友溝通、解釋誤會。又例如:一名家長向你哭訴有關他的丈夫有外遇的苦惱,工作員是讓當事人了解他與丈夫之間的相處態度、溝通模式、可解決問題之方法,而不是要立即「挺身而出」,當「和事老」致電找其丈夫。尊重當事人的自我決定只有自己可以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並為自己的決定負上責任,所以也只有當事人有權為自己做決定。輔導員只是協助當事人對要決定的各個選項或狀況更了解、更清楚,而沒有替當事人決定之權力,並且應尊重當事人的決定結果。例如:一位學生消沉了一段日子之後,想要振作,正在考慮兩條出路,一是繼續完成中學課程,求更高的學歷;另一是去找一份工作,學習獨立。輔導員本身認同追求建立好知識的根基之選擇,然而對當事人而言,雖然有追求學識成就的動機,但不是那麼強烈。在面談過程中,工作員協助學生比較兩者的差別及結果,如當事人較傾向找那一份工作,或協助他探討其選擇的意義,而不是把工作員自己的取向強加於其中,而左右其決定。面對「討厭」的個案,輔導員如何自處?如果要求輔導員去喜愛、關心所有的人似乎不太可能,和一個不喜歡、不能接受的當事人一起工作,不期然就好像受難一樣。此時,輔導員首先要能察覺自己不喜歡的情緒,並且承認它的存在,否定或假裝它不存在會使面談過程更糟;然後去辨清當事人的那些特質或行為是他所不喜歡、不能接受的。對很多工作員而言,說謊、防衛、逃避、抱怨、拖延、消極、不負責任、不遵守社會規範......等行為最常引起工作員的反感、討厭和生氣。遇到上述情形,以下的一些原則可以幫助輔導員處理自己的情緒:第一:人類大部分的憤怒來自對別人行為期待「應該」(should如何,「小芬應該用功讀書」、「他應該誠實」.....等。如果輔導員對當事人生氣、討厭時,就要檢視是否自己把「應該」的標準加諸於對方身上,期待「應該如何」,也就是在批判(judging當事人的行為,而不是努力了解(understanding他的行為,批判會阻礙真正的了解。一旦「應該的期待」被檢查出來後,輔導員就能評估把「應該」加諸當事人身上是否合理,並評估對工作關係之影響有多大。第二:某些當事人的特質會引起輔導員想起經驗中一些使他氣憤或討厭的人,如此,輔導員在看待當事人時就無法客觀,而以扭曲的形象來看待;也就是不把當事人當做他本人來看待,而把他當作所氣憤或討厭的那個人來看。真誠(Genuineness真誠的意思是指輔導員的助人行為是發自內心的真心誠意,其同義字是誠懇、真摯、誠實、一致、自發、坦白......等等;其反義字是虛偽、防衛、做作、自我隱藏.....等。CarlRogers認為如果輔導員本身是真誠的,則別人看他或她時也能感受到那份真誠;當事人覺察出輔導員真誠的態度是有助當事人的安全感及信任感的發展,也因此而更願意進入更深層的探索;而輔導員開放、真誠的態度是當事人的良好模範,並可以鼓勵當事人以類似的態度相對,放下防衛心理,這是助人關係歷程中,最真切、最有意義的行為之一。《第三部份輔導歷程的四個階段及主要特質》《第四部份專注技巧(正面身體語言之運用》預備階段(EngagementPhase的助人技巧老師第一次和學生會面,必須給予一種信任的感覺,能彼此相互了解、信任和慰藉,輔導員藉著他的接納、溫暖的態度,對學生表現出很大的關心,去建立友好關係(rapport。一般常用的建立友好關係的技巧包括有:1.舒適環境-面談的物環境均需要妥善安排,使來談者不會有焦慮感。-九十度坐向2.身體語言-眼神接觸、點頭、坐姿、面部表情、聲調、言談跟從者(verbalfollower。3.寒暄(Socialtalk輔導員可以親切地叫其名字,一般的禮貌均可給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第一印象,這對日後的合作關係有很大的影響。4.談話主題-就地取材-開放式提問,利用來談者感興趣的話題來引起共鳴。5.設定面談時間-約45分鐘-降低受助者可能存有的緊張、焦慮,給予良好的心準備。6.鼓勵性的反應如點頭、微笑、身體往前傾等動作,以及簡單的口頭暗示如:「喔」、「嗯」、「係」、「我明白」等等都可讓學生知道你的注意與興趣,你接受也繼續講下去。7.「拋磚引玉」式的提問有時為了促使學生開口講,或要學生談得更多或更深入,還需要其他的鼓勵。此種語言我們稱之為「拋磚引玉」式的提問。例如:「今天你有什麼話要跟我談嗎?」、「你願意多講一些嗎?」、「這很有趣,要繼續講嗎?」「看來好像你很重視這件事,你要不要談談它呢?」要注意,這裏的詢問或申述都意在啟發,不含評估的成分。8.沈默的運用面談過程中很多時會出現沈默現象,可能有中斷數十秒或數分鐘之久;其實沈默具有治療意義。面談初期,如果當事人處於沈默,表示反映膽怯與抗拒;如雙方恉沈默,表示冷淡與隔閡。但在關係己建立之後,短暫的沈默可能不是尷尬的事。相反地,當事人藉此可以整理思緒或文辭,以便表達其情感。一般而言,沈默的意義約有下列幾種:-在面談時所提出的問題摸不清楚-整理自己的思考或感情-等待輔導員回答-話題已經談盡-覺得很厭倦-陷於混亂,忘記自己所談過的事情(輔導員此時不用不知所措,對自己的能力或反應產生懷疑在預備階段中不宜太早:-強加判斷(judgemental-給予意見、忠告(pre-matureadvices-轉換當事人的話題(topicjump你要怎樣「聽」、對方才會「講」?1.不否定6.不發問2.不批評7.不岔開3.不分析8.不隴斷4.不建議9.積極聆聽5.不教誨你要怎樣「講」、對方才會「聽」?1.話題跟從2.反映內容3.反映感受4.反映需要、動機、期望《第五部份簡述語意(paraphrasing及情感反映(reflectionoffeeling技巧》簡述語意(paraphrasing有時當事人只是陳述事實內容,輔導員可以用自己的話,簡要的複述當事人談話的主要內容;這樣可以達到以下的作用:1.表示你正在留心和盡量嘗詴去理解對方的說話內容2.能促進你與當事人的工作關係3.可以檢視一下你究竟真的明白對方的談話內容、意思4.可以協助當事人整理或組織其思想5.為面談提供方向簡述語意的技巧1.避免與原來當事人的用字用句完全相同2.重述當事人所表達的主要訊息,但用較少的字句3.不可像鸚鵡說話般地重述對方的內容4.不應增加或改變當事人所表達的原來意思情緒反映(ReflectionofFeeling助人者除了需要懂得去察覺和辨識對方的情緒或感覺外,還需要把它表達出來,表達時,不是用分析、評價的角度,而是恰如其份的反映。反映的意思好像在照鏡子,鏡中呈現的是當事人自己內在的情緒,看了鏡中的自己,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態度與情緒狀態,同時知道輔導員了解自
本文标题:助人历程与技巧-图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63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