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医学史一、现代医学教育的兴起二、后来居上:美国的医学教育三、现代医学教育的成就及问题四、中国的现代医学教育医学史一、现代医学教育的兴起医史学家认为,意大利西海岸、那不勒斯南部的萨勒诺(Salerno)医学校是西方最早的医学教育机构。它几乎没有受到教会的影响,是一个世俗机构。它是经院医学教育向实践医学教育转变的一个转折点。科弗(Copho)主要根据动物的解剖撰写了第一部解剖学教科书。不久,西西里国王腓特烈二世(FrederickⅡ,1194)允许进行少量的尸体解剖,解剖学从此成为大学课程表中必修的实践科目。医学史一、现代医学教育的兴起从经院医学向实践医学转变的第一个标志是它强调解剖实践的重要性;第二个标志是化学和物理学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第三个标志是床边的临床教学和外科学徒制纳入医学教育之中。法国对现代医学教育的贡献是创立了实习医生制度。法国还率先建立了全日制带薪教师和国家奖学金制度,这就意味着教授们及助手可以专门从事医学教育,外省的贫困孩子能够通过考试或会考制度到巴黎求学。1802年,法国为杰出学生和新近毕业生在巴黎医院设置了实习期和实习医师的职位。医学史一、现代医学教育的兴起德国的医学教育不仅吸收了法国医学的长处,而且将临床教学与实验室的实际操作相结合。德国人提出,医学教育不仅培养医生,而且应当培养既能从事临床工作,又能进行科学研究的医学科学家。这种教育与实验的结合终于发展成为一种临床研究方式,它比单纯临床观察更为精密。在19世纪下半叶,德国成为世界医学的中心。医学史二、后来居上:美国的医学教育1750年,巴德(JohnBard)和米德尔顿(PeterMiddleton)开始在纽约讲授解剖课程,这被认为是正规医学教育的开端。1766年,宾州医学院成立,摩根主持了开学典礼并发表了题为“论美国医学院的构建”的演讲。医学史二、后来居上:美国的医学教育医学院开设的课程有植物学和内科学、解剖学、自然哲学、临床医学、植物学和药物学以及化学等,基本上是沿袭爱丁堡大学的体系。费城医学院的创建,刺激了纽约的巴德父子,他们希望纽约能成为医学教育的中心。于1767年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得以建立,并于1770年颁发了第一个医学博士学位。医学史二、后来居上:美国的医学教育19世纪以后,各种类型的医学院陆续增多,但是学徒制在美国依然是培养医生的一部分。很多学校实际上是“文凭制造厂”。医学院开办容易,许多教授关心收费甚于教学,从而导致激烈的生源竞争,并出现了降低入学和毕业标准的趋势。19世纪,美国的医学生一直被看做一群粗暴、不守规矩的家伙。有人悲观的认为“知识界中包含医务业是一个错误”。医学史二、后来居上:美国的医学教育随着美国大学教育水平的提升,医学教育的改革也日益突出。19世纪下半叶,医学教育的领域发生了四件大事:一是延长学习年限;二是加强大学与医学院的联系;三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建立;四是弗莱克斯勒报告的重要影响。医学史二、后来居上:美国的医学教育在弗莱克斯勒报告的影响下,许多质量差的医学院逐渐被淘汰。在报告发表二十年后,即1930年,美国医学院的数目从148所减少到66所。当时美国最主要的两大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和卡内基基金会开始大力资助医学教育,使得美国的医学教育迅速崛起。弗莱克斯勒报告被认为是美国医学教育的转折点。不过随着医学教育的延长、费用的增加以及要求须具有学士学位,事实上将许多低收入者排除在医学教育之外,医学生也越来越孤傲,这或许是医学教育改革者未曾料到的结果。医学史三、现代医学教育的成就及问题现代医学教育的基本模式实际上到20世纪才建立起来。大学—医学院—医院教育实现了一体化。学制七年(修医科大学的预科2年、医学院学习基础课2年、医院临床工作2年、实习期1年)。医学史三、现代医学教育的成就及问题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安大略省McMaster大学的巴罗斯(HowardBarrows)博士设计了一种称为PBL(problem-basedlearning)的培训医师的方法。所谓“问题导向的学习”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方法,旨在促进自主学习、分析、推理、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技巧,使学生们如何界定、查找需要了解的问题,评价多元化来源的信息,解决相关问题,同时鼓励成员之间的讨论。1981年巴罗斯来到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医学院,并将PBL方法引入教学体系。医学史三、现代医学教育的成就及问题20世纪下半叶医学教育另一个突出变化是医学院对医学研究投入了更大的热情。由约翰.霍普金斯开创的注重研究的传统,意味着大学的医学中心在不断扩展的研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即所谓研究型大学的出现。美国国会对医学研究的拨款快速增长,导致医学院校更加偏重于科研,却对同样十分主要的教学任务产生轻视与厌恶。学生的培养目标变成医学研究人员而不是临床医生。医学史三、现代医学教育的成就及问题当专业提供越来越多的课程,并为增加课时而奋斗时,医学的人文教育逐渐失去领地。美国医学教育家罗思坦批评道,医学院校现在更强调的是培训研究人员,而不是开业医生。他认为,医学院校似乎已经忘记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公民的健康。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医学教育再次出现改革浪潮,其结果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分配给诸如大众医学、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以及医学史这样一类课程。医学史三、现代医学教育的成就及问题1980年代后,哈佛医学院一直在探索课程改革,主要关注点在医疗实践的科学基础(基础、人口和行为科学)和医患关系(职业形象、医患沟通)方面。在英国,医学总会于1993年提出了一个医学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明天的医生》。文件强调本科医学课程既应包括适于培养一个普通医生的“核心内容”,又应当在教育上有益于未来医生个人的发展。医学史四、中国的现代医学教育西周时期,政治、宗教和文化活动均严格限制在官府,史称“学术官守”。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艺的教育,也属于职官性教育,即所谓“畴人之学”。畴的最初含义是表示世袭为官的意思,所谓“世官”是家传的,以医为姓,如医瑗、医和等。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医术的传播也从宫廷进入民间,打破了“齐楚之医,皆为官也”的传统。官学由此衰落而私学兴起,一些名医带有徒弟,如扁鹊有子阳、子豹、子同、子明、子游等,仓公有宋邑、高期、王禹、冯信、杜信、唐安等。医学师徒相传的传统由此建立。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开始出现专门的医学教育机构。也有人说,隋唐才有正式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宋代,徽宗时期国子监设“医学”,与太学、武学、律学并立。明代以后,“医学”的设置扩展至州、府、县。医学史四、中国的现代医学教育有医史学家考证,中国古代最早的“医学校”要比西方的萨勒诺医学校早几乎三百年。从广义的医学教育而言,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医学院校,只是“学在官府”的变种。宫廷医学教育主要是培养宫廷医生或医官,而不是培养一般的医生,而民间医生的培养仍以师徒传授为主。近代医学教育根本性转变是随着清末西方医学是传入、教会医学校的建立而开始的。医学史四、中国的现代医学教育1840年以后,教会医院在中国迅速扩张,传教士医生为培养医务上的助手,先是采取培训学徒的方法。1866年博济医院成立附设的博济医学校,成为中国最早的西医教会医学校。1904年扩建后改称为华南医学院。《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教会医学校迅速增多,机会每省都有。较著名的有:1901年创立于广州的女子医学校;1903年设立的北京协和医学院;1910年创立于四川成都的华西协和医学院;1914年在湖南长沙成立的湘雅医学院等。教会医学院大多在外国注册立案,毕业生可不经考试直接升入注册过的美国州立大学或挂钩合作的大学,这使教会学校的吸引力大增。医学史四、中国的现代医学教育甲午战争失利后,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包括向国外派遣官费留学生,当时各国也有意识吸引中国青年留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我国近代史上掀起了第一次留学高潮。1907年日本和清政府订立了接受中国留学生的办法,由各省公费派遣学生去日本留学,短期内赴日的留学生达万人以上。1909年美国为吸引中国学生,提出“退款兴学”,即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给美国的赔款返还一半,用于资助赴美留学者。留学生回国后,在各个医疗卫生机构担任重要职务,对于当时的医疗卫生事业有很大影响。医学史四、中国的现代医学教育我国自办医学堂始于1871年同文馆“科学系”设立的生理学和医学讲座,聘英国传教士医生德贞为生理学教习。1898年。光绪接受维新派主张,创办京师大学堂。1903年京师大学堂增设医学实业馆。1904年医学实业馆改称为医学馆。最早建立的医学院为李鸿章在天津创办的北洋医学堂。学制4年,教员多为英人,以英语医书为课本,课程设置大体按照西方医学校的标准,设有解剖、生理、内外科、妇产科、皮肤花柳科、公共卫生、眼耳鼻喉科、治疗化学、细菌及动植物学。1900年因义和团运动而关闭。医学史四、中国的现代医学教育辛亥革命以后,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各地根据政府颁布的规定,相继设立一批国立或公立医学校。还开办了一些私立医学院校。国人开办新式医学校的同时,教会及外国人办的医学校也在调整和扩充。尤其是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开始涉足中国的医学教育。1914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中华医学基金会,专门管理资助中国的医学教育事务。1930年,教育部成立医学教育委员会,并请求国际联盟派专家来中国帮助制订医学教育规划。医学史四、中国的现代医学教育南京政府成立后至抗日战争前,医学教育取得了一些进步。尤其是一批留学海外的知识分子抱着“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心愿回到祖国,积极努力工作,对医学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西医办学的刺激下,一些中医开始创办学校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但北洋政府时期,中医学校未被列入教育系统,故早期的中医学校多为民间私立。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仅38所,中等医药学校只有124所,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多学校设备简陋,专业甚少,不能满足人们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府接管了所以医药院校,并对原有院校的布局进行了调整。主要是合并了一些规模较小的医学院,将集中在几个主要大城市的医学院迁到缺乏医学院的内地。院系调整后,医学院从综合性大学里独立出来,充实了师资、设备,对培养医学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独立办医学院后,知识结构较单一,缺少了相关学科的支持,因此又有了20世纪末的院校大合并。医学史四、中国的现代医学教育中医教育经过几次波折之后,1956年国家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建立了4所中医学院,并将南京中医学校改为南京中医学院,同时,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系或增设中医课程。从此,中医教育正式纳入国家高等教育的轨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医学模式的转变,也要求医学教育顺应这一模式的转变。我国的医学教育从体制到内容都在不断改革调整中。医学史
本文标题:医学史第9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63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