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第十一章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目的要求]掌握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规律;了解群众史观,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统一性和多样性。[重点难点]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目录第一节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动力第二节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第三节社会形态的更替及其多样性[小结思考题]第一节社会发展的规律与动力一、社会发展规律的特殊性自然界的运动是以自在形式进行的,是以自发的、无目的的方式存在并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社会历史的运动是以自为的形式进行的,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来实现的。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从发展源泉看:自然发展是自然界各种因素自发、盲目交互作用的结果,而社会发展则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们的交叉力量作用的结果。2、从发展规律的形成机制看:自然发展规律形成于自然界诸要素盲目的交互作用过程;而社会发展规律从根本上形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以及物质和观念变换的过程。3、从发展规律起作用的方式看:自然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在自然界各种因素盲目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自然规律也是通过这种盲目的相互作用实现出来的;而社会规律得以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则是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它也只有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出来。4、从发展规律的表现形式看:自然规律更多地表现为动力学规律,它是种一一对应的确定关系,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而社会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它要通过大量的偶然现象、随机现象来寻找出其规律性。总之,社会发展是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体现出来的,但任何社会的发展都不是单个人意志的产物,而是合力作用的结果。社会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二、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已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由适合——不适合——新的适合,循环往复,不断发展。(4)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P200)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就是:生产力决定一定生产关系能否产生,决定它产生后发展的方向和形式;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对于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矛盾运动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经济基础是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2)上层建筑的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上层建筑为自己经济基础的服务作用,包括三个方面:服务的方向:保护自己、排除异己;服务的方式: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实现;服务的效果:促进或阻碍。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有限度的,是在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前提下的反作用,它不能同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等同,更不可能超过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3)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主要含义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凡是适合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就能继续存在下去,如果不适合,就意味着它已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适合时起促进作用,否则会起阻碍作用。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经济基础始终是决定的力量,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性质、水平和客观要求。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普遍规律。(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阶级斗争是利益根本对立的不同阶级之间的对抗和冲突,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殊表现形式。阶级斗争的轴心是经济利益。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阶级斗争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的作用。当旧的生产关系已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时,代表先进生产关系的阶级只有通过与代表旧生产关系的阶级的斗争,才能促使生产关系发生变革,建立新的社会形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阶级斗争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的作用。被剥削阶级的反抗斗争,或多或少迫使统治阶级作出让步,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如中国封建社会,从陈胜、吴广起义开始,大小经历了数百次农民起义,并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封建制度,但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三)科学技术革命: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1、科学技术的涵义。科学是指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技术则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手段、程度和方法。科学技术就是指对世界发展的规律性的认识及改造世界的方式方法。2、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1)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第一,当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其他要素。它能够渗透到生产力的其他实体性要素之中,促进生产水平的提高。第二,当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第三,当代科学技术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2)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3)科技革命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4)科技革命引起思维方式的变革。当然,科学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正因为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社会革命和改革: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两种形式1、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革命(社会革命)标志着社会形态的质变,是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其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1)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决定性环节,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形式。任何落后的阶级都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放弃既得利益,革命就是必不可少的手段。(2)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2、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改革是一定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在社会根本制度不变的情况下,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新举措。当代中国进行的社会改革,就是要改变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方面和环节,并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第二节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一、人民群众和个人的涵义人民群众是指社会居民中的大多数,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人们。个人是指单个的个体。根据个人对社会作用的大小,可以把个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留下明显个人印记的人,历史人物则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明显个人印记的人。根据历史人物起作用的性质,又可以把他们分为英雄(正面人物)和枭雄、奸雄(反面人物)。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人民群众虽然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但他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因为他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各种历史条件的限制,在不同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显然是不同的。2012年5月9日,汪洋在广东党代会中指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我们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切实维护并发挥好人民群众建设幸福广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人民首创,让人民群众大胆探索自己的幸福道路。三、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策划者。他们往往直接参与和指挥了历史事件的进程,甚至对历史事件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历史人物不可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的进程和方向,更不可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2、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任务,发现它,完成它,就是历史人物的功能。当然,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是各种历史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就是“时势造英雄”。任何历史人物的作用的发挥,都既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又受到他所处的历史时代和阶级关系的制约。评价历史人物时,必须坚持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历史主义的原则,即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分析的原则;二是阶级分析的方法,即把历史人物和他所代表的阶级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第三节社会形态的更替及其多样性社会形态是指和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发展过程就是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演变过程,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依次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一、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1、社会发展表现为在生产力推动下,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这是一个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这说明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表明社会发展过程具有决定性特征。2、但是,社会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的发展,社会发展是人的活动的结果。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就存在着人的选择性特征。3、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人们能动活动的整体的、最终的结果中。而在人们个别的、局部的活动中,在人们开始的活动过程中,则表现了人们对社会发展过程的能动选择作用。正是人们的能动选择作用,才使社会发展过程呈现出多样性特点。三、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特征使社会发展过程具有统一性,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本质上(即从社会基本矛盾)必然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2、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特征使社会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其社会形态的演变进程必然是不同的、多样的。3、社会发展过程的多样性为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提供了依据。历史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选择社会发展的道路。但是历史主体的选择不能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必须服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可以跳跃、不能逆序)本章小结本章既是从另一角度考察(动态)的社会历史观的继续,也是唯物辩证法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展开和具体化。本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是什么,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何在,为什么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同时,会呈现出多样性。本章是历史观的总结,同时又是认识论部分的逻辑起点。人是自然的主人,也是社会的主体,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在于我们有一个精神的世界。人类认识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如何评定认识的正确性。这是我们下学期的内容。思考题一、范畴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科学技术;革命和改革;人民群众;历史人物二、问答题1、社会发展规律特殊性的表现?2、社会基本矛盾是怎样推动社会前进的?3、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规律的主要内容?4、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5、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6、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7、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8、运用唯物史观关于评价历史人物标准的观点,试对自己所熟悉的历史人物进行评价。9、为什么说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本文标题: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650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