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6第六章_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6第六章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2010.8•陈独秀,字仲甫,笔名三爱、实庵,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1896年考中秀才,次年又赴南京考举人,落榜。受康、梁影响,抛弃了传统的仕宦旧途,转而寻求西方新学。•从1901年21岁起的五六年,多次东渡日本求学,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影响;并在国内外组织团体,创办报刊书社。•1903年协助章士钊等创办《国民日日报》,担任编辑。•1904年在安庆(后迁芜湖)与人合作创办并主编《安徽俗话报》半月刊,1914年,在日本东京协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杂志。他为报刊撰写时论,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反对封建专制,激励国民的志气,克服“奴隶根性”。•1915年夏,在袁世凯卖国复辟的危难时局中,陈独秀回国即着手筹办《新青年》,作为“救国新民”的舆论基地。•1918年与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报刊编撰使他成为新文化运动战线上的“总司令”、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1920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之一,参与领导《新青年》的改组,《劳动界》周刊和《共产党》月刊的创办和编撰工作。•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领导创办中共中央机关报刊《向导》周报、《新青年》季刊、《前锋》月刊。•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他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29年被开除出党后,成立托派组织,出版托派刊物《无产者》《火花》《热潮》等。•1932年他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抗战爆发后获释,1942年在四川江津病故。第一节《新青年》的创办和新文化运动一、《新青年》•每期编辑费和稿费总共不超过200块大洋的杂志,却喻示着一个崭新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新青年》发展的第一阶段陈独秀主编时期(1915.9.15-1916.2)•创刊的背景:内忧外患中国。–政治上:袁世凯窃取国家政权后加紧策划复辟帝制。–思想文化上:竭力提倡封建道德和尊孔读经的旧文化,鼓吹复古思想,宣扬鬼神迷信,严重阻碍了人民的觉醒。–曾经追随辛亥革命的一部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为,要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政治,必须首先从思想启蒙着手,广泛开展一个“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运动,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主义思想,来唤起民众。他们开始从先前热衷于旧政党政治活动转向从事思想启蒙运动。•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是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是16开月刊,每出满6号为一卷,从创刊到1922年7月止,共出刊9卷54号。•宗旨: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但也用蔑视的态度记录筹安会与袁世凯的活动。•发表《敬告青年》《一九一六年》《吾人之最后觉醒》等文章,高举民主、科学大旗,歌颂西方资产阶级自由、独立平等、人权等思想。•但因为曲高和寡没有市场,终因销量太少而于1916年2月休刊。《敬告青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的,带有发刊词性质的纲领性政论,针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提出六方面要求:–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并告诫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提倡的科学内容包括了科学和民主。•作为《新青年》的创办人和长期的主编、主持人,陈独秀主要从三个方面领导了《新青年》的发展:–制定刊物宗旨和不同阶段的办刊方针;–提出开展思想文化斗争的原则;–组织编者、作者和读者队伍。•还是《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一共撰写发表了一百多篇政论、专论和杂文,通信专栏署名记者的答疑辩难文章大都是他写的。•在主持《新青年》的7年中,一次被捕入狱,两次被抄家罚款,平时还经常受到来自社会封建顽旧势力的恶毒咒骂和人身攻击,但他始终不为艰难困苦所动,坚持《新青年》的革命方向,并和读者一起前进。•《新青年》成为五四时期最著名的舆论重镇,和陈独秀的精心编撰、改革创新是分不开的。2、《新青年》第二阶段•1916年9月复刊-1917年8月。•主要目的就是批孔——反对封建文化、传统伦理道德。–易白沙:《孔子平议》–陈独秀:《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宪法与孔教》《复辟与尊孔》–吴虞:《家族制度与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吃人与礼教》等•特征:以“德赛二先生”为武器,向封建主义的旧制度、旧道德、旧礼教发起了猛烈攻击,成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反对封建旧传统的丰碑。3、《新青年》第三阶段•北大教授轮值主编时期(1918.1-1919.12),主编人有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胡适,李大钊,沈尹默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提倡白话文;–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在二卷六号上,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是继胡适之后,进一步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新青年》从四卷一号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体诗,直接推动了文学革命运动的兴起,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极大影响。–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学问题》–鲁迅《狂人日记》•双簧之《答王敬轩》,《荆生》事件•《本志罪案之答辩书》:前期思想的总结•“双簧戏”:《新青年》第4卷第3号在《文学革命之反响》的总题下发表了著名的新旧文学论战的两封信。一封是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辑部反对文学革命的来信,一封是刘半农写的万余言反驳书《致王敬轩信》,逐条批驳王的论点,具体论述文学革命的必要性。这二封信的辩驳,推动了文学革命问题的讨论。4、《新青年》第四阶段•陈独秀独立主编时期(1919年9月出狱后辞去北大文科学长职务,1919年自第7卷开始独立编辑).上海;•《本志宣言》开始否定资本主义。•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文章。《劳动节纪念》《MAYDAY运动史》;•“问题与主义”的讨论•1921年7月中共成立,成为机关理论刊物。“问题与主义”之争•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31期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他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器都能做的事”。他主张“少谈些主义”,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张“多研究些问题”,是反对“根本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主张一点一滴地进行改良。•8月,李大钊在《每周评论》35期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指出问题与主义不可分割:“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他针对胡适反对“根本解决”的观点,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问题与主义之争”标志着新文化运动中统一战线的内部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公开分裂。5、《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批判封建的旧道德,抨击尊孔复辟逆流,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新道德新思想。陈独秀发表了《驳康有为致总理书》《宪法与孔教》《袁世凯复活》《复辟与尊孔》等政论,并在《通信》栏对尊孔言论“词而辟之”。以袁世凯称帝的事实指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社会和人生,反对偶像崇拜、迷信盲从、主观武断和一切黑暗愚昧现象。陈独秀撰写《偶像破坏论》支持此观点。•发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民主与科学的启蒙思想宣传,惊醒了一代青年。二、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人物陈独秀•《新青年》的创办人、主编、主要撰稿人。1918年与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通过对这两个报刊的编撰,毛泽东对其评价他成为新文化运动战线上的“总司令”。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新青年》创刊号:《敬告青年》。•广大青年推崇陈独秀是“思想界的明星”。李大钊(1889-1927)•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共创始人之一。河北乐亭人。•1913年北洋法政大学毕业后,到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曾参加反袁运动。•1916年回国,历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新青年》杂志编辑。十月革命后,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创办《每周评论》,积极领导五四运动。•1920年在北京组织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在国共合作期间,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参与改组国民党的工作。•1927年4月6日被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在李大钊的主持下,《新青年》6卷5号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了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向国人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阶级斗争学说和历史唯物主义三方面的基本观点。鲁迅(1881-1936)•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早年就读于南京江南水师学堂,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1912年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工作。•1918年初,鲁迅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5月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抨击封建宗法制度。•1926年积极参加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运动和三·一八运动。•1927年到达上海开始了他后期十年最为光辉的战斗生活:先后参加发起和领导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团体。用犀利的笔锋,对国民党的反动文化进行斗争,被毛泽东誉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有小说集3部、杂文17部、散文诗1部等以及众多学术著作,共约400万字。胡适(1891-1962)•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接触新学,信奉进化论。•1910年赴美国,从师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提倡白话,主张文学革命。•1917年7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发表新诗集《尝试集》,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19年7月提出实用主义研究方法,影响颇大。•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宣扬“好人政府”和“联省自治”的主张。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并发表“全盘西化”的主张。•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代表蒋介石签订了《中美互助条约》。•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去美国,1962年在台湾逝世。三、新的报刊宣传阵线的形成1、《每周评论》的创办•1918年12月在北京创刊的小型政治时事评论报纸;•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陈独秀负责主编,他和李大钊都是主要撰稿人;•鲜明地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并倾向社会主义。–大力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政治时事报道评述。–配合《新青年》,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对于五四运动的报道,尤其起了舆论先导的作用。•从第26期起,胡适接手主持。“问题与主义”论战,成为宣传实用主义的刊物。2、报刊对五四运动的宣传报道•北京:《晨报》•天津:《大公报》刊登胡政之的独家专访。•上海:《申报》《神州日报》《时事新报》等7家报纸联合拒登日商广告。•《每周评论》舆论先导的作用–巴黎和会决定将战败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每周评论》发表文章,报道事实,揭露骗局,谴责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报界空前团结,北京上海等共83家报纸成立中华全国报界联合会。3、进步学生报刊的纷起3.1毛泽东与《湘江评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长沙以及湖南学生刊物中影响最大的首推《湘江评论》。•以湖南学生联合会的名义发行,由联合会文牍股干事毛泽东任主编,于1919年7月14日出版创刊号。•是一张4开4版的周报。仿效北京《每周评论》形式,以评论为主,报道时事往往和评论相结合,采用述评的形式。•同年8月出至第5号时被湖南军阀张敬尧查封。是推进湖南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报纸。•“中国的四万万人,差不多有三万万九千万是迷信家,迷信神鬼,迷信物象,迷信命运,迷信强权,全然不认有个人,不认有自己,不认有真理”;•“天不要怕,鬼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3.2周恩来与《天津学生联合会报》•1919年7月12日创刊,天津学生联合会机关报,周恩来主编。•对开,日报,后改为三日刊,周恩来以“飞飞”的笔名发表诸多评论。•读者称赞它为天
本文标题:6第六章_五四运动时期的新闻事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682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