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LGBT媒体报道建议手册
LGBT媒体报道建议手册|32|前言媒体塑造公众观念的力量是巨大的。传统上,主流媒体看不到LGBT*(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人群。1949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同性恋”这个词在媒体中基本不存在或是负面的,几乎没有人向社会或媒体公开自己的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倾向,大多数媒体长期以来也对此持沉默态度。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资讯的发达,这种状况大为改观。1998年6月,《希望》杂志以21个页面推出“认识同性恋”特刊,成为中国大陆首个由主流杂志制作的同性恋专题报道。2004年12月2日,CCTV新闻频道“央视论坛”栏目播出《同性恋:回避不如正视》,这是官方核心媒体首次正面报道同性恋人群的生存状态。随着媒体对LGBT人群和议题的报道逐渐开放,越来越多公平、准确和有包容性的新闻媒体报道为提升大众对LGBT群体的认识和理解起到很大帮助。les+感谢这些报道背后的媒体从业人员,为了尽到媒体的责任而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他们为那些忽略或有意歧视这些议题的媒体人士树立了良好榜样。但是,许多记者、编辑和制作人仍然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当越来越多的公众人物对LGBT人群发出多元言论,引发公众的热烈关注和广泛讨论时;当LGBT群体的生活与主流媒体报道的传统家庭、信仰、经济、健康、政治、体育、娱乐和无数的其他问题,发生越来越多相碰撞时;当“支持同性恋”或者“反对同性恋”的二元论报道已经开始变得陈旧单一时,媒体从业人员对于LGBT人群歧视、猎奇性的语态报道已经无法吸引,甚至伤害了那些想要了解LGBT人群生活经验和观点的读者们。已经形成一定社会力量的同性恋群体也不再满足于在新闻媒体中始终以负面的形象出现。这正是这本《LGBT媒体报道建议手册》出现的原因。les+希望这本手册为关注LGBT议题的中国媒体从业人员提供了及时和准确的信息。我们les+相信最好的新闻报道能通过客观的报道,感人的故事和得体的表达让所有的媒体受众得出自己的观点。当你(媒体从业人员)正在努力公正、准确地报道LGBT社群时,我们期望你能够在报道中给予LGBT群体表达的机会。*本手册全文以LGBT简代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les+是一家面向中国拉拉(女同性恋、女双性恋、爱女人的跨性别人士)的文化传播非营利民间组织,成立于2005年11月。以文化建设、艺术探索、媒体倡导为主要策略,为中国女同性恋、女双性恋、爱女人的跨性别人士创造话语空间,促进社群和公众的观念改变,实现性别和性倾向多元差异的可能性。邮箱:lesplus@yahoo.com.cn网站:http://lesplus.org博客:http://blog.sina.com.cn/lesplus微博:http://weibo.com/lesplus社会资源研究所(简称SRI)是一家专注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咨询机构,我们为政府、非营利组织和企业提供调研、评估、培训和信息服务,帮助客户更好地满足来自社会和环境的挑战,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北京海淀紫竹院南路7号院212室100048电话/传真:+861068437211邮箱:csrglobal.cn@gmail.com网址:媒体报道建议手册手册出品:les+研究支持:社会资源研究所编辑制作:刘晨、吴晨、三木、周小萌统筹:周小萌合作作者:熊婧、柯晓、付婷、Fish、虫二资料翻译:梁睿雪、Hilary、Gissing校对:Shen设计:Jun字数:53千字版次:2011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份数:1000份版权声明:本书版权为les+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印、复制或转载,侵权必究。|54|目录第一章LGBT词汇解析基本词汇06多元性别相关词汇07同志运动、事件相关词汇09需要避免的歧视性用语10国际媒体报道LGBT修辞指南11中国古代同性恋名词解释13第二章LGBT常见问题常识篇15科学篇16法律篇17第三章中国当前媒体报道LGBT实况媒体从业人员报道经验分享22媒体常见问题解析29第四章与新闻媒体探讨——何为有社会价值的LGBT题材?同性婚姻35同性亲密关系36形式婚姻37LGBT与家庭39校园内的LGBT青少年41LGBT在职场43LGBT公共空间/受驱逐的LGBT人群/LGBT性工作者44LGBT养老46性取向改变治疗47涉及LGBT的犯罪报道49HIV,艾滋病以及LGBT群体50拉拉/女同志/女同性恋52跨性别人群54第五章LGBT相关资源中国LGBT团体通讯录57推荐:了解LGBT的十部电影、书籍68参考文献74致谢75第一章LGBT词汇解析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解析了LGBT社群的常用词汇。这是媒体在做相关议题报道时所需要的入门知识,同时也展现着LGBT丰富多彩的文化脉络。认识这些词汇,是认识LGBT社群的开始。|76|LGBT基本词汇同性恋(Homosexual)指对同性产生爱情及性欲的性倾向。早期在医学用语里,这个词带有病理性的含义,2001年,中国精神病学会正式将【同性恋】从第三版《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去除。同志同性恋的代称,泛指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人群。起源于1989年林奕华筹划的首届香港同志电影节,这个词在中国大陆及中文地区已被广泛使用和接受。直人(Straight)异性恋者的代称。这个词因相对“异性恋”来说没有特别突出性倾向的分化而在中文地区经常被使用。直同志【Straight】与【同志】的组合,指认同性恋、对同性恋者友善的异性恋者。酷儿(Queer)指性别身份、性倾向以及性爱方式不同于传统规范和主流价值的人。英文原指“古怪、反常的”,但上世纪80年代以来被同志社群广泛使用,以反抗主流社会的歧视。恐同症(Homophobia)同性恋恐惧症的简称。指厌恶同性恋、对同性恋者持有观念上的偏见并有行为上的排斥。安全性行为指可以保持人们身心健康的性行为方式。狭义指减低性病、艾滋感染风险的性行为,广义包括进行性行为时的心理状况和环境。出柜(ComeOut)指同性恋者向他人表明其性倾向。由于社会压力,同性恋者常常隐瞒自己的性倾向,如同藏身于衣柜中。当他们向外界表明其性取向身份时,即被称为“走出衣柜”(comeoutofthecloset)简称【出柜】。不分字面意思为“不被分类的”或“难以分类的”。近年来在女同性恋文化中出现的词,指装扮、行为、气质没有特别界定,或可因伴侣特质而改变的女同性恋者。目前也被男同性恋者沿用。形式婚姻指因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压力,由男同性恋者与女同性恋者组成的没有实质婚姻内容的,看似为异性恋结合的“婚姻”。同性婚姻指性别相同的两人之间由法律或社会承认并保护的婚姻关系。同妻/同夫【同妻】指男同性恋者的异性恋妻子。【同夫】指女同性恋者的异性恋丈夫。流氓罪/鸡奸罪特指有选择性地迫害同志的法律。1997年中国新刑法中删除了惩处某些同性性行为的“流氓罪”与“鸡奸罪”,从而实现了同性性行为非刑事化。这两个词绝对不应用于形容同志关系、性行为或性倾向。多元性别相关词汇L—lesbian(女同性恋者常用词汇)拉拉(Lesbian)中国大陆对女同性恋者的常用称呼,从台湾的“拉子”影响而来。蕾丝边(Les)来自英文单词“lesbian”的直译,中国大陆常见用法,也可被简称为【蕾丝(les)】。T/P根据外在性别特质而对女同性恋者的称呼。【T】为Tomboy的简称,指装扮、行为、气质较阳刚,或在性生活中处于主动地位的女同性恋者。【P】来自台湾的“婆”,泛指装扮、行为、气质较阴柔者。|98|G—gay(男同性恋者常用词汇)男同志(Gay)指男同性恋者。【Gay】有时也泛指男女同性恋者。1/0形容男同性恋者性行为的词。【1】指的是性行为中的插入的一方;【0】指的是被插入的那一方。熊/猴【熊】指男同性恋者中体态较魁梧饱满者;【猴】则为纤瘦骨感的人。B—Bisexual(双性恋常用词汇)双性恋(Bisexual)指爱慕、情欲对象可以是同性也可以是异性,并产生情欲流动的人。双(Bi)为【双性恋/Bisexual】的简称。T—Transgender(跨性别常用词汇)跨性别(Transgender)泛指性别认同或性别表达不同于其生理性别的常规期望的人,包括有变性欲望者(Transsexual,不论有没有接受变性手术);变装者(Cross-dresser,偶尔或经常穿着异性服装,但没有变性欲望,也不一定有同性倾向)。变性(Transsexual)指性别认同与生理性别不一样的人,通常希望以荷尔蒙或手术来改变性别状态。FTM/F2M(Female-to-Male)指跨性别人士中的女跨男。MTF/M2F(Male-to-Female)指跨性别人士中的男跨女。变装者(Cross-dresser)指偶尔或经常穿着与自己生理性别相反,但没有变性欲望,也不一定有同性倾向的人。在报道此类相同描述的人群时,应使用【变装者】而不是“异装/变装癖”这类带有歧视性的词汇。性别指对一个人是男性还是女性的区分。婴儿出生时根据身体特征(包括染色体、荷尔蒙、内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官)而被指定为一个性别。性别认同(GenderIdentity)指在生理以及心理上对自己的性别的的判断和感觉。对于跨性别者来说,他们出生时接受的生理性别跟他们本身内在的性别认同往往不一致。性别角色通常指社会对不同性别赋予的行为要求和责任。这种对性别的要求和预期在各个社会文化中都是不同的,但也会有一些广义的共通性,例如,参加战争通常被视为是对男性而言更合适的;而抚养子女通常是女性的任务。性倾向(SexualOrientation)指一个人在情感与性欲上对同性或异性有某种形态的持久吸引。通常性倾向包括同性恋、双性恋及异性恋倾向。此外,亦有无性恋倾向的概念。同志运动、事件相关词汇世界艾滋病日【世界艾滋病日】是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由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提出,定为每年的12月1日。这一天也是同性恋社区组织开展防艾宣传及消除感染者歧视的重要活动时间。彩虹旗由红、橙、黄、绿、蓝、紫六种颜色组成的多彩旗帜,分别代表“生命”、“康复”、“太阳”、“自然”、“和谐”、“精神”。是一个全球LGBT社区公认的标志,代表LGBT人群的多元。粉红三角形倒转的【粉红三角形】是纳粹在二战时期用于鉴别男同性恋者的标志。现在这个标志在同性恋自豪日和同性恋权利运动中被收回使用,它也是彩虹旗以外最流行的标志之一。同性恋自豪日每年6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同性恋自豪日】。它主要有三个意义:人们应当为性向的自我认同感到骄傲;性倾向的多元呈现是一份厚礼;它是天生不能任意改变的。【同性恋自豪日】同性恋权利运动的重要一部分,这一天在全世界都会有骄傲游行活动。|1110|双性恋自豪日起始于1999年,定为每年的9月23日。这一天被用来宣传人们能够重视及正确认识双性恋,并让大众了解双性恋者的历史与文化。跨性别纪念日(TransgenderDayofRemembrance)每年的11月20日为【跨性别纪念日】(TransgenderDayofRemembrance,简称TDOR)。这是一个为了向1998年11月28日被谋杀的跨性别者RitaHester致敬而发起的,用来缅怀跨性别恐惧受害者和仇恨犯罪罹难者的日子。骄傲月游行指为了纪念同性恋自豪日、同性恋解放斗争、争取同性恋权益所举行的游行庆典。石墙事件(StonewallRiots)指1969年6月28日凌晨发生于纽约市西区格林尼治村中的石墙酒吧因警方临检而爆发的自发性暴力示威冲突。石墙事件被认为是美国史上同性恋者首次反抗政府主导的迫害性别弱势群体的实例,也是标志着全球同性恋权益运动发起的关键事件。需要避免的歧视性用语您也许经常会听到有人会用【玻璃】、【变态】等带有歧视性含义的字眼来形容同志群体。下面例举了一些必须要注意的恐同词汇和一些歧视性的称谓。【玻璃】、【飘飘】、【人妖】、【不男不女】、【基佬】、【娘娘腔】等其他称谓这些词都带有较强的性别偏见与人身攻击的侮辱性意义,都是不应该被使用。【变态】、【性别错
本文标题:LGBT媒体报道建议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687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