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__黄瑚_笔记
1/39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第一节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它是进行宣传鼓励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它直接面向大众,能取得现场实效。汉代及其以后的封建王朝更多地将其用于发布军事捷报,把最新消息写在木板或丝帛上,高高悬起以吸引读者。●旗报是一种将文字写在旗帜上,大旗招展,引人注目的传播方式。●牌报是将文字写在牌上,也是一种可以流动传观,或固定围观的新闻宣传方式。●揭贴是一种传单,可张贴、传闻,内容多为檄文、政策性的声明与公告等。●开元杂报指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传播范围很小;无固定刊期和刊头;主要记载盛世景象和政务琐事。●邸报·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始于唐宋,明清有所发展,不同时期表现形式不同。·是封建王朝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内容多为皇帝旨谕、大臣奏章、官吏奖惩、军事战报等。●朝报(算是中央级别)·唐代孙樵《读“开元杂报”》文中,记载的开元时期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简讯的的载体。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开始没有固定名称,到后唐和宋代被通称为“朝报”。该传播工具延续时间较长,宋朝朝报和明清的宫门抄,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唐代朝政简报的继续。●进奏院状(地方级别)·唐代,进奏院状是进奏官提供给节度使的汇报资料,包括中央政府公开发布的官方新闻,以及进奏院采集的新闻信息。因为只送节度使(观察使)本人阅读,无复本,只是一种半官方性质的情报。·宋代进奏院状的性质有了很大变化。改由中央政府控制,扩大了传播范围,不再是单线的情报资料;内容也基本定型,包括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大臣奏章。●小报·中国古代民间私自发行的传播媒介,是宋代新闻传播活动的全新现象。·始于北宋末,盛行于南宋。随着朝报得以公开出售,部份胆大的官吏等便收集人们迫切想了解的新闻信息,以朝报的形式叫卖于街市。·宋代朝报的商品化,是其产生的内在因素。同时,宋朝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人们迫切需要相关信息,这也是小报流传的重要因素。作为非法信息载体,一直受到政府压制打击,却始终未能根绝。●京报·中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与近代报刊最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始于乾隆,清中叶后日趋盛行。·内容上,仍局限于宫门抄、明发谕旨和大臣奏章;制作上,没有记者编辑,不准采写新闻、发表评论,只有抄录、印刷人员。因此,京报不能算作近代报刊。·但由民营报房定期印刷、公开销售于民间,与以前邸报只在官员各衙门中传阅全然不同,因此已不属于政府公报性质。第二节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报刊的诞生【本节提要】·自1815,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及周边地区创办了许多报刊。均为月刊,属于宗教性质,或阐发教义,或宣传西方文化。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其宗教色彩逐渐单薄,政治、经济色彩逐渐浓厚,对新闻信息的传播也越来越重视,充分反映了他们的文化侵略性质。·鸦片战争前,中国报刊业为外国人垄断,外文报刊的种数、出版规模都远远超过中文报刊。这些报刊以提供情报和新闻信2/39息为主。新闻业务水平较高,达到近代报刊的水平。●《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宗教宣传性质的中文月刊,揭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第一页。1815,由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内容以宣传教义为主,也涉及科学文化、西方近代科技实用知识等。由于条件限制未涉及政治时事问题。发表我国最早的报刊新闻图画。·宣传上采取“附会儒学”的策略,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发行地区逐步扩大到广州澳门,影响也逐渐扩大。1821因主编米怜病重而停刊。(前后6年)●《蜜蜂华报》AAbelhadaChina我国第一份外文报纸。1822当时的葡萄牙执政党在澳门的政府机关报,主编安东尼奥,葡文周刊,附数种增刊。一年后因执政党被推翻而停刊。葡出版的各种葡文报纸出版时间都不长,影响不大。●《广州纪录报》/《广东纪事报》CantonRegister·外文报纸中第一份英文报纸。1827英商马地臣和美商伍德在广州创办。对中国社会影响较大。·商业性报纸,内容主要有货价行情,航运消息,也广泛刊登政治时事新闻评论,关于中国的新闻和材料占相当多的篇幅。有强烈政治色彩,竭力为鸦片战争辩护,主张英国政府对华采取强硬政策。·后辗转迁往香港,改名《香港纪录报》,1863年停刊。(前后36年)●《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1833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立。由于在清朝统治的领地上创办,该报标志着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办报活动的新阶段。·宗教性中文月刊,但宗教内容已退居其次。旨在为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重视宣传中外人士间的行为准则,介绍东南亚各国和印度的情况。传播角度来看,每期必有一定数量的新闻,重视贸易活动。所载《新闻纸略论》是中文报刊上第一篇新闻学专文。·编辑业务上文字通俗,文章简短,又作连载;每期有目录,栏目较固定。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学。该刊出版多次中断,1838停刊。(前后5年)●《中国丛报》/《中国文库》·美国在华第一份英文月刊。1835.5广州,美传教士裨治文Bridgman任主编。·宗教性刊物,但以提供有关中国及其邻邦最可靠、最有价值的情报为宗旨。内容上大量详尽的报道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地理、历史、风俗等各方面情况。并报道西方人士在中国和亚洲的活动情况,讨论对华政策问题。该报鼓吹对中国采取强硬手段,甚至武力侵华。·由于所载内容丰富,至今仍为中外学术界所重视。共出版20年之久。●《广州周报》·是继《广州纪录报》后又一颇有影响力的英文报纸。1835.9广州。·同《广州纪录报》立场相同,支持鸦片贸易,主张英国政府对华采取强硬政策。内容上对中国情况的介绍丰富,林则徐组织翻译的“澳门新闻纸”大多译自该报。1844停刊。●比较《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比较:相同点:性质(a、b)外形宣传策略不同点:创办条件内容上(编辑业务)(1)两份报刊都是外国传教士在华创办的(中文近代报刊)。(2)在创办时间上,前者创刊于1815年8月5日,后者创刊于1833年8月1日,前者早于后者,并且,《察》创办于马六甲,而《东》创刊于国内的广州。(3)从性质上看,两者都是宗教性报刊,但《东西洋》有走出宗教报刊的倾向。(4)《东》外形学《察》,也是雕板印刷,中国书册式。(5)《东》在内容上与《察》有明显不同。首先,宗教思想淡化,它以介绍西方文化、艺术、哲学、科学技术为重点,着重宣扬“西方文明”,主张中国应学习各国长处。反复劝说中国人改变对西方的旧观念。(6)在宣传策略上,两都都注意附会儒学,尽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吻合。第三节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的迅速发展3.1香港地区【本节提要】鸦片战争后,香港为英政府控制,成为外国人在华办报的重要基地。此时期中国报业的重要现象,就是商业性3/39报刊的崛起并迅速成为主流,香港开此先河。香港商业性报纸:中国之友、香港纪录报、德臣报、孖剌报是先出现的有影响力的英文商业报纸。●《中国之友》FriendofChina·1842由澳门-香港。1950台仁特主编后,反对政府。·特别重视中国新闻,对太平天国做过系统报道。对港政府的弊端和腐败猛烈攻击,揭露官吏丑闻。台因此入狱,却赢得敢言美誉。1860台出狱迁入内陆,1869年停刊。●《香港纪录报》HongKongRegister源自1827《广州纪录报》,1843--香港。反对政府,但是代表外商利益。重视刊登中国信息。●《德臣报》/《中国邮报》TheChinaMail·1845香港。亲政府态度。香港时间最长(129年)影响最大。·1871辟中文版面,名《中外新闻七日报》,以报道中外新闻为主,也有评论。·后改为《香港华字日报》独立发行,由中国人独立负责。●《孖剌报》DailyPress(孖剌,读音为mala)中国境内第一份日报。1857香港,英文商业性报纸。对政府持批评态度。●《近事编录》·1863创刊。英罗郎也创办,王韬任主编。·该报除刊登行情、船期、广告外,大量刊登新闻。是当时所有中文报刊中最早报道巴黎公社起义的报纸。·王韬的早期政论很多在该报刊出。该报新闻经常被上海《上海新闻》转载,在内地有一定影响。香港宗教刊物:由于传教活动可以直接面向市民,宗教报刊日益衰落。●《遐迩贯珍》ChineseSerial·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853创办人和首任主编为英传教士麦都思。(想起香港版的麦兜了~~)·内容上,宗教宣传所占比重很小,重视时事新闻,其次是西方科技文化知识介绍。总体上站在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立场上,但报道中国内部消息不必顾忌清政府干涉,能较客观、公正。虽然立场上维护英殖,但客观上对开阔国人视野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新闻业务上,消息、短讯、通讯、评论等近代新闻体裁都已初具雏形,也出现连续报道的形式,与以前的中文期刊相比在新闻业务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并首次出现收费广告。·沿用线装书形式,但是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3.2上海地区【本节提要】·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范围扩展。上海取代香港成为全国商业贸易重心,以上海为中心的外报网络逐步形成。商业性报刊为主,《申报》的创办正式标志中国报业以商业性报刊为主流的新纪元。·19世纪90年代上海完全取代香港、广州,成为全国报业中心。中文商业报纸《申报》《新闻报》,英文商业报纸《字林西报》,三家成为全国报业龙头。在上海,中文“申、新、沪”三报鼎立;英文《字林西报》《华洋通闻》《文汇报》三报鼎立。上海商业报刊:●《北华捷报》NorthChinaHerald·上海第一份近代报刊。1850由英商奚安门创办(比香港晚8年,即1842《中国之友》)。后由英商字林洋行发行。商业性的英文周刊。·主要刊登商业性材料,反映英商利益。后被指定为英国驻沪领事馆公署文告发布机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英国政府的观点,被视为“英国官报”。政治上反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为英美等侵略者辩护。·后成为《字林西报》星期副刊,影响减小。●《字林西报》/《每日航运新闻》·前身为1956年《每日航运新闻》,英文日刊。·1864在上海,由字林西报馆出版,改为《字林西报》,英文商业性日报。《北华捷报》转而成为其星期副刊。·内容上重视新闻报道和言论。政治上反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为英美等侵略者辩护。该报报道面广,信息及时,内容丰富,4/39受到中外人士的重视,社会影响较大。●《上海新报》·上海最早的中文商业性报纸。1861字林西报馆出版,先后任主编的伍德、傅兰雅、林乐知等都是英美传教士。·将商业信息放在首要地位。初为两版,一版商业信息和新闻,二版全为商业性内容。后扩为4版,二版刊有新闻偶尔有言论,其余三版全是广告、船期、行情等商业信息。新闻大多来自《近事编录》《香港中外新报》等。·当时正是太平军进军上海之际,江南地主乡绅纷纷避难于上海租界。于是该报刊登了许多有关太平天国的报道,使报纸销路日增。言论不多,但曾长篇连载吹捧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外国雇佣军为“常胜军”“功绩”的文章,反动立场昭然若揭。·在与《申报》竞争中,失利停刊。●《申报》·旧中国最有影响的一家报纸,开创中国报业以商业性报刊为主流的纪元。1872.4英商美查在上海创办。初创两日刊,与《上海新报》竞争中改日刊。·办报以赢利为目标,启用中国文人做编辑。第一家在外国人所办的报刊中一直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报纸。·新闻业务上,作了改革:①重视报纸言论。在赢利的目标下也不排斥必要的仗义执言。申报有些言论,或为中国富强献计献策,或对鄙规苛政口诛笔伐,从启迪民智角度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②重视新闻真实性。申报在一系列战争中报道的真实信息为自己赢得声誉。③重视发表副刊性文字。在版面上特辟文艺类作品的篇幅。·经营上,采取低价销售等营销策略。最终在与《上海新报》竞争中获胜。1889创办人美查撤资回国,报馆由董事会主持。·在19c90s上海,“申、新、沪”形成三报鼎立的格局。●《字林沪报》·1882,字林洋行在上海创办的中文商业性报纸。·吸取《申报》经验,聘中
本文标题: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__黄瑚_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07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