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从电影与文学关系看语言媒介
从电影与文学关系看语言媒介作用弱化电影产业的惊人创造力1893年,T.A.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2008年全球电影总产量为5133部,粗略估计影史百年全球电影产量不下二十万部2010《阿凡达》全球票房达累计二十亿大量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有的重复拍摄次数很多哈姆雷特(意大利导演柴伐里尼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改编)哈姆雷特(意大利导演柴伐里尼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改编)哈姆雷特(英国导演LaurenceOliver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改编)哈姆雷特(英国导演肯尼斯•布拉纳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改编)王子复仇记(冰岛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改编)君臣人子小命呜呼(英国导演TOMSTOPPARD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改编)《安娜卡列宁娜》安娜•卡列尼娜(苏联导演TatyanaLukashevich根据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改编)安娜•卡列尼娜(美国导演JulienDuvivier根据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改编)安娜•卡列尼娜(英国导演BernardRose根据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改编)安娜•卡列尼娜(英国导演DavidBlair根据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改编)安娜•卡列尼娜(美国导演ClarenceBrown根据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改编)《悲惨世界》悲惨世界(法国导演RaymondBernard根据法国作家雨果的同名小说改编)悲惨世界(法国导演JoséeDayan根据法国作家雨果的同名小说改编)新悲惨世界(法国导演赖卢许根据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改编)新悲惨世界(丹麦导演比尔•奥古斯特根据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改编)《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法国导演夏布罗尔根据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同名小说改编)包法利夫人(英国导演TINFYWELL根据法国作家福楼拜同名小说改编)包法利夫人(美国导演VincenteMinnelli根据法国作家福楼拜同名小说改编名著改编比较成功的蜘蛛巢城(日本导演黑泽明根据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改编罗生门(日本导演黑泽明根据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小说《筱竹从中》改编)乱世佳人(美国导演VictorFleming根据美国作家米切尔的小说《飘》改编)静静的顿河(俄国导演SergeiGerasimov根据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同名小说改编)铁皮鼓(德国导演斯隆多夫根据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同名小说改编)情人(法国导演阿诺根据法国作家杜拉斯的同名小说改编)广岛之恋(法国导演雷乃根据法国作家杜拉斯的剧本改编)惊情四百年(美国导演科波拉根据英国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改编)发条橙子(美国导演库布里克根据英国作家伯吉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现代启示录(美国导演科波拉根据英国作家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改编)蜘蛛巢城、现代启示录、铁皮鼓、乱世佳人名著改编相对不成功的特洛伊2004沃尔夫冈彼得森罗密欧与朱丽叶1996巴兹鲁赫曼了不起的盖茨比2000RobertMarkowitz布卢姆(英国导演SEANWALSH根据爱尔兰作家乔依斯的小说《尤利西斯》改编)《罗密欧与朱丽叶》、《特洛伊》、《了不起的盖茨比》借助电影反哺原著的霸王别姬(中国导演陈凯歌根据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改编)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国导演姜文根据王朔小说《动物凶猛》改编)活着(中国导演张艺谋根据中国作家余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色戒(台湾导演李安根据中国作家张爱玲的同名小说改编)西线无战事(美国导演LEWISMIILESTONE根据德国作家雷马克的同名小说改编))魔戒三部曲(新西兰导演彼得•杰克逊根据英国童书作家托尔金的同名小说改编)搏击俱乐部1999大卫芬奇断背山(中国台湾导演李安根据美国作家安妮•普鲁克斯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教父系列科波拉指环王系列彼得杰克逊发条橙子(美国导演库布里克根据英国作家伯吉斯的同名小说改编电影语言相比文学语言的特点与文学相比,电影的表现手法更多,可以通过图像,音乐,表演,道具,场景等多方面来实现文学作品通过文字符号来表达内容,是一个有抽象到具象的过程,电影语言通过多种直观的手段来表达,由具象到抽象在由文字符号转换为电影语言的过程中,信息有不可避免的流失与增加文学作品是电影艺术值得取鉴的一个源,我国大概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就开始大量翻拍鸳鸯蝴蝶派的小说,八十年代后又翻拍了《霸王别姬》、《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作品二者互有其特定的表现方式难以被等值复制,如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很难转换成文学描述,小说中的意识流和情感流,包括人的感官体验也不只是简单的画外音等技术可以处理要警惕文学中语言的流失造成的价值判断缺失和娱乐至死的倾向美国学者波兹曼《娱乐至死》的前言以两个著名的“反乌托邦”寓言开篇:一是奥威尔的《1984》,一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波兹曼指出,这是文化精神枯萎的两种典型方式。奥威尔所担心的是强制禁书的律令,是极权主义统治中文化的窒息,是暴政下自由的丧失;而赫胥黎所忧虑的是我们失去禁书的理由——因为没有人还愿意去读书,是文化在欲望的放任中成为庸俗的垃圾,是人们因为娱乐而失去自由。谢谢观看组员:廖简梅、杨丽娟,吕仔丽,母小庆、谭理华
本文标题:从电影与文学关系看语言媒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1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