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体育假新闻现象的剖析与防范
体育假新闻现象的剖析与对策李兴霞[摘要][关键词]体育假新闻剖析对策[中图分类号]Z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当前,我国新闻战线开展了“杜绝虚假报道专项教育活动”。新闻,就其本性来说,就应该是真实的,但是,目前虚假报道已经成为新闻界的一种公害。笔者近30年来,一直从事体育新闻报道工作,深感虚假报道对社会、对读者、对报业的危害。因此,深入分析体育新闻中虚假报道产生的根源和为害的情况,从制度上找出办法来杜绝体育新闻方面的虚假报道,是体育报道圈每一位记者、编辑迫在眉睫的任务。一,体育报道已成为虚假新闻的重灾区。虚假新闻在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但由于体育新闻的一些特点,它成了虚假新闻泛滥的重灾区。这是有大量事实可以证明的。以上海《新闻记者》杂志每年公布的十大假新闻为例,笔者查阅了从2003年开始至今的全部记录,列举其中“入选”的体育类假新闻如下:2003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施拉格是中国女婿”;2004年,“国资委认定中国足球是不良资产”;“金钱刺激使得张国政成为奥运冠军”;“女排姑娘败于俄罗斯”(实际是胜利了);2005年,“越洋电话采访郎平”;2007年,“退役的亚洲锦标赛冠军唐颍靠摆摊为生”;2008年,郭晶晶怀上霍启刚骨肉欲离队;比尔盖茨花一亿美元在北京租房看奥运会。以上堪称影响特别恶劣的体育类假新闻,有的是凭空捏造,如“越洋电话采访郎平”,作者根本没给郎平打过电话;有的是提前预报,如“女排姑娘败于俄罗斯”,比赛还没打完,他的稿子就发回去了;有的是捕风捉影,如比尔盖茨花上亿元租房看北京奥运会,确实有比尔盖茨来看北京奥运会一事,而假新闻的作者则由此推理,这样的富翁,肯定是不住旅馆而是租房子,只有花上亿元人民币,租住在水立方和鸟巢附近的四合院,才能对得起他的身份,于是他就写了这个稿子,又拍下了水立方、鸟巢附近的豪华住宅,稿子就发出去了;有的是听风是雨,到中国举重队采访奥运会冠军张国政的时候,是教练说了几句玩笑话,记者马上写成“教练拿出信用卡在张国政眼前晃,说是你举起来了这钱就归你”……以上林林总总的假新闻,败坏了中国体育记者、体育新闻的形象,传播着虚假的信息,影响了人们对事物的判断。这也说明,体育报道确实成为虚假新闻的重灾区,应当及早认清它的危害,及时采取对策。虚假新闻:产生:深度根源的对象,但却仅仅报道这些地区、人群、领域的一面或几面.就是不报道全面.其结果是,人们难以真实了解这些地区、人群、领域的整体面目。这样的真实如果还“外地人”进行了歧视性的报道,其实也是批评这些媒体没有全面地、公正地报道外地人的整体形象.并不是批评其具体报道的真实性。支持这类批评的新闻真实观就是整体真实观。人们看到。一些新闻媒体为了迎合人们的需要,总是针对他们的一些并不完全合理的需要来进行写作,而为了获得更多人的青睐,就把新闻降到人人都有几分需要的低俗新闻、猎奇新闻上,更注重那些例外的非常是真实的话。至多是片面的真实.另一种说法就是整体上的不真实。美国有位学者说:“媒体报道固定模式的错误在于.要么就大肆宣扬,要么就充耳不闻。以某个特别的文化群体为例.媒体对其成员的报道不是同情他们的恶劣生存状况。就是赞扬他们的自强不息,更多情况下.则是指责他们的暴力罪行。而其他一些文化群体中那些勤勉、正派的成员却完全被媒体忽略了.对他们生活状况的描写根本就不被当做是‘新闻’。”这种固定虚假新闻的表现样式千变万化,可报道模式下的对象形象不可能是全面的、真实的。而是媒体对报道对象的一种“刻板”印象。事实上,不同地区、人群、领域的形象.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弱势群体、欠发展的领域的媒体形象.主要是由处于强势群体位置的“媒体入”及其背后的其他强势群体共同塑造的.而新闻媒态的事实,更注重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事实,与公众有着实质性利益关系的事情,却被放在不显著的位置或干脆不加报道。这样再现出来的事实世界.自然是不周全的。也没有以新闻方式反映世界的最新动态,很难说能够真实反映事实世界的新近变动景象。这也是一种严重的整体性的失实。三、主观臆造出来的虚假新闻在新闻传播实际中.新闻媒体为了引起人们对它所设定的目标报道领域的以说令人眼花缭乱。人们根据虚假新闻的特征,归纳出数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比如有人就将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概括为十种:政治需要,公开造假;与己不利,隐匿真情;宣传典型,任意拔高;屈从压力,写昧心稿;唯利是图,编造新闻;粗枝大叶,调查不实;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知识贫乏,不懂装懂;合理想象,添枝加叶;偷粱换柱,移花接木。一、新闻报道脸谱化产生的虚假新田关注.往往通过议程设置的方式、制造“媒体事件”以及媒体公关事件等手段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但这里实质上存在着一种真实性上的冒险。如果议程设置不当、塑造的媒体事件、媒体公关事件脱离体是塑造它们形象中最活跃、最有力的一支媒体力量。二、低俗、猎奇心理炮制出的虚假新闻可想而知.如果新闻媒体关于它们实际.那么。媒体的新闻报道就会误导它的受众。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新闻媒体往几乎所有新闻媒体都会毫无例外地宣称,它们要“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地的报道缺乏全面性和公正性。人们能形成关于它们的整体真实形象吗?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常常抗议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妖魔化”了第三世界国家及其人民的整体形象.其实抗议的是新闻媒体报道的片面性和不公正性。并不是具体报道的真实性。同样,国内一些人群、一些学者一再批评国内一些本地媒体对往把并不重要的事件说成是重要的事件.把只应该少量报道的事实搞成大规模的报道,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整体性的失实。反映和报道它们自己设定的目标报道领域。但在实际的报道活动中,却往往在各种可能因素的制约下,偏离媒体宣称的原则和信念.形成一些片面的、刻板化的固定报道模式。一些媒体把一些地区、一些人群、一些领域设定为自己长期报道收稿日期:2010-08—10口(编辑,永安)活力2010?7167万方数据试论虚假新闻产生的深度根源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薛明哈尔滨日报新闻周刊,哈尔滨,150000活力HUOLI2010,(14)0次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黄璐.李清华.HUANGLu.LIQing-hua研究体育新闻必须澄清的一个质性问题——兼论中国体育虚假新闻产生的核心理由-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4)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新闻报道的意味、体育事实的编辑加工过程、体育事实的恒久性、体育新闻报道的阶段性、体育新闻报道的立场问题进行了阐释,提出了研究体育新闻必须澄清的一个质性问题,即体育新闻与体育事实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中国体育虚假新闻产生的核心理由,即无意识的扭曲事实和有意识的捏造事实,最后简述了中国体育虚假新闻产生的其它理由.2.期刊论文付东.徐飞浅谈新时期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黑河学刊2008(5)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屡禁不绝,严重损害新闻真实性原则,严重损害新闻媒体公信力,严重危害新闻事业健康发展,已成为新闻界一大公害.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背离、媒体间的激烈竞争、网络的借入以及新闻从业人员的构成等因素,是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只有维护新闻媒体公信力,为百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才能保证我国新闻事业的篷勃健康发展.3.期刊论文莫文如何抑制虚假新闻的产生-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8(5)虚假新闻作为一种公害早已引起新闻界内外的不满和愤慨.虽然,虚假新闻与新闻报道总量相比,数量微乎其徼,而且是偶然地分散地出现,但杀伤力颇强,危害甚大.新闻报道一旦失实,直接影响新闻媒体的形象,甚至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4.期刊论文杨传庆虚假新闻的成因及防治探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虚假新闻是目前新闻传播中的一个顽疾,它作为一种公害早已引起新闻界内外的不满和愤慨.虽然,虚假新闻与新闻报道总量相比,数量微乎其微,而且是偶然地分数地出现,但杀伤力颇强,危害甚大.但是新闻报道一旦失实,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给刊登虚假新闻的媒体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是对受众的不负责任,有时还会给被报道者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本文简要概述了虚假新闻的危害,同时分析了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防治虚假新闻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对虚假新闻的扩散进行有效的遏制.让受众重新认可媒体的公信力.5.学位论文张勇虚假新闻的真实图景与成因初探2007当代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迅猛,大众传媒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在市场化的社会中求得立足之地,一些媒体、新闻工作者有意或无意地走入了虚假新闻的歧途。虚假新闻现象愈演愈烈,损害到了新闻工作者、媒介自身,伤害了受众,对新闻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对虚假新闻产生原因的研究和探讨一直未曾停止过。文章通过较为翔实的史料,对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新闻史和中国新闻史上的虚假新闻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勾画出了虚假新闻的中外历史图景,显示出虚假新闻的普遍性和危害性。文章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上海《新闻记者》杂志从2001年到2005年评选出的十大假新闻共50条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数据分析,描述了当代中国虚假新闻的表现特点,并试图寻找其产生的原因。文章又从受众本位意识论的异化、受众的好奇和追求完美的心理、新闻传播者和受众在认识上的局限性、大众传播媒介自身的缺陷等方面探究了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指出了虚假新闻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还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方法来使把关人预防虚假新闻的发生,为虚假新闻的减少甚至消失提供帮助。6.期刊论文王大钟媒体虚假新闻刍议-法制与社会2008(22)媒体虚假新闻的危害已是人所共知,对其打击也是长期不懈,然而虚假新闻却讨而不绝,伐而不灭,认清其产生的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制止其的传播是有必要的.本文重点分析了媒体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7.期刊论文郝雨.程媛媛新闻真实的软性杀手——类虚假新闻的学术分析与批判-当代传播2008(4)类虚假新闻往往是在一些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主观臆断的成分,凭想当然地对现有事实加以延伸和扩展,或者过于武断地对于事件的未来与结局给出似是而非地预测和推断.它是一种在媒体上多见的、又往往是不容易被一眼看透的新闻现象.本文较为详尽地分析了它的类型、产生的根源及如何防止和抵制.8.期刊论文周灿华论虚假新闻传播与受众的负性情绪-当代传播2010(3)虚假新闻传播会对受众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导致受众的厌恶、愤怒、轻蔑等负性情绪的产生,负性情绪会对受众的思维或行为判断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虚假新闻传播还会产生消极的社会情绪,如恐慌等.9.学位论文江媞媞论“虚新闻”和“假新闻”法律责任2005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无论是对新闻从业人员还是对普通受众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2003年《纽约时报》制造假新闻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新闻媒体的集体反思。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新闻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其中,虚假新闻的大量涌现成为现阶段中国新闻界不可忽视的现象。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发出的《关于在新闻战线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教育活动的通知》强调“特别要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有偿新闻、虚假新闻、低俗之风、不良广告等消极腐败现象。”本文作者从新闻的定义出发,对虚假新闻的现象进行描述和分类,对虚假新闻的学术研究进行总结,试图将虚假新闻分为“虚新闻”和“假新闻”并阐释“虚新闻”和“假新闻”产生发展的原因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论述“虚新闻”和“假新闻”的法律责任,最后提出相关的预防“虚新闻”和“假新闻”的对策。二,为什么体育新闻里容易出现虚假报道?在当前的报业竞争中,体育报道,是吸引读者的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报纸上的“亮点”和“看点”、“卖点”。各家报纸,对于体育报道,无不要得多,要得急,但审查恰恰最松。比较一下,如果是跑政法报道的记者,因其稿件往往是传达上级机关意图,政治影响力很大,于是,稿件很被上级机关重视,很被报社领导重视,要送审,要核实,领导都亲自出马
本文标题:体育假新闻现象的剖析与防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17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