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专科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专科各专业邓小平理论概论期末复习主讲纪立新一、考试说明二、复习方法三、复习要求四、答题示例及要求第一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二章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第三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第四章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第五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七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第八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第九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第十章社会主义中国在新时期的外交战略第十一章“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第十二章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一、考试说明1.本说明依据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专科各专业《邓小平理论概论》教学大纲编写。2.本说明规定了各章的考试要求,按照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确定了考生应达到的掌握程度。其中“识记”包括对基本理论的了解、掌握和记忆;“理解”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思考,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对现实问题的认识。3.本课程考试题型有: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主要在“识记”范围内命题,少数在“理解”范围内命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在“理解”、“运用”范围内命题。本课程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总分为100分。四、答题示例及要求(一)答题示例:1.填空题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单项选择题邓小平在党的()上的讲话首次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A)3.多项选择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AB)4.简答题简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繁荣各项文化事业。5.论述题结合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说明发展才是硬道理。答: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和平稳定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只有奋发图强,发展自己,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有力回应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战;只有加快发展,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注意:回答此题时,应联系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二)答题要求1、填空题:要求填书中的内容。2、选择题:根据题意要求,选择正确答案。3、简答题:只要求答要点,一般不需要展开论述,但有的要点表示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答出要点后,还需要对要点作简要说明。4、论述题:要求不仅要答出要点,而且要对要点展开论述,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二、复习方法以中央电大《邓小平理论概论期末复习指导》为主要依据。复习时要注意理清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体系,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结合作业,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有关问题。学员可以通过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网上课堂及时了解有关信息。宁波广播电视大学网址:三、复习要求第一部分邓小平理论概论的理论体系第二部分各章复习提要第一部分邓小平理论概论的理论体系1、三个主要条件2、两个理论基础3、一个主题4、需要解决的一系列主要问题1、三个主要条件第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第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第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2、两个理论基础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第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3、一个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需要解决的一系列主要问题第一,当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方位;第二,根本任务和发展道路;第三,发展动力和对外开放;第四,政治保证和精神文明;第五,发展战略和战略重点;第六,外交政策和祖国统一。第一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复习要求(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1.识记:(1)时代主题的转变: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2)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2.理解:(1)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的变化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2)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积累的新鲜经验奠定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1.识记:(1)邓小平理论形成经过的阶段:提出基本命题、形成理论轮廓、确立科学体系;(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的时间划分;(3)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第一次使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4)中共十三大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5)中共十四大标志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确立;(6)中共十五大启用“邓小平理论”,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2.理解:(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2)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历史贡献;(3)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识记:(1)两次历史性飞跃;(2)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2.理解: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3.运用: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四)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和方法1.理解:(1)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主要意义;(2)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主要方法。第二章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复习要求(一)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与确立1.识记:(1)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作了全新的解释;(3)中共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4)真理标准讨论为思想路线重新确立奠定基础;(5)中共十二大对思想路线的明确概括;(6)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2.理解:(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2)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3.运用: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识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2.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三)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1.识记:(1)解放思想的涵义;(2)实事求是的涵义。2.理解: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第三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复习要求(一)社会主义的本质1.识记:(1)邓小平理论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展开的;(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2.理解:(1)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重要性;(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特点。(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识记:(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2)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产生的根源;(3)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2.理解:(1)坚持以经济为中心的意义;(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3.运用:结合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说明“发展才是硬道理”。第四章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复习要求(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识记:(1)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中共十三大全面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理解:(1)建国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上的主要教训;(2)我国的基本国情;(3)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1.识记:(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跨度;(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2.理解:(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识记:(1)中共十三大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概括;(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4)四项基本原则。2.理解:(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涵义;(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识记:(1)中共十五大制定的基本纲领;(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涵。2.理解:(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基本目标和政策;(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的基本目标和政策;(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政策。第五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复习要求(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1.识记:(1)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2)比较完整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3)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1.识记:(1)中共十三大对“三步走”的表述;(2)中共十五大对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规划。(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对策1.识记:(1)三个战略重点;(2)一个“大政策”和一个“大原则”;(3)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要实现的两个根本性转变;(4)科教兴国的涵义;(5)可持续发展的涵义。2.理解:(1)邓小平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思想;(2)“台阶式”发展的思想;(3)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及意义。3.运用:(1)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措施;(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第六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复习要求(一)改革1.识记:(1)改革的涵义;(2)改革的对象、目的、原则、方法;(3)改革的性质。2.理解:(1)改革的客观依据和理论依据;(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二)对外开放1.识记:(1)对外开放的涵义;(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涵义;(3)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2.理解:(1)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3)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3.运用: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三)“三个有利于”标准1.识记:邓小平在1992年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表述。2.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确立过程。3.运用正确理解和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第七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复习要求(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识记:(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公有制经济的成分;(3)公有制经济的地位;(4)非公有制经济的成分;(5)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2.理解:(1)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4)公有制经济形式的多样化;(5)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因。3.运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识记:(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的涵义;(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实现形式的特点;(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5)社会保障的涵义;(6)社会保障的作用。2.理解:(1)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原因;(2)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3.运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识记:(1)经济体制;(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3)资源配置;(4)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5)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6)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2.理解:(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第八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复习要求(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识记:(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核心内容;(2)1954年颁布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4)我国的国体;(5)我国的政体;(6)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7)社会主义民主的思想基础。2.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3.运用正确理解“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政治体制改革1.识记:(1)政治体制;(2)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3)中共十五大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4)现阶段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5)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前提。2.理解:(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本文标题: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专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51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