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对话新闻发言人央视国际2004年03月08日15:01嘉宾:姚景源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黄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石定环科技部新闻发言人李强华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徐宁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特邀嘉宾: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涂光晋北京卡内基训练负责人赵卜成主持人(陈伟鸿):观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对话》节目,在我们今天的《对话》节目当中,将要举行一次特殊的新闻发布会,我们将要邀请几位嘉宾,在我们的节目现场来做独家的新闻发布,既然我们说到了新闻发布,不妨也让我来过一下新闻发布的瘾。接下来我要来发布的是有关媒体对于他们的一番描述,还有些许的紧张写在脸上,有一些回答也略显刻板,但是他们对整体局面的把握,以及对政策底线的坚守让人们感觉到这是一个不可轻视的群体。当你接近这个群体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共性,也就是年龄大多是在三十到四十五岁,他们仪表整齐、衣着得体、举止稳重,他们愿意和人交流,这似乎和中国官员的传统气质,也就是谨慎、少言并不相符。我发布到现在,可能大家已经知道了,我们今天描述的这个群体,其实就是中国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今天在《对话》的现场呢,我们就邀请到了五位来自方方面面的新闻发言人,我们也将会围绕着他们职业的特殊性来展开一次特殊的对话。好的,现在让我们请出今天的第一位新闻发言人,远道而来的来自南京的新闻发言人徐宁小姐,有请!徐宁:您好。主持人:欢迎您,来,您好!您从事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有多长时间了?徐宁:快半年了。主持人:你自己觉得作为新闻发言人来讲,女性的优势更大一些,还是男性的优势更大一些?徐宁:我觉得各占百分之五十。主持人:各占百分之五十,那这样子,我们给徐宁一分钟的时间,让她在现场来发布一个你想发布的内容,掌声鼓励一下徐宁,开始。徐宁:谢谢,大家好,南京简称“宁”,“宁”就是我的名字,我叫徐宁。在去年的某一个时候,我在南京曾经是新闻人物,在我的首次作为市政府专职发言人,首场发布之后,在南京的各个媒体都刊登了我的照片和我发布的新闻,跟我的照片连在一起的。比较多的出现的是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服务型政府这样的字样,以后我就不再是新闻人物了,我的出现也不再是新闻了,媒体更多地关注我发布了什么,我发布的很多信息越来越成为新闻,从成为新闻人物到不再是新闻人物,我没有一丝一毫的失落,我感到高兴,这是我在正确地履行我的职责。最后我想给大家带来刚刚发生在南京的一些信息,南京国际梅花节刚刚拉开序幕,阳春三月的南京真是万梅竞放,今天我们国家环保总局的领导专门到南京,去授予南京国家模范环保城市的奖牌。接着,随着春天的脚步的临近,一系列的重大经济和商贸的活动将在南京拉开序幕,欢迎各位,在座的各位朋友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到南京去。烟花三月,骑鹤下南京,谢谢!主持人:好,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请出我们的新闻发言人,让我们掌声有请国家统计局的总经济师,也是新闻发言人姚景源,以及科技部新闻发言人石定环,有请!您好,姚先生,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您好石先生!石定环:您好。主持人:欢迎做客《对话》,一人一分钟,你们最想发布什么?姚先生,您先来。姚景源:我要在这里发布,就是我们刚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这个公报的话,表述了我们去年一年国民经济运行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根本状况,这个公报和去年的公报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我们增加了环境、资源等等新的内容,增加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科学的发展观。石定环:好,那么我想要发布的呢,是关于我们正在组织制定的《国家的中长期的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因为这个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任务,也是本届政府要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而且这个规划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那么这个规划呢,是由我们国务院的总理温家宝总理和我们的国务委员,陈至立国务委员,他们共同来领导,有二十多的部委共同来参与的这样一个重要的任务,由两千多位来自各个方面的科学家、经济学家、产业方面的专家和企业家来共同参与的这样一个规划。所以我也想把这样一个规划正在进展的情况,和它的一些特点向公众来进行发布。主持人:谢谢,谢谢两位带来的最新消息,来,两位请坐。那接下来我们要继续请出,下面的两位新闻发言人,他们会给我们发布什么样的新闻呢?让我们有请来自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新闻发言人黄毅,以及来自国家地震局的新闻发言人李强华,欢迎两位。欢迎您黄先生,您好,您好李先生。黄毅:因为作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新闻发言人,我们刚刚举办过新闻发布会,所以在这里就没有什么新闻可以发布,但是大家可能没有想到我本身是一个来自于开滦煤矿的一名井下的采煤工,在井下三年的生活实践当中,我曾经亲身体验过就是井下事故发生的现场。而且我的师傅就是在一次事故当中丧失了自己的生命,所以这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使我深深懂得这个安全生产的重要。所以呢,这段人生的经历对我以后从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特别是从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新闻发言人,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讲这段经历,你们就可能,在座的诸位嘉宾都可以理解,我为什么每次发布事故新闻的时候都心痛。李强华:其实今天我最想说的是我非常希望,今天是一个没有主持人,没有摄像机、电视也不转播,我跟大家坐在一起,我们聊天的这样一个氛围。因为我不知道来宾们中间有多少人憋着问我,北京有没有地震?什么时候地震?主持人:现场有人感兴趣这个问题的举手,我们来看一下,您看果然被您说中了,这么多人都在举手,但是这样的事前预报,我们真的能够做到,能够做到很准吗?能够今天很放心地告诉大家有或者是没有,或者什么时候会有?李强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和刮风下雨是一样的,那么地震的破坏力是巨大的,但是经过人类的努力,是吧,经过我们的不断探索,我们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带来的灾害,大家可以相信我们的未来将是安全的。主持人:既然今天我们谈到的主题是新闻发言,我想可能很多人会非常关注你们的职业特色,我们看到现在有四道选择题出现在了大屏幕上,一个是最精彩的对话,一个是最没底的回答,一个是最意外的问题,一个是最不满意的表现。可能我们列举的这四项,在你们的职业生涯当中都曾经经历过,可以回忆一下,哪一个问题是此刻你最想选择的,最想和大家分享的一段经历。黄毅:我选择C。主持人:最意外的问题?黄毅:对了,最意外的问题呢。主持人:是在什么场合遇到的?黄毅:就是我在举行新闻发布会的时候,在向大家介绍我们国家安全生产形势趋于好转的时候,从不同的渠道了解了刚刚发生了一起特大的事故,而且在座的新闻媒体恰恰了解了这起事故已经发生了,但目前我对这起事故究竟发生的原因,以及事故造成的损失我却不知道,所以不知道怎么来回答记者的提问,所以这种现场是感到很,作为新闻发言人来说,是感到很尴尬的。主持人:李先生,您想选择哪一道题目?李强华:我选择D吧,讲我自己的一段小经历。就是1999年,大家可能都有印象,1999年的9月21日,台湾南投县的集集镇发生了一次7.6级的强烈地震,这个地震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那么作为我们地震部门的工作人员,我们通常都是一种,处在一种戒备状态。那么我们的手机二十四小时是不能关的,不管是什么时候有了情况,我们要在第一时间要赶到工作岗位上去,所以那一天地震是发生在夜里,发生之后我连夜赶到机关,赶到机关之后,我们要及时地了解地震的情况、搜集灾情,要及时地向国务院报告,与我们的台办沟通,同时要向国务院提出反应建议,要起草报告,可以说忙了一个通宵,那么天亮了以后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朋友去了,就是马上希望我去就这次地震做一些介绍。熬了一个晚上,胡子也没刮,脸洗没洗也不知道,我估计肯定是面带菜色,非常疲惫。那天呢,我这个人平时也不太愿意穿西装,办公室嘛,平时都是穿个夹克,那天穿了一件褪了色的一件,很不那么挺拔的夹克衫,就去在一个会议室、在一个图前向记者介绍这个情况。节目播出之后呢,我接到了非常多的电话,当然主要都是一些朋友、熟人。主持人:大家投诉了你的服装还是?李强华:说你怎么搞的,你什么形象出现在这个电视镜头前?我说诸位,请你们理解,我已经一宿没睡了,我说当时是在那样一个状态下,所以我讲这番经历的这个意思呢,也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和理解我们的工作状态。主持人:徐宁,你觉得说新闻发言人除了我们刚才列举的这几种情况之外,还可能遭遇的情况是什么?徐宁:最尴尬的场面,主持人:最尴尬的时刻?这个我想可能每个人都会遇到。您本人遇到过吗?徐宁:也有主持人:也有啊,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刻?徐宁:我本来提了是想问问这四位,把尴尬留给别人我没比较是不是最。但是这个月月初的时候,我发布我们南京即将举行的一个重大的全国性的世界性的一个文化大型活动。其中有一位电视记者,他显然是对这个活动给投入了很多的热情,而且他非常深刻地了解。在他提问的时候,他讲了很长的一段话,而且他的话讲得非常精彩。就是怎样把文化进行凝聚,进行转播,同时怎么以南京为载体带动兄弟城市连动,来在世界形成影响。我也被他的话吸引住了,但是问题是问完了以后,我不知道他问什么?他想要我回答什么?而且我发现,大家也不知道他想问什么。我当时就挺尴尬的,我说再请他再重复一遍吧,那么长,是他没有问呢?还是我没有注意呢?因为尤其他是一个不熟悉的,专程从外地赶来参加的一个客人记者,当时我就调整了一下。我是这么回答他的,我说谢谢您精彩的阐述,您对文化和对这个节的理解非常地深刻。恐怕您的提问就已经很好地回答了您的问题。主持人:这一招儿我以后要在我的主持当中用一用。接下来我们还给我们台上的两位嘉宾准备了一道必答题,我们希望大家也是以这种坦诚的精神来面对我们的题目。我们来看看这个题目是什么样的。题目本身就有点敏感,如何应对敏感话题当中的挑战性的问题?我觉得可能没有哪个部门比你们两位所在的部门更合适来回答这样的问题。李强华:就地震这个工作而言的话呢,可能没有什么比让你说出什么时候发生地震,在哪儿发生地震,这个问题更敏感的了。主持人:我相信您在每一次做发布的时候,一定注意过分寸的拿捏,因为一方面又要把实情告知公众,另外一方面,又不能因此而引起恐慌。这个分寸感您自己怎么把握?李强华:你比如说,某个地方发生了一个地震之后,我们会接到很多当地的群众的电话,就是问下边还会不会有更大的地震。我想这种关心是非常正常的,换任何一个人都会关心这个问题。但是实事求是说,一个是从科学上,从我们目前对地震的认识水平上,这个问题我们还很难做到一种准确的、确切的回答。另外一方面,这种震后趋势的这种发布,实际上也是相当于地震预报的一种发布,它也是有一定的法律法规的约束的,那么在这种时候,我们又不能给人家说来那种所谓的外交辞令等等,我觉得也没意思,那么你又要回答,你的回答又应该是科学的,那么我通常的回答就是,我们目前没有发现有发生更大地震的迹象。我想这个说起来好像是你这个回答有点什么,但是我想这个是实事求是的。主持人:其实今天在现场跟我们一块儿关注两位新闻发言人的,还有我们请到的一些专家和学者,我特别想请问一下涂老师,您刚才也是看到了我们的新闻发言人的表现,他们的表现您觉得,您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评价?涂光晋:我觉得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确立本身,实际是一个时代的进步,而刚才二位的表现呢,我觉得体现了新闻发言人的一个基本的素质。第一个呢,比较从容;第二个呢,比较专业,就是对他们所代表的这个政府和他所发布的内容,有一定的专业的背景知识。另外,我觉得从他们开始的表述中,我觉得他们还有一个新闻发言人非常难得的一种品质,我觉得就是比较真诚。当然我觉得就是这种轻松,这种显得很自信,我觉得还是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主持人:旁边两位,我想请问一下孙先生您。孙东东:我今天两位给我的感觉呢,比以前在电视屏幕上,见到的两位的感觉,第一个反应今天见到了真人,不是影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觉得亲切了,一个是距离近了,再一个呢,今天可能因为他们二位念的不是部长签发的新闻稿,是即兴回答的问题,所以呢,是内心体验和外在的言语的表达是一致的。用这个术语呢,叫语言情感贴切。主持人:在这个方面,我相信赵先生也是颇有心得。赵卜成
本文标题:对话新闻发言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54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