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常德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简史
,常德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简史第一章初创时期1978年2月6日,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创办广播电视大学,1979年,伴随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的成立,常德广播电视大学(简称常德电大)的初始机构也应运而生,翌年,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常德地区工作站成立,经过三年多的蓄势准备,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常德分校破茧而立,翻开了常德成人高等教育的新篇章。第一节工作启动1978年上半年,在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创办广播电视大学后不久,教育部与中央广播事业局合作,联合召开了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筹备工作会议,会后正式通知全国各省、市积极筹备成立广播电视大学。1978年12月14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试行方案》颁布,《方案》第一条指出,“经国务院批准,由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共同举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面向全国的以电视和广播为主要教学手段的高等学校。”第二条指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由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直接领导,教学方面由教育部负责,演播技术方面由中央广播事业局负责。”1978年12月20日,教育部与中央广播事业局联合下发了(78)教视字1389号、(78)广发视字第848号文件,发出了《关于抓紧做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学准备工作的通知》,明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于一九七九年二月初开学”,并要求“凡转播中央电视大学课程的省、市、自治区,请即组织人力,建立机构,全面部署工作,加紧进行准备”。1979年初,随着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简称湖南电大)的成立,常德地区的广播电视教育事业也拉开了序幕。一、电大工作第一人1979年3月,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和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的意见,常德地区文教局从工农教育办公室抽出一名干事,负责湖南电大派出机构——常德地区工作站的筹备工作。盛赛君,中南林业大学本科毕业,时值年富力强,有幸成为了常德电大工作的第一人。她以其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勤勉踏实的工作态度,为常德电大的发展夯下了第一块基石;她以其在电大8年的有声有色的工作,为常德电大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二、电大工作站第一任1979年,省编委以湘编(1979)76号文件发文批复,同意成立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常德地区工作站,由省电视大学和地区文教局双重领导,以地区为主,并颁发了“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常德地区工作站”印章。10月2日,常德地区文教局以常署教(79)32号文件向各县、市文教局和电大教学班发出了《关于启用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常德地区工作站印章的通知》:同意成立省电视大学常德地区工作站,由省电视大学和地区文教局双重领导,以地区为主。省编委颁发的“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常德地区工作站”印章自通知之日开始启用。今后有关广播电视大学方面的业务工作,请与该站直接联系,办公地点设地区文教局内。当时,由于地区文教局对成立工作站这一机构报批手续不明确,认为省里通知了编制和名称,即算成立了机构,因而未能及时向地区编委报请审批。1980年4月1日,鉴于这一情况,在工作站运行了半年后,地区文教局向常德地委宣传部和常德地区编制委员会递交了《关于报请设立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常德地区工作站的报告》。4月23日,地区编制委员会以常编发(1980)32号文件发文,同意成立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常德地区工作站,人员编制按省编委通知办,定编二名,不再增加编制,属二级机构,归口地区文教局领导。按省编委(1979)76号文件批复和常德地区文教局(79)32号文通知,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常德分校初始机构——常德地区工作站应是1979年10月2日正式成立,1980年4月1日地区文教局递交报告及地区编委发文,应该算作补办机构成立的手续。1979年10月2日,金秋灿烂的日子,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30年华诞喜庆的翌日,常德电视教育的航船正式扬帆起航,开始了劈波斩浪,历练壮行的征程。常德教育事业的史册从此添上了一个新的名字——湖南电大常德地区工作站。曾经或正在为常德电大教育事业发展倾心尽力的电大工作者都将铭记这个日子。1980年下半年,为了充实力量,地区文教局安排调来机关工作不久,原慈利县一中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唐治汉同志来地区电大工作站工作。1981年5月19日,常德地委宣传部16号文件通知地区教育局党组,任命唐治汉同志为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常德地区工作站副站长,是为常德地区电大工作站第一任。唐治汉同志任职近二年,时虽不长,但在电大艰难的创业之初,夯基垒石,夙兴夜寐,值电大后者记怀。第二节办学实绩1979年至1982年,常德地区电大工作站在省电大和地区文教局的领导下,认真地履行了其工作职责,在招生和办学上进行了切实有效的工作,显示了一定的工作实绩,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一、教学组织地区工作站运行的几年里,全区电大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当时办学形成两种格局,一是县、市办班,二是厂(场)、矿、单位办班。全区十个县、市,除慈利县因电视覆盖不好外,安乡、澧县、临澧、石门、汉寿、桃源、常德7个县,常德市(老常德市)、津市市2个市都开办了电大班,最多的常德县开班达到了7个。各县、市大多都是县长、市长为电大负责人,各县文教局都有一名同志兼管或专管电大工作,同时还担任班主任。各县、市文教局电大始创者,当时有安乡县的钦世林、澧县的鲁官振、临澧县的周国平、石门县的刘世波、桃源县的戴隆成、汉寿县的曾罗生、常德县的黄秀蓉、常德市的梅明昌、津市市的邓湘华等,他们在各县、市电大教育起步、初创阶段,奔波辛劳,立下了汗马之功。厂、矿、单位办班当时有十多个,分别有浦沅机械厂、常德纺织机械厂、华南光学仪器厂、商业部粮食机械厂、桃源纺织厂、常德地区有线电厂、六0一矿、湘西金矿、湘澧盐矿、青峰煤矿、西洞庭农场、西湖农场、常德市工交学校等。这些单位一般由教育科、宣传科主管电大,并选派了认真负责,工作得力的班主任,象雷顺清、向标、杨启军、程淑萍、高可荣、朱力、华德成、邹双喜、邹定荣、肖冬生、曾生等,在常德电大教育事业的起步阶段,同样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各级领导对电大教育高度重视,为解决电大办学的具体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津市市长贾光富同志亲自到电大班调查,解决扣发电大学生工资的问题,市教育局克服重重困难办电大教学班,让出机关食堂作电大的收听收看室,安排干部组织管理电大班,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个全市困难较多的79级联合教学班,成了全省的先进教学班。常德市经委将该战线所属的三个电大教学班,迁到市工业交通学校集中办学,配备领导和专干统一管理,切实解决了教学设备、学生住宿的问题。常德市教育局将电大工作纳入了议事日程,定期研究电大办学问题,并安排了一名干部专管电大工作,电大的统一考试,局长任主考,坐镇考场,领导组织好电大的每一次考试。桃源县教育局得知即将开办汉语言专业的信息后,局党组立即认真研究有关事项,并派两名同志专程前往省电大请示汇报,积极要求开办电大文科教学班。桃源师范领导带头,积极组织全校任教老师参加电大学习,几年来坚持不懈。湘澧盐矿、部粮机党委高瞻远虑,把开办电大班作为培训提高职工科学技术水平的主要手段,由一名副书记主管,教学的设备、经费、师资等具体问题落实到位。领导重视,亲历身为,主管部门强力支持,是为办好电大的关键。二、办学形式电大招收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学制3年,培养具有大学专科水平的专门人才。电大创办之初,主要开办机械和电子两个专业,以后逐渐扩展到文科和经济类的各专业。机械和电子专业开设高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力学、电工原理、机械设计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算法语言、英语等课程。学业考核实行学分制,学完一门课程,经考试成绩合格,记入学分证或发给单科结业证书。学完规定的课程,学满规定的学分,发给毕业证书。持有毕业证书者,国家承认其学历相当于高等专科学校毕业。举办广播电视大学的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科学文化水平,不解决学生的工作分配问题。电大的办学形式有全脱产、半脱产和业余自学视听3种,电大各专业所开课程及教学计划均按照中央电大和湖南电大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所用教材也是中央电大统一指定的。电大教学手段,理工科课程以电视教学为主,文科课程以广播教学为主。电大学生有两类:一类是经过入学考试录取的正式学生,分为全日脱产学习的全科生、半脱产学习的双科生和不脱产选学的单科生3种,这些学生都要编入教学班进行学籍管理;另一类是不经过入学考试的自学收看者,这些学生不组织教学班,没有学籍,但可以到指定的教学班参加听课和考试。自由视听生学科考试不及格者,当年无权补考,要参加下一届同年级的相应科目的考试。在籍学生考试不及格者当年可以补考。为便于安排集中学习和辅导,各地各单位还组织了不同类型的电大教学班,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班主任,负责组织教学辅导与学籍管理。三、主要成绩常德地区工作站从1979年筹备开始,在省电大和地区文教局的领导下,就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工作。1979年首届共招收学生272人,其中全科生开办了机械(120人)和电子(82人)两个专业,单、双科生开办了英语、数学、物理、无机化学四个专业,共70人,成建制教学班有20个,招收自学视听生43人。80年共招收学生619人,其中全科生177人,单、双科生442人,开办专业与79年没有变化,教学班达到了59个,招收自学视听生201人,80年首届单科结业生达到188人。这两年的学生经过五次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成绩是过得硬的。如1981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全地区总评成绩是71.9分,优秀率37%,及格率96.1%,各科成绩在85分以上的占学生总数的26%。一些被聘请在电大上辅导课或参加电大阅卷评分的常德师专或常德基础大学的教师一致反映:电大主讲教师授课水平高,效果好。当时电大的学习条件都比较差,但电大学生自学能力强,十分刻苦,因而成绩普遍较好。在当时招收的学生当中,涌现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如常德市机械局1979级全科生唐明振,参加科学学报举办的高等数学难题征解,成绩突出,获得了二等奖。常德市轻工局来自生产岗位的工人,1979级全科生杜方哲,将学得的基础理论和他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在技术革新方面初露锋芒,两年多来在常德市无线电二厂搞了二十多个项目的小改革,受到了工人和领导的好评。不少中学教师选学了各自对口的单科课程,学以致用,其业务能力,教学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常德市七中高中化学教师青美云,桃源师范学校物理教师吴长敏,东山峰农场子弟学校高中数学教师庞征求等,都未上过大学,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坚持电大学习,教学相长,在各自的教学岗位上都显示了自己的才干。桃师一些老师说得好:“电大是我的第二大学,参加电大学习是提高学识水平,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1981年,工作站因故未招生。到了1982年,办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共招收正式生437人,自学生505人,在校学生达到了1308人。这一年,1979级招收的学生全部如期毕业,加上自学生,首届毕业生就有290人。工作站运行的四年,艰苦创业,从无到有,铺垫了常德电大教育事业发展的路基,为进一步发展常德广播电视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第二章筹建分校(1983——1986)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地、市工作站作为派出机构,在开启电大教育事业,铺垫电大教育基石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随着电大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原来的领导体制、管理班子及经费管理办法均已不相适应,电大成为独立的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单位,有自己的教学与管理机构,有基本的教学、技术、管理队伍,有专门的经费渠道和自己的办学场地及设施设备等问题都亟待解决。1983年到1986年,常德电大努力而为,在以上几个方面都有了可喜的局面。第一节构建学校体制按照国家教育部的精神和省教育厅的指示,地区教育局和地区行政公署对建立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常德分校予以了有力的支持,在短短的几年间,从机构的设立,领导班子的配备,内部科室的定编到教师技术队伍的建设等,都给予了关怀和支持。常德分校得以迅速在新的体制下有序运行。一、建立分校1982年,教育部发出(1982)013号文件,对各省,地、市电大工作机构进行了明确的定位:省电大属高等学校,不是行政管理机构,地、市电大分校、工作站是地、市直属高等教育事业单位,不是上一级电大的派出机构。根据这个精神,省教育厅于1983年1月25日向湖南省人民政府递交了《
本文标题:常德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简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55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