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平面不平-毛泽东式实效平面广告的6项法则(doc12)(1)
平面不平--毛泽东式实效平面广告的6项法则在没有电视,没有广播的年代,奥格威说,广告是一种纸上的推销术。它十分清晰地说明了广告学里一个最基础的概念——广告是什么?广告是一种推销的方法,是写在纸上的。在灵诺首倡的毛泽东式实效广告中,广告的定义也十分清晰——广告是一种卖货的技术。而为现在主流广告人所谓的品牌,也没有那么高尚——广告是为了卖货,品牌无非是为了把货多卖几年而已。广告与品牌两者都很重要,但是在中国,大多数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前者——广告——怎样赶紧把产品卖出去,其次才是后者——品牌——怎样多卖几年。所以,我们主张做一切广告,都必需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卖货,在不影响品牌的基础上卖货;卖货,在卖货的基础上打造品牌。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卖货,都是实效广告,只是侧重不同而已。广告如此,平面广告当然也不在例外。那么,针对本土市场,如何才能做出真正有效而又出色的平面广告呢?国外先进广告理论没有告诉我们,本土广告短短的20年历史,更是无章可循,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同很多本土广告人一样,我们也曾经感到无奈与困惑。好在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思考与观察,今天,我们总算有了些心得和感悟。我们把它们总结成了四个字,叫“平面不平”。真诚地希望,它能够给那些和我们一样曾经困惑,而且现在还在困惑中摸索的广告同行们一些启示,并且非常乐于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完善。因为,中国的本土广告确实太需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独特道路了!策略性法则平面广告也好,影视广告也好,搞活动也好,它们无非是广告的一种表现形式。既然是表现形式,就必然要有被表现的东西,什么是被形式表现的东西——在灵诺的观点里,我们认为是策略,而非很多人认为的创意。创意可能是一个很生动的点,但它依然是表现策略的方法。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要从北京到上海去,要达到这个目的地,坐飞机是一种办法,坐火车、坐汽车、骑摩托、骑自行车,甚至挂在导弹上发射过去,在理论上都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企业现有条件下,如何选出一条既经济又现实的办法?这就是策略。有了策略之后,比如决定了坐火车,你是卧铺去、硬座去、软卧去或者站着去,或者趴在车箱外去,这才是创意的问题。在我们做的平面广告之中,最核心需要有的东西就是策略。策略是第一位的,没有策略就没有创意的标准。没有这个策略,创意再绝,即使能够在国际广告节上得奖,这个平面广告也是单薄的,苍白的,不能算及格。远的不说,把国内获奖的一些平面广告仔细审视下来,你便会发现,很多作品尽管创意很绝,但是如果指望它卖货,好象总感觉欠缺一点东西。为什么?因为没有策略只有创意,用我们的话说,这样的平面还是平面,没有做到“不平”。这一点感悟来自灵诺8年的不断摸索,来自很多实实在在的案例:与灵诺深度合作的杭州老牌产品——青春宝抗衰老片,在与灵诺刚刚开始合作时,已经存在了20年,年销量4000万,并在年年萎缩,企业内部很多人想放弃。1998年与灵诺合作,经全方位考察后,我们提出“倚老卖老”的策略:一个产品能够一卖就是20年,一定有道理,这个道理将很可能是“青春宝”重新崛起的最大支持。基于这个策略,我们有了这样一系列的平面广告——青春宝系列平面广告的说明文字:坦率地说,它们并不是通常的平面设计广告。刚刚刊出的时候,很多人嗤之以鼻——这也叫广告?但是,没有人规定广告应该是什么样的,灵诺人一向认为,什么样的广告可以卖货,就做什么,只要不违法,不有损品牌形象,卖货的就一定是好广告。接下来的事实说明了问题,在“倚老卖老”的策略下,青春宝第一年单靠平面广告销量就翻了一番。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销量每年翻一番,到了2001年,已经从原来的4000万涨到了3.3亿……再看华东著名补酒品牌椰岛鹿龟酒的平面广告——在2000年迅速崛起之后,方向变得模糊不清,椰岛到底做什么?做什么样的广告才能坐稳江山?我们提出“做父亲的文章”!为椰岛鹿龟酒注入品牌灵魂——父亲的补酒。此后所有的平面广告全部围绕父亲来做——椰岛平面广告的说明文字:在“大力传播‘父亲的补酒’”的策略下,椰岛鹿龟酒在2001年成了真正的父亲酒。无数年轻人孝敬父亲,看望长辈时都会拎上两瓶。在保健品普遍颓势的2001年,在广告投入大量减少的2001年,椰岛的销量获得了难得的保持,在迅速崛起之后坐稳了江山。还有一个案例,是浙江民生药业的21金维他,一个老牌企业的多维元素片。2001年11月与灵诺合作时,销量在七、八千万已经徘徊了几年。我们为21金维他提出的策略是“对症下药”——你有这样、那样的不舒服,如果查不出是别的原因,可能就是缺乏维生素。表现策略的平面是这样的——21金维他平面广告说明文字:做实效广告,我们还是要用结果说话,在这个策略的基调之下,21金维他的销量在第一年就翻了一番,达到1.4亿。2003年,仅依照一季度的销量推算,全年超过3亿已经不成问题。而接下来4、5两个月就卖了1.4亿,照此预计,今年销量将可超过5亿,成为维生素类产品第一品牌基本已成定局……由此可见,真正做到平面不平,首先必须要把策略体现得淋漓尽致,没有策略,或者表现策略不够到位,即使漂亮也还是“单薄”的,没有做到“不平”。值得说明的是,如果认为,我们主张毛泽东式的实效广告,所谓平面不平,就是满篇是字,那就片面了。实际上,毛泽东式实效广告的核心是策略先行,讲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市场需要怎样做就怎样做,不唯书本论,不唯经验论。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到“平面不平”。策略先行,此为平面不平的第一法则。如果在做平面设计之前没有策略,那您不妨先问清楚策略是什么,再开始思考,免得最后做出的作品南辕北辙。醒目性法则客户花了钱让我们做广告,最最基础的要求是想让人看到。看不到,等于白花钱。相信没有任何客户会傻到“就是想花钱玩玩感觉”的地步,所以你做的广告必须要让人看到,抓住别人的眼球。有人说,看到还不容易,广告登出来,在那摆着还怕别人看不到么?错!今天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每天接触无数与个人相关的信息,神经已经麻木。加之,普通消费者天生对广告的反感,这使得即使广告放在眼前,绝大多数人也会视而不见。更何况那些为了追求所谓的“唯美”,第一眼看上去不知所云的平面广告。我们并不反对唯美,但是,我们不主张为了“唯美”而忽略本质。史玉柱在一次和灵诺策划人的沟通会上谈了一个他的观点:他不要美女,不要太美的东西,现在的电视广告中,个个都是美女,美得让人记不住,美得让人看了就忘。他的观点或许太过偏激,但是有个本质的东西是没有错的,在信息繁乱的世界里,你只有比别人的独特,比别人的乍眼,才能让人多看一眼。因此,我们必须保证每一条广告的醒目性。这种醒目性,在平面广告中,它体现在你的标题和画面上。比如,21金维他的平面广告中,我们用的标题都比较刺激:一份惊人的报告!告别无知,就在今天!您是否上了黑名单?请对你的生命负责!我们曾经与一个调节肠胃的产品有过短暂的合作,一篇200字的小文章一天接了热线电话300多个。怎么回事?因为题目。民生“你该吃”系列广告的说明文字:在标题醒目突出的情况下,图片也要具有冲击力。广告做出来,要让人看到,看不到一切都是白费。所以,醒目性原则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简单地总结一下——第一,标题或者画面要大到一定程度,消费者是我们的财神,他们不喜欢费劲地找广告信息,我们没必要和我们的财神过不去。第二,标题和画面要有一定的刺激性。平淡的标题最容易被人忽略,让人视而不见。图片能够实拍,尽量实拍,真东西的刺激度一定会强过假的。醒目,此为平面不平的第二法则。创意性法则&伪装性法则为什么要把这两条法则合在一起讲呢?因为我们要用这两条法则达到相同的一个目的——都是想让人们看到广告以后,有兴趣继续往下看,有兴趣多看几眼,而不是一翻而过。不要忘记,下面的广告内容,才是我们说服他们购买产品的重要信息。否则,做广告真就等于“放炮听个响”,失去了实际意义,当然也就无从谈“平面不平”。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让人有兴趣多看几眼呢?应用创意性法则或伪装性法则解决问题。首先是创意性法则。什么是创意性法则?就是你做的东西要有创意,这听上去好象是废话,但是,我们今天讲的创意,可能与很多广告人理解的概念并不相同。它不是怪,也非惊世骇俗,而是要点到消费者的痒处、痛处,让他们不得不关心我们要说的内容。人们几乎从不真正关心与自己无关的事,所以,只要你的广告让他们觉得与自己有关,那么,他们就会有兴趣往下看,这一点放诸四海皆准。而我们所指的创意,不单纯指画面,更指文案方面的创意。坦率地说,它要比想出“新、奇、怪”的点子更难做到。因为,这对设计师与策划文案人员的要求很高,需要他们对目标消费者的心态有着十分准确的把握。比如,脑白金的这条广告,以及我们刚才讲过的《别让马桶长在身上》……都是通过创意,让人们明明知道是广告,但是又不得不想看下去,因为他感觉和自己有关系。创意性法则是一种让消费者主动看广告的手段。还有另一种手段,不算特别光明正大,但同样可以达到目的,就是伪装性法则。什么是伪装性法则?就是做一种不象广告的广告。消费者不是本质上讨厌广告么?那么好,我们就把广告做得不象广告。消费者看报纸是为了看新闻,看文章。那么,我们的广告就伪装成新闻,或文章。它以文字和新闻性图片为主体,虽然是广告,但看上去很象是一篇新闻报道或者是报告文学。消费者刚开始可能以为是报纸的正规内容,于是看了下去。我们的目的无非是诱导消费者看广告,哪怕他看到一半发现是广告,不看了,这也没关系。他已经接触到了我们的信息,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这就是伪装性法则。那么,由于每个媒体的风格都不尽相同,所以,若你和媒体关系不错,其实可以把文字内容和图片内容交给报社,让他们按照自己的风格排版,这样的伪装性将会更强。“960万平方公里的笑容,宁波这些女性吃奥祥”的说明文字:这样的平面作品,若不能实现不规则形状的排布,那么,我们建议,能不用边框的尽量不用边框;如果铺货渠道良好,又准备大范围广告投入,那么建议也不要上咨询电话。说白了,既然要伪装,那么就伪装得彻底一些。伪装性法则,还有一种表现形式――设计自办媒体。通常是一份8开4版的彩色报纸样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彩报。值得说明的是,这种表现形式,并非灵诺独创,早在多年以前,这样的形式就已经存在。灵诺的贡献在于——它把这种表现形式进行了变革。把它从三株时代的粗糙变为现在的精致,使它看上去象某一报纸的豪华版。他投放的形式也有很多。有随正规报纸夹送,有户外放置消费者自取,也有企业会员寄送……一个通栏广告版面篇幅有限,而且广告费并不便宜。我们既要把内容传播到位,又要有效节省资金。怎么办?设计彩报!一个通栏能说500字,一份彩报相当于16条通栏的内容,里面可以有生活常识,有故事,有幽默。广告可以不读,软文可以错过,但是彩报却无论如何不可能一眼不看。其中80%的内容与产品相关,是一种产品信息量巨大的航母型平面广告。由于它的信息量,由于它的伪装性,它的打击力度也是相当巨大的。现在正为灵诺的多数客户所采用,效果相当突出。说明文字:就是这样的彩报,成为客户攻击市场的利器。但是,遗憾的是,很多设计师往往不耻于设计这样的平面广告,因为他们认为设计含量不高,体现不出水平。但是,他们又错了!这恰恰是真正见功底的设计。这一点上,我想还是要给一些朋友提个醒。设计广告千万不要眼高手低,我们面试过很多设计师,能够设计出漂亮文字版面的人实在太少了。因为,要真正设计出象样的、伪装性强的平面广告,其实有非常多的讲究。设计师务必对报形媒体正文的设计方式有着十分深入地研究。大标题用什么字体?小标题用什么字体?正文用什么字体?字号有多大?字间距有多大?行间距有多大?图片用什么样的风格?图片怎样布局?如何突出广告的新闻性?这一切都是广告设计理论中没有的方法,都必须由设计师通过观察、感悟、临摹自己摸索出来。学美术有三种境界,最初的时候是画什么都画不象,画得比较幼稚,粗糙。后来进步了,画什么象什么,作品光滑了,细腻了,漂亮了。有很多人都停留在这个阶段,中等偏上的水平。最高的境界,又回去了,画什么都不象什么,但是细看,每一处都很经得起琢磨,象的是意而非形。广告也是一样,开始做的时候,做不出好作
本文标题:平面不平-毛泽东式实效平面广告的6项法则(doc12)(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5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