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课件第一编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授课教师:郭明杰QQ:292042588目录绪论第一编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第二编广播新闻写作第三编电视新闻的写作绪论•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广播电视在采访写作上与报纸的区别本课程在本学科中的地位学习方法及学术道德学期课程内容进度安排(略)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广播•系列化•专业化•分众化电视–直播–栏目化–多角度一组数据•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拥有广播电台227座,电视台247座,广播电视台2120座,教育电视台44个。•在村村通工程的推动下,2010年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8%,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6%,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2010年广播电视系统总收入大约为2100亿元,•仅有三家机构收入突破100亿,分别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芒果传媒有限公司、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2011年上半年广电系统收入达1019.68亿元,从结构上看,广告收入仍然占据了53%以上的收入份额广播电视在采访写作上与报纸的区别相同点•真实性•先采访后写作不同点采访方面:报纸:用文字符号记录广播:声音符号电视:声音、图象符号写作方面:•报纸:倒金字塔结构•广播电视:顺金字塔结构,组合编辑,口语化本课程在本学科中的地位•是新闻传播学科中的核心课程学习方法及学术道德学习方法:•理论结合实践学术道德:•不剽窃别人的作品•不抄别人的作业•不让别人抄你的作业•实践考查中不偷看,也不让别人偷看摸底训练1自选题材,写篇新闻,字数在200字左右2列举3位自己最欣赏的主持人(广播或电视)3列举自己喜欢的新闻栏目(广播或电视)第一编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概述导学教学目标:•把握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定义及特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任务和作用,在实践中能辨别及运用常用的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及手段等。教学重点难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及手段。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及任务•定义: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广播电视技术手段,为进行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而从事的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材料的职业性活动,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特点•新闻性•政策性•全局性•广泛性•时效性•连续性•公开性•创造性新闻性•新——新动向、新问题……•真——注重事实时效性•新闻事实的发生与新闻报道的发布之间的时差越小,新闻价值越大•把握最佳采访时机•竞争中时效决定胜负连续性•记者没有明确的工作时间•题材的周期性重复•某些报道不能一次完成公开性•采访过程要公开•采访结果要公开创造性•记者要有较强的策划意识•记者应具备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记者要能预见并独立应对采访中可能的困难任务:•发现、了解和选择新闻线索•掌握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最终形成采访报道小结事实在前,新闻在后;采访的深浅、成败决定写作的优劣、成败;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结果和归宿。案例分析•案例:“小丫采访两会”•分析角度: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思考:?结合采访案例分析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第二节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及手段•从采访的形式划分•从采访的性质划分•从采访的技术手段划分从采访的形式划分直面采访集体访问现场观察同步采访路边随访蹲点采访查阅资料书面采访参加会议改写“普尔”式采访代访直面采访指一对一的采访。最普遍的基本采访方式。优点:记者掌握主动权,可深入具体地调查。难点:在于对关键问题的把握。同步采访指记者置身于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以记者在现场的采访为主线。要求:记者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普尔”式采访指就某一新闻事件或人物,由许多记者共同分工完成。优点:节省时间不足:对策划、调控与配合等要求高。从采访的性质划分驻外采访突击采访交叉采访跨行业采访易地采访立体采访巡回采访记者招待会跟踪采访体验采访预约采访新闻统计调查突击采访指在事先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那些没有预兆、突发的重大事件进行的采访。要求:行动迅速、随机应变、忙而不乱巡回采访指记者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考察活动。路线具有显著特色和重大意义: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记者就地取材,进行系列报道从采访技术手段划分录音采访话筒采访电话采访出镜采访磁带采访卫星电视采访网络采访•演播室(播音室)采访•隐性采访录音采访作用:•广播记者用录音完成报道,•电视记者取得同期声,•纸质媒体记者避免漏记或误记等优点:•清晰的真实感,节省记录时间,出镜采访是在采访现场的镜头中出现自我形象的工作方式。优点:•赋予现场以特殊的真实感•有效拉近传播者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卫星电视采访是利用通信卫星技术进行的最现代化的采访手段。优点:•跨越空间距离,在屏幕上进行面对面交流案例分析•案例:记者现场报道九三阅兵•分析角度:运用了哪些采访方式思考:?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结合一条新闻线索,策划你准备在采访中使用什么样的采访方式。第二章新闻线索的发现与选择“消息来源是记者生命的血液。”——麦尔文•曼切尔•第一节发现线索•第二节线索的选择与记者的新闻敏感第一节发现新闻线索一新闻线索的特征和作用二新闻线索的来源渠道导学教学目标:•掌握新闻线索、新闻敏感的概念,新闻线索的特征,新闻敏感的特性,懂得记者如何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等教学重点难点:•新闻线索、新闻敏感的概念;新闻敏感的特性。一新闻线索的特征和作用1什么是新闻线索?•新闻线索是指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它有待于记者的发现与选择,•并尽快通过写作及技术手段向受众传达客观的报道。2新闻线索的特征⑴多数新闻线索要素不全⑵新闻线索稍纵即逝⑶新闻线索的可靠性待进一步核实3新闻线索的作用⑴激发记者产生采访的动机⑵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⑶是决定报道质量的关键二新闻线索的来源渠道•政务渠道•社会渠道•会议渠道•传播渠道•日常渠道案例分析•案例:新闻联播(11月11日)•分析角度:选题的价值思考:?分析自己在做校园新闻时,主要有哪些新闻线索的来源渠道。第二节线索的选择与记者的新闻敏感一新闻敏感的内涵:新闻敏感是记者的一种职业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价值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广播影视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实施方案(试行)•三、认真把握违法违纪案件报道。报道违法违纪案件,要确保正确导向,克服负面影响,自觉遵守案件报道的纪律,注意案件报道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报道既要把握好度,也要把握好量,避免报道数量过多,表现形式不妥,内容选择不当,尺度把握不准,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要坚决制止采用自然主义的手法,过细展示犯罪过程和作案细节,坚决制止渲染凶杀、血腥、暴力、色情等情节,坚决制止详细描写公•四、认真把握涉外宣传报道。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认真贯彻中央对外工作方针,及时准确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全面客观地向世界介绍我国的真实情况,生动形象地展现我国各族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着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要坚持以我为主、以正面宣传为主、用事实说话,坚持内外有别、外外有别,从海外受众的特点和需要出发,遵循外宣工作特点和规律,拓宽外宣工作领域和渠道,改进外宣工作方式和方法。采编涉外新闻报道,要遵守我国涉外法律和我国已加入的国际条约,贯彻我国对外政策,遵守对外宣传纪律,与中央对外口径保持高度•六、依法维护报道对象的合法权益。要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维护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不得宣扬他人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要通过合法和正当的手段获取新闻,尊重被采访者的声明和正当要求。采访意外事件,应顾及受害人及亲属的感受,在提问和录音、录像时应避免对其心理造成伤害。要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开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宣•八、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全面客观公正。要认真核实消息来源,仔细辨别事实真相,谨慎选择报道角度,精心组织采访活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不编造新闻,不歪曲和夸大事实。要深入新闻现场采集第一手信息,保证新闻要素准确无误;除需要对提供信息者保密外,报道中应指明消息来源。要认真核实报道内容,不得拔高、想象和夸大新闻事实。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避免因报道肤浅、片面而导致公众对事物的判断产生偏差或错误。如发现报道错误,应立即公开予以更正。新闻采编人员采访报道的新闻和节目要实行实名制,即在采访报道中必须使用真实姓名,切实对所采访的报道、制作的节目、撰写的文章负起责任。要坚决杜绝虚假不实报道。•十四、坚决杜绝有偿新闻。要坚决杜绝各种有偿新闻行为。不得利用工作、身份之便直接或间接地为本人、亲属及其他人谋取私利;不得接受可能影响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的宴请和馈赠;不得以任何名义索要、接受和借用采访对象的任何钱物;不得在采访报道活动中提出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个人要求;不得从事与职业有关的有偿中介活动;不得经商办企业;不得在无隶属关系的其他新闻单位或经济组织兼职取酬。广播影视播音员主持人不得将自己的名字、声音、形象用于任何带有商业目的的文章、图片及音像制品;不得私自从事未经批准的节目主持、录音、录像、配音工二四种能力1判断某事件是否能引起受众兴趣的能力2判断众多线索中,哪些线索可能导致发现新闻的能力3判断同一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一个新闻价值最大的能力4判断在已发表的新闻中,哪些可能发展为更重要新闻的能力三记者新闻敏感的培养1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有政治敏锐性2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养成“全天候”和“全方位”的职业精神4积极抓取新闻线索案例分析•案例:大秋收•分析角度:选题的适宜性思考:﹡寻找新闻线索并进行选择,训练新闻敏感第三章采访的提问与倾听广播新闻语言:新闻播音语言新闻报道语言实况语言“新闻事业是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大约有99%的新闻是部分或者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为基础写成的”•-----杰克·伦敦导学教学目标:•了解提问对于广播电视采访的意义,注意事项,倾听对于采访的意义,多结合案例体会提问的艺术。教学重点难点:•提问注意事项,倾听的方法;提问的方式方法。第一节提问•提问对于广播电视采访的意义•提问的艺术•提问的层次•提问的方式方法•提问的注意事项一提问对于广播电视采访的意义1提问是突出新闻来源真实感的最佳手段2提问是获取有新闻价值的信息的主要手段3提问本身可能成为新闻作品的一部分二提问的艺术1提问的氛围:把设备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记者自身的状态是确定提问氛围的先决条件为采访对象进行因人而异的细节设计寻找与采访对象的情感联系的“纽带”2提问的场合与时机场合:•演播室或录音室采访•现场采访时机:•即采访对象回答问题的时间、地点、状态等。案例分析•案例:李克强答记者问•分析角度:如何设计提问思考:﹡结合实例体会采访中提问的艺术提问的方式方法•方式:开放式提问闭合式提问•方法:正问法反问法追问法设问法开放式提问•特点:•提问概括,范围限制不严,给对方充分的自由发挥余地•谈话节奏舒缓,气氛较轻松但不利于深入挖掘问题闭合式提问•特点提问具体,范围严格,利于对某一问题的明确回答•留给对方回答的自由余地较小,限制对方扩散发挥。小结•封闭式提问,能使采访对象的回答集中•开放式提问,能使采访对象的话题展开。•两种提问交替使用,可使采访有张有弛。•好记者应尽可能的设计封闭式提问,使提问有个性或缩小开放度。•切忌用大而空的提问。正问法•指记者直截了当地从正面提出问题,让采访对象清楚地知道回答的内容。•一般适用对官员、专家、名人等较健谈者。反问法•指记者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或有意误解对方,促使对方情绪激化,非答不可的一种提问方法。•一般适用虽健谈但因思想顾虑而不愿意谈的对象。追问法•指抓住采访对象提到的线索,紧追不放,直到达到记者的采访目的。•有助于获得细节。
本文标题: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课件第一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79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