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广播电视宣传管理(ppt 27页)
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管理体制的特点和特征1、广播电视行业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其作为党和国家文化宣传的喉舌,有它的特殊性,在中国对其的管理和控制还是比较严格的。这种严格不仅体现在对节目内容的管理上,在对电台、电视台等机构乃至整个系统的管理上都较严,且有一定的封闭性。上述特点致使广播电视业的“计划性”味道相当较重,离市场相对较远。当然,近几年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观,尤其是广电产品市场变化很大,不仅众多国外企业纷纷登陆,国内的各种所有制的企业也迅速增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各类台站的变化并不很大,一直在进行的机制、体制上的改革,进展比较缓慢;尽管有些地区进展较快,但多数地区都在观望。从总的发展趋势上看,广播电视行业正处于逐渐从封闭的计划管理体制向市场化方向发展的进程中,近两年,进程明显加快。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管理体制的特点和特征2、在系统管理上实行条块式管理,如广电总局乃至各对口管理部门对各地广电机构的影响仅是规划性的和指导性的,而“有意义”直接管理权则是归属于地方或系统或企业的相关部门。这种“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方式,实际上使各地广电机构具有了很强的地方性,地方管理机构对其影响较大,并因之而形成各地广电机构间的地域差异。对于广电产品市场而言,这种地域差异导致企业必须对用户作相应的细分,并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形成自己的市场战略。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管理体制的特点和特征3、中国的电台、电视台、网络公司等广电用户无论其直接归口于何种机构或单位管理,其属性皆为国有,是事业单位编制,实行企业化管理。这种国有的事业体制也影响了广电机构的发展。国有制使“大锅饭”的思想依然存在,节目的好坏、台站的发展与员工个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直接关系,人员多缺乏积极性和创造力;事业编制使广电机构离市场较远,活力不足,官气较重。企业化管理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管理体制的特点和特征4、不均衡的发展与分类差异广播影视产业内部电视与广播、电影发展不平衡,广播电影电视与网络的发展也不平衡。电视较强,增长较快,已成为整个广播影视产业的龙头和支柱,广播和电影相对较弱;网络建设较快,但业务开发不足,未形成整个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少网络公司还面临亏损。由于各类广电机构的级别不同,如中央、省级、地市级、县级等,它们所获得的发展空间和支持是不一样的,通常中央台、省级台、有些城市台的发展比较好,整体存在级别差异;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地广电用户所获得的财力支持也就不同,其发展当然会受到制约和限制,即存在区域差异。东部、中部、西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广电机构差异很大。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发展比较好,效益也比较明显,西部不发达地区和农村则比较差。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管理体制的特点和特征5、技术的超前性和探索性与政策管理的滞后性所带来的标准混乱。业内的厂商、研究机构、有些地区广播电视机构对广电的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可以说,在技术方面广电行业还比较超前,但有关政策和标准的出台却显得相对滞后。对从电视基本制式到摄录机的制式、格式,以及现今机顶盒的标准等,无不证明了这种矛盾在广播电视领域中的常见。这种标准的混乱既是一种不利与浪费,但也是一种机会。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中国广播电视体制的界定按照广播电视的传统理论,世界上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根据广播电视台的所有权、经费来源、领导人的任命等方面,一般划分为三种模式:国家经营型,公共机构经营型,私营商业型。*依据这种划分方式,我国的广播电视体制属于国家经营型,即广播电视台所有权归全民所有,由执政党和政府来领导,并规定其工作任务,任命领导人,经费全部或大部分来自政府拨款。但是,经历了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的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已经由完全的计划经济体系逐步走入市场经济体系之中,传统的“上层建筑”的标签已经无法涵盖今日中国广播电视组织本身的性质了。而且,随着广播电视宣传业务从内容到形式上的不断革新,经营方式的产业趋势的加深,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也成为决定本行业先期改革成败,乃至后续改革能否顺利跟进的关键所在。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大事记1987年,国家科委首次编制的我国信息产业投入产出表将新闻事业和广播电视事业纳入了“信息商品化产业序列”。1988年10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广播电视厅局长会议纪要》重申了中共中央[1983]37号文件规定,“应采取措施,广辟财源,增加收入——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服务公司或服务部,要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同时指出,“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要主动为各界提供方便,开辟集资合办节目,有偿服务等合作渠道”,“要正确处理好宣传和经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至此,对广播电视属性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飞跃——广播电视事业属性除了具有政治宣传和社会传播属性外,还具有产业属性。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大事记199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把广播电视正式列入第三产业。这就使广播电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了特定的“产业属性”。广播电视已经从单纯的意识形态性事业,成为了事实上具有双重属性的“企业性文化事业”,即“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它除了以信息的生产和流通为核心外,还可以经营信息的处理与传递和其它一些与信息相关的项目”。这样,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广播电视具有了两重属性: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新闻宣传事业与信息产业的两重性。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大事记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广播电视改革也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在广播电视界内,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操作者,对广播电视的本质特征都有了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我们国家的广播电视首先是“党的宣传工具”,同时又是能增加国民生产总值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产业”。前者确定了广播电视改革得以展开的运作空间和基调,后者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改革的根本内容和最终方向。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中国广播电视管理标准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的这两个总的特征——既是党的宣传工具,又是信息产业——决定了广播电视管理标准的两重性:一个是党性标准,即无论处于怎样的改革时代,我国的广播电视“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从而“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再一个就是法律标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广播电视既然要实行企业运作,走产业发展的道路,自然要服从包括《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在内的诸多法律条例,如《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这是广播电视媒介引进市场机制,以市场主体、经济当事人身份公平公正地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和保障。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中国广播电视与西方落差广播电视的规制阶段落后50年代中国的广播电视开始起步,美国就已开始规模化发展,;70年代中国停滞,美国初步奠定现代广电业竞争格局,大力发展有线电视;80年代中国重新起步,美国已经进行卫星电视实验,作为自然垄断领域的电信业逐渐向竞争结构转化,竞争格局进一步扩充。将近30年的时间,我国的广播电视业与西方广播电视几乎不存在横向比较的参照系。无论在规模、专业化水平、运作理念,还是规制制度的建设上都存在巨大的反差。90年代以来,中国的广电业获得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同的发展机遇,也同样遭遇了相同的挑战,无线电视和广播、有线、卫星数字电视形成了内部完整的竞争格局,电信和互联网在技术条件革新的形势下也加入了竞争,国外媒介集团顺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开始纷纷向我国的媒介业渗透。尽管时代赋予了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崭新的发展机会,但90年代以前巨大的发展差距和9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的西方广播电视业前所未有的规制体制创新的难题,反而使我们面对着更大的压力,既要进行微观运行机制的改革,又要进行宏观政策、法律、结构的规制调整。时间上的落差要求我们必须首先转换规制观念。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中国广播电视与西方落差规制观念陈旧。美英等国市场经济体系已经成熟,因此,尽管也将广播电视业作为一项要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文化产业,在规制思想上强调'公共利益、便利性和必要性'原则,但'对于商业化的美国社会来说,媒介制度又是非常具有共性的,它类似所有其他的工业产业,而较少强调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事业的独特性。'产业化、集团化运营是广播电视产业自身发展要求的规制观念始终体现在联邦和各州的规制实践当中。我国由于存在经济转型的特殊阶段,计划经济时代对广播电视只讲宣传,不讲效益,只顾投入,不计产出的思想主导了近20多年,广播电视不仅产权不清,投资主体多元混乱、产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而且成本意识薄弱,资源大量浪费,经营意识缺乏,不懂广告经营和节目经营。这种运营当中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四级办台'体制衍生出的粗放式低效管理造成的。90年代以来规制观念的转变使我们的媒介认清了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媒介体现宣传和经营功能都是媒介自身的发展要求。广播电视业打破内部垄断、走向市场、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传媒市场竞争主体、承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的产业化改造、集团化发展的方向越来越明确。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中国广播电视与西方落差规制手段薄弱。美英等西方国家大多是通过制定和修改与媒介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来规范媒介,通过法律设置和运行相对或完全独立的规制机构来执行和监督规制政策。整个规制体制是制度化建立的,规制政策是制度化运行的。比如,美国1934年电信法建立了完整的规制机构和可操作性的规制政策,1996年联邦电信法积极回应媒介市场加速竞争的要求,放宽所有制限制,弱化行政力量的干预,鼓励市场监督,同时以反垄断法加强整个媒介市场的管理;英国的传媒规制改革尽管十分缓慢、谨慎,讲求平衡,但90年代以来的三次较大的法规调整也体现了顺应放松规制改革的国际潮流,促进国内商营台和公营台的竞争、鼓励电视扩充规模、同时加快电信业的改革。在规制机构上更是做出了较大调整,将广电和电信置于同一个管理部门(OFCOM),体现媒介融合发展、媒介规制集中管理的大趋势。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广播电视管理手段薄弱的主要体现一、规制政策不系统,缺乏关于广播电视管理的完整立法。美国的电信法和英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白皮书都为法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本框架,而我国则没有这样的制度框架。我国广播电视业依法进行行政管理起步于80年代广播电视部成立以后,1986年原广播电影电视部(现广电总局)设立立法机构、制定立法计划、着手法制建设。到1997年经国务院通过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为止,我国已制订了电视类法规80余件,地方性性法规16件,基本改变了管理依据不足的局面。但广电的法制建设缺乏系统性。法律体系是指以专门法、综合法为纲(如《广播电视法》),以专项法规和配套法规及地方法规为目组成的和谐的法律有机体。但我国广播电视法律建设由于缺少'纲'(《广播电视法》)的构架,众多的部门规章和行政法规无法系统为'目',因此也就不能形成体系,在实践中,因为条例规定冲突造成矛盾的现象反映了法制不健全的现实,频繁的修订和废止规章也反映了规制政策缺乏权威和前瞻性。来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广播电视管理手段薄弱的主要体现二、规制机构建立不科学。美英等国的广电规制机构都是通过立法形式建立的,而我国的则是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建立的,是行政
本文标题:广播电视宣传管理(ppt 27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80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