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广播电视采编实务陈琦电视艺术的语言系统电视的语言:(“语言”系统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视节目的“思维”系统)文学的语言:靠文字表现广播的语言:靠有声(大多数情况下是“人声”)表现。电视的语言:是一种全能的语言,它集文学、戏剧、电影、电视于一身。文学:是文字的艺术(所以看书和看电视的感受不同)戏剧:是表演的艺术电影:是造型的艺术电视:是声画结合的艺术电视语言凡是能够表达出思想和感情,并使接受者获得感知信息的一切手段、方式和方法。诸如构图、光效、色彩、影调、人声、音乐、音响、造型等都可以构成电视艺术的语言,并成为电视艺术语言系统中的重要元素。电视语言画面语言有声语言造型语言镜头语言编辑语言特技语言画面语言:(我们知道,对于电视来说,所有的声音都是依附于画面的)画面语言是电视语言中的本体语言它主要是指构成视觉形象的各种因素和方式,体现创作构思的各种手段和技法的总和。画面语言构图语言光效语言色彩语言影调语言构图语言主要是指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和空间以及由此构成的视觉形象所传递的思想和感情。光效语言:(不同的光效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由于光效的性质、层次、强弱、明暗所体现出来的千差万别的变化,构成了极为丰富的光效语言。它可以记叙时间的顺序、描写环境、塑造人物、表达感情。(以前给大家举过例子,很多影视作品中,常常用不同的光映在人物面部产生的光影变化来暗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色彩语言色彩的艺术表现和合理配置,使电视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同线条、影调、光效相融合,构成十分和谐的色彩语言。色彩语言的作用描述自然环境;抒发情感世界;确定作品的情绪基调。影调语言影调的层次:亮调、暗调、中间调影调的反差:冷调、暖调、中间调影调语言影调的对比:亮调主要表现高强度的情绪暗调主要表达低强度的情绪中间调主要表达中间强度的情绪有声语言1、同生理感官有关(眼睛、耳朵)2、画面在反映社会生活时时有限的,而声音是无限的。a.画面可以展现的,不需要有声语言b.画面无法展现的,需要借助有声语言来表达有声语言可以促进艺术的成熟时间的艺术:主要诉诸听觉(诗歌、音乐)空间的艺术:主要诉诸视觉(舞蹈、雕塑)综合的艺术:时空的综合艺术的综合有声语言的发展在声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声音逐渐介入戏剧:从单纯的表演到带对白的表演(哑剧到有声表演)电影:从无声电影(默片)到有声电影电视:从一开始就是声画一体的。有声语言的定义在影视屏幕上,凡是能够表情达意的一切声音形态,人声、音乐、音响总称为有声语言。包括:人声语言音乐语言音响语言人声语言指屏幕上的人物在表达思想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诸如言语、啼笑、感喟等。(言语包括诸如对白、独白、旁白、解说、播音等)这些都来自于电影、戏剧、广播等其他艺术形式。音乐语言主要指专为电视艺术作品编配的音乐,它构成了艺术作品一个重要的表意抒情的语言元素。音乐语言的特点:以影视作品的思想内容为构思的基础;音乐语言要根据作品特定的情境和画面的长度分段陈述、间断出现。音乐语言在电视作品中出现时要构成一个独立的表意系统,音乐和画面是两种不同的审美对象。音响语言是指在电视艺术作品中,除了人声语言和音乐语言之外,所有一切有声语言的总称。(其中包括自然音响的还原,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拟音”形成的音响语言。)造型语言对于生活的纪实画面加以艺术的超越和升华,具有较强的绘画性、雕塑性和可读性,给观众以凝固感、立体感和陌生感,寓意深刻、联想丰富、内涵充实、艺术冲击力强,并与有声语言相结合,构成满足观众某种窥视欲的独特的屏幕语言形态。电视艺术的本质电视的造型艺术是时空结合的声画艺术,反映了电视艺术的本质。电视的本质:在时间延续中的空间艺术在空间展现中的时间艺术在电视里,“时间”可以理解成为声音“空间”可以理解成为画面电视艺术的本质在电视中,声音被称之为是“看得见的声音”(因为电视中的声音必须在画面中应用)MTV=音乐电视(可视音乐)相声TV=可视性相声PTV=可视性诗有人称此类的电视艺术为“电视画框”例:纪录片潘小扬《希波克拉底誓言》希波克拉底:古希腊著名医生他的誓言为:医生为病人而存在,如果没有病人,则无所谓医生的存在。片中经典镜头:医院门前的台阶,占满屏,视觉上庄严、肃穆、神圣。音响介入,瞎妈妈拉着瞎儿子,竹竿敲击石板的夸张的、变形的声音,音画造成了强烈的反差。(声音在这里起到了多种作用:延伸画面、震撼、反差)造型语言观念造型语言心理造型语言象征造型语言模糊造型语言观念造型语言通过独特的屏幕造型语言,深蕴、含蓄地表现出创作者的思想意念。例:纪录片,刘郎《西藏的诱惑》心理造型语言通过特定的屏幕造型语言,形象而深刻地揭示出任务复杂的内心世界。例:纪录片《沙与海》象征造型语言通过屏幕上特定的景物和物体,表现创作者的思想,促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深悟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意念(实则为一种思想意识的物化、外化)例:《最后的山神》《龙脊》模糊造型语言创作者的思想意念的表达并不十分明确,只给观众以朦胧的意识感受,目的是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引发观众再创作的能力。艺术作品的完整轨迹创作者→作品→受众前半部分我们称之为“创作美学”后半部分我们称之为“接受美学”这其中的两个过程都含有很强的随意性和选择性。镜头语言推、拉、摇、移、甩、跟、俯。编辑语言对于电视来说是“编辑语言”,对于电影来说,为“剪辑语言”,即“蒙太奇语言”。有学者称常用的几种方式为“蒙太奇句式”或“蒙太奇语法”。特技语言定格:容易形成一种强调的效果慢动作:通常慢动作会有一种抒情的效果快切:通常带来的是快节奏和大信息量叠化:通常会显示出缓慢、抒情的艺术效果定格:一般情况下用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比如,一个正在行走、正在谈话或正在进行某种动作的人,定格。下面一般情况会有介绍此人的文字或解说场景定格也是同样的艺术效果。慢动作:抒情在八十年代的电视剧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用法:如,两个很久没有见面的人,突然见到了,两人朝一起飞奔,我们可以想象,在剧情中,一般情况下,这两个人的心情应该是非常急切的,但导演或剪辑在此时偏偏用慢动作,使这两个人相互奔去的过程放大、加长,然后再介入音乐语言,抒发两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快切:快切通常带来的是快节奏和大信息量通常情况下反映出的是一种年轻而忙碌的感觉让观众接受了很多信息,但每一条、每一个镜头都让人不能充分看清楚,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丰富”的感觉,而又由于节奏快没有看清楚,所以又受到吸引和引导,下次再看,从而起到加深印象的效果叠化“叠化”这种特技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电视画面才能够完成,又由于叠化这一特技的过程需要时间,所以相对于快切来讲,是一种较为缓慢的特技。叠化的速度可以根据抒情的需要来掌握,在很多的介绍首饰、餐饮的广告里常常可以见到这种用法。怎样读解电视画面读解影视画面最好的角度:形象(也就是说,从画面的构成方面读解画面)读解画面构成的形象元素。影视作品的三大要素:文学、表演、画面造型文学:一般情况下是指小说的选择和剧本的编写表演:主要看导演和演员的功力造型: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形象元素形象元素(人、景、物)是画面语言的最基础的材料形象元素的作用:叙事功能例:俄国电影《铁皮鼓》(又译《锡皮鼓》)导演:施隆多夫例:电影《铁皮鼓》电影讲述了发生在德国与波兰边境上的故事,一个六岁的名叫奥斯卡的男孩,偶然发现了世界很肮脏,就一头撞在地板上,失去了生理和心理的生长能力,一直定格在了六岁的时光。但他却因此获得了一种神奇的可以击碎玻璃的嗓音。他的风流成性的母亲送他了一个铁皮鼓作为礼物,之后就发生了一连串离奇的故事。这部电影其实是一则非常深刻的寓言故事,以小奥斯卡的故事在影射德国的社会发展现状。例:电影《铁皮鼓》在国际电影节当中,戛纳(法国)是较深层次的。(所以又的演员戛纳奖是演艺界的最高目标)奥斯卡:美国,但不是国际电影节(所以有“最佳外语片”奖)其特点是:较为大众化,受普通观众欢迎。《铁皮鼓》是在戛纳和奥斯卡电影节双双获奖的电影,它具备了两个电影节的特点:层次较深,情节的设计又较为大众化。文字与形象叙事的差异:文字形象间接的直接的原型(经过抽象)→文字(经过联想)→艺术形象其真实性是任何语言都难以达到的。“百闻不如一见”文字是一种概括式的叙事,缺乏具体生动的细节,是一种很理性但干巴巴的叙事。具体的叙事,细节的丰富性是文字所不具备的,具有文字语言难以达到的生动性和情绪感染力。文字首先作用于大脑,是一种理性的、平静的判断能力。形象首先作用于感官,同时可以获得一种审美的快感。文字与形象的表意功能的比较:文字形象直接的,非常明确间接的,是通过视觉形象元素体现的,具有模糊性、多元化强制性的非强制性的、自然流露的(在影视作品中,这是对观众的尊重)观众(或读者)是被动接受者观众是主动思考者单一的形象元素不能够表意,如果要使形象能够表意,则需要一个公式:形象+形象=思想
本文标题:广播电视采编实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80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