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新闻写作知识讲座演示文稿1
新闻写作云和县新闻中心夏达旦2010年10月28日主要讲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新闻基础知识;•二、怎样捕捉新闻线索;•三、怎样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四、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五、通讯员来稿存在的问题;•六、编辑选稿原则。第一个讲新闻基础知识第一个问题新闻的基本概念一、新闻的概念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二、新闻的分类消息、通讯、特写、深度报道。第二个问题消息的概念一、消息的含义。消息,以简洁的文字迅速传播新近变动的事实,包括新近发生的事实、某些将要变动的事实。●“新闻五要素”。一般地说,消息要有“五个W”,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为什么)。这叫“新闻五要素”,也称“五何”。二、消息的特点•消息的特点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即:•1、实。•2、快。•3、新。•4、短。三、消息的基本结构。1、“倒金宇塔”结构倒金字塔的特点:•第一、按照新闻事实内容和重要程度的不同来安排段落,把最主要的、最新鲜的、最精彩的、最吸引人的内容放在第一段。在主体部分中,各段内容也同样按照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较重要材料往前放,次要的材料往后靠,最次要的放在最后。第二、在导语中,又把最吸引人、最精彩、最新鲜、最主要的部分放在最前面。2、“金字塔”式结构3、复合结构第三个问题消息标题一、消息标题的种类。1、完全式标题,例如:〈肩题〉全力营救其余38名被困工人〈主题〉让奇迹延续〈副题〉排水抢险仍为第一硬任务《人民日报》2010年4月6日2、主肩式标题,例如:〈肩〉有纠纷遇麻烦找律师〈主〉云和农民时兴聘请“法律管家”——(《今日云和》2007年5月21日)〈肩〉起居有人伺候生病有人看管〈主〉云和县143名农村孤寡老人进城养老——(《今日云和》2007年1月15日)3、主副式标题,例如:〈主〉八位“云和师傅”联手组建专业合作社〈副〉“组团开发”倍受青睐——(《今日云和》2007年7月27日)4、主标式标题,例如:北京有个云和“家具城”----(《今日云和》2007年1月10日)二、消息标题的构成1、正题,如:我县山林资源开始流转------2007年4月30日《今日云和》)2、引题(肩)木制玩具城将上演52集动漫大片(主)云和姑娘举债拍摄《朵玛和凸凸狗》------(2007年4月9日《今日云和》)(肩)新增21项职工权益保护条款(主)“木佬佬”首批36名员工签订新合同------(2008年1月14日《今日云和》)(肩)领导坐镇直播室百姓难题现场办(主)《百姓热线》走进云和-------(2008年1月11日《今日云和》(肩)1900名学生吃上“营养快线”(主)县职技校积极推进学生“健康工程”----2009年9月11日《今日云和》3、副题小县大城:智慧与激情谱就的“云和童话”90%的企业集中在县城80%的学生就读在县城50%的人口居住在县城----(《今日云和》2006年12月26日)四、如何让新闻标题具有吸引力1、满足受众最迫切的信息需求的标题。2、能满足受众求知欲望的标题。3、能引起受众感情共鸣的标题4、能满足受众好奇心的标题。新闻标题的吸引力来自五个方面:1、满足受众最迫切的信息需求的标题。•张作霖拍卖东三省•1920年10月2日上海《民国日报》2、能满足受众求知欲望的标题。“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猪多”。------1959年11月23日《解放日报》•扯皮一年半招待近一万吃喝归吃喝事情仍未办•丹江口二中师生栖破庙盼迁校望眼欲穿------1986年6月18日《中国青年报》3、能引起受众感情共鸣的标题爸爸妈妈,你们怎么都离我远去……2009年11月9日《今日云和》11岁男孩擦干眼泪“小鬼当家”2009年11月23日《处州晚报》孩子,我拿什么拯救你?2010年7月5日《今日云和》4、能满足受众好奇心的标题。如:“菩萨结婚轰动全县”-----1931年5月8日《大公报》5、能给受众语言美感的标题。•毛主席含笑“乘东风”•-----1958年5月22日《大众日报》•老大难难在“老大”•-----1983年9月29日《人民日报》第四个问题消息的导语一、导语的含义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文字。有的短消息不分段,那么导语便是开头的第一句话。二、导语的类型1、直接导语肯尼迪总统今天遭到刺客枪击身亡----路透社1963年11月22日电•2、评述型导语•夹叙夹议、有述有评的导语,称评述型导语。•3.延缓性导语•又可称为间接导语。它不直接叙述新闻事实,而是通过描绘场面、渲染气氛、解释概念、介绍背景、引用典故等方法,先作铺垫,然后再说出新闻事实来。这样写的目的是增强阅读的趣味性。直到最后一刻,丹尼尔·莫伊尼汉还在说,他不知道是否应该辞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职务。他说:“我下了30次决心”,“就像那位马克·吐温讲的‘戒烟容易得很,我已经戒了一千次”。上周,莫伊尼汉最后下了决心:辞职。——《时代》杂志四、导语写作技巧新闻导语写作必须做到“四个必须”。1、导语里的事实必须是最重要、最新鲜的。2、导语必须简明扼要、短小精悍。3、导语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4、导语必须创新,不能墨守陈规、死守教条。1、导语里的事实必须是最重要、最新鲜的。如:“过了一个舒心年,云和县云坛乡菇农又打算到河南去了。5年前,他被河南省夏邑县农业局请去当上了香菇师傅,在当地推广食用菌。”又如:农村发生邻里纠纷、夫妻吵架等小矛盾,有“娘舅”——乡村调解员出面解决,这一招在云和镇很凑效。”2、导语必须简明扼要、短小精悍。如:“本报武汉专电3月下午,武汉市江岸区发生一起液氨泄漏事故,造成数十人不同程度受伤。(《湖南日报》)”又如:有意发展循环经济,却又缺少技术,正当淳安县威平镇技术人员发愁时,云和师傅上门去帮忙。(38字)3、导语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如:“今天下午,记者终开见到了陆蓓英。撩开门帘进来的,是一个身材瘦小的年轻妇女。她一头披耳短发,遮住了瘦削的脸庞,只有两只眼睛透出神采来。”4、导语必须创新,不能墨守陈规、死守教条。•如:“本报讯鲜嫩嫩的香菇、圆滚滚的毛芋、绿油油的青菜……在杭州湾经济开发区兴陆村的200多亩盐碱地里,各种鲜嫩欲滴的果蔬正旺盛地成长着。“不毛之地”竟然也能长出这样漂亮的果蔬?当地的农民看了都啧啧称奇。”第五个问题消息的主体、背景一、什么是主体。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所占文字最多,位于导语以后、结尾以前,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消息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新闻背景(为什么要这样做)、主要举措(怎么做)结果(做得怎么样)等内容。以《“云和师傅”在25个省开发食用菌》为例:•二、新闻背景。•1、什么是新闻背景。一般是指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机联系的条件、环境和动机。•2、新闻背景的分类。•从新闻背景的使用效果来分,可以分为:•①解释性背景材料。主要解释因果关系和阐明事件的含义。包括叙述人物的出生、经历,产品的性能、特点,注释专用术语和技术知识,介绍风俗习惯形成原因,以增强说服力。•如:“四化”,“新农合”等这些专用名词;•如县财政局开展的“三走进,三远离”活动;•又如丽水日报记者采写的赤石乡新农标建设。•再如,大湾乡村村设立纪检“三大员”;大湾乡一个干部当好六个角色。•②对比性背景材料。对事物进行前后、新旧、善恶、左右、正反的对照,以突出报道事实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照比较,用事实说话,令人信服。•速写:云和交通三十年•本报记者范小丽•在赤石乡临海垟村,有三条通往龙泉方向的“银龙”——老53省道、53省道和高速公路,这三条路一条比一条宽敞、一条比一条雄壮,它们见证了云和交通三十年的发展,是云和交通事业发展的“见证之路”。•30年前,重河到临海垟村的重临线在改道前是丽浦线通往龙泉方向的必经干线。崇头镇岩下村的蓝宝田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他家门口每天都会有很多过往的行人,每天都有前往龙泉的温州货郎在他家里歇脚,那时云和到龙泉坐车至少要3个半小时。•记者从《云和县交通志》上了解到,1978年,我县地方交通建设总投资为119.9万元,到1983年,全县通车总里程只有153.85公里,通车乡镇数为零。1990年,我县共有乡镇数量22个,其中17个乡镇实现通车,通车比例为77%,通车总里程为194.2公里。•90年代,我县进入了交通的高速发展时代。由于丽浦线赤石岭路段回头弯曲线、陡坡、线形差等原因,我县投资1020万元对这一路段进行改造,修建隧道一座、小桥两座,1993年5月通车,重临线由省道改为乡道。重临线改道,为53省道这条交通动脉注入了新鲜血液,云和到龙泉的坐车时间缩减了半个小时。•2003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将龙丽、丽龙一级公路改为高速公路,2006年11月,“两龙”高速公路云和段全县贯通,云和提前10年走进高速时代。与此同时,我县大力推进康庄公路建设,到2007年底,我县已经实现康庄公路乡乡通,大部分乡镇实现村村通,共完成康庄公路通村公路343公里,全县170个行政村有149个村建成了康庄公路。•《今日云和》2008年12月3日•③补充性背景材料。充实新闻链条中的残缺部分,以加深读者对新闻的印象。•④变换性背景材料。把人们陌生的、距离远的食物变为熟悉的接近的事物,以便使读者易于理解。通常借一些名山大川来表达一些不知名的地点,借名人的关系来提高新闻人物的知名度。•如:泰山脚下的村庄;孔子的后代孔某等等。•从新闻背景的本身的内容来分,可以分为:•①历史背景。•石塘桥的华彩变迁•本报记者蓝秋•“过去是守着粮囤过日子,现在是数着票子过日子,人均纯收入由几百元上升到5000多元,日子越过越红火。”说起眼下的幸福生活,石塘镇石塘坑村的村民归结为是交通便捷带来的好处。作为交通便捷最好的明证,23年间,石塘坑村村口的桥前后经过了三次华彩变迁。•石塘坑村年长的老者回忆:1933年,丽浦公路修建时,村口修建了第一座桥,取名“石塘桥”。这座石拱公路桥长19米,宽5.7米。由于是云和到丽水的必经之路,石拱桥上人来人往。时间长了,又无人修理管护,桥面出现许多裂缝,给过往行人与车辆带来安全隐患。•1985年,丽浦公路截弯取直改道,石塘坑村村口的桥重建。一座长40多米、宽7米的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桥,取代了原有的石拱桥。现任石塘坑村村委主任的王志金当时还在上小学,第一次看到如此气派的大桥。大桥竣工通车时,王志金和小伙伴相约去桥上,看看这儿,摸摸那儿,充满好奇。•“那时候,来往的车辆很少,村里人根本没想着外出挣钱。村民都守在家里种田,全部种粮食作物,全村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填饱肚子。”王志金介绍,水泥大桥的修建,给石塘坑村带来的好处只有一个,就是村民下地干活方便了。•2001年,丽浦线开始修建一级公路,石塘坑村村口的桥再次重建。路越来越宽,石塘坑村的村民坐不住了。他们有的外出打工挣钱,有的在家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有的干脆在公路旁开起商店、饭馆。石塘坑村由一个落后山村变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商业村”。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000元蹿升到2000多元。•2005年,丽龙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石塘坑村村口的桥变成了一座高速桥。外地客商看中了石塘坑村的区域位置,纷纷到村里投资办厂。石塘坑村的村民足不出户,就能进厂务工挣钱,边当农民,边当工人。一些头脑活络的村民甚至到县城做起生意。现在,村民的人均收入达到5000多元。•村民富了,村庄变了。如今,石塘坑村的村民大多数建起了新楼房,一些致富能人还到县城买了商品房,开上了私家车。村里建起办公楼,道路建成水泥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今日云和》2008年9月17号105期一版•②人物背景。如,去年纹川地震后,有一名纹川的小孩到二中读书,就得交代这个小孩的情况。•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廖思红等县领导看望来自四川灾区的学生••本报讯(记者范小丽)6月5日,县领导廖思红、符香环、马国华、王新荣、张峰、叶晓勇来到云和二中,看望了刚刚从地震灾区到云和二中就读的张莎莎同学。•走近云和二中初二(5)班的教室时,音乐老师正在教大家唱《同一首歌》。廖思红拉着小莎莎的手,怜惜地看着她,和蔼地问:“你今年几岁了?”“地震时你在哪?”“你家人都还好吗?”
本文标题:新闻写作知识讲座演示文稿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795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