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日本大众传媒史1、《日本新闻事业史》;2、《近代日人在华业活动》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7年版。第一部分幕府末期、明治时代前期/大众传媒形成第一章大众传媒的出现1、翻译和翻印报纸日本的大众传媒兴起于幕府末期(江户幕府时期,1603-1867年),肇始于外公资本主义的强制性入侵。1853年,德川幕府遭遇美国军队的冲击。此前,幕府主要靠荷兰进献的《荷兰传闻书》了解海外信息/信息垄断;1854年,荷兰政府直接进献的报纸取代《荷兰传闻书》;1856年幕府设立蕃书調所1,从事荷兰报纸的翻译。报纸目标读者由官员逐步扩展到民众。1蕃书指在江户时期外国尤其是荷兰的书籍。蕃书調所为江户幕府于1856年设立的从事西学的教育和研究机构,从事西学的讲授、统管和西洋书籍的翻译。1862年改称洋书調所,1863年又改为开成所。1862年1月,洋书調所公开发售《官版巴达维亚新闻》——最早的报纸(后改称《官版海外新闻》、《官版海外新闻别集》),译自巴达维亚的荷兰政厅机关报《爪哇报》(JavascheCourant)中的外国新闻。洋书調所刊登译报的同时,还翻印中国报刊——官版《中外新报》(美国传教士DanielJeromeMcGowan)、官版《香港新闻》、官版《六合丛谈》、官版《中外杂志》、《遐迩贯珍》等。2、外报(外文报纸和外国人经营的日文报纸)英国人A.W.汉萨德于1861年6月创办英文报纸《长崎船期及广告报》(TheNagasakiShippingListandAdvertiser)。比较《官版巴达维亚新闻》的出版时间?洋书調所的学者创办会译社翻译在日本的外国人创办的外文报纸,出版手抄报纸。治外法权的横滨、神户和长崎出现外国人创办的日文报纸——《海外新闻》、《外国新闻纸》、《伦敦新闻纸》、《各国新闻纸》。3、杂志的出现最早使用“杂志”(荷兰语magazijn)词语的幕府洋学者柳河春三,于1867年10月创办《西洋杂志》。第二章明治初期的报纸与杂志1、维新动乱时期的报纸——日本初期的报纸论战1867年10月,德川庆喜将政权奉还朝廷。12月,朝廷颁布王政复古的大号令。1868年1月,德川庆喜将军率领会津、桑名两个蕃的军队,试图从大阪攻入京都,可是却被萨摩、长州两个蕃的联军打败。支持幕府派的报纸(佐幕派报纸)——1868年2月《中外新闻》创刊,之后《日日新闻》、《江湖新闻》、《远近新闻》、《内外新闻》、《藻盐草》等。主张王政复古的尊王派报纸——《太正官日志》、《各国新闻纸》、《内外新闻》等。2、对佐幕派报纸的镇压明治初年,以萨摩和长州为中心的新政府开始镇压支持佐幕派报纸。(1)1868年4月,《讽歌新闻》的井上文雄和大神御牧被铺;5月,《江湖新闻》的福地源一郎被铺,木版遭没收,报纸被禁。(2)对出版物施行许可制。1869年2月28日发布《报纸印行条例》——日本最早的报纸法:一、各报都应有题名;二、题名得到出版许可的,无须每期接受检查。但在出版当日,须向政府报送两份;三、每期应注明出版的地点,年月日,编辑或者出版者姓名以及各期的号数;四、对刊登事宜如需斟酌,编辑人应做出解释。如无申辩则处以罚款;五、一切天地变异,物价,商法,政治(不许对政变妄加批评),军事(言论错误而又不改者要负责),火灾,嫁娶,生死,文学艺术,游宴,衣食,各种官方公报,洋书译文,海外杂活以及于世无害的事项均可登载;六、刊登赠答书文或者个人所作之文或者杂谈等,应加附注姓名(诗歌作者不详者除外);七、严禁报纸以莫须有罪名对他人进行诬告;八、不得随意宣传佛法。幕府时期的开成所(洋书調所)后改为开成学校——报纸管理机构。(1)政府决定实行报纸发行许可制;(2)明确了报纸编辑责任;(3)对新闻报道进行限制,不允许报纸发表政治评论。3、政府的报纸扶持政策经由1869年6月的版籍奉还1,1871年7月的废藩置县2,明治新政府在形式上确立中央集权体制。那么,新政府如何贯彻彻底改革的宗旨。在发表公告、提高知识素养等方面需要报纸。因此,新政府对报纸发行实行扶持政策。(1)对原来的报纸印行条例进行修改,1871年7月19日,公布新的新闻条例“报纸应以在知识上给人类以启发为目的”,“以极为平易的文章为主,切忌奇字僻文”。与政府有关的报纸大量出现。1870年12月8日日本最早的日报《横滨每日新闻》创刊,与之前书籍和杂志形式的报刊不同,采用单张印制,铅字印刷,可谓日本近代报纸的先驱。《新闻杂志》、《东京日日新闻》等。(2)政府购买报纸,鼓励订阅报纸,致力于报纸的普及。(3)邮政制度建立,报纸可以邮递到全国各地。(4)当局促进报纸与读者的结合,举办读报会;各地建立报纸阅览处。4、专业杂志的出现:1868年《明治月刊》,1869年《新塾月志》、《日讲记闻》等。第三章自由民权运动与言论界1、官权派和民权派报纸的对立(1)导致政府政策由扶持转向镇压:1871年以来经费问题的争夺/1873年10月围绕征韩问题的政府派系分歧。(2)各报社记者的共同点:就幕府的官僚改行做记者,大多研究西洋学;对新政府采取批判的态度,容易提出反政府言论。2、镇压报纸法令的公布当时民权派报纸的宣传反政府言论占绝对优势,引发了势不可挡的自由民权运动。日本政府于1875年6月20日公布新闻条例,28日公布诽谤律1;首次把禁止发行这样的行政处分明文化;在诽谤律中,规定了不敬罪、侮辱官吏罪和一般性的名誉损害罪等。1诽谤律起源于“共存同众”团体提出的建议。该团体是马场辰猪召集的英国留学生组织。小野梓以回国的会员为中心,以加强思想修养为目的创立的。华族的私生活不时被报纸曝光,并构成诽谤,因此他们对政府建议公布关于尊重名誉的条款。当时政府不但采纳了这建议,还扩大化为包括不敬罪和侮辱官吏罪在内的行为。其本质是政府利用其来控制言论。1876年7月,增加:危及国家安全时,内务卿可给予报纸以禁止、停止发行的行政处分。即原来的条例只是在违反发行手续的规定时给予处分,现在的新条例扩大到内容上的犯规。由此,明治新政府的新闻政策,明确转移到镇压的方向。3、小报的出现明治维新开始,作为明治初年政论报纸的对立物应运而生。特征:版面小,不登社论、评论,文章用的多是民众的语言,汉字注假名,是以报道社会娱乐活动为中心的大众报纸;小报经营者和记者都是旧幕府时代的通俗小说家,他们在变革中生存下来的热衷于封建文学的人找不到生活出路(采访案件的人甚至被称为探访——明治时期警察与报社的用语,探访员为专门从事此类工作的跑外人员)。他们把艺术与报纸联系起来1。1873年1月《东京假名标记新闻》和《四十八字新闻》,2月《每日平假名新闻》2;短命。《读卖新闻》:子安峻、本野盛享、柴田昌吉创刊于1874年11月2日,芝琴平町的日就社。《朝日新闻》:木村腾于1879年1月25日创刊,后来报纸兼备了大小报纸的特点,成为中性报纸。1、1875年10月《东京平假名插图新闻》连载前田香雪的《岩田八十八的故事》;1877年发表于Kanayomi的九保田彦作《驱鸟的阿松传》;1878年8月,刊登于《东京插图新闻》的前田香雪的《金之助的故事》等。2出版发行人前岛密在幕府末期提出《废除汉字之仪》的建议,废止汉字运动的发起者,用假名普及文化知识的倡导者。4、西南战争和报纸1877年西南战争促使日本新闻事业发生巨变:民主关注战争和动乱;各报社为完善体制,争先恐后报道战地新闻,提升记者地位。(1)《读卖新闻》报道西乡隆盛战死的特大新闻的号外:电报今天上午九点三十五分,鹿儿岛传来电报称,贼据点刚被攻陷,西乡、桐野、村田均战死,局势已平定,详见明日本报。日就社1877年8月24日(2)1877年之后报纸发行量剧增。(3)地方报/公布式报纸(官方扶持)/启蒙式报纸/小报;战争后官方扶持的报纸逐渐摆脱津贴,稳定下来。5、杂志专业化(1)评论杂志:1874年2月《民间杂志》;1874年3月《明六杂志》;1875年3月《评论新闻》等。(2)宗教杂志:1874年8月《报四丛谈》;1875年8月《明教新志》;1875年12月《七一短讯》。(3)学术杂志:1877年6月《讲学余谈》。(4)汉诗、汉文学杂志:森春涛《新文诗》(1876年2月)、服部诚一《东京新诗》(1876年4月)等。第四章政党机关报时代1、政党的勃兴和报纸的机关报化1877-1887年是政党机关报由兴盛到衰亡的时代:1881年政变——参议大隈重信图谋颠覆政府的虚构的理由,将大隈免职、被认为是大隈派的许多官员也免职的政变。政变后,1881年10月板垣退助创立自由党;1882年3月,大隈重信创立改进党;福地源一郎创立帝政党。政党报纸大论战:(1)自由党系统机关报:《自由新闻》、《朝野新闻》、《日本立宪政党新闻》(2)改进党系统的机关报:《邮便报知新闻》、《东京横滨每日新闻》、《内外政党事情》、《大阪新报》(3)帝政党系统的机关报:《东京日日新闻》、《明治日报》、《东洋新报》、《大东日报》(4)中立系统报纸:《时事新报》、《朝日新闻》2、政党机关报之间的抗争和政府的干涉:(1)对集会条例作出修改,严加封锁各政党的言论;1883年4月修改新闻条例,对新闻自由极力进行限制。(2)劝说帝政党解散,对自由党和改进党采取离间分化的策略。3、小报的发展;4、名之前半期的地方报;5、杂志种类的增多第二部分明治时代后期第五章商业报纸的出现1、政论报纸的大众化案例1:《邮便报知》改革1886年,欧美考察归来的矢野文雄决定改革:第一,编辑方面改变评论员根据自己观点自由执笔的惯例,由他本人督阵,让业务骨干担任短讯部主任,废除探访,让有素养的报人去采访(称涉外人员);第二,缩小报纸版面;第三,力求版面大众化,文章要平易近人,在汉字旁注上日文假名,限制用汉字,发表连载小说。本人执笔《浮城物语》;第四,改进销售方法,要求订户提前交钱订报,同时大幅降低报价。案例2:《朝日新闻》东京开拓市场1888年7月,村山龙平收购星亨《觉醒新闻》,更名为《东京朝日新闻》。创刊号保持4页的正报外,还增加6页附录。在报纸上还用木板印制明治天皇的照片。报价低于《邮便报知》25钱,订报半年只收取一半。报社承包当时东京唯一的交通工具——铁路马车。2、修改条约和报纸的论争1885年2月,日本政府废除了太政官制度,伊藤博文组阁,鼓出欧化主义,经常举行盛大舞会,引发自由民权人士的批判;后藤象二郎在1887年10月3日,把全国各党派首领约70余人请到芝公园三缘亭,即大同团结,开展对于政府的批评活动。1888年4月,黑田清隆就任首相,大隈重信任外交大臣,开始修改条约。根据《明治政史》,赞成和反对修改条约的报刊如下:对政府修改条约进行攻击的:《东京公论》、《东云新闻》、《插图自由新闻》、《保守新论》、《关西日报》、《政论》、《东京新报》、《日本人》、《朝日新闻》、《时事新报》、《中外电报》对政府修改条约进行辩护的:《报知新闻》、《朝野新闻》、《每日新闻》、《改进新闻》、《经济杂志》、《读卖新闻》、《宪法杂志》、《理财杂志》等。3、政党机关报的复活大同团结派系/改进党系统/长洲蕃阀系/萨摩藩阀系/陆奥系/中立派4、政府的舆论对策——《内阁规约》(P61)5、杂志的企业化进程:两种动向:作为以往的学者的启蒙事业的非盈利杂志,和由过去以编辑为中心,向以经营者、出版资本家为中心过渡的杂志。第六章甲午战争与大众传媒1、战况的快报竞争日中关系变换导致国内的政治争论化解,新闻界转向民族主义,鼓吹“爱国心”,主张强硬外交(《东京日日》恪守外交准则,反对诉诸武力,打压下态度变化);1894年6月9日,关西的强硬派报社和杂志社在大阪召开大会,22家报社和杂志社的59人出席,做出了“我们以资助外交的精神为君国鞠躬尽瘁。出席今天的大会的报纸、杂志社的记者宣言誓守同盟”的决议。战况的快报竞争,警察成为主要情报源:“在我们的镇上(群马县),当时还没有电话,只有和邮局和警察署扯有电线,警察署接到战报要比报纸早。警察将其写在门前的告示板上,我们小孩要往警察署门前去看好多次。”生方敏郎:《宪法公布于甲午战争》2、战后报纸版面的变化(1)重视社会报道的是《万朝报》;(
本文标题:日本大众传媒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800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