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浅析新闻标题引用网络流行语的规范性问题
1贵州民族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论文课题名称浅析新闻标题引用网络流行语的规范性作者:朱琴年级:2006院系:传媒学院专业:新闻学班级:1班学号:200601070049指导老师:刘祥平2浅析新闻标题引用网络语言的规范性朱琴内容摘要:近年来,网络语言频频出现在新闻标题中,成为大众传媒热用的“时尚语”。并出现网络流行语被模式化引用、同一流行语反复套用、滥用、随意夸大等问题。本文主要以时下新闻标题中引用网络语言的一些实例加以分析,并简析网络语言的含义、产生背景、被引用在标题在标题中的现状、及影响,从而得出新闻标题应规范引用网络语言。关键词:新闻媒体新闻标题网络流行语规范引用BriefanalysisnewstitlequotationnetworklanguageregulatedquestionZhuQinAbstract:Inrecentyears,frequentlyappearinthelanguagenetworknewstitle,becomingthehotwiththemassmediafashionlanguage.Andthereisanetworkofpopularwordsmodeledreferences,samecatchwordsboilerplate,abuses,freetoexaggerate.Thisarticleistopresentnewstitlereferstoanetworkofsomeofthelanguageexamplesanalysis,conciselanguageofmeaningfromthenetwork,background,referencedinthetitleintheheadingofthecurrentsituation,andimpactnewsheadlinesshouldbecitingInternetlanguage.Keywords:NewsmediaNewsheadlinesNetworkcodeUseofthecatchword1前言时下,无论是翻阅报纸新闻或是进入网络浏览新闻及评论,很多“史上最牛的钉子户”“史上最牛的辞职信”“史上最……”的新闻标题扑面而来,而且很长时间都以这一模式强加于人。事实上,当这样的话以及这样的标题第一次进入大众的视野时,很多受众也许是乐于接受的,因为它新鲜,也正因此而楔入脑海,当同类标题出现第二、第三次时,人们也不会反感。但凡事有个度,当几十次几百次地毫无新意地被套用时,相信很多人都会反感的。鲁迅说过:第一个形容人像花儿一样美丽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则是庸才,第三3个便是蠢材了。此外,诸如什么“郭跳跳”、“王蹦蹦”、“楼停停”、“猪壮壮”、“朱坚强”、“楼坚强”等字眼不绝于版,如此多的引用,显得太泛滥太无节制甚至有些牵强附会。把新颖适当的网络语言适时的引用在新闻标题中,会让标题看起来新颖、奇趣,有吸引受众眼球的优势。然而,随意的套用、滥用,不但达不到效果,反有低俗之嫌。网络语言至其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支持的有,反对的也不少。由于网络的大规模普及,受众越来越年轻化,知识结构也越发素质化。人们对新奇事物的探求欲也越来越强,网络语言的来源除了网民独创外,还有一些网络语言是从现实社会的热门事件或新闻中产生,经网友发掘流传最终演变变成某种意味深长的语言开始流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广为流传并被新闻媒体常引用于新闻标题中的网络流行语。1.1网络语言产生背景及含义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互联网进行交流获取信息。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的网民人数已达2.21亿人,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网上聊天获取信息已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友们为了更方便快捷的进行交流,一种由网而生的新兴语言产生了。“网络语言”是个相当含混的概念,于根元先生在《中国网络词典》中认为“网络语言=汉字+数字+符号+其它”。其它的一些语言学者认为,网络语言应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从广义上讲网络语言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与计算机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软件、病毒、宽带、登录、在线’等,这是网络语言的最基本成分。二是与网络文化现象有关的特别用语,如‘黑客、博客、播客、QQ、MSN’等。三是在各论坛、QQ、MSN等聊天室使用的特殊用语和符号,如‘拍砖、顶、晕’。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①一般狭义的网络语言使用的比较多,流行范围比较广,并逐渐走到网下,成为人们的口头禅等社会流行语,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般来说,网络语言是网民在特定的网络交流中即兴而起,大多使用时间比较短,或没来得及流传开来就已消失。其它一些流传时间比较长,影响范围较大或经媒体使用过的网络语言渐渐成为人们广为熟知的日常用语。这类语言具有有流行快,传播广、意义飘、使用活、生动形象等特点。1.2新闻标题引用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近年来,大量的网络语言走到网下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其中一些网络流行语频频出现报端,甚至在新闻标题中也屡见不鲜。网络语言的出现一直备受语言学界争议。对此,4许多语言学家作了相关方面的研究。马英武在《网络语言浅探》一文中论述了网络语言的类型、特点和产生动因,以及对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李珂也在《从网络词语的被游戏化看现代汉语的规范》一文中总结了网络词语被游戏化的表现和特点并从现代的语义系统,提出应当遵循规范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导向性原则,以规范网络词语。这些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但笔者发现学界对新闻标题引用网络语言这个现象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此,笔者在中国知识网(CNKI)上进行了检索,发现只有一篇该方面的文章。即:潘莹耀的《从“史上最牛”谈新闻标题遭遇网络语言》。这篇文章提到了新闻标题频繁套用“史上最、、”的现象,同时还提出新闻标题制作的应遵循的原则。但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因此,本文意图深化该方面的研究,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便利。1.3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新闻标题是整篇新闻报道的眼睛,同时也是吸引受众注意的第一要素。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语言的出现,使新闻标题在选词上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丰富了新闻工作者创词的想象力。然时下的新闻标题中常出现网络语言被模式化套用、滥用的现象,这给大众传媒自身及受众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大量的新闻标题引用网络语言的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目的是既保证新闻标题在合理化、规范化引用网络语言的基础上,又使新闻标题更新颖活泼,吸引受众眼球。同时也为以后新闻工作者开展该方面工作提供理论指导。1.4本文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网络语言一出现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此,学界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作了大量的研究,而在大众传媒引用网络语言方面相对较少,尤其在新闻标题引用网络语言上还很薄弱。因此,本文重在研究新闻标题引用网络语言的表现、影响及如何规范引用等问题。本文采用整理与归纳、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理论叙述,总结当前新闻标题引用网络语言的现状及影响和对策,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论证分析,增强论文研究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由于目前学界对新闻标题引用网络语言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因此本文对此领域进行系统化的深入研究,重点剖析新闻标题引用网络语言的表现和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探讨新闻标题应如何规范性引用网络语言。这样的研究能填补前人研究的不足,具有很大的创新5性。2新闻标题引用网络语言的表现笔者通过考察近几年来大量的新闻标题,发现新闻标题引用网络语言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2.1模式化套用网络热词。2.1.1热用“史上最……”,强调某个事件具有震撼力如:《史上“最牛”送水工》2007年09月11日网易新闻中心《史上最牛高考生》重庆晚报2007年6月9日第10版《“史上最牛”鸡毛掸子现身庙会价值18万元》新京报《史上最牛书记》郑州晚报2007年12月11日2006年8月,被网友称为“上海最牛钉子户”的帖子在各大论坛流传。随后,好几个城市出现了“最牛钉子户”。在受众的关注和媒体报道的推动下,“最牛”逐渐成为一个热词,在以后的很多新闻标题中不但有“最牛”而且还加上了“史上”,语气更重了。网络中随处可见“史上最牛XX”。这个网络大众流行语随之反复多次以各种形式被引用于新闻标题中。2.1.2爆炸性新闻(丑闻性质的新闻居多)一律以“XX门”冠名2008年新年伊始以来,广为流传的“艳照门事件”,几乎无人不知。2010年,传媒界再度惊现“兽兽门”、“日记门”等。所谓“××门”已成广为流传的网络语言。“××门”,起源于著名的“水门事件”,自此之后,“××门”就被用来指代一些“带有爆炸性的事件及新闻”,比较著名的有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拉链门”。后来“XX门”又被引申到更广的范围,现在已不仅仅局限在政治上,还代指任何新近发生的一些丑闻或新闻(不一定是丑闻),这些新闻只要具有新闻效应,能引起广泛公众关注和兴趣,均冠名为“XX门”。如世界杯的央视转播,解说员黄健翔在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1/8决赛时过于激情的解说引起了公众的广泛争议,被媒体称之为“解说门”,这并不是一个丑闻,也不是一个政治事件,仅仅是一个具有新闻效应的体育事件而已。还有欧洲意甲联赛中的“电话门”。只要是政治上、娱乐、体育等行业的大事件人们都习惯冠以“××门”相称。一般以“XX门”为标题的新闻报道在一定时间内会引起不小的轰动效应。据笔者观察总结,“门”事件新闻出现在新闻标题的中的很为频繁。这一类的新闻标题有:6《北京雪碧“汞毒门”中毒者家长道歉》楚天都市报2010年03月20日《温州再演官员“购房门”当地房管局已开会研究》中国新闻网2010年3月15日《警惕正义成暴力文人媒体评说“捐款门”》中国财经网2010年03月23日2.1.3表现民主权利被剥夺的,千遍一律用“被XX”2010年1月15日,“汉语盘点2009”网络征集年度字词选活动,“被”字当选“2009汉字第一字”。“被”字的由来:2009年7月12日,一篇发表在天涯论坛上的帖子:《应届毕业生怒问:谁替我签的就业协议书?注水的就业率!》,作者“酱里合酱”说道:“我就业啦,就业啦,太兴奋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就这样,“被就业”一词诞生了,并且在论坛转载的过程中被放到了标题里:《2009年的7月,我毕业了,我也“被就业”了》。这个帖子很快引起关于“被就业”的讨论,不少网友道出了自己“被就业”的经历,很多人被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录用”,并在档案中发现了“就业协议书”。网上一度流传一个非常形象的词:“被自杀”,以表示对一些非正常死亡案件的质疑。随后,“被代表”、“被自愿”、“被捐款”、“被增长”、等多种“被××”词语在各种新闻标题中流行起来。2.1.4比赛类或竞争类新闻报道热用PK譬如,《奶粉和鲜奶“PK”,您会选择啥?》、《遭遇PK岳扬湖北孝感》、《再度出击:中石油迎娶PK》、《夏勇:被PK掉也不会哭》、《亲情PK大威淘汰小威》等等“PK”一词是英文词组“PLAYERKILL”的缩写,来源于网络游戏,游戏玩家使用得较多,指玩家之间的杀伤性比武,有“两人对决,杀个你死我活”之意,也有“单挑、搞掂、末位淘汰等多重延伸意思”。“该词说起来顺口,又很带劲,经过《超级女声》炒作后在许多领域都流行开来。”PK”一词的广泛流行,正是网络语言风行一时的折射。“PK”一词并不局限于娱乐新闻报道中,而是广泛运用于体育、文化、经济、健康、民生等报道中,在新闻的主标题中也有出现。与“PK”相接近的还有一个词“VS”,在日常的新闻标题中也屡见不鲜。VS是versus的简写,versus是拉丁文,表示“相对照、相对立”等意思。而VS被引进汉语之后,则多表达“与”、“对”“比”之意。在新闻标题中常与PK连用。如:《灌篮高手VS球星:樱木PK大虫谁是NBA流川枫》南方网2010-03-227《十大女星封面靓照VS生活雷人照》凤凰网2009-09-102.2游戏化引用网络流行语网络语言常因其无厘头的搞笑性质而被热捧,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受众,把一些被异化的网络
本文标题:浅析新闻标题引用网络流行语的规范性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810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