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怎样分析电视片•在有关电视的艺术类专业的考试中,有一项考试是观看电视片,写一篇分析评论文章。这项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电视片的综合认识能力,也同时考查考生的分析与写作能力。•电视片的时间为20分钟,或者更长一些(20—45分钟),写作的时间为一个小时左右,字数为800—1000字。•供考生观看的片子类型有纪录片(专题片)电视散文电视节目等。•重要的是,写作要有材料,而材料只能是当时看片获得的。应该在看过电视片之后,立即有写作的纲要。如果要等到看完片之后再靠回忆写作,就可能丢掉某些有价值的内容。所以,要在看片的同时用笔记录一些心得要点。•当电视片播放结束时,已经有了写作的材料。可以根据记录的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确立写作的主旨和文章的标题。•然后对记录的材料进行筛选,选择最有说服力、最能靠拢主题的材料进行写作。这里是一个写作范围提纲,即结构方式表,可以参照。你在观看电视片的时候,一边看一边围绕这个提纲找材料,这样写起来不会跑题,而且方便快捷:•电视片分析提纲(重要)•1、电视片内容概括占总分10%•2、本片的思想教育意义占总分10%•3、艺术特色总说(总体手法、总体艺术特征等)占总分20%•4、艺术特色举例(选择三到四个艺术独到之处)占总分25%•5、艺术特色细节(选择两到三点精彩细节)占总分20%•6、缺点与不足占总分10%•7、结束语占总分5%一:电视片分析题的两大类型•(1)全面分析型•这种类型的题,并不对考生作过多的要求,往往是在看完之后,简洁明了地给出一个问题,如“请对这部电视片进行分析”。•在广院过去的入学考试中,就曾出过“分析电视片《刘国军印象》”这样的题目。这种出题方式似乎并不对考生作任何限制,实际上对一部电视片的总体分析,还是存在着一个大体的规范,从答题的大致内容到答题的步骤都有相应的框架。对于一名考生来说,掌握这样的规范和框架,可以在看似漫无边际难以捉摸的题意中,很快找到一条途径,胸有成竹地进入考试答题状态。•(2)具体层面分析型•这种类型的题中,常常有一些相对具体的要求。提出这样的要求,也许它存在一些兴趣点,是老师们感兴趣的地方,也许它就是那些最能反映一个考生分析能力的层面。这一类题目往往集中在对电视片中人物的分析,对细节的分析,对电视片所反映的现实问题的思考,对电视片中所运用的某些技巧的领会。•例如,广院电视节目分析考试就出了这样一道题:观看电视片《乌蒙赤子赵春翰》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在你看来,赵春翰是个什么样的人?②请列举片中的两三个细节,谈谈这些细节对于塑造主人公所起的作用。③谈谈看完这部电视片之后的思考。•其中,第一个具体问题是让考生分析人物形象,包括此人的人品、业绩、个性等方面。要抓住最动人的层面来分析。第二个问题关系到片子的艺术表现。人物形象是有血有肉、丰满鲜明,与细节的运用有很大关系。理所当然,你要回答得好,首先要明确片中哪些细节捕捉得最好,最成功,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之后,就要考虑,它究竟表现了人物的哪一方面的品格?第三个问题,要结合现实状况来谈,联系自己的实际认识来谈,这就不能仅仅拘泥于片子本身的内容了。二:遵循一定的答题模式(重要)•1.对于具体层面分析题,因为它在问题中已经清楚指出分析的层面,因此比较好办。按照问题一一作出回答、分析和结论就是了。•2.对于全面分析的类型,大致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总—分—总)•(1)作品主要表现了什么,即内容(第一段)?其主题以及主题的现实意义、给我们的启示(第二段)。这个方面的分析,多数考生都能考虑到。•(2)片子是如何表现主题的?具体来说包括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时空交错式)、结构(开端开门见山、由远及近、抒情式、发展、高潮、结局自然式、总结式、提出问题式及线索)、表现手法(以小见大、借物抒情、象征等)、声画语言(构图、光线、景别、色彩等)等等。这才是对于一部电视作品的评述不同于对于其他类型文艺作品的评述之处。注意:独立成段、论点在前。•(3)在你准备结束之前,如果你在整个篇幅中始终都还没有提到这部片子最富特色的成功之处或不足之处,那么在结尾片还有一个机会。其实,专门开辟一个角落给予这个内容,反而能够引起评卷老师的足够注意力(倒数第二段)。最后,把自己的论点用精炼的话再总结一遍,结束文章(最后一段)。(看片《幼儿园》,联系所学做口头全面分析)•看电视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做全面分析正式训练。•字数:800—1000•题目自定•时间:一小时(当场收)三:分析方向(具体层面分析题型)1.主题方面。主题是作品的主要立意、中心思想。分析方面有以下几点:可以与相近题材的作品比,看哪个更深刻(《幼儿园》与《我们的男阿姨》比较);也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它有什么现实针对性(《幼儿园》);还可分析标题是否精彩(《西藏的诱惑》)。(曾考过,重要)2.人物方面。作品的主角是个什么样的人,形象是否鲜明突出,性格特点如何,作品用什么实事来刻画它(《走近毛泽东》);次要人物有什么特点,与主要人物有什么关系(《投名状》三人气节比较)。(曾考过,重要)3.选材方面。作品运用了什么材料来表达主题,这些材料是否真实、具体、集中、详略分明,哪些材料特别典型,哪些细节特别精彩等。(《幼儿园》的精彩片段、《走近毛泽东》的选材)答题方法:先结合主题概括材料内容,再从声画方面进行具体分析。4.结构方面。作品分为几大部分,它以什么为线索,它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怎样照应,结构是否严谨等。(曾考过,重要)5.手法方面。作品采用了哪些创作手法(如: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因小见大等)。这些手法的运用是否成功、新颖、有特色。注意要理论结合实例,结合片子。6.新闻方面。如果是新闻类作品,还涉及到许多新闻性问题。如:真实性,时效性,是否坚持了新闻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等原则,采访是否深入,支持是否成功等。•7.镜头方面。电视是用镜头说话的,它的镜头语言运用如何(构图、色彩、光线、速度、字幕、特技、声音等),哪些镜头特别精彩,运用了什么蒙太奇手法等。•8.其他方面。除此之外,属于创作的各个方面,只要你觉得很有特色的,也都可以选。如:音乐、美术、表演、播音、主持等。四、其他分析方向细节•电视节目中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景、自然景观的最小单位,是对表现的对象局部或细微变化的展示。细节的类别•动作细节—用身体表现(《非诚勿扰》里冯远征的经典动作)•神态细节—人的面部表情(《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翘首以待父亲归来的神情)•物件细节—因为物件和人有密切的关系,成为象征性符号(《天下无贼》傻根的护身符)•环境细节—用环境细节来展现交待环境的特征(《雷雨》中的蝉鸣)细节的作用1刻画人物性格(《非诚勿扰》里冯远征的经典动作)2展示人物内心(《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翘首以待父亲归来的神情)3揭示主题(《天下无贼》傻根的护身符)4交待环境(《雷雨》中的蝉鸣)5推动情节发展(《我的父亲母亲》中父亲送给母亲的簪子)6结构全片的个体(《天下无贼》里的六万块钱)节奏(了解)•内部节奏:由于情节发展的内部联系或者人物内心的情绪起伏以及创作者思绪波澜产生的节奏,通过外部节奏来表达•外部节奏:画面上一切主体的运动,包括摄影机的运动,以及各种音乐、音响、解说词的节奏。节奏的形态•平稳、流畅、对比、重复、跳跃、凝滞、停顿•节奏具有层次性,是变化的(《北京2008》)•节奏具有规律性解说词•作用1补充画面背景(对背景知识的介绍)2传达画面表达不出的信息3整合画面,衔接与转场4表现细节5调动想象和联想6抒情7升华画面,深化主题8揭示哲理解说词的语言特色•具有时代感和生活化的语汇•简洁精炼,富于文学性•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幽默感和轻松感•(课堂作业:看两遍电视片《百花深处》,分析回答具体的问题——浙传真题)•观看考试片《百花深处》回答以下问题:(浙传真题,100分)•(1)请概述本片故事梗概,并分析本片是如何体现“时间”这个主题的?•(2)请选择本片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段落分析。•(3)片中对于现实场景和只存在于疯子眼中的“家”是如何表现的?•故事,是从搬家开始的,冯先生揽下了搬家公司的卡车,叨念着要去一个叫做“百花深处”,实际上早已不存在的胡同搬家。不知情的搬运工人在冯先生的“唬弄”下来到了已是一片废墟的百花深处旧址,大为恼火的搬运工人却因要收回“出车费”而上上演了一场无实物搬运家什的闹剧。•(1)梗概概括详尽一些。•第二问先概括主题,再具体分析:•A开头“流水”陈凯歌•B老北京和现代北京的比较•C“只有老北京才在迷路呢”——时间的流逝已使某些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2)模拟搬家画面(全景展示—细部展示)和声音(戏剧性音乐、主观音响)•片尾动画画面(中国风)和声音(老北京的传统音响)•(3)A对比手法•B反衬手法(欲扬先抑)五:答题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重点突出,主旨明确•2、论点与例证有机结合,避免空谈•3、注意逻辑性——顺理成章•4、表述准确顺畅,尽可能做到简练生动•5、不能有病句和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留下一定的检查修改时间,检查的内容包括:•(1)、是否符合答题要求•(2)、有无疏漏之处•(3)、语言表述方面、标点方面是否存在毛病•强化练习:看两遍电视片《重聚》,分析回答具体的问题(100分)时间:一小时•《重聚》是08北京奥运会之前意大利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执导拍摄的中国题材的短片。•1、请解读该片所传达出的内容信息。(25分)•2、请找出本片中的两个物件细节或线索,并指出它们各自的象征意义或内涵。(35分)•3、分析和论述《重聚》在叙事等艺术方面的手法或特点。(40分)•《重聚》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相隔多年后,各行各业的学生从四面八方重聚在老师家门前,拜访儿时恩师的故事。这期间所包含的重聚有:师生重聚,同学重聚,恋人重聚,以及夫妻间的重聚,通过这些重聚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温暖、质朴、纯真的师生情、同学情、友情、爱情……另外,各行各业的学生相约重聚在一起,又像是世界各地的朋友因奥运聚集在一起。•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力拼搏,并对这次重聚充满了期待,对过往记忆充满了缅怀和感恩,在他们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充满了对人间真爱的感悟和共鸣!•信件:通过信件的传送将情节串联在一起,每一封信件从一个人手中传送到另一个人手中,一方面象征了奥运火炬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传递,另一方面也象征了通过信件的方式向世界人民发送了重聚的邀请函。•照片:历史的见证;美好的回忆;重聚主题的寄托(撕裂—聚合—新的开始)。
本文标题:电视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81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