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Page1第四讲电视解说词的合理位置电视解说词写作Page2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电视画面的局限及电视解说的非独立性。2、电视解说如何“为看而写”、“为听而写”?3、把握解说词创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Page3电视解说词创作•说什么——电视片主题方面的问题•怎么说——解说词处理的技巧问题•什么地方说——解说词的位置问题•说多少——解说与画面的搭配问题Page4解说词的位置问题•明确两个前提:1、电视解说使用的最基本原则:•电视画面表现不了或表现不好的时候使用解说。2、电视画面:指的是狭义的电视画面图像。不包括声音、字幕、同期声等内容。Page5视觉形象是电视传播中最重要的因素•电视画面的表象作用具有两重性:•一、启发和开拓人类思维的作用,使抽象概念具象化;•二、限制和制约人类思维的作用,将思维局限在画面图像上。Page6一、电视画面的局限•1、历史上发生的事件难以完整再现•为了弥补画面材料欠缺的遗憾,电视编导一般运用“空间”表现“时间”的办法,通过解说,讲述过去时间在此空间发生过的事件。•例如:《邓小平》Page7一、电视画面的局限2、画面形象无法对尚未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物进行预测和展望。•画面最基本的特点和要求就是形象、具体。•画面只能为观众提供想象未来的基础。•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可以利用解说的虚拟性和想象的能力,调动观众想象未来的场景。•例如:《让历史告诉未来》Page8一、电视画面的局限•3、难以直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对于复杂的人物内心活动,画面揭示起来相当困难,即使使用解说,也应该十分慎重,避免主观臆测。•对人物内心的揭示,更多时候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电视语言要素。Page9一、电视画面的局限•4、对不具备形象性的问题难以表达•画面对于抽象的信息表达起来非常困难,需要解说词及其他表现手段的辅助。•比如:方针政策、抽象哲理等。Page10一、电视画面的局限•5、画面具有“多释性”特点•编导的创作意图与观众接受程度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而画面自身难以填补这种差异,需要解说词来明确指示关系,为观众理解画面开通一条既定渠道。•例如:著名的“库里肖夫效应”Page11•比如,一张兴奋的脸,手拿信纸的特写,一张眉头紧锁的脸,这个蒙太奇告诉观众,这封信带来一个坏消息,使主人公沮丧、懊悔。再比如,一张眉头紧锁的脸,手拿信纸的特写,一张兴奋的脸,这三个镜头与前三个镜头的内容一模一样,只是组接的顺序发生了变化,观众从中领会到的是这封信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令人兴奋和雀跃。Page12文献片《新中国》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画面解说词清理废墟恢复经济成为国家生活的主题。中央政府调集各方面的力量,首先帮助私营工商业重整旗鼓。到1951年,各地的生产状况逐步好转,市场重新表现出了活力。画面解说词清理废墟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民主国家,首先必须解救人民遭受的痛苦。要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首先必须荡涤旧社会留下来的污泥浊水。画面解说词清理废墟清理废墟,荡涤尘埃,新中国在最初的跋涉中,总是会遇到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Page13一、电视画面的局限•6、无法全部回答新闻记录的基本要素•电视画面无法满足观众了解全面信息的需求,如新闻六要素,这时需要解说词加以补充。Page14二、电视解说词的非独立性•(一)明确定位电视是多种艺术元素和表现技巧的结合体,就语言特性来说,电视解说永远不是独立的艺术,它的生命与画面、音乐、音响等元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作用形成一种复合语言。Page15有声解说画面音乐音响主持人同期声字幕电视节目Page16电视解说词文字语言调动受众想象力准确地传达信息画面语言调动受众情绪直观地传达感受Page17(二)体会内涵•电视解说词非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大多数时候,它必须“为看而写”。由于电视媒体最大的个性是具有形象生动的画面,因此在解说词创作的时候就要时时考虑到电视画面的形象、状态和特点以及节目要传达的信息,要表达的思想。•画面是电视语言中最基本的元素,解说词虽然作用于观众的听觉器官,但一定要立足于观众的视觉感受,它是对画面因素的扩充、延伸、概括和升华。Page18解说词创作技巧问题•一、为“看”而写,为“听”而写•(一)要真正做到为看而写并非容易的事情,必须要根据整体构思的需要,根据画面的内容进行写作。一方面,解说根据画面来写,但又不能单纯重复画面的内容。重复的说明,只能使观众感到罗嗦,絮叨。这样既影响了观众对画面的注意,同时也削弱了解说词的力量,限制了解说的作用,甚至破坏了整个节目的效果。另一方面,解说与画面脱节,造成两种语言各行其道,失去了电视传播的视听复合语言的优势。Page19如何做到为看而写?•1、解说的文字中包含有一定量的潜台词•潜台词:指在文字中没有直接说出来,但可以让观众感觉到其中包含有“请看画面”的意思,从而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画面上。Page20举例:《南极,我们来了》(1985)•“过去南极只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的梦中,如今南极来到了我们的眼中。”•那么眼中的南极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它的潜台词就是“请看画面”。画面上自然要展现南极美丽的景色。•这里正是通过解说的引导,使观众注意相关的画面。Page212、解说词应多用指示性代词•指示性代词是指能指示、区别人或事物名称的代词。在电视解说词中常用其做主语和定语,代替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思想、状态等等。如“这”、“那”、“他”等。•吸引观众看画面。•避免或减少对画面的重复。Page22•指示代词,使解说向画面靠拢,不必具体地描述画面。•例如“这位军人是她的丈夫(画面:一位身着军服男人的中景)”•“一直以来,这里曾是一片清澈的水塘(画面:一片干涸的塘底)”•所有的解说第一目的是为画面、声音服务,不论完整性,就如很多人提到的,解说词的三字要诀是:跟、贴、让。即:跟主题、贴画面、让给其他手段去表现。Page23《再说长江》——大江巨变•“20多年前,曾创造中国电视收视奇迹的系列节目《话说长江》,将拍摄的脚步停留在长江的最后一条支流----黄埔江边。这是《话说长江》中的部分影像,除了真实的感叹,主持人还在20年前的时空中想象着长江的将来。20年前的那次纪录同时成为长江和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标志。运用当时先进的胶片摄像机,拍摄者第一次为这条大河留下了有史以来最为翔实和完善的珍贵影像。这是历史中的瞬间,却是唯一的瞬间。数字成为这个瞬间最有力的表达方式。”Page24•(二)解说词属于听觉语言,除了为看而写外,更重要的是为听而写。为听而写,就要做到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尽量避免晦涩的词句,少用华丽的形容,以增强可听性和亲切感。•如何达到可听性?可听性包含两方面因素:一是让观众容易听,二是让观众愿意听。言语的搭配要适合于人的听觉习惯,要注意口语化和生活化;要在观众听觉容易理解的范围内进行遣词造句,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和浅显的文字;要求字音响亮和谐,使之读起来上口,听起来入耳。Page25二、电视解说词不能独立存在•电视解说不去独立地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也不去独立地塑造电视艺术形象,它必须和电视的其他手段(尤其是画面)一道配合起来,才能最终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对人物形象的整体塑造。•因此,解说词不能脱离画面单独存在,也不能独立成章。这就是电视解说词的非独立性。Page26例如:•电视专题片《沙之魅》中,有一段是各国沙雕艺术家各展所能做沙雕的一组镜头,解说撰写道:•能用的都用上了,就是没有美院雕塑系里用的家伙。•这位就象棉花地里打农药的。•这位在挖土豆。•这位在理发。•这位象是掏耳朵。•仅看解说,难以了解当时的情形,但是配上画面,就生动地显现出当时艺术家们工作时的状态,并且由于恰当的解说,体现出一种恢谐幽默的效果,这与整部片子的风格是完全吻合的。在这里,解说不独立存在,而是与电视中各元素各手段贴合,浑然天成地完成电视展现。Page27三、电视解说词的创作要从细节出发•遵循的基本原则:从细节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从看得见的到看不见的。•例如: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中南海逝世。•电视解说应该写成:这里是中南海……•电视解说也可以从地点写起,没有地点,就没有任务,也就没有细节。Page28纪录片《藏北人家》画面解说1、羊群走近画面2、措纳哄赶着羊群3、从走动的羊群拉到沐浴在晨光中的帐篷措纳家有将近200只绵羊和山羊,40多头牦牛和一匹马。这些财产数他们个人所有,措纳的财产在藏北算中等水平……。Page29•画面连续展现了若干个羊群的镜头,解说词就从羊群说起。这段画面始终没有出现牛和马,因此解说词便轻轻一点,一笔带过。•接下来,解说词告诉人们“这些财产属于他们个人所有”,一句话点出了藏北牧区现行的体制。在那遥远的藏北草原,在那片不为人们所熟悉的土地上,这些财产也归到了个人名下,不属于集体和国家。也实行了包产到户、责任到人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沿海地区的大政方针步调一致。Page30•接下来的一句“措纳的财产在藏北地区算中等水平”,把措纳的财产放到了藏北这个大环境进行比较,使我们从画面上的羊群,了解到藏北牧区的体制和藏北牧民的整体生活水平。•这段解说词就是从具体的羊、牛、马写到抽象的体制,从看得见的牲畜写到看不见的道理和观念,这不仅使解说与画面相互配合,而且在事实的基础上阐述道理也显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Page31画面解说挪隹继续制作酥油挪隹用一只手将盆中的酥油掠出从挪隹的脸部摇到挪隹从深深的桶中捞起酥油的手挪隹低着头认真做事挪隹用两只手将捞出的酥油捏成团儿,仍进另一只小盆。……忙碌了一个早晨,酥油从奶中分离出来。酥油是牧民们用来抵御恶劣气候的重要食物,又是祭祀和生活用品。牧人们十分珍惜酥油,往往把储存酥油的多上看成是财富的标志,措纳家一年大约能生产五、六十公斤酥油,除了交售少量的给政府,其余归自己支配。Page32•细节是一部电视片成功的基石。一部优秀的影片,往往有着一连串精彩的细节。细节就是区别,细节就是特点,优秀的、经过精心选择和提炼的细节,往往成为电视片中的传神之笔。•上段影片中选择了制作酥油这个细节,没有到过藏北牧区的人,一般不会想到酥油会是财富的象征,解说词抓住酥油这个细节,有力的向外拓展,开拓了观众的视野,使观众了解到与酥油有关的方方面面的事情。Page33解说词创作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1、尽量用画面来传递信息•尽量用画面来讲故事和叙事,不要依赖解说和采访,一般情况下,解说越少越好。•要把握解说词的“度”。Page34•例如:纪录片《迁徙的鸟》中,在长达两个小时的影片中,大部分时间里观众感受到的是巨大的画面的感染力,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感悟。•这些都是通过画面传达的,解说词真是用到了少之又少,全片的解说词也不过4到5句,都是用在十分关键的地方,起到了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画面在绝大多数的时候足以交代清楚导演的意图,而且画面语言极具感染力和冲击力,解说词在这个时候就无须出现了。Page35•2、不要重复画面内容•解说不是画面的简单说明和解释,对画面充分展现的内容,没有必要做重复的解释,避免“看图说话”式的撰写解说,解说应该交代画面之外更多的信息。Page36•解说词要给画面事实性的补充,它可以帮助观众了解画面以外更多的事实。•解说词要给画面艺术性的补充。它可以宣泄感情,烘托气愤,激起观众的联想。•解说词要对画面进行转场,串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解说词要给画面知识性的补充。解说词通常可以从地理,历史等方面向观众介绍所报道事件各方面的知识,突出或加重报道的价值。•解说词要给画面思想性的补充,要用解说进一步说明作品的主题思想。Page37•例如,在记录片《十五岁的中学生》结尾:“考试的日子终于来到了。一学期的苦恼就是为了最后的这场大考。但结果却早已是确定了的。1992年上海市市区初三毕业生总数是61000人,高中招收数量是23000人。能上高中的不到一半人,其他人将就读职业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这一段解说,既有事实的陈述,又兼有政策的规定,还透漏出人们共有的担忧。Page38电视艺术片《六龄童》•镜头:一组六龄童和他的学生们划着船在水乡的河网里赶水路
本文标题:电视解说词-第四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822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