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第一章电视画面的概述
第一章电视画面的概述电视画面的基本属性与特点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电视画面的景别与拍摄角度1-1电视画面的基本属性与特点一、电视画面与镜头二、电视画面的地位与作用三、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四、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五、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一、电视画面与镜头1、电视画面:经电视摄象机摄制而成的电视屏幕上显现的图像。2、镜头:电视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所拍摄、记录的一段连续画面。镜头的含义:(1)光学镜头(标准、长焦、广角……)(2)电视画面(镜头时间的短、长无严格限制)“画面”与“画幅”的关系:1秒钟的电视画面由25帧画幅连续体现而成的。二、电视画面的地位与作用1、电视画面的地位(1)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因素(2)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单位(它是电视摄像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电视画面包括:(1)画面(2)声音(视听一体,画面是第一位)2、电视画面的作用:电视画面是电视节目内容结构和形式结构连接的主干(语言与文字必须依附和构架在画面基础之上的)三、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屏幕显示、平面造型、框架结构)1、屏幕显示〔625×(625×4/3)〕=52万(像素或三基色荧光点)1)电视画面色彩夸张(彩色失真)2)电视画面无纯黑部分(无信号时最低亮度:黑电平。不易表现夜景,电影转录成电视可明显看出)3)电视画面强光泛白(明暗交界时现象明显)4)电视信号与屏幕上光点亮度消失不同步(“拖尾”现象)了解屏幕显的特点与局限,可以扬长避短,拍出高质量的电视画面。三、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屏幕显示、平面造型、框架结构)2、平面造型电视画面的平面造型是要在二维平面中创造出三维空间感(平面造型特点:静画面与摄影类似,动画面与电影类似)1)利用视觉经验创造纵深感的主体空间物体尺寸:近大远小物体影调:近浓远淡物体线条:近疏远密三、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屏幕显示、平面造型、框架结构)2)利用画面中的运动物体创造纵深感的立体空间(例如,电视画面中汽车的纵向运动,近大远小的变化创造空间纵深感)3)用摄像机的运动创造纵深感的立体空间(例如,在小巷中推跟背向行走人物的镜头,有“小巷深深,深几许”的纵深感)三、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屏幕显示、平面造型、框架结构)3、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在电视画面造型中起界定、平衡、间隔、创造比例的作用。1)景别:框架对景物不同范围的截取。2)构图:框架中景物的相对位置安排。3)平衡:框架给画面的平衡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底。123*框架结构的两种不同电视造型美学观点:1、框架内空间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天地(封闭式)。1)框架(画内→画外)不可逾越的封闭界限,如传统西方绘画。2)框架内的形象元素完美、严谨、统一、和谐、有序。*框架结构的两种不同电视造型美学观点:2、框架是生活中向外眺望的窗口(开放式)1)强调画面的内外结合,注重向外空间扩展。2)调动观众的视觉想象力(适应电视艺术的发展)一般电视节目应是以上两种观点的结合(要符合表现理念与接受心理)四、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画面时间”的三个涵义:1)电视画面(镜头)实际占有时间2)剧情展示的时间(如春、夏、秋、冬;人的一生……)3)观众感受的时间(节奏快-慢得体会等……)四、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单一电视画面(一个镜头)的时间特性1、单向性画面空间的表现有高、宽、深三个向度,时间的表现只有一个向度(时间只能流失不能倒流),纪实性电视节目的摄制只能一次完成。2、连续性(摄像机以25帧/秒画幅连续拍摄的)电视画面在时间上是单向的、连续的、符合人的观察事物习惯。3、同时性(电视传媒的时间特点)摄像—传输—录制—播放(同时性),电影不具备。同时性(电视传媒的时间特点)举例电视直播:1)文艺节目2)体育比赛(奥运会)3)战争(海湾、克索沃)电视监控:1)交通(车、船、机场)2)安全(工厂、银行)3)教学(教室、办公室)等电视画面在摄录—传输—录制—播放过程的同时性,可以跨越时空、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被摄景物的发展变化。五、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1、表现具象文学作品(文字、符号表达情感或主题)音乐作品(音乐、旋律表达情感或主题)电视作品(用直观的画面形象表现事物发展的情节以及思想主题)文字:月朦胧,鸟朦胧……(比较抽象)音乐:345--16215--(抽象)画面:具体、直观、形象的景物(具象)五、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电视画面信息量大:表现同一事物,语言描述2.8秒、文字描述2.1秒、黑白照片1.2秒、彩色照片0.9秒、活动画面0.6秒、实物0.4秒电视画面感染力强:表现人物(神态、情绪、动作)景物(色彩、形状、变化……)例:看书—哭、笑(有问题)看电视—喜、怒、哀、乐(正常)五、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2、表现运动(电视画面造型的灵魂)表现具象不是电视的专利(如绘画、摄影),表现运动,是电视电影与绘画、雕塑、摄影的最大区别。例:慢—快例:花的开放,植物的生长(豆芽破土)快—慢例:高速运动物体的慢镜头动、静对比突出主体(主体动,陪体静)静、动对比突出主体(主体静,陪体动)动、动对比突出主体(主体来,陪体去)五、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3、运动表现(画框运动)定点(机位不动,镜轴动)景物移动——摇定点(机位不动,变焦)景物由小变大——推定点(机位不动,变焦)景物由大变小——拉不定点(机位动)跟着景物移动——跟景物不同机动——移景物由小变大——推景物由大变小——拉特点:推、摇、跟、移的综合运用,使单一镜头多角度、多景别、多层次连续不断的表现景物,创造出流动、变化丰富多彩的电视画面。1-2电视画面的取材要求电视节目既是技术产品又是艺术作品,画面的取材提出如下要求:一、画面信息清晰准确、简明集中二、画面的色光还原要力求真实、准确三、镜头的运动、力求稳定、流畅、到位四、完整的同期声的采录一、画面信息清晰准确、简明集中1、画面的中心内容和形象主体(1)安排在几何中心(2)安排在“黄金分割点”上(3)避免背景的干扰2、画面造型表现及结构安排(构图)①均衡构图②对角线构图③S型构图④九宫布局⑤三角形构图二、画面色光还原力求真实、准确1、色彩还原(1)白平衡调节:(R、G、B)基础电平(2)色温的变化:(早、中、晚、顺光、逆光)2、光还原(1)自动光圈:光变化均匀(好)光变化大(明/暗、顺/逆—不好)(2)手动光圈:(按具体情况具体处理)避免泛白、拖尾(金属物处理)三、镜头运动力求稳定、流畅、到位。1、稳定:推、拉、摇、移、跟不能晃动2、流畅:(1)运动速度要渐变(慢—快,快—慢)(2)运动过程不能停顿(或来回运动)3、到位(准)(1)景别的变化要到位(2)捕捉景物的构图要到位(3)聚焦要准确到位*镜头的运用规律(推、拉、摇、移、跟)是人观察事物视觉规律的运用。四、现场同期声的采录同期声1、人物现场声(讲话、哭、笑、歌唱等)2、环境音响(泉水、风声、雷雨、车站等)3、现场音响(战场、实验、与主体相关的音响)同期声作用1、传递信息(增加画面信息量)2、烘托气氛(众人的情绪、节日……)3、环境特点(工厂、乡村、海滨……)电视素材:“画面+声音”(完整)§1-3电视画面的景别与拍摄角度一、电视固定画面的景别二、电视画面拍摄角度(水平拍摄角度、垂直拍摄角度)景别、拍摄方向、拍摄高度构成电视造型三要素。一、电视固定画面的景别景别: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呈现的大小和范围。一)电视景别的作用1、景别变化、视点(视野)变化2、景别变化、画面节奏变化景别变化小、画面节奏慢,景别变化大、画面节奏快。3、景别变化、视角变化二)景别的分类1、远景: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大远景(莽莽的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的草原)特点:开阔、壮观、有气势、抒情。远景(较开阔的场面、战争、集会、田园风光)特点:开阔、舒展、能展现细部轮廓。电视片中远景(一般用于起伏变化大的景物):开篇、结尾(画面)或作为过渡镜头(城市—农村)注意:大远景(不用前景)远景拍摄(不用顺光)侧光、逆光(突出层次)电视屏幕小,远景不要过多的使用。二)景别的分类2、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具体场景的全貌。全景表现内容中心及结构主体,比远景明显,重点表现视觉轮廓与视觉中心。全景是构图造型元素最多的景别(主、陪、型态、变化、环境)二)景别的分类全景的作用:1)完整地介绍、记录和表现人物或场景。(如,模特/建筑)2)用人物形体动作反映情感和心理状态。(如,恋人/仇人)3)完整地表现人物运动和背景环境的关系(说明、解释、烘托陪衬主体人物)4)人物关系的“定位”作用(一组近景+全景)二)景别的分类3、中景:表现人物膝以上的部分(或场景的局部)中景与全景相比,人物的整体和环境空间降至次要位置。画面结构线:(1)人物的视线(单、双、多)(2)人物的动作线(手臂最主要……)(3)人物间的关系线表现人物:手臂活动的完美表现(突出表现)表现景物:弱化外轮廓,强化内轮廓(大树—弱化树形、强化枝干)二)景别的分类4、近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近景是将人物或被摄主体推向眼前的一种景。注意力:(1)人物:面部神态、情绪(2)景物:局部的细节近景在电视节目中使用频率高(因为屏幕较小)主体与环境特征不明显(难辨身处于何处)近景要求:(1)人物表演精细(2)摄像的焦点要准确二)景别的分类5、特写:人物头像或被摄物体的某一细部。特点:(1)强调表现特点的细部(视觉强化作用,如目光、眼神、热泪、眉毛……)(2)表现物质材料的质感(3)画面张力向外延伸(有震撼力)注意:1)特写不能孤立使用(观众茫然)2)利用特写的不确定性转场二、画面拍摄角度(水平、垂直)拍摄角度变化(1、形象变化;2、画面结构变化;掌握规律)(一)拍摄方向(水平角度)1、正面拍摄(稳定、庄重)人物:表现完整的脸部特征、表情。不足:透视感差,主体效果不明显、呆板。2、侧面拍摄正侧(与正方向成90°角):反映运动姿态、方向等特点。斜侧(与正方向成45°角)透视变化明显、空间感强。例如:记者采访、师生谈话采用斜侧拍摄。3、背面拍摄具有不确定性、带有一定的悬念(调动观众想象)(二)拍摄高度摄象机与被摄主体持平:平摄;高于被摄主体:俯摄;低于被摄主体:仰摄。1、平摄:表现主体:平等、客观、公正、画面结构稳定。(如新闻纪实片常用此摄法)2、俯摄:表现平面景物的层次、数量、地理位置及盛大的场面。(如节目、天安门前的队伍、足球赛、团体操)拍某一人物时(萎缩、低矮→贬义受压抑)顶摄:表现地形、航拍、某特殊效果。3、仰摄:净化背景、突出主体、强调高度与气势(建筑、树木—高大挺拔)人物:庄严伟大(赞颂、敬仰等)透视感强电视摄像造型三要素:1)景别2)拍摄方向3)拍摄高度通常摄像:选景别→选方向→选高度(初学者要掌握好画面造型的“三要素”从固定入手)由静到动,静是动的基础和前提。
本文标题:第一章电视画面的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830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