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第八章谈话类电视节目ppt-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学院-首
第八章谈话类电视节目谈话类节目概述谈话类节目特点谈话节目定位与策划谈话节目文案写作谈话节目录制后期编辑和播出谈话节目概述产生与发展定义一种由主持人引导,在特定环境中,谈话参与者围绕某一主题阐述和讨论观点的节目。参与者包括特邀嘉宾和现场观众(包括直播节目的外场观众),他们是节目的主体,谈话节目一般在演播室录制,问题和观点构成节目内容1、谈话节目(talkshow)源出于美国2、广播谈话节目成熟于三四十年代3、电视谈话50年代出现,NBC1954年推出的《今夜》是开电视谈话节目先河的栏目4、50年代,电视逐步走向商业化,新闻栏目中推出了争论性的谈话节目,与此同时,温和的杂耍谈话节目正式推出5、60年代,节目的低成本使得谈话节目大发展,日间节目出现了交谈性节目6、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出现了一种趋势,节目内容、外观更注重现实生活7、80年代到90年代的脱口秀变得更有对抗性,更尖锐,节奏更快,充满了流言蜚语和丑闻8、90年代脱颖而出了新一代主持人,一些以主持人命名的脱口秀标志着此类节目中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和收视者之间密切的关系《拉里·金现场》谈话节目概述我国谈话节目产生直接条件和原因产生与发展受众——人本化传播电视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探索节目新形态、成本压力)中国大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谈话节目——1993年1月开播的《东方直播室》1996年3月16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的热播《实话实说》更具有市场化背景下现代电视节目生产的自觉意识:话题甄选、谈话层次设计、有关资料的准备、记者前期调查、嘉宾的选择搭配、主持人的风格定位与现场组织策略、现场乐队功能等。“中国电视说话方式的根本变革”1993年到2001年底,国内大大小小的电视谈话节目已达180余种。特点:强调前期策划和品牌意识;受众呈现分众化的态势,雅俗共赏与雅俗分赏的局面并存;“谈话”因素向新闻、社教、文艺、体育节目等其它节目形态强力渗透;娱乐和幽默成分显著增强;运作上开始走市场化的道路。21世纪,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我国的某些电视谈话节目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节目已经变成了“以猎奇为动机,以窥视为目的,以隐私为依托,以媚俗为结果”的荧屏秀场,《新周刊》“2004中国电视节目榜”最佳谈话节目甚至出现了空缺。谈话节目特点特点1、观众直接参与到节目中去2、定位平民化3、集团作战特点4、主持人的区别谈话节目种类话题类型(社会类、新闻类、生活类);交流方式(论争型、访谈型、讨论型、倾听型);按参与对象(行业、特殊人群);播出方式(录制剪辑播出、实况播出)信息交流类的谈话节目(《对话》、《东方之子》)人际沟通类的谈话节目(《龙门阵》、《锵锵三人行》)娱乐煽情类的谈话节目(《艺术人生》、《超级访问》)就某一新闻或专业话题与嘉宾进行访谈,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谈话节目。这种节目多在演播室或某个特定场所进行,基本形态为主持人、嘉宾的访谈,辅之相关的新闻资料,有的有观众参与,在节目进行的同时,观众可以通过电话参与节目讨论以大众参与的人际倾诉或讨论为主体,具有较强可视性的谈话节目,强调平等交流,重视的不是权威性,而是大众参与性,以及正常人际沟通所产生的愉悦性、放松感,通过特殊人物的选择或特殊场景的设计,以娱乐轻松的话题展开的谈话节目个案分析个案分析遭遇审美疲劳“我刚干上这行的时候,全国也不过10个谈话节目。那时对节目的形式不太熟悉,我们都是以真实状态来参与的,而现在变成了相互迎合:制作者迎合观众,节目的参与者迎合制作者。当大家相互迎合时就没有了当初的那种真诚率直。我有时候觉得,现在的节目太圆滑了,包括《实话实说》。在技术越来越成熟的时候,我们失去的是许多宝贵的东西。”(崔永元)谈话内容的闲杂性个案分析更真实更贴近明星本色,使嘉宾不为人知的一面暴露。说嘉宾直接决定节目质量。嘉宾如果选择不当,直接影响节目质量个案分析滥情遭质疑个案分析《一虎一席谈》2006中国电视榜”中摘得“最佳谈话节目”桂冠。它改变了以往谈话节目的“宣讲”式传播,开创了新闻谈话类节目的群口时代选题体现出时效性、贴近性和丰富性节目的形式显现谈话的魅力(辩论形式、观众充分参与、重量嘉宾)主持人本人而言,胡一虎最大地呈现了自己的个性,“把‘主持’缩得小,把‘人’放得更大”。(白岩松)谈话节目定位、策划定位策划(策划、选题、主持人、嘉宾和观众)按栏目特点定位按收视对象定位按谈话参与对象定位按主持人风格定位策划节目的方向和旗帜,它为整个节目定位,确定节目宗旨和形象,是使节目能够成为品牌的第一要素党性原则、信息原则、系统原则、综合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集体原则个案分析以央视《对话》节目为例,在电视谈话节目平民化风格兴起之时,《对话》却义无返顾地走了一条“高、大、洋”的路子目标受众定位:关注经济改革动态并具有决策能力的社会精英人士,聚焦于新闻人物、企业精英、政府官员、经济专家和投资者等成功人士,为这些精英阶层搭建了一个平等交流、交锋思想的对话平台。凭着“另辟蹊径”后并不高的收视率拿下了较高的广告收入个案分析面向25岁―38岁都市女性,纵论新锐观点,探讨深度话题宣告了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分众时代已经来临个案分析节目时段的开发培养观众的收视习惯选题能谈可谈个案分析通过话题的设置,引领中外嘉宾谈论对东西方文化差异性的感受和认识,并为此提供了一个相当自由平等的对话空间采用了同声传译的技术手段,消除语言障碍主持人“挑拨离间:挑是挑起每一个人说心里话的欲望;拨是撒播一个种子,去倾听别人的声音;离是离弃,我要让假病离弃中国人过去人前不说话的怯懦性格,“间”同中有异,异中求同的的空间”最具平民意识的新锐人物(2000年十大新锐人物窦文涛评语)他让中国电视开始说“人话”(2004年“新锐200”窦文涛评语)“窦氏脱口秀”开启了中国电视的“三人谈”模式,到今天依然是中国知道分子客厅中的功夫茶。他独创的这种江湖话语,让F40心领神会,让F4们耳目一新。(2004年中国电视节目榜之最佳谈话节目主持人评语)他有效地令电视与生活中的知道分子们互换着谈资和学识,并使各种官方消息和民间话语找到了一个相得益彰的表达出口(2004年中国年度新锐榜之优化生活特别贡献奖评语)在众声喧哗的中国电视界,他以清醒的入世精神和默契的谈话格调示范了主流之外的观点价值(2004年中国电视榜之“15年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和主持人”评语)谈话节目的低成本引发群发效应,凸显了对主持人内在功力和话题控制力的要求。在这一点上,他与他的同行者没有对后起者淹没掉,反而因为对时事和世事的精到点评,继续赢得一件领袖们的青睐。(2006年中国电视节目榜之最佳谈话节目主持人评语)嘉宾受众参与平等、多元、互动的交流平台电视访谈类节目未来发展的对策1.接轨国际,真正成熟2.注重包装,打造品牌3.话题拓展,受众细分4.样式丰富,手段多样文案写作主题阐述嘉宾、观众和特殊对象介绍节目导语话题结构和问题设计节目结束语谈话节目的录制导播和现场导演摄像员和机位视频、音频、美术、灯光、动力主持人场记剧务录制现场的消防、保卫后期编辑和播出编辑是二度创作必要的包装和宣传节目播出节目资料的保存和反馈信息整理
本文标题:第八章谈话类电视节目ppt-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学院-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83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