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章超媒体与Web系统8.1概述8.1.1人的思维特性对联想记忆的探索形成了人类思维的概念化的基础。–昨天:今天:太阳夏天星星天文望远镜伽利略比萨斜塔佛教舍利和尚光头同一个人、同样的文化和受教育的背景游泳夏天大海鱼吃饭饭盒餐具银器耳环婚礼婚纱白雪8.1.1人的思维特性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普遍联系的原则:信息之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美国作家D.Pember在“Massmedia”(大众传播媒介)一文中描写到:“我们可能已经发现了种治疗癌症或心脏病的方法,我们可能已经找到摆脱时空限制的途径,我们可能……,这种种问题的答案细分为成百上千上部分,以点滴信息的形式分散在世界各地,有待于搜索起来、联系起来。”8.1.2信息的关联特性信息间的关联是多维立体关联:–抽象与具体、–时间(二维)–空间(三维);抽象与具体关联:–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总是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循环反复、螺旋上升,因此抽象与具体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信息也有抽象与具体之分:文字、图象、视频;–信息间同样存在抽象与具体的联系;8.1.2信息的关联特性信息间的关联是多维立体关联:–抽象与具体、–时间(二维)–空间(三维);抽象与具体关联:–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总是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循环反复、螺旋上升,因此抽象与具体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信息也有抽象与具体之分:文字、图象、视频;–信息间同样存在抽象与具体的联系;8.1.2信息的关联特性时间关联–信息表现上需要时间;»任何媒体都要给接收者一定的接收时间;»时间合成的概念:在时间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各信息对象之间的同步;–信息的时间属性;»该属性确定了该信息对象所处的时间坐标点。»如年代(从远古到现在)、季节、天气、昼夜等8.1.2信息的关联特性空间关联–表现空间,尤其是指显示空间安排;»确定多个信息之间在显示空间上位置变换和安排;»包括显示位置、显示形式、先后关系等合成关系;–信息之间相互的空间关系»将信息空间进行有序的组织;»空间“上下文”关系;»与时间特性结合,构成时空上下文关联,反映对象信息的全貌。8.1.2信息的关联特性8.1.3引入超媒体综上所述–信息爆炸(甚至连该学科的专家也不能全部掌握)与信息垃圾;–多媒体化;–网络化、分布化;–信息间相互关系之复杂;–迫切需要一种技术或工具,高效地管理信息,并建立起信息之间的关联。—超文本与超媒体技术8.2超文本与超媒体的概念8.2.1超文本(Hypertext)超文本(Hypertext)–一种信息管理技术,一种电子文献形式;–文本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在信息组织上是线性的和顺序的;–超文本结构采用一种非线性的网状结构组织块状信息,没有固定的顺序;8.2.1超文本(Hypertext)超文本(Hypertext)超文文是一种信息管理技术,它以节点作为基本单位。这种节点要比字符高出一层次。抽象地说,它可以是一个信息块;具体地说,它可以是某一字符文本集合,也可是屏幕中某一大小的显示区。节点的大小由实际条件决定,在信息组织方面,则是用链把节点造成网状结构,即非线性文结构。8.2.2超媒体(Hypermedia)超媒体(Hypermedia):多媒体超文本–节点中的数据不仅仅可以是文字,而且可以是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动态视频,甚至计算机程序或它们的组合;–成为支持多媒体信息管理的天然技术;–为强调系统是多媒体的而引入“超媒体”–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超文本,等价名词;–超媒体与超文本复杂的多;8.2.3超文本/超媒体与其它信息技术的关系多媒体、数据库与超文本/超媒体多媒体超文本数据库超媒体超文本数据库超媒体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8.2.3超文本/超媒体与其它信息技术的关系交互式多媒体与超文本/超媒体–一种观点认为超文本/超媒体是一种人机交互技术交互多媒体超媒体超文本8.3超文本/超媒体的发展历史8.3.1超文本雏形鼻祖:美国著名科学家V.Bush(1890-1974)1945,“AsWeMayThink”,《大西洋月刊》Memex(Memoryexender的缩写,即存储扩充器)设想(1932年和1933提出);8.3.1超文本雏形提出设想的原因–科学信息量迅速增长:他担心即使是某一门学科的专家也不可能跟踪该学科的发展情况。–200多年来印刷技术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有关共享与表现信息的方法也很少,不敷应用。–检索困难:当要查找某一信息时,要遍历所有对象逐一查找,信息的定位繁琐;8.3.2超文本概念的产生TedNelson杜撰了“超文本”–1960年,毕业后又回到哈佛大学进修“计算机程序设计”;–他提出了一“文本处理”系统作为课程设计题目;8.3.2超文本概念的产生TedNelson杜撰了“超文本”–60年代末应布朗大学邀请共同研究超文本问题;–提出了Xanadu系统的设想,撰写超文本研究专著“Xanadu”;“Xanadu”:源于SamuelTaylorColeridge的诗歌“KublaKhan”(《成吉思汉》)中“文字记忆的魔地”。8.3.2超文本概念的产生TedNelson杜撰了“超文本”–Xanadu的基本想法:»任何人任何时候所写的东西都可以存储在通用的超文本中。»Nelson把超文本看作是一种文字媒介,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很深的联系”,因此可以把它们连在一起。»1990年以来,Xanadu的部分内容已在实际中发挥作用,并由Xanadu实业公司生产。»问题:容量、版权、复杂关系管理。»1992年失去经济资助,现在日本继续Xanadu的研究8.3.3著名的早期系统1968年,布朗大学研制成功了“超文编辑系统”,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作的超文本系统。1968年,布朗大学研制的第二个超文本系统是FRESS(文件检索与编辑系统)。麻省理工学院建筑机械组研制AspenMovieMap(白杨城影片地图),第一个超媒体系统。Xerox公司的NoteCards、布郎大学的Intermedia、OWL公司的Guide和苹果公司的HyperCard等多个商品化的超文本系统。8.3.4新的起点—19871987年,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召开了第一次国际ACM超文本技术研讨会;继超文本’87后,每年召开一次国际交流会;1989年第一个专门的超文本杂志“超媒体”诞生;1990年1月在美国召开超文本标准化讨论会;1990年底,ACM专门成立了超文本兴趣小组SIGLINK。8.3.590年代—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分布式超媒体系统,“红遍全世界”新一代超媒体系统Hyper-G,基于Web动态超媒体系统;开放超媒体体系;8.4超媒体系统组成8.4.1节点超文本/超媒体是由节点构成的信息网络,每个节点包含一个特定主题的信息,节点的大小视主题而一。表现形式–基于框架的节点:节点内容固定尺寸;–基于窗口的节点:对信息容量没有限制;8.4.1节点按媒体类型分类–文本节点;–图形、图象节点;–声音节点;–视频节点;–数据库节点–命令(按钮)节点;–混合节点;8.4.1节点按结构分类–原子节点;–组合节点;按状态分类–动态节点;–静态节点;8.4.2链–链定义了超文本/超媒体的结构,提供了浏览、查询节点的能力,因此链是超文本/超媒体的灵魂。–显示与隐式表示»明确的链源和链宿;»动态检索与计算;–方向性»单向链;»双向链8.4.2链链类型–一对多关系、多对一关系;–多对多关系;–悬空链:有源无宿;组合方式–线性链:–树状层次链;–无环网;–块状结构;–任意网;8.4.2链8.4.2链有类型的链:导航链、推理链和计算链–导航链»说明链;»注释链;»相关链;»概括链;»详解链;»实例链;»抽象链;8.4.2链有类型的链:导航链、推理链和计算链–导航链»等价链;»相似链;»相反链;»参考链;»补充链;»评价链;»备忘链;»修正链;8.4.2链有类型的链:导航链、推理链和计算链–推理链»条件链;»原因链;»目的链;»假设链;–计算链;»查询语言;»算法描述–修正链;8.4.3按钮、热标和锚按钮:可视化链源;热标:–热字;–热区;–热元;–热点;锚:链的端点–源锚;–目的锚;8.4.4导航与浏览全景图;索引表:历史记录;书签;检索机制;线索;8.4.5作者与读者作者:–编辑与浏览;读者:–浏览与批注,IE浏览器8.4.6系统的结构与模型用户接口层超媒体抽象机层数据库层8.5超文本/超媒体的应用应用科学教育–百科全书–词典–教育系统办公系统企业–企业及产品介绍–辅助设计与生产–企业信息管理应用新闻出版–电子新闻–光盘出版物–写作商业娱乐–游戏–信息查询地理信息管理联机手册8.6研究问题与未来发展研究问题与未来发展错误观点–有了,超媒体不用发展;–超媒体缺乏理论基础;–………要不要研究?研究什么?研究问题与未来发展未来研究问题–关于Hypertext向Hypermedia的发展–数据模型问题:与开放超媒体–浏览、检索问题:动态链与个性化浏览–多媒体综合集成的软插件:XOD–Web信息空间可视化问题–Hypermedia与Expertext–支持协同工作问题–标准化问题
本文标题:超媒体与Web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851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