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现代装饰雕塑工具•钢丝刀(大中小)[大中号用于整体塑造出大形][小号用来雕细节]•舌形刀[有不同大小和弧度的刀头,压、刮都可以]•压平刀具•锥形刀具•切割刀•黄杨木质刀具[刮、碾、切都可以]装饰雕塑•装饰雕塑是通过雕、琢、刻、塑等手段制作出具有实在体积的各种装饰艺术形象的总称。它与建筑、绘画、工艺美术并称为造型艺术。•装饰雕塑的种类•装饰雕塑的形式宗教雕塑凡以宗教人物、故事为题材,以宣传宗教思想为目的的雕塑作品均称为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陵墓雕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厚葬流行的产物,并集中体现了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理想、审美形式和高超的艺术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刻艺术以寓意象征的手法表达特定的主题,雕刻技巧独特,整体造型稳定而强劲,形成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独的民族风格。本词条首先对陵墓雕塑的由来和起源进行了追溯,并客观的评价了陵墓雕塑的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最后分朝代介绍了各个朝代不同风格的陵墓雕塑作品纪念碑雕塑纪念碑雕塑是以雕塑的形式表现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歌颂英雄伟人的丰功伟绩,并以碑体集合,常高高在上。装饰性雕塑装饰性雕塑与建筑物紧密集合,是一种用雕塑来装饰美化建筑物的艺术园林雕塑园林雕塑一般安置在公园、动物园、植物园以及居民住宅区里,特点是规模小,但能加强园林主题、美化环境、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民间雕塑民间雕塑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与形式,因而和人民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架上雕塑架上雕塑是一种室内陈列的雕塑。这类雕塑在题材、形式、色彩等方面比较自由,受环境限制的因素较少,尺寸不大,可以随意移动,一般在博物馆、展览馆、客厅作陈列之用功能性雕塑功能性雕塑是指装饰雕塑艺术与各类使用功能相结合的一类雕塑。卡通造型雕塑卡通造型雕塑是运动泥塑的圆雕及浮雕手段来创造立体空间的形象,进行动画片制作主角的先期研究,以此为范本,来扑捉人体模型的运动系统的一类雕塑。装饰雕塑的表现形式•圆雕•圆雕作品又称立体雕,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圆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圆雕的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与户外的,架上的与大型城雕,着色的与非着色的等;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于静物;材质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等。•就圆雕来说,它不适合表现自然场景,却可以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划来暗示出人物所处的环境。如通过衣服的飘动表现风,通过动态表现寒冷,通过表情和姿势表现出是处在炼钢炉前或在稻田之中.渲染大规模的群众场面不是它特长,可是集中深入地塑造富有个性的典型性格却是它的拿手好戏。•圆雕不适合表现太多的道具、烦琐的场景,要求只用精练的物品或其局部来说明必要的情节,以烘托人物。如用坦克残骸的局部来烘托志愿军战士,用山崖的局部来烘托登山队员勇攀高峰的精神。•由于圆雕表现手段是极精练的,所以它要求高度概括、简洁,要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感染观众,正因为如此,硬要它去表现过于复杂、过于曲折、过于戏剧化的情节,将无法体现圆雕的特点。它常常以寓意和象征的手法,用强烈、鲜明、简练的形象表现深刻的主题,给人以难忘的回味。比如,矗立在美国纽约市港口的《自由女神》和原置于巴黎国际博览会苏联馆顶端,后又移至莫斯科全苏农业展览会的《工人和集体农庄女庄员》。•由于圆雕是空间的立体形象,可以从四面八方去观看,这就要求从各个角度去推敲它的构图,要特别注意它形体结构的空间变化(当然,要有一个主要的观看面)。•圆雕虽是静止的,但它可以表现运动过程,可以用某种暗示的手法使观者联想到已成过去的部分,也可以看见将要发生的部分。•形体起伏是圆雕的主要表现手段,如同文字之于文学,色彩之于绘画。雕塑家可以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对形体起伏大胆夸张、舍取、组合,不受常态的限制。形体起伏就是雕塑家借以纵横驰骋的广阔舞台。程序•由于圆雕作品极富立体感,生动、逼真、传神,所以圆雕对石材的选择要求比较严格,从长宽到厚薄都必须具备与实物相适当的比例,然后雕师们才按比例“打坯”。“打坯”是圆雕中的第一道程序,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大型的圆雕作品,还需要先在泥土上“打坯”,订完“泥稿”后,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打坯”的目的是确保雕品的各个部件能符合严格的比例要求,然后再动刀雕刻出生动传神的作品。圆雕一般从前方位“开雕”,同时要求特别注意作品的各个角度和方位的统一、和谐与融合,只有这样,圆雕作品才经得起观赏者全方位的“透视”。•制坯敲打粗坯一般以塑好的立体泥稿为依照,先用毛笔在材质上画出大体轮廓,再将所画轮廓以外的多余材质借助斧和雕刻用具去掉,然后凿粗坯。具体操作时,把材质放在打坯凳上用绳子勒住,亦可放置于地上用双脚夹住席地打坯。打坯凿多以大宽平凿,大反口圆凿交替使用。先打出大的形态比例关系,用几何形的立方体造型。强调大的转折和体积方向。•以人物为例,一般先将头部体积以外的四肢形体凿出块面,再将头部、胸部、骨盆凿出块面。然后再凿出形态块面,如垂直、倾斜等。人体的基本形状完成后,再在各部位按人体的结构、比例关系,逐一凿出各个部位凹凸形状,如脸颊与五官之间,胸部与颈部之间,乳房与胸部之间所形成的高低起伏凹凸状,在分凹凸的时候要为后二道工序留有余地。•镂雕镂雕细坯,这道工序是为纠正前道工序的不足并加强细节部分的刻画。可使用较小的平凿与圆凿,一是用肩顶,二是用手推(即执刀戳坯),依次刻出人物形体结构,脸部特征表情和衣纹的虚实关系,尤其是在处理人物衣裙方面,讲究虚实、动静、湿干、曲直、聚散、挂垂等表现方法。•修光这是一道精致的工序,是在细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修光的任务是把不需要的刀痕凿迹修去,同时把各个部分的细微造型刻画清楚,力求达到光洁滑爽、质感分明的艺术效果。修光的工具使用小平刀、小圆刀、三角刀等。浮雕•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浮雕的材料有石头、木头、象牙和金属等。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浮雕的空间构造可以是三维的立体形态,也可以兼备某种平面形态;既可以依附于某种载体,又可相对独立地存在。一般地说来,为适合特定视点的观赏需要或装饰需要,浮雕相对圆雕的突出特征是经形体压缩处理后的二维或平面特性。浮雕与圆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相对的平面性与立体性。它的空间形态是介于绘画所具有的二维虚拟空间与圆雕所具有的三维实体空间之间的所谓压缩空间。压缩空间限定了浮雕空间的自由发展,在平面背景的依托下,圆雕的实体感减弱了,而更多地采纳和利用绘画及透视学中的虚拟与错觉来达到表现目的。与圆雕相比,浮雕多按照绘画原则来处理空间和形体关系。但是,在反映审美意象这一中心追求上,浮雕和圆雕是完全一致,不同的手法形式所显示的只是某种外表特征。作为雕塑艺术的种类之一,浮雕首先表现出雕塑艺术的一般特征,即它的审美效果不但诉诸视觉而且涉及触觉。与此同时,它又能很好地发挥绘画艺术在构图、题材和空间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表现圆雕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和对象,譬如事件和人物的背景与环境、叙事情节的连续与转折、不同时空视角的自由切换、复杂多样事物的穿插和重叠等。平面上的雕凿与塑造,使浮雕可以综合雕塑与绘画的技术优势,保持手法上的多样性和多样化。二维空间中的透视缩减,陪衬主体形象的背景刻画或虚拟,使浮雕的塑造语言比之其它雕塑尤其是圆雕,具有更强的叙事性同时也不失一般雕塑的表现性。高浮雕•高浮雕由于起位较高、较厚,形体压缩程度较小,因此其空间构造和塑造特征更接近于圆雕,甚至部分局部处理完全采用圆雕的处理方式。高浮雕往往利用三维形体的空间起伏或夸张处理,形成浓缩的空间深度感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浮雕艺术对于形象的塑造具有一种特别的表现力和魅力。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凯旋门上的著名建筑浮雕《1792年的出发》,是高浮雕的杰作。艺术家将圆雕与浮雕的处理手法加以成功的结合,充分地表现出人物相互叠错、起伏变化的复杂层次关系,给人以强烈的、扑面而来的视觉冲击感。浅浮雕•浅浮雕起位较低,形体压缩较大,平面感较强,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绘画形式。它主要不是靠实体性空间来营造空间效果,而更多地利用绘画的描绘手法或透视、错觉等处理方式来造成较抽象的压缩空间,这有利于加强浮雕适合于载体的依附性。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亚述人,大概是最善长于用此手段进行艺术表现的艺术家。在一系列的“亚述人狩猎图”中,他们很好地运用浅浮雕手法,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地表现出充满生气的艺术形象,并以复杂的动势贴切地展现出人物和动物的内在情感。浮雕空间压缩程度的选择,通常要考虑表现对象的功能、主题、环境位置和光线等因素,其中环境与光线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优秀的雕塑家总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关系,从而使作品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在充分表达审美思想情感的基本创作原则之下,浮雕的不同形态各有艺术品格上的侧重或表现的适应性。一般地说,高浮雕较大的空间深度和较强的可塑性,赋予其情感表达形式以庄重、沉稳、严肃、浑厚的效果和恢弘的气势;浅浮雕则以行云流水般涌动的绘画性线条和多视点切入的平面性构图,传递着轻音乐般的平和情调和抒情诗般的浪漫柔情。•雕塑艺术的发展使圆雕日益强化了它的相对独立性,相比之下,浮雕虽然更多地受制于一种依存关系,即对“平面”或“墙面”的依赖,但其独特的表现特质和丰富的雕塑性造型手段仍是其它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而且,其审美特性在现代艺术革命的促进下,也日益强化了它的相对独立性。对固定“墙面”的依赖性和适应性,在现代浮雕上已不再象古典浮雕那样显得那么地强烈、拘谨和不可动摇。对现代浮雕而言,作为载体或环境的“墙面”是自由的、可选择的,它因此具有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用途•1、我国古代的石窟雕塑可归结为神龛式雕塑,根据造型手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写实性、装饰性和抽象性;•2、薄浮雕以线为主,以面为辅,线面结合。深2~5毫米。薄而有立体感,以疏衬密,刀法洗练;•3、阴雕通常在箱、橱、床、柜的板面雕刻。不用画稿,以刀代笔,意在笔先,以明快的刀法雕刻阴纹图案;•4、高浮雕是指压缩小,起伏大,接近圆雕,甚至半圆雕的一种形式,这种浮雕明暗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突出;•5、浅浮雕压缩大,起伏小,它既保持了一种建筑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体量感和起伏感;•6、线刻是绘画与雕塑的结合,它靠光影产生,以光代笔,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给人一种淡雅含蓄的感觉;•7、镂空雕是把所谓的浮雕的底板去掉,从而产生一种变化多端的负空间,并使负空间与正空间的轮廓线有一种相互转换的节奏。这种手法过去常用于门窗栏杆家具上,有的可供两面观赏。捏雕•捏雕是用手工将柔软的泥料捏塑成各种形象,然后粘于器皿适当部位的一种装饰技法,带极强的手捏痕迹,极好的保持和发挥了材质自身的审美特制的美,显示了一种生动、逼真和巧夺天工的美,达到自然美和人工技巧美高度融合,显示出一种精致、幽和逼真的审美风度。•捏雕的作品以自然事物为题材,一般用比喻和象征手法突出主题,表现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寄托人们良好的祝福、愿望等。如:杨苏明的《贝壳水仙》,它把让人产生浪漫想象的贝壳与高洁的水仙花融于一体,赋贝壳生命,借贝壳以烘托水仙,使人感叹作品构思的巧妙和寓意的深刻。现代捏雕的装饰,大多摆脱了传统捏雕以涩胎材质表现的程式,巧妙运用色釉材质装饰相应的形象,从而丰富了捏雕作品的语言,增强了捏雕作品的感染力。•捏雕技法操作工艺及要点如下:1、制品的复制,一般先要考虑支座的选择,要保证支座造型与所雅定题材的艺术造型相吻合,同时其思索与构思内容相适宜。进而由操作者一道手工捏泥塑成,免掉了翻模这一工序
本文标题:现代装饰雕塑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874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