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字体设计拉丁字母体系
第四章、拉丁字母体系拉丁字母是按照语音记录语意,从A到Z,26个字母。它也叫做阿尔发倍特(Alphabet),这是因为古代希腊人把A叫做阿尔发(Alpha),把B叫做倍它(Beta),两个字母母连读叫做阿尔发倍特的原故。在拉丁字母确立为拉丁文化圈的书面传播基本工具后,字母的书写形式则因不同的地域和条件而发生变化。但,无论字体是书写、刻制、涂画,也无论形式如何简洁或精细,都保存了字形的基本结构,使字母作为文字的一部分有效地起着作用。第一节简史同中国汉字一样,拉丁文字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公元前4000年前后古埃及出现象形文字。公元前1850年~公元前1500年间,古埃及象形文字经过腓尼基人的改造,成为一种音素字母文字,也就是腓尼基字母。接下来希腊将腓尼基字母稍加变化,成为古希腊文字。到公元前800年,拉丁民族借用希腊文字加以改造成为拉丁文字。公元4世纪由于对快速书写的需要,出现了对大写字母笔划省略、压缩或直线改圆线,比例较小的小写以安色尔体为代表。公元8世纪产生了卡洛琳王朝时期的——卡洛琳体,完善统一。公元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最为完美,最为典型的古罗马体(加拉孟体)公元18世纪产业革命下产生的严谨、理智型的现代罗马体——意大利人波多尼设计并命名的波多尼体。公元19世纪在欧洲商业繁荣带动下产生的醒目、明快的埃及体。无字脚饰线的汉斯尼特设计的瑞士体。从大写字母向小写字母过渡的是公元4到7世纪的安色尔字体。为了适应迅速和流畅地书写,它的直线改成了曲线,有些字母省掉一部分笔画,例如B省为b,H省为h,后来有些字母不容易互相区别了、又把—些字母的笔画拉长,例如D写成d。Q写成q。这样—来,许多字母就有了上半部和下半部的形体。小写字母的形成。公元8世纪法国卡罗林王朝产生了卡罗林小写体。它比过去的文字写得快,又使便于阅读。它作为当时最美观实用的字体,对欧洲的文字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巴洛克字体(过渡字体)卡斯龙WillianmCaslon该字字型端庄,粗细线条对比强烈,明朗舒畅,是文艺复兴之后古典主义之前的过渡字体,它不像加拉蒙的古老,也不像波多尼的刻板,它适合排印任何文体的书籍,所以也是今天最常用的字体。欧洲设计界曾经有过这样的说法“不知道该用何种字体,就用卡斯龙。”古罗马体(文艺复兴字体)加拉蒙ClaudeGaramond古罗马体笔用扁形钢笔以倾斜的角度写成的。特征是粗细线条对比不大,字脚画成圆弧形。它的优美、和谐的风格特别适用于古典作品以及有悠久历史的商品装潢和宣传。对于近代的文学作品、诗歌和青少年读物也很合适。罗马体(古典主义字体)波多尼体Bodoni其基本特征包括:大写字母字幅差比古罗马体缩小//圆形字母轴线垂直//干线和细线粗细区分显著//多采用水平衬线。工整精致,朴素冷峻,具有几何式的严谨精确之美。在和谐与易读性上成就极高,因此今天仍被各国重视和广泛地应用着。它和加拉蒙、卡斯龙都是属于拉丁字母中最著名的字体。无衬线体完全抛弃了字脚,只剩下字母的骨骼,显得朴素、有力、端正,也叫做等线体。但显得平板。它在拉丁字母中形体最简单。而且大多没有干线和细线的明显区别,其简洁规整的风格符合工业化时代的审美标准,因此得到欧美设计界的重视并发展为西文字体中可与罗马体分庭抗礼的一大类别。中世纪中、晚期形成的织物般紧密有序的哥特体结构特征的字体。成为这个时期的代表字体。垂直的竖笔画成为斜势,正O字成为椭圆,“斜体”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典型的字体。18世纪法国和意大利设计师遵循几何学法则用绘图仪器绘出与古罗马体迥然有别的另类罗马体,被称为“现代罗马体”。拉丁字体的分类(二)字体分类及常用字体举例一、衬线字体圆衬线方衬线二、无衬线字体无衬线体完全抛弃了字脚,只剩下字母的骨骼,显得朴素、有力、端正,也叫做等线体。但显得平板。它在拉丁字母中形体最简单。而且大多没有干线和细线的明显区别,其简洁规整的风格符合工业化时代的审美标准,因此得到欧美设计界的重视并发展为西文字体中可与罗马体分庭抗礼的一大类别。三、手写字体它的特征是有着倾斜的角度和表现出运动的姿态。是一种活泼自由,号召力很强的广告字体。手写体可以写一些较短的标题、商品名称、人名和地名等。古典草书由斜体字演变而来,行笔圆转舒畅,具有流动的体势和优雅的风韵。这种字体盛行于17世纪,最初以鹅管笔书写。其他字体(变化、装饰)装饰体它的特征是在艺术上作较大的自由变化,以加强文字的精神和感染力。以一种基本字体为基础,做勾边、折带、重叠、连接等装饰变化,也可进行形象和寓意等比较复杂的变化。比较生动、活泼、轻松,运笔多变化,充满了诗情画意。20世纪受现代艺术的影响,字体多趋向简洁的几何形,并追求新颖的视觉效果,因而也被称为“图形字体”。它的特征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以加强文字的装饰性。进行空心、连接等装饰变化,也可进行凹凸、立体等变化字型轻松、活泼。第二节拉丁字母的基本结构与书写方法由于拉丁字母构造的特殊性,尤其是大写字母有一个统一高度的限定,为了求得字形在视觉上的匀称,可以将拉丁文大写字母分为三种典型的类型。(1)三角形:笔画成尖角与边框相交,如:A、V、W。(2)矩形:笔画与边框平行,如:H、M……。(3)圆形:笔画成弧线与边框相交。如:O、Q……。一、拉丁字母的基本结构类型上述的三种字母由于实际占有空间的不同,而产生了视觉感受上的不同。第一种字形的笔画已经与边框平行,占有最大的有效空间;第二种字形的笔画是成弧线与边框相交,并未能很好地占有有效空间;而第三种字形的笔画是成尖角与边框相交,失去了上部或下部的有效空间。因此,为使字形在视觉上匀称,绘写时须按以下要求进行调整。•笔画成弧线或尖角,与边框相交时,要伸出边框。三角形字母:AVWT矩形字母:HMNEFRK圆形字母:CDGOQ几何形体拉丁字母是由圆弧线和直线组成的几何形结构,可归纳为方、圆、三角三种形状(N、O、A)。2、拉丁字母的基本结构3、结构特性任何字母形式,既使十分精致,都可以简化成基本骨架,体现出每个字母的线性特征、字母比例以及字母间的间隔距离。(1)线性变化:字母的区别,其特征:是直线或曲线笔画的平行或交叉组合所构成的“基础形式”,也就是直线与直线、曲线与曲线或直线与曲线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个字母。线性越单纯,其变化越小。在每一套字式中,最关键的是“O”的间架结构。它可以像古曲罗马体中是正圆的,也可以像斜体字中是椭圆的。“O”作为间架结构而成为字式的模式,而“I”则提示了竖笔画在顶端和底部结束的方式,它决定了字体衬线的线性变化的风格,及无衬线的字式系统。•“O”的曲线为其他字母中的曲线笔画固定了模式。•“I”则提示了竖笔画在顶端和底部结束的方式。(2)比例关系高度的比例关系:拉丁文大写字母的高度是一致的,而宽度不一致,小写字母的高、宽度虽然都不一致,但其高度的错落是有规律的。因此,拉丁字母尤其是小写只适于横写而不适于竖写。其横写的规律,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四条平行的横线上:顶线(即上升笔画线)、肩线(即高度线)、基线(即基础线)、底线(即下降笔画线)。大写字母下接基线、上达顶线;小写字母则被四条线划分为三个部分:顶线至肩线为上部,肩线至基线为中部,基线至底线为下部。不同的字体其四条线的比例关系也不一样。•宽度的比例关系:字的高度可以做相应的规定,而字母的宽度,则因字而异。这种尺度差异通常被称为“字幅差”。•虽然,各种不同的字体,其字形结构及字幅差的比率往往相差甚远,但仍可以从基本结构形式方面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以古罗马体为代表,其结构比例源于古代罗马的碑铭文字。字母O近似正圆形,C、D、G、Q由O转换而来,A、H、N、T、U、V、X、Y、Z等对称形的字母字幅较宽,B、E、F、K、L、P、R等非对称形的字母字幅较窄。第二种类型是17至18世纪逐步确立的形式。O演变为椭圆形,从而使得整体字幅差缩小。第三种类型源于哥德体小写字母的字形结构。O、C、Q等圆形字母的两侧弧线变为重直线,除A、M、W等少数例外,大部分字母字幅基本相等。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123456789(3)间隔距离•字母与字母之间,单词与单词之间,其距离配合得是否适当,可直接影响到字体本身的美观和识别性。•虽然有衬线体的斜笔画在与竖笔画,或与曲笔画的构成时成为最小间距,但当两条平行的斜笔画排列时却成了负间距。•在间隔距离的处理上有衬线体要比无衬线体更复杂,因为每一种字体会因其衬线的改变而有不同的变化,但尽管这样,还是要从视觉角度做相应的调整。二、拉丁字母的绘写规律:1、外形调整——视觉上小的字母要略微放大2、笔画粗细的调整短线条适当减细横线条适当减细交叉或转折处的内边适当减细圆形字母上下两端适当减细3、视觉中心的调整——字母的上部要略紧凑4、字距、词距、行距的调整均匀安定现代罗马体的绘写方法1、干线倾斜凡向右下方的倾斜线都是粗线,Z除外。2、横细竖粗所有横线都是细线,除了M的左边、N的左右两边、U的右边以外的竖线都是粗线。细线与粗线的比例大约是1:6。3、弧线由细渐粗水平方向的弧线细,竖直方向的弧线由细到粗再到细,且最粗处略粗于竖线。4、起笔、收笔有装饰线除O、Q外,其他字母末端都有大约相当于竖线两倍宽度左右的装饰线5、上紧下松6、字距不一衬线(serif)是加在字母主笔画上下两端的装饰性要素,其形态差异体现了不同字体的风格变化。
本文标题:字体设计拉丁字母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882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