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浅谈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浅谈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作为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为目的,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活动激发兴趣,规范行为,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所谓习惯,是指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的倾向。良好的习惯,对人的成长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初中生,随着心理、生理的变化,处于叛逆期年龄阶段,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是使健康人格的形成,又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德育工作更应该注重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充分认识(1)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我国的养成教育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后世养成教育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指出:“良好的习惯是人类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不断增值的道德资本。”教育家洛克甚至断言:“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根结底为培养儿童的良好的习惯。”我国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训,一种习惯的养成,莫不由“渐”而来。做人是挺难的,一定要从小减少许多问题。“慎始而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由此可见,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培养一代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且,这对于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奠基工程,可谓百年大计。青少年时期是一生的奠基时期,又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期。(2)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在新时期,党的十六、十七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新的奋斗目标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是必须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高素质的公民。青少年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是成长中的小公民。他们道德素质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从长远看,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青少年道德教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广大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重中之重。青少年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是处于生长发育中的社会公民,他们的道德素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他们道德养成的重要基础。(3)抓好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就现在初中生状况来说,他们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学生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初中学生正处生理变化阶段,心理要求独立、自作主张,但缺乏把握好自己的能力,小学升到初中又是从严格管教到逐渐向自觉自立管理的过渡阶段。现在农村留守学生增多,租住房屋学生增多,行为习惯差,抓学生养成教育,抓行为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4)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就我国目前中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又忽视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个尴尬事实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居然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当程度的行为习惯教育和基本的道德教育,为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补课。可见,培养青少年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青少年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另外,从行为习惯的培养人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养,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青少年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学校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二是培养学生把良好的行为作为一种习惯。其中活动的开展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只有坚持不懈的去规范,良好的行为就能够成为习惯,才能称得上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1)组织活动,规范行为,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在每学期开学可以组织学生诵读行为规范诗歌,日常行为规范歌、一日常规歌,组织师生搜集、制作诗歌和诵唱诗歌活动。借助多媒体和校园广播的诵唱,通过此活动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学生知道良好行为习惯的标准。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经过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因此教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根据思想品德教学的需要,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让学生在锻炼中反复训练。同时教师还要经常督促检查,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与激发学生对习惯的兴趣相结合兴趣指的是对某种活动产生的积极情趣,从而逐渐形成习惯。要让学生在整理书包习惯养成中寻找乐趣,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兴趣,如:从每节课课前谁最先放好书本,谁能迅速的拿出学习用品的比赛中激发兴趣。并且能体验到良好行为习惯带来成功的愉悦,他们比赛的过程是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因素(1)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服饰,必须具有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并且去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的每时每刻都能感受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逐渐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习惯。(2)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有自觉的行为习惯,要让其不自觉的做到学生的规范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去学习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培养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篇二:浅谈学生养成教育浅谈学生养成教育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使人获益终身;不良习惯,则像病患一样,使人受害终身。而今,大家都已意识到培养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而学生时代,应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面对国际竞争,更讲究公平公正,团结协作,既讲奉献又讲竞争规则,更加需要高素质高品格的复合型人才,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人际关系,单靠死啃书本,无法更好地顺应时代。因此,强化养成教育,迫在眉睫。所谓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以一定的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1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的关系。(1)教育中小学生要尊重人、关心人,要热情礼貌、平等待人。要同情和帮助有生理缺陷的人;不讽刺挖苦别人;不损伤别人的自尊心;更不要给别人起绰号等。(2)教育中小学生要尊敬、孝敬父母,耐心听取父母的教导,学会珍惜父母的劳动,在家里学会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正确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明确自己在家庭中应尽的义务。(3)教育中小学生要尊敬老师,自觉接受老师的教育和管理,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认真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对老师要有礼貌。(4)教育中小学生学会准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讲粗话,脏话,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2热爱劳动教育劳动是人的体力、智力和品德发展的源泉。在当前,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劳动不仅能促进中小学生机体的发育和体力的增强,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成果和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等思想品德,也是能陶冶净化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具体来说,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正规的、非正规的认知性和活动性课程,如植物课、栽培课,在学习必要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亲自动手从种子的培育到栽种一盆花,经过学生从松土、浇水、施肥一系列的劳动,亲自观察植物生长经过的劳动实践培育出一盆鲜花,来装点我们的校园,那将是一堂多么好的培养劳动乐趣的实践课啊!3遵纪守法的教育俗话说的好: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对中小学生及时进行遵守纪律和法治观念的教育,是使中小学生立规成习,养成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保证。教育学生懂得:只有今天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才能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4理想和志向教育理想志向既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动力,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方向,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动力,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航标。没有理想的人,谈不上什么素质。在进行理想与志向的教育中,要把理想志向教育与成才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教育结合起来,把远大理想与当前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树立为振兴中华而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念,为实现现代化而发奋学习的雄心壮志,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成才过程中的升学与就业、成功与失败、环境与毅力等关系,树立“行行出状元,好儿女志在四方”的观念,教育学生把自己造就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总之,对中小学生进行时间观念教育,懂得时间是限的,生命是宝贵的,从而珍惜时间。在青少年时期养成合理使用时间,珍惜时间的习惯。这为一个人日后事业取得成就准备了重要条件。篇三: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克东二中刘丹丹“养成教育”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位置。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经过反复练习、反复强化、长期积累而养成的定型行为,是一种心理需要。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发性,时间越久,习惯越难改变。因此,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那么,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的好习惯。“做人”要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要遵守规则、讲究效益、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习”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习惯呢?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做起。一、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习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范?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内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习惯上勤俭节约、乐于
本文标题:浅谈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89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