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6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四首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观沧海》一、常识填空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2、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总写全景的两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4、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诗的前八句描写观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秋风、洪波”写的是动景,“山岛、树木、百草”写的是静景。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2、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分析好在哪里?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像之景(或主观感受),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4.本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慷慨悲壮表达作者宽广的胸怀,和想要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次北固山下》一、常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2、《次北固山下》“次”意为,这首诗作者是王湾,是唐代诗人。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颈联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变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四、探究提高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①时序交替,触景伤情;②写景中蕴含哲理,旧事物中蕴含着新事物,表现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5、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6.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7.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D)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8、辨别下面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对偶)(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拟人)(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对偶)9、结合语境,品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江水上涨,水面开阔,一页小舟飞快前行的情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案: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答案: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4、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春末夏初季节的一种寂寞萧条气氛。体会到作者对故友贬谪遭遇的同情、无奈,以及思念之情。《天净沙秋思》一、填空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秋思之祖___”。2、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古道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人家_”。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断肠人在天涯。”3、前三句用九个偏正关系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冷寂、悲凉。4、《天净沙秋思》中点明季节的词是_枯藤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昏鸦。文中共写了十种..事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__思乡之情二、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是:断肠人在天涯。2、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最能表达天涯游子心境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本曲中描写苍凉萧瑟的秋景的两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四、探究提高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说明:“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通过秋景的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本文标题:2016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四首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91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