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两课时)
《观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课文描写了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课文思路清晰,语言形象、生动,在写法上很有特点,是学生学习阅读、习作的范例。第1自然段用简明扼要的一句话“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接着下面四段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介绍钱塘江大潮的。其中描写潮来时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处于初步的认识阶段,掌握和养成需要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学生大部分没见过钱塘江大潮的景象,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想象成画面,是难点,需要借助电教手段。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2.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体会潮来之时的壮丽景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教学准备课件,资料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2.大体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3.从对资料的介绍及诗句的描写中,激发阅读兴趣。教学过程一、吟诵古诗,引入情境。1.同学们,宋朝诗人在《十七日观潮》中写道: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钱塘江观潮。2.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并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3.学生观察思考。二、自主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2.小组之间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做到把字音读准确。3.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4.重点指导“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5.朗读全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三、自主默读,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用铅读笔做批注。四、展示资料,理清顺序。1.同学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各个小组展示交流,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做天下奇观?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2~5自然段按照什么顺序写的?3.小组交流。4.小组汇报,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顺序介绍钱塘江大潮的。其中描写潮来时按由远及近的顺序。五、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搜集有关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板书设计潮来前观潮{潮来时(远一近)潮来后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课文读流畅.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啊!这是涨潮的声音哇!这是大海的声音,好像隆隆的雷声。2.精读课文,研读重点语句,体会钱塘江大潮。(1)教师:让学生认真默读课文3~5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2)学生边默读,边做批注。(3)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4)全班汇报交流。(5)课件出示,并体会以下的内容: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重点体会:人声鼎沸风平浪静教师:风平浪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学生:江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教师:怎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像开了锅的水一样。②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教师引导重点体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描写了浪潮的形态。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学生:发挥想象,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学生:吃惊、惊喜③比较体会句子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教师引导: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小组讨论汇报(6)拓展延伸,播放今年观潮日录像教师: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教师:从录像上看,来钱塘江观潮的真是人山人海,有青年人,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学生自由说。(7)小结: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3.学生自学:潮来之前,过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教师引导:抓住重点词理解:“平静”“人山人海”“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二、扮演导游,拓展延伸。教师:为让更多的天下人领略钱江潮的“天下奇观”,请大家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介绍给更多的人。1.教师:放录像2.指导: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3.小组讨论介绍的顺序、要点、组织语言的方法,4.小组活动5.组长汇报,教师相机点拨,适时评价学生小结:刚才介绍太精彩了,相信定会有更多的人去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认识大千世界,感受大自然的奇观,认识大千世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板书设计观潮钱塘江大潮一天下奇观潮来前:江面上风平浪静越往东越宽闷雷滚动潮来时:声音——越来越大山崩地裂(从远到近)形态——一条白线——拉长景象一横贯江面白色城墙齐头并进飞奔而来潮来后:余波平静涨水
本文标题: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两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916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