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修身”放于首位,可见其重要性。“如何立身做人”是自呱呱坠地便追随人一生的课题。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教改以来,“素质教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在开始注重培养孩子能力的同时,是否也应该给“心理素质教育”呢?据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调查:全国4——16岁少儿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3.91%;北京、上海近40%的中学生心理素质处于不及格水平,优良率仅为8.2%。由此可见,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而完成这一任务的主力军应该主要由班主任来承担,因为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最易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活动,也是最有利于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一代新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生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发展,而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主要管理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着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班主任有许多接触、观察学生的机会,这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利条。那么我们应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一、加强自身修养班主任是一个特殊的岗位,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第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有积极、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第二,要努力形成温文尔雅、言行一致的形象,为健全学生良好的人格起好榜样作用;第三,要学习先进的教育艺术,不再以分数、升学率论成败,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不断积累班级管理经验,要跟学生交朋友,平等对待他们,即使他们犯错,也要多给他们机会,多启发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二、全面了解学生班主任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班主任要了解班情,对班级学生的思想倾向、家庭状况等应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了解学生个体,主要包括他们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成长经历等。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和出发点,是班主任因材施教的主要依据。班主任常用的了解手段和途径有:如研究学生的档案材料、书面材料(作文、日记、艺术作品等),还可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谈话或咨询、活动组织、调查访问、QQ、周记、信箱等途径获得。三、构建和谐环境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行为习惯的形成都会受到他们长期生活和学习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因此,班主任老师要精心构建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班级环境。1.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我们首先应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师道观,从尊重学生出发,将学生当成自己平等的朋友,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处境去感受学生的心态,了解他们的心声。让学生从心理上、感情上接纳自己,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你产生信任,愿意和你沟通、交心,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健康的班级氛围集体中健康的舆论能扶正压邪,鼓舞人心,我们首先应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风,使之形成一个健康的舆论。让学生在班级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角色地位,让他们处处都能感到温暖并处于一个愉悦的心境中。在这种宽松友善的个性发展空间中,学生定能逐渐形成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也能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班主任可利用环境的布置,如教室卫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励志标语、黑板报、学习园地、知识竞赛等形式,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由于这些形式具有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强的特点,因此最适宜于各班级运用,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和富有成效的好办法。3.民主的课堂环境民主的课堂环境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努力构建一个和谐、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教师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让更多的学生分享更多的成功喜悦。我认为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最佳途径,通过课堂教学,可以比较系统地进行心理科学知识教学,开展心理保健,进行行为训练等。这样,将更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到学生中去。四、主题班会是主要途径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特点,应定期举办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或团体辅导活动,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讨论、游戏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比如“天生我才必有用(自信心训练)”“笑傲挫折(抗压、抗挫折训练)”“运筹帷幄”(考试前心理调适)等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启迪,消除困惑。从而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强烈愿望,逐渐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金钥匙”,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活动中,主要由学生自己来主持,班主任只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也可适时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使学生畅所欲言、互相帮助,解决心理问题。班会活动的安排如下:(1)向学生匿名简介一周以来“烦恼回收站”的情况(5分钟);(2)学生完成“你了解自己吗?”的下列小测试,不要求署名,并及时告之结果(15分钟);(3)根据(1)的情况,针对学习、人际交往、情感需求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5分钟);(4)小游戏,培养学生团体及协作精神,活跃气氛(5分钟)。(课后通过整理测试问卷发现:学生非常容易出现认知与行为脱节的现象,这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论证了心理学的理论,从而提醒我们在巩固认知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培养出知行一致的学生来。)此外,班主任还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游戏、猜谜、讲故事、小品表演、文体活动等,使学生在班队活动中充分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等精神,从中有所领悟,受到启发。当然,要注意的是,心理活动的开展尽量与其它活动结合起来,不要使活动成为一种新的课业负担。五、心理训练是重要保证班主任可指导设计一定的活动情境,针对一个心理问题,采用调查、访问、换位思考、周记等不同形式让学生自觉打开内心世界,自己调整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比如情感等隐私方面,困扰着不少同学。六、家校联手是重要补充要使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然而现实中有一部分家长不懂教育艺术,违背学生成长规律,动辄对他们呵斥,甚至打骂。对那些承受着升学、就业等重重压力的毕业班学生,危害很大。因此班主任要经常利用家长会或家访等机会,和家长沟通,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家长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教育孩子,言传身教,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积极配合,最终达到中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一般来说,家庭是学生心理最容易暴露的场所。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条件。但不少父母缺乏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或观念不明确,也缺乏必要的教育艺术。在整理上面提到的测试问卷还发现:家庭对学生的影响足以与学校“分庭抗礼”。因此,班主任应与家长经常沟通,并给家长提供一定的帮助。七、加强心理咨询与个别谈话班主任应该多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困惑给予指导——加强与学生的一对一沟通、个别谈话。要注意的是:多倾听学生的诉说,不要过多地催促或者插话,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老师并不重视我的感受,也不重视我本人”的想法,从而失去了解学生的良机。在谈话时,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遇到了挫折与困难,会垂头丧气,有时可能还会伤心哭泣,教师很自然的反应便是劝慰和同情,设身处地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不要以自己为参照标准去评判学生的是非得失。班主任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处境表示关切和支持,要挖掘其长处、优点予以肯定,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还可以给予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主动寻找自我解脱的良策。八、利用各科进行渗透中学各科教学中,都包含了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而班主任一般都担任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可以紧密结合教材,随机向学生渗透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经常性的潜移默化,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教材,可教育学生:对待困难挫折,甚至是误解,与其灰心丧气、抱怨难过,不如坚强面对,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试想,在不增加课业负担的情况下,班主任既带领学生获取了学科知识,又培养队员们奋发向上、自信自强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并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九、建立沟通渠道加强教育在班中一角,建立“知心信箱”,学生书面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均可投入信箱,然后由班主任作出解释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此类活动中,可能大量涉及学生的“隐私”,因此班主任特别要注意坚持为学生保密。同时也可允许学生以书面不署名的形式提出心理健康问题,以便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我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其中个别辅导以“烦恼回收站”为名,鼓励学生倾诉烦恼,发现问题,提供帮助,共同商量解决。笔者将“回收站”的烦恼整理归纳后,发现:在接受辅导的14名学生中,为学生成绩不好担忧的有4名,占28%,其中2名作业问题比较突出;为处理不好人际交往关系而不安的有7人,占50%,有4人;1人为长得不高而烦恼,占7%;1人为上课管不住自己而烦恼,占7%;1人为无法面对挫折而烦恼。由此可见,初中学生中,对情感交流需求较大。他们渴望有朋友,有人来倾听他们的心声。这对我们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一定的参考。班主任要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还必须要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如下原则。1、信赖性原则:班主任应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持信任、乐观态度,相信学生能够战胜自我。让学生“自我发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能力。2、鼓励性原则:班主任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鼓励学生自己判断个人行为表现。让学生“自我评价”——相信自己、正确评价自己。3、教育性原则:班主任态度要温和友善,但同时适当也要给予严格限制。让学生“自我调控”——克服困难、取长补短、保持良好心态。4、成功感原则:班主任要为学生创设多方面的成功机会,从而使学生有更大的动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自我发展——挖掘潜能、塑造良好个性。5、保密性原则:这尤其是对个别教育而言,学生的某些情况未经其本人同意,不能向他人披漏,所作的记录资料不得让他人翻阅(特殊人员除外)。6、主体性原则: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的个人尊严和权利。例如,尊重他们对教育活动的看法和建议,不随意干涉他们的兴趣爱好和课余生活,未经学生本人可许,不得以任何借口查阅学生的日记和私人信件。严禁使用讽刺、挖苦、辱骂和体罚等粗暴的教育方法等等。当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主力军的班主任,自己也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心理品质的修养,民主、公正、平等、友善,有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同时也要加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理论与知识技能,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我相信,只要班主任凭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热爱的精神,定会做好这项工作,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争取全面发展,只有这样你才是一个学生喜爱的班主任,你的工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参考书目《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案例荟萃》主编徐文高少年儿童出版社
本文标题:《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946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