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本章内容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1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2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3第一节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一、应激的概念二、唤醒的概念三、焦虑的概念应激(stress)•是个体所感知的环境要求与其所认为的自我能力间出现不平衡时产生的一种身心反应。•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变化的过程称之为应激,又称为紧张。•应激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唤醒(arousal)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唤醒对维持与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保持觉醒状态有主要作用,它为注意的保持与集中以及意识状态提供能量。每个人的唤醒水平总在从深睡到高度兴奋这条连续线上变化。唤醒水平连续线示意图当唤醒超过一定程度达到过高水平时,人们会体验到不快的情绪反应和与之相伴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此类适应不良的状况常被称为“压力”或“状态焦虑”。唤醒水平的变化与刺激的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与刺激的性质之间的相关性较小。焦虑(anxiety)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特质焦虑: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状态焦虑: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特质焦虑&状态焦虑1中枢神经系统(脑电图)自主神经系统(心率、血压)2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素3单维测定(状态-特质焦虑)(躯体知觉问卷)(运动竞赛焦虑)多维测定(认知-躯体焦虑)(竞赛状态焦虑)(运动焦虑量表)焦虑水平的测定生理学评定法生物化学评定量表评定法第二节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一、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二、四种理论学说一、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首先,具有不同运动技能、体能状况和经验的个体参与到各不同的运动情境中去,此时的任务难度和对个人的重要程度与主观认知评价之间的适当性成为是否产生焦虑的第一步。其次,不适当的认知评价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情绪和生理方面的变化从而影响运动表现,如果不能很好地应对这些情绪和生理上的变化,势必使主观认知评价进一步恶化。最后,运动表现作为一种行为结果信息反馈给认知评价过程,实现对唤醒水平的调节(案例解析)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体育运动参与者体育运动情境运动表现认知评价情绪、生理反应对任务要求对自身能力对可能的结果对结果的含义对身体的反应任务难度任务要求运动技能体能状况个人经验心率肌肉紧张度脑电波皮肤电位影响唤醒水平和运动表现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二、四种理论学说(一)驱力理论(二)倒U形假说(三)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四)多维焦虑理论(一)驱力理论经Spence修订并定型的驱力理论认为,运动表现(P)是习惯(H)与驱力(D)的乘积,即P=H×D。“习惯”指完成运动技能时个体所处的运动技能掌握阶段,或表达正确动作、错误动作的比例优势。[范例]一个篮球初学者在罚球线后的投篮命中率是10投3中,即失误的比例达到70%,表现出了错误或不熟练还占有优势地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给予练习者更大的压力,驱力理论的预见是他的命中率将降得更低。反之,一个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在同样情况下的投篮命中率是10投8中,显然能够正确完成动作技能属于他的优势反应,此时如提高运动员的唤醒水平,他的命中率将会得到提高。驱力理论提示:在技能学习的初期阶段应尽量消除不必要的压力,使学生或运动员在比较低的唤醒水平条件下进行练习,以降低错误动作的优势反应。而在学习的后期可以通过提高唤醒水平来提高正确动作的优势反应,以达到加快学习速度的目的。驱力理论对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预测驱力理论没有考虑运动者的个性、运动项目、环境等因素,是该理论的不合理性。以驱力理论来预测需要极高体能、努力和坚持性的运动表现尚有效度,但对需要协调配合、控制复杂和协调性极强的运动表现进行解释就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二)倒U形假说倒U形假说是一个人们在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研究中讨论得最多的理论。这一理论来自最初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体育运动情境中,必须结合不同运动项目技能的复杂程度、参与者的个人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倒U形假说,更有效地预测和解释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的关系。运动技能越复杂,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相对越低。不同个体对于同一项运动表现的最佳唤醒水平的要求不同(三)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苏联学者Hanin(1989)提出最佳功能区的概念,2002年又引入了“个人”一词后形成了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是指运动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理论上的最佳机能区段,当唤醒水平处于这一区段内时,运动员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最佳运动表现。最佳功能区认为不同运动员应该存在各自不同的最佳功能区域,即运动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竞技水平的唤醒程度。主要观点个人最佳功能区被界定为一个情绪强度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中个体获得最佳表演的可能性比获得非最佳表演的可能性要高。Hanin在研究过程中尝试了用量表测得的情绪强度去评估其最佳和非最佳表演的可能性,将运动员的情绪归纳为:在个人最佳功能区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赛前进入最佳赛前心理状态,改善竞赛表现。研究的重点在模型的理论阐述方面,个人最佳功能区的应用研究势在必行。个人最佳功能区可以从生理、行为和认知三个反应维度上对其做出评价。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重视多维的这个新的观点。发展方向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或唤醒状态的情绪体验,是直接由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所引起的焦虑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观上所认知到对某种危险或威胁情境的担忧。它是由对自己能力的消极评价或对比赛结果(成绩)的消极期望引起的焦虑。在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Martens于1982年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四)多维焦虑理论根据三个方面各自的性质以及各自随时间变化的模式,该理论对每一个方面与操作活动的关系做出了不同的解释:第三节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环境因素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个体因素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环境因素比赛的重要程度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比赛的重要程度通常,参加越是大规模的比赛,对于运动员来说就越重要,所引起的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水平也就会越高。同时,还与比赛规模的大小、比赛等级的高低、参赛队伍的范围和数量、同场竞技运动选手的多寡等要素有关。此外,主场与客场、预赛和决赛、积分和排名、观众的多少及支持度、媒体的报道力度等,也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运动员对体育比赛重要性的主观评价。有时,看似规模很小的竞技活动,对某些人来说因为特定的原因,也可能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例如,决定首发阵容名单的测验赛、有重要人物在场的表演赛、为出席重大竞技活动而组织的队内选拔赛等。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从胜负的角度来看,竞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既是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其主要魅力之所在。然而,面对这种不可预测的结果,人们往往是束手无策的。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个体因素在体育运动情境中,个体对于竞技比赛或其它活动任务的重要性和结果不确定性的感受是不同的。即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有的人可能会认为某场比赛非常重要,比赛的结果完全不可预测,有的人则不然。个体之间在这些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变化的方向和强度发生相应的改变。Scanlan(1986)认为,与升高状态焦虑水平有关的个性特征方面的因素有两种,它们是高特质焦虑和低自尊。特质焦虑特质焦虑作为一种个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将竞争和社会评价看作更具威胁性或不具威胁性。相对于低特质焦虑的个体,高特质焦虑的人倾向于把竞争看作具有更大潜在威胁,对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更为敏感,更容易导致赛前状态焦虑水平的激增。自尊自尊也与对威胁的知觉和产生相对应的状态焦虑变化有关。与自尊水平相对较高的运动员相比,低自尊的运动员往往有着更低的自信、较少的经验和更高的状态焦虑。因此,通过有效的途径改善运动员的自信,对于降低运动员的的状态焦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注重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时,会比只注重个别因素更能预测赛前状态焦虑辨别状态焦虑如果你能熟悉状态焦虑升高时的一些迹象或症状,你就能更加精确地判断一个人的焦虑水平;*发冷、手心发汗*尿频*眼神呆滞*负面的自我谈话*感到恶心*头痛*口干舌燥*不断的生病*失眠*无法专注*只有在非竞赛情景表现较佳*肌肉僵硬虽然没有特定数目或组合的症状能描述出状态焦虑的特质,但是那些经历过高状态焦虑的人经常会出现许多上述的症状,而最关键的是能看出这些症状在焦虑和非焦虑情景间的变化情形。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或体验呢?自己给自己分析一下本章小结1、应激、焦虑、唤醒的概念。2、体育活动中焦虑/唤醒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3、倒U型假设、个人最佳功能区及多维焦虑理论的观点及其运用。4、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因素。课下作业学后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焦虑与运动表现的一种理论,谈谈自己的理解。预习预习并查阅有关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陈述一种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在体育中的运用。结束谢谢
本文标题:第六章--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962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