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诸子百家-最终整理版
Page1概要•诸子百家•时代背景•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兵家•诸家比较•先秦-西汉儒学•“诸子”,当时的思想家,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告子、杨子、公孙龙子、孙武、孙膑、张仪、苏秦、田骈、慎子、尹文、邹衍、晏子、吕不韦、管子、鬼谷子等。•“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三教九流•司马谈《论六家宗旨》;•刘歆《七略》诸子百家时代背景•西周(前1046-前770)•东周(前770-前256)西周东周文王灭殷前1046幽王平王前770秦王灭周前256幽王平王前770春秋战国三家分晋前476统一六国前221•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文明的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产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古印度诞生了“吠陀文献”与“佛经”;古希腊诞生了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等哲人的著作;中东地区诞生了《旧约全书》;中国诞生了《诗》、《书》、《礼》、《易》、《春秋》等具有“元典”意义的文本。约前565年-前485年前551年-前479年约前571?-前471?春秋(前770-前476)前469年-前399年约前468年?-前376年?前427年-前347年前384年-前322年前372年-前289年前369年-前286年前313年-前238年前259年-前210年前281?-前233年战国(前475-前221)前6年/4年-约29年/30年德国《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的作者卡尔·雅斯贝尔斯说:公元前600-公元前300年是文化的轴心时代。释迦牟尼孔子老子苏格拉底墨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孟子庄子荀子秦始皇嬴政韩非耶稣荀子墨子韩非子孙膑墨家法家兵家孔子老子庄子道家孟子儒家诸子百家——不同阶层的政治理想1、儒家:“王者之师”的秩序追求2、道家:浓厚的哲学色彩与乱世下的隐遁3、法家:新贵族的政治蓝图4、墨家:小生产者的太平理想(没落贵族)(新兴地主阶级)(小生产者)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社会大变革。①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多种经济基础并存。②政治状况:奴隶制渐崩,封建制渐成。③阶级基础:结构、关系复杂。④社会环境:诸侯割据称雄,统治者不可能推行封建文化专制,各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⑤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竞相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对后世影响最大)孔子孟子Page11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思想教育Page12Page13仁,基本涵义有二:1.“克己复礼曰仁”2.“仁者爱人”礼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属于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的规定。礼是治理和安定国家,巩固国家的制度和维护社会所需要的秩序。二是礼仪上的规定,就是有关朝廷的祭祀、出征;日常的婚丧喜庆,待人接物,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礼仪规定,这叫“仪”。这里的“仪”实际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Page14“仁”“礼”“仁者爱人”道德、修养“克己复礼”规范、准则内在自觉自律外在约束他律仁与礼的关系?Page15教育对象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当仁不让于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Page16《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有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即使今天处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论语》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孟子的民权与革命思想“人性本善”----民贵君轻----仁政--------------------------为人君者若不行仁政“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齐湣王:处胜人之势,行胜人之道•秦,赵,楚春申兰陵令•儒法: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唯物主义: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认识论: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韩非,李斯•性善/恶论?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生卒年不详,他的学术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38年。著作保存在《荀子》中。道家1、道家创始人是老子,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2、老子的思想有:朴素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3、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Page20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生卒年不详,大约与孔子同时代,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任东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官吏。Page21老子的重要思想:“无为”“无为”思想是由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诸侯混乱,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造成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形下,老子提出了无为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而治”。他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Page22无为而治:“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家: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宋国(今河南商丘)人。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黄老:道家学派的一个分支,产生于战国中期,流行于韩赵齐等国,盛行于西汉初期。它假托黄帝的名义,吸收老子哲学中的“虚静”,“物极必反”等思想加以改造而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黄帝四经》是其代表经典。•从思想来源看:以早期道家理论为基础,兼采法、儒、墨、阴阳等家的思想。•从内容看: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汉初盛行(直到汉武帝):1.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2.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3.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适应了汉初的休养生息的政策的需要。轻徭薄赋、无为而治汉武帝废除:地方势力的发展,严重地威胁了西汉的中央集权道家:黄老Page25墨子,出生日期:约前468逝世日期:约前376;名翟(dí),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Page26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以利人为义: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反之杨朱)十大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有严密组织纪律的团体。他们的领袖称为“巨子”。第一任巨子是墨子,后来的“巨子”有孟胜、田襄子、腹等腹杀其子墨子“兼相爱、交相利”(兼爱)主张非攻尚贤节俭特点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核心思想墨家的科学主义法家——法术势•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法•申不害(约公元前385~前337)-术•慎到(约公元前395~约前315),-势•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著作是《韩非子》。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依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中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派主要代表。“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无一不可,皆帝王之具也”——《韩非子》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势法术•主张变法: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主张遵循客观规律•性恶论,趋利避害: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口吃,擅写•耕站以富国强兵•李斯,嬴政法家的历史地位:•帮助秦国统一天下:变法,耕站,中央集权。•法家学派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完成的制度变革,确立了此后两千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直到近代以前再也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官僚制和郡县制从此以后成为我国古代两千多年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小案例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①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守株待兔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兵家——孙膑1、兵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时期的孙膑,他的著作是《孙膑兵法》。2主要思想:以寡击众,以弱胜强.战争观:重战、慎战、备战思想,强调战争胜负关系社稷安危。主张变法革新,发展经济,提高生产,以此建设强大的军队,夺取战争的胜利,促进统一的事业。提出一系列克敌制胜的原则。孙膑(?----前316年),其本名孙伯灵,是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传为著名军事理论家孙武后人,著述有《孙膑兵法》,指挥著名战役有“马陵之战”等。其故居已经修缮一新。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简介:名家注重辩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学。名家与各家不同之处,正是在于“正名实”的方法。他们主要是以逻辑原理来分析事物,而辩的内容,又多半是与政治实务无关的哲学问题。因此,名家的理论在中国五千年来的学术沿传里,一直被冠上一个“诡辩”的恶名。名家的没落,除了因为不受上位者的支持之外,也因为弟子们并无能出前人的创新主张。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邹衍《礼记.月令》《管子》简介: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吕不韦《吕氏春秋》简介:严格说来,“杂家”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自从《汉书.艺文志》第一次把“吕氏春秋”归入“杂家”之后,这个学派才正式被定名。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家都有自己的对策与治国主张。为了打败其他流派,各学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学说,或以攻诘对方,或以补自己学说的缺陷。然而,任何一个流派也都有其特色与长处,而“杂家”便是充分的利用这个特点,博采众议,成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却又切实可行的治国方针。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鬼谷子、苏秦、张仪《鬼谷子》《十六家百七篇》《战国策》简介:纵横家
本文标题:诸子百家-最终整理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4969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