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们已经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并知道消费者行为和需求以及需求曲线的关系,但我们还需要来了解供给和供给曲线的决定问题。导学当你来到一个超级市场,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你是否想过:1、这些商品是谁生产出来的?2、它们为什么去生产这些商品?3、它们生产了多少数量的这些商品,为什么生产这些数量,而不是更多或更少?厂商1.厂商(企业)的本质厂商(企业)的本质。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为降低交易成本而对市场的一种替代。交易成本:围绕着交易所产生的成本。签约时面临的偶然因素所带来的损失。这些偶然因素太多而无法写进契约。签约、监督和执行契约的成本。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较高,企业可使市场交易内部化。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更小,即企业有着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某些交易必须在市场上完成,因为交易成本更小。不完全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成本市场与企业的并存2.市场和企业的比较市场的优势:企业的优势:(1)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2)提供中间产品的单个供应商面临着众多的厂商需求者,因而销售额比较稳定。(3)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迫使供应商努力降低成本。(1)厂商自己生产部分中间产品,降低部分交易成本。(2)某些特殊的专门化设备,必须在内部专门生产。(3)厂商长期雇佣专业人员比从市场上购买相应的产品或服务更有利。3.企业内部特有的交易成本具体:(1)企业内部的多种契约、监督和激励。其运行需要成本。(2)企业规模过大导致信息传导过程中的缺损。(3)隐瞒信息、制造虚假和传递错误信息。企业内部特有的交易成本产生原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企业的扩张是有限的。企业扩张的界限:内部交易成本=市场交易成本本章关于厂商的基本假设——利润最大化厂商的目标:利润最大化。条件要求:完全信息。其他可能存在的目标:销售收入最大化或市场销售份额最大化。原因:信息是不完全的,厂商面临的需求可能是不确定的。今后讨论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假设: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利润=收益-成本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一、生产理论二、成本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经济学上短期与长期;了解经济学有关成本的几个概念;理解厂商生产的两个规律;掌握厂商长期和短期生产决策方法一、生产理论1.生产函数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等投入存在着一定依存关系。Q=f(L、K、N、E)---生产函数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简化为:Q=f(L、K)研究生产函数一般都以特定时期和既定生产技术水平作为前提条件;这些因素发生变动,形成新的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理解形式即可)(C-D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1982年根据历史统计资料提出的。A为规模参数,A0,a表示劳动贡献在总产中所占份额(0a1),1-a表示资本贡献在总产中所占份额1KALQKALQ资本不变,劳动单独增加1%,产量将增加1%的3/4,即0.75%;劳动不变,资本增加1%,产量将增加1%的1/4,即0.25%。劳动和资本对总量的贡献比例为3:1。2长期和短期会计短期和长期的划分是基于年份的长短经济长期和短期的划分是基于生产要素或生产规模是否可调整固定要素和可变要素固定要素短期内无法调整的生产要素。不管产量如何变动,其投入保持不变以超级市场为例不管超市每天接待1个顾客还是1000个顾客,它投入的总是整个开放的店面,这是它的固定投入,短期内难以进行调整可变要素短期内可进行调整的生产要素其投入随着产量而发生变动超市的柜台收银员的数量则可更加顾客的人数进行调整,因此收银员属于可变投入,短期内也可以进行调整。3.短期生产分析——一种生产要素的连续合理投入总产量TP(totalproduct):投入一定量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averageproduct):平均每单位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如劳动力L)AP=TP/L边际产量MP(marginalproduct):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如劳动力L)MP=TP/L几个基本概念举例:连续劳动投入LKLfQ,劳动量L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平均产量AP00001666213.57.56.753217.574287753466.863846.373805.4837-14.6都是先递增后递减边际收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技术和其他要素不变,连续增加一种要素,小于某一数值时,边际产量递增;继续增加超过某一值时,边际产量会递减。短期生产的基本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因: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在数量上,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开始:可变要素小于最佳配合比例。随着投入量渐增,越来越接近最佳配合比例,边际产量呈递增趋势。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投入,边际产量呈递减趋势。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第一,技术水平不变;第二,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可变技术系数);第三,并非一增加要素投入就会出现递减,只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第四,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相同。先投入和后投入的没有区别,只是量的变化。例证:【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1958年大跃进中,不少地方盲目推行水稻密植,结果引起减产。6.MP、AP和TP关系MP与TP之间关系:MP0,TP↑MP=0,TP最大MP0,TP↓MP与AP之间关系:当MPAP,AP↑当MPAP,AP↓MP=AP,AP最高,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如果连续增加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相交QLTPAPEL2GMPOL3L1FAB练习:错误的一种说法是:(1)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是减少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2)A.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均呈先增后递减的趋势B.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会下降C.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最大D.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上E.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交于边际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上单一要素连续投入的三个生产阶段第一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增,生产规模效益的表现;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3阶段有点区别:MP和AP最高点L不足K不足第二个阶段平均产出递减,总产出增速放慢;第三个阶段边际产出为负,总产出绝对下降。合理区域QLTPAPEL2ⅠⅡⅢGMPOL3L1FAB4、两种要素连续同比例增加投入(长期生产分析)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长期中,所有的要素都是可变的。通常以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来研究长期生产问题。Q=f(L、K)长期分析之中,短期分析中的概念显然不再合适?那么该如何来分析企业的决策行为——利润最大化决策行为?两种可变投入下,如何使要素投入量达到最优组合,利润最大化决策可以转化成两种具体的决策:一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或一定成本时的产量最大?2.等产量线(1)等产量线:表示两种生产要素L、K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的比较?KLQ线上任何一点,L、K组合不同,但产量却相同。0,QKLfQ(2)等产量线的特征。A.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B.凸向原点。KLQ无数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否则与定义相矛盾。不同曲线代表不同产量。离原点越远代表产量越高高位等产量线的要素组合量大。C.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表明:实现同样产量,增加一种要素,必须减少另一种。(4)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边际技术替代率:产量不变,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所需要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LKMRTSLK式中加负号是为了使MRTS为正值,以便于比较。如果要素投入量的变化量为无穷小:dLdKLKMRTSLK0lim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产量曲线该点斜率的绝对值。MarginalRateofTechnicalSubstitution边际技术替代率与边际产量的关系边际技术替代率(绝对值)=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MRTSLk=MPL/MPK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产量不变,一种要素不断增加,每一单位这种要素所能代替的另一要素的数量递减。PLL2K1K2abcdK3L3L1L4K4O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由a点按顺序移动到b、c和d点的过程中,劳动投入等量的由L1增加到L2、L3和L4。即:L2-L1=L3-L2=L4-L3,相应的资本投入的减少量为K1K2K2K3K3K4。3、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等成本线:成本与要素价格既定,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要素数量(K,L)最大组合的线。KL300600O注:与消费预算线比较既定成本支出为C,劳动L价格=工资率w资本K价格=利息率r等成本线特征:(1)每一点的两种要素组合不同,但支出相等。(2)向右下方倾斜,两种要素在数量上是替代关系。(3)因成本或要素价格变化而移动。4、生产者均衡——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生产者均衡: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于一点,实现要素最适组合。注:与消费者均衡的效用最大化比较。既定成本下最大产量的要素最佳组合KLQ2EQ3Q1MNBACD在E点,两线斜率相等:rwMRTSLK或者MPL/w=MPK/rKLQ2EMNBACD产量既定,成本最小成本既定,产量最大产量既定,成本最小5.生产扩展线Expansionpath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合点;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得出生产扩展线。扩展线:要素价格、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所引起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移动的轨迹。LK等斜线:一组等产量曲线上,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扩展线一定是等斜线起初,产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随生产规模扩大,超过一定限度,产量增加将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减少。6、规模报酬规模报酬:其他条件不变,各种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即生产规模扩大,所引起产量变动的情况。与一种生产要素的连续投入比较具体见(1)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比例规模(要素)增加比例。Q=100Q=300284Q=2006LOKR2468规模报酬递增劳动和资本扩大一个很小的倍数就可以导致产出扩大很大倍数。投入为两个单位时,产出为100个单位,但生产200单位产量所需的劳动和资本投入分别小于4个单位。是一种规模经济(2)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比例=规模(要素)增加比例。Q=100Q=200Q=30028462468LOKR规模报酬不变劳动和资本投入分别为2个单位时,产出为100个单位;劳动和资本分别为4个单位时,产出为200个单位。(3)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比例规模(要素)增加比例。LOKR2468Q=3002864Q=200Q=100规模报酬递减劳动与资本扩大一个很大的倍数,而产出只扩大很小的倍数。是一种规模不经济劳动与资本投入为2单位时,产出为100单位;当劳动与资本分别投入为4单位时,产出低于200单位,投入是原来的两倍,但产出却不及原来的两倍。适度规模的原则适度规模:两种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根据经验判断:企业规模应该最大的行业是?服装业·钢铁业·饮食业确定适度规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行业技术特点。需投资量大的行业,适度规模大。(2)市场条件。生产市场需求量大,而且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厂商,适度规模也应该大。二、成本理论上大学是要花钱的,也就是有成本的。根据目前的状况,每位大学生三到四年中学费、书本费等各种支出约为3到4万元。这些钱是要实实在在支出的,称为会计成本。然而,上大学的代价不仅如此。为了上大学,要放弃工作的机会。因放弃工作而放弃的工资收入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例如,一个人不上大学而去工作,每年可得到1万元,四年的机会成本就是4万元。上大
本文标题:生产与成本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00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