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专题0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考点0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2018年11月浙江选考)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的观点,依旧未把毒品本身当作问题的关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不应忘记,近代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发生在A.1840年、1856年B.1840年、1883年C.1860年、1894年D.1860年、1900年【答案】A【解析】根据“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是指两次鸦片战争,故A项的时间正确;1883年中法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与鸦片无关,排除BCD三项。2.(2018年4月浙江选考)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领事裁判权B.开放通商口岸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答案】A【解析】题干大概意思是说,这个不平等条约里面规定,如果法国在五个通商口岸出现纠纷,应该交给法国官员办理,法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争执,中国官员不必过问,这应指的是领事裁判权,故选A;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3.(2016年4月浙江选考)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该不平等条约是A.《辛丑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胶澳租界条约》【答案】C【解析】题干中提到的“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和割香港岛相关内容,《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开放通商口岸和各地的内容,故A项错误;《马关条约》开放的口岸是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12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五个通商口岸,并割香港岛予英国,与题干相符,故C项正确;《胶澳租界条约》是中国与德国签的,与材料“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不符,故D项错误。4.(2018年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自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基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进步人士倡导体制重组;激进人士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的历史动因。【答案】(1)事件:中日甲午战争。动因:洋务运动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剧。【解析】(1)第一小问历史事件,材料“1894年的那场大败”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第二小问动因,“激进的改革”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产生的历史动因包括: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不变革政治制度不能实现救亡图存。考点0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2019年4月浙江选考)在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甲午战争后,大陆和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的重要人物是①邱逢甲②徐骧③刘永福④丁日昌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邱逢甲、徐骧、刘永福是反割台斗争中的重要人物,①②③正确,A项排除,C项符合题意。丁日昌是黄海海战中的代表人物,④错误,B、D项排除。12考点03伟大的抗日战争1.(2019年4月浙江选考)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亲历者感慨地说:“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这场“仗”指的是A.太原会战B.百团大战C.枣宜会战D.台儿庄战役【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战役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根据材料关键词“鲁南”可判断出是台儿庄战役,D项符合题意。太原会战地点在山西太原,A项排除。百团大战的地点在华北地区,B项排除。枣宜会战地点在湖北的枣阳和宜昌,C项排除。2.(2018年11月浙江选考)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早在1937年8月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所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使“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次会议是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中共七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37年8月”,“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可以判断这次会议是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故C项正确;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时间是1935年;中共七大时间是1945年。排除A、B、D三项。3.(2018年4月浙江选考)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12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答案】C【解析】根据“1935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有所谓自治运动”“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华北事变,背景是日本策动华北自治,企图分裂中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故C正确;1937年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A错误;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工、农、兵、学、商各界”,排除D。4.(2017年4月浙江选考)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耳!……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答案】A【解析】由材料“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这一信息可知,该战役的发生地在上海及其附近,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淞沪会战,故A项符合题意。5.(2016年10月浙江选考)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这次“胜利”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枣宜会战【答案】B【解析】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但最终失败了,故A项错误;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故B项正确;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不是第一次胜利,故C项错误;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不是第一次胜利,故D项错误。6.(2016年4月浙江选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史实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证说明,需要从下列哪几个方面着手①中国在抗战中付出的民族牺牲②中国战场对欧洲战场的战略支援12③中国战区牵制日本军力的占比④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巨大贡献,故①正确;中国战场牵制大部日军,挡住日军北上南进的步伐,破坏日与德意法西斯战场配合的计划,就这而言,中国战场对欧洲战场取到战略支援作用,故②正确;据所学知识,近一半(1942—1945年平均数)的日本陆军身陷中国战区,故③正确;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不能作为中国人民抗战的史证,故④与题意不符;选择A项符合题意。
本文标题:专题0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四年(2016-2019)浙江高考选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011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