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渡汉江——宋之问作者介绍宋之问(656—712),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时称“三绝”。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沈佺(quán)期齐名,并称“沈宋”。有《宋之问集》。特点:对待政治趋炎附势写作背景宋之问媚附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武氏去世后,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泷州在岭南,唐时,属于极为边远的地区,贬往那里的官员因不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往往不能生还。神龙元年(705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写下了此诗。原文: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释:⑴汉江:汉水。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⑵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书:信。⑶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译文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有人评价此诗前两句中“断”、“复”两字,似不着力,却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说明,这两字有怎样的意味?被贬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一个“断”字将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再现出来。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一个“复”字又将作者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精神痛苦表现出来。后两句,按常情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行人”,作者笔下所写却与常情相悖,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理解。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日夜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担心越近家乡的时候,越加强烈。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通过这两句诗,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时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本文标题:渡汉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026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