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长度单位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长度单位作者姓名张素华所属单位瑞安市上望第二小学联系地址瑞安市上望街道沥北路88号联系电话13676449784电子邮箱527288395@qq.com邮政编码325300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思想品德音乐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美术生物科学√数学外语+历史社区服务体育物理地理+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所需时间4课时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长短、高矮,会用直接和间接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但都不是从量化的角度比较。如这个东西长多少,这个东西比那个东西长多少并不知道。本单元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从量化的角度进行比较。作为认识长度单位的起始阶段,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三年级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搭桥铺路。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统一长度单位。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的必要性,知道统一长度的作用。专题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学习了统一长度单位,从而引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专题三,认识线段。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同学生一起经历这样的学习历程:学习概念—自由测量—在测量中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学习统一的度量单位—用同一的度量单位测量线段的长度,在度量与比较的思想方法上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1、结合古今中外有关量与计量制度演变的资料,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视角下来审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表象。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应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一.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阶段目标(一至三年级)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1.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发展数感。2.在讨论简单物体的性质、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4.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与他人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问题解决1.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事物中存在的简单数学规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询“为什么”的习惯。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为什么测量同一物体,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2.1厘米有多长?3.想象一下1米有多长?4.线段应该是怎样的呢?专题划分专题1:统一长度单位专题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专题3: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专题一统一长度单位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统一长度单位:在引出长度单位之前,要让学生感受统一长度单位尤为必要。不同的物体作为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得到的结果不同,到底物体的长度是多少,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寻求一个统一的标准。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感受长度单位的统一。教材中给出两种情况:一种是虽然测量的是统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二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的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结果可能相同。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统一长度单位。本专题学习成果(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成果)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3.在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本专题问题设计为什么测量同一物体,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1.说一说你选用的是什么,量出的结果是怎样的?2.听乐他们的汇报,你发现了什么?3.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4.要得到相同的结果,我们应该怎样做?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常规资源小学数学教材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他学具,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学习活动设计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3、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3、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测物体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四、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教学评价1.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3.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专题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所需课时2课时专题二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建立厘米、米的单位概念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长度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使抽象的数学概念以一种生动活泼、富有活力的姿态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精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优化学生的学习情境。教学应符合儿童学习的特点,使学生可以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专题学习成果(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成果)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本专题问题设计1厘米有多长?1.看一看直尺上的1厘米2.用自己的手指比一比,找出身体上的尺子3.想想1厘米有多长4.找一找生活中的1厘米1米有多长?1.先看米尺,知道它的长度是1米。2.再通过操作体会1米的长度3.“想一想”——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的长度。4.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大约是1米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常规资源小学数学教材教学支撑环境网络环境的教室其他尺子、图钉、纸条等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5、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二)、用厘米量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交流反馈。3、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
本文标题:长度单位主题单元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051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