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宪法是根本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2、宪法是根本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弘扬宪法精神,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2、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让同学们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3、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教学重点:弘扬宪法精神,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学难点:让同学们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学法指导:自学-归纳-巩固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明确学习内容各位同学,国家宪法日是每年的12月4日。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所以,为了更好地做到懂法守法,在12月4日即将来到的日子里,我们来学习一下我国的宪法。二、宪法日介绍同学们,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设立国家宪法日有着深厚的意义。关于“宪法”你们到底了解多少呢?让我们多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吧!(一)、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它集中反映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根本利益,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它在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最大的法律效力,既是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公民立身行事的总依据。在本质上,它是国家的根本法,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二)、宪法的作用1、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②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权力滥用,这正是宪法民主性的体现。2、宪法对法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促进法制的完备和健全;②促进法制的统一。3、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宪法确立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内容;②宪法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实现规定了必要的保障。4、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表现在:①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②改革国家的政治体制。5、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为:①确认、保护和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②确认其他制度,为经济建设服务;③在宪法的指引下和范围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三、让我们一起懂法、守法我相信大家也了解了许多知识,接下来,让我们听两个小故事,希望大家有所警觉。故事一:16岁的小兴,自打接触网络游戏后,就着了迷,经常往网吧里钻。苦于家里管得严,小兴就想出这么一招:每天一大早打着上学的旗号,背着书包直奔网吧,差不多到放学点儿了再回家。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多时间,小兴不仅把父亲给的学费等都送进了网吧,还因为钱不够,不断向父亲索要周末补习费等各种费用。后来到期末,小兴拿不回成绩单,父亲起疑找到学校,才知道儿子竟然已经半年没有上学,学校也没有和家长沟通!而就在小兴父亲深受打击的时候,又传来另一个噩耗:小兴因为上网缺钱,从家里拿了水果刀去打劫了一名女中学生身上的20元零花钱,结果被少年法庭判处缓刑。法律像眼睛时刻伴我行,安全像耳朵把我来提醒,让我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法律常识承记心窝。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四、小结: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自尊自爱,注重小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将来我们才能成为一名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好公民。3、宪法是根本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是什么;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有充分、准确的认识;知道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过程与方法:能在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对比中、在对问题的探究中,理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充分理解和认识了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基础上,能正确理解为什么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个问题的初步探究,在思想上能树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的观念。进而能产生进一步学习宪法的愿望,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难点: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教学准备:相关案例、PPT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毛泽东同志说:“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那么,为什么说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二、学习新知1、一次隆重的法律家族聚会(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注:教师在上课前下发事先印好的宪法部分章节的摘要。)学生结合表演及手中的宪法部分章节的摘要,总结出如下内容:一、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板书)(2)同宪法相比较,普通法律只规定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学生活动:看图:教材中的“法律体系金字塔”;查阅宪法、刑法、兵役法、环境保护法等的相关条款。观看我国的法律体系的图表和列举《刑法》等三部法律的条文。问:三部法律的第一条规定有何共同的地方?它说明了什么?法律体系补充:民法商法:主要法律(民法通则、物权法),其他相关法律(合同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继承法、收养法、海商法等)。行政法:主要法律(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档案法等)经济法:主要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其他相关法律(公司法、反垄断法、统计法、票据法、担保法等)。社会法:主要法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程序法:主要法律(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其他相关法律(仲裁法等)。学生归纳:依据宪法第18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依据宪法第103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依据宪法第11条的规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等。得出结论:三部法律都是根据宪法制定,说明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板书)教师点拨:其原因是:(1)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2)普通法律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消和宣布无效。小组同学互相讨论马克思的话“宪法是法律的法律”再次体会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教师设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宪法规定着我们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应该如何保证宪法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地位呢?如果朝令夕改,又会怎么样?(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查阅宪法中有关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的规定。)归纳出:3、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板书)学生归纳:因为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制定和修改程序严于普通法律。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学生活动:阅读手中的宪法资料后,归纳:我国现行宪法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四章构成。三、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方面阐述了宪法的特征,明确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开始逐步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主动学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课后练习:一、不定项选择题1、我国法律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是A、刑法B、宪法C、民法D、义务教育法2.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之间关系的表述,下列正确的是()A.宪法是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基础B.宪法是义务教育法的立法依据C.义务教育法是宪法的具体化D.义务教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宪法严格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为A、宪法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B、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C、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D、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二、问答题2004年,是第四个全国法制宣传日。这天,某法制媒体就“公民对宪法知多少”进行了一次街头随机调查活动。下面是记者对市民的随机调查情况,记者:“你知道宪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吗?”市民:“宪法是根本大法,国家的基本法。”记者:“你对宪法的基本内容了解吗?”市民:“了解得不多。”记者:“你觉得宪法和咱老百姓的关系密切吗?”市民:“对咱老百姓的关系肯定很密切,但具体说不太清楚。”请你根据上述调查情况,结合下列角色模拟要求,完成相关任务:(1)假如你是那位记者,根据市民的回答情况你会得到什么结论?(2)若你是被调查的市民,请选择上述记者发问中的一个问题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3)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公民应怎样正确对待宪法?小资料:制定1982年宪法和之后的四次修宪历史镜头: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定修改宪法,组成了阵容强大、精英荟萃的宪法修改委员会。修改、讨论工作历时两年之久。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037票赞成,3票弃权,通过现行宪法。自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它历经4次部分修改。1988年4月12日,七次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增加规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修宪,做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要修改。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修宪,增加“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重要内容。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增加“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4、宪法是根本法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与权威。教学重点: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教学难点: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与权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案例及材料;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查找相干资料。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教学内容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们如何理解宪法的权威?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宪法的权威?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看材料。二、了解宪法,树立宪法威严1、展示材料:材料一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义务教育法第一条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刑法第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2、材料二宪法修正案里一个逗号的删改中国青年报消息:(2004年3月)对照6天前提交大会审议的草案,今天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最后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涉及对土地和私有财产征收、征用及补偿问题的条文,删除了一个小小的逗号。为了删改这个逗号,大会主席团向代表们提交了长达450余字的解释和说明。3、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宪法修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材料:展示材料:宪法与普通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的对比表宪法:需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普通法律: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并由全国人大修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绝对多数)通过才能生效。普通法律:全国人大主席团、30名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就可以提出法律
本文标题: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宪法是根本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075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