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财政与金融》教案1
教师:一、教师与学生的情况二、课程概要特点三、如何学好这门课序:教与学的准备一、教师与学生的情况1、认识了解老师----教学特点、要求,指导方式(通俗实用)2、了解自己----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程度、学习目的3、了解同学与学习环境----氛围、学校要求、评价标准。《财政与金融》课程概要教学目的和要求如何学好这门课参考资料二、课程概要特点1、包含内容:《财政学》、《税务知识》、《金融学》----综合理论知识与实务2、属经济类学科—必修课----搞经济工作离不开,学经济的也就得懂3、属宏观经济理论、高级经济分析--宏观、理论、高级、分析《财政与金融》课程概要《财政与金融》课程概要财政和金融是一门重要的经济理论学科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通过对社会产品的分配与再分配,通过政府对市场活动的干预,实现国家的社会经济目标,并体现政府宏观调控需要的重要杠杆手段。财政和金融成为带动企业经济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在实践中,财政与金融以其特殊的运行规律,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层面产生深刻的影响。社会教学目的和要求▼目的一:为同学们提供经济决策实践所需的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目的二:使同学们了解财政运行规律,以提高学员金融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教学特点:财政学与金融决策的结合▼教学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通过案例教学启发学员的思考,以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充分认识学习这门课的难度和特点--宏观、理论、高级、分析宏观:(从世界、国家、整体全局角度)理论:(以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基础)高级:多学科综合运用分析:分门别类、离析出其本质与内在联系三、如何学好这门课三、如何学好这门课2、中职、大专层次只要求了解理论原理、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层操作实务、理解政策、法规、调控措施的制定和作用机理,懂得其变化带来的影响。3、复习《政治经济学》理论知识、学好《西方经济学》-----明白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实质社会三、如何学好这门课▼4、多观察社会经济生活、特别是新的政策、法规、调控措施出台对社会的影响。5、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教材、同学多讨论研究▼上课期间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理解概念,联系社会实际,活学活用,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具有自己的判断力,积极进行案例分析▼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多看社会上的经济参考文章参考资料1、《财政与金融》教材2、《财政学》3、《金融学》4、《政治经济学》5、《西方经济学》6、关注互联网、报纸上的国家经济方面的政策和事件本课程包括财政和金融两个组成部分.共同点: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运行当中资金的运动。不同点:财政——研究以政府为中心的资金收支;金融——研究社会货币资金的相互广泛融通。《财政与金融》上半部:----财政与税收第一章财政的概述第二章财政支出第三章财政收入第四章税收第五章国家预算第六章财政管理及体制社会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主要内容:第一节财政的概念第二节公共产品与公共财政第三节财政的职能第一节财政的概念一、财政现象与百姓生活二、财政的概念三、公共财政一、财政现象与百姓生活家庭居民1.义务教育2.公费医疗3.养老保险4.价格补贴5.基本生活保障6.再就业工程工商企业1.主要纳税人2.享用政府提供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服务3.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支持,如税收优惠、投资抵免、加速折旧生产建设1.国防建设,社会治安2.桥梁、铁路、公路网3.农业水利工程、灌溉系统资料:长江三峡水电站,计划工程期为17年,总投资额以1993年价格计算为999.9亿元,主要是国家投资。资料:我国十五期间的重点工程—西气东输,2002年7月正式开工,全长4200公里,投资约14000亿元,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2001年底,在新疆塔里木盘地或国家批准的探明天然气储存量达到5267亿立方米,可采储量3725亿立方米,为西气东输工程每年供气120亿立方米,稳定供气30年以上,但是,在勘探期间,打一口井要花一亿元,连打三口井都落空,1998年1月钻到4000多深的地层,终于发现200多米厚的天然气。问题:这些钱是哪里来的?——财政资金。简言之,财政就是政府理财,它包括三个基本问题:政府财富是怎么来的?政府财富是怎么增加?政府财富是怎么分配?二、财政的概念从字面上看财政是指有关钱财货物方面的行政事务。在企业、单位钱财货物方面的行政事务,则一般称作“财务”。而对于国家,将有关国家(政府)钱财货物方面的行政事务;就叫财政1、财政的一般概念从历史上看财政•历史上人们把政府的财政事务称作“国用”、“国计”、“度支”。我国使用财政这个词是从近代开始的。•1898年清朝最早使用财政一词•1903年,清政府设立财政处,从此官方开始使用财政这个名称。财政的一般概念•财政的一般概念可以表述为: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捐税2、财政的起源财政是一个古老的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是“国家分配论”的财政起源观。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国家---财政分配关系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它与国家有内在关系,因而它的产生发展与国家的产生发展紧密相连。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国家是阶级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现实社会中,国家是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官吏等统治机构组成的,并以“公共权力”的面貌出现而凌驾于社会之上。国家统治机构统治和管理国家的活动是非生产性的,不创造社会产品,但国家为了维持其统治机构的存在和国家机构行使职能,就需要占有和消耗一部分社会产品。离开了对社会产品的占有,国家政权一天也不能存在。在国家不直接占有社会生产资料的情况下,通过按资分配取得一都分社会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是不可能的。因此,国家必须凭借手中的政治权力从物质生产领域强制和无偿地征收一部分自己所需要的社会产品。剩余产品出现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促进生产力进步贫富分化财政产生国家产生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财政的起源收入支出特点奴隶社会国家财政王室土地收入徭役战争掠夺收入捐税战争暴力机构支出王室开支祭祀活动开支直接在生产过程中征收王室收支与国家收支混在一起封建社会国家财政赋税成为主要收入盐铁酒专卖收入货币铸造收入战争暴力机构支出王室支出公共工程支出文化支出在生产过程之外运用权力征收王室收支与国家收支逐步分离后期出现国家预算不同社会的财政比较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税收国债收入政府行政经费支出国防费支出社会福利支出科学文化支出收支全部货币化运用赤字财政政策调节干预经济结论:财政是个分配范畴,也是个历史范畴。分配—经济学上以“资源配置”为核心。资源配置含义所谓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计划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由政府人为调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主要配置者是市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完全竞争条件难以满足,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有些领域市场配置无法起作用。二是在有些领域市场配置效果不理想。结论:由政府充当“公正、完美”的角色,人为干预配置分配-----财政就是手段之一。思考讨论:什么是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方式,即资源在市场上通过自由竞争与自由交换来实现配置的机制,也是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具体来说,它是指市场机制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市场与市场经济1、现代社会里的“市场”被赋予更为广泛的含义:市场是一种实现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经济联系的系统空间,同时也“是一种物品的买主与卖主之间互相作用,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2、市场经济,是依靠市场机制组织和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一种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价格机制。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有以下特点(1)资源配置决策权是分散的、自主的、平等的(2)信息是按照买者和卖者之间的横向渠道——市场来传输和反馈的,而信息的主要内容是价格(3)当事人彼此之间的交换由物质利益的刺激来推动(4)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和行为主要是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来协调政府的权力与权威(充当公正角色)政府,首先是一套机构。无论什么样的政府,都设置有较为完整的职能部门,而且各个职能部门都是按照既定的规则运行的。政府机构与私人机构或其他公共机构相比,有两个重要特征:首先,政府拥有(被赋予)某种私人机构所没有的政治权力。第二,在民主社会,政府领导人是由选举产生的或经过政治程序任命的,从而使其合法性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公共选择过程(代表公众的意愿)。三、财政的基本特征(一)财政是一个分配范畴生产要素投入---生产---(市场交换)---销售---(取得成本补偿和利润)----分配在分配环节内,包含诸多的分配形式。如在初次分配中,有工资分配、利润分配;在再分配中,有利息分配、租金分配,等等。国家财政属于分配环节内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在再分配中是一种主要的分配形式。思考讨论:1、什么是生产要素?包括什么内容?2、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原则?解答1:生产要素: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生产要素,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信息也作为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这些生产要素进行市场交换,形成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价格及其体系。答案:2--1胡锦涛在中共党的十七大报告上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他还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收入分配政策是改革开放后党代会报告的重要内容。此前,中国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则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改革开放初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七大报告对初次分配也要体现公平的强调,意味着老百姓不仅能从再分配中得到好处,在初次分配中也能保证自己的权利,不用光等着政府救济。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对中国未来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虽然各方专家测算的数据有差异,但中国的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已在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之上并无争议。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重视初次分配的公正问题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为打破计划经济下的平均主义“大锅饭”,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必要的。但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过分追求效率忽视公平的结果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初次分配领域如果不重视公正问题会增大再分配的难度,从而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的原则是按生产要素进行的,因而生产要素的分配就决定了收入分配。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么自然而然地就要产生消费资料的现在这样的分配。”所以,要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不能用公平分配,只能改变生产要素的分配比例,在政策上一视同仁,使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通用同一规则,大家机遇均等,公平竞争。----起点公平,而不是终点公平。三、财政的基本特征(二)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三)财政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其余主要由市场机制分配(四)财政分配的形式与一定的经济形态相联系(1)自然经济条件下,多用实物和力役形式表现(2)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作为商品或财富的一般表现形式,用价值形式表现三、财政的基本特征(五)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六)财政分配的过程主要依靠国家预算收支来实现三、财政基本特征(概念要素总结)(一)财政是个分配范畴(二)财政的分配主体──国家(政府)(三)财政分配的对象(客体)─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四)财政分配的形式──包括实物、力役形式和价值形式(五)财政分配的目的─
本文标题:《财政与金融》教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079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