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关于波尔与爱因斯坦的月亮问题
1、就月亮问题,我更倾向于波尔的观点。从爱因斯坦的角度来说,基于“经典物理学”的观念,如果进行直接观察,月亮可以被看作一个有大小和质量的球体,在相对地球一定的距离处绕着地球旋转,通过反射太阳光而被人类看到,并通过月球引力造成的潮汐等现象昭示其存在。如果进行间接观察,每个物体都可以被看作是由许多质点组成的系统,而每个质点的运动状态是由它的位置和动量来描述的,因此,每个质点在每个时刻都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随着时间的推进,质点连续走过的位置就连成了一条轨道,可以运用已知的定律计算出月亮的轨道运动。综上所述,无论是否被观察,月亮仍是一个有确定大小和质量并沿着既定轨道运动的物体,这也就是“月亮在没人看他时仍然存在着”的意思。但这种基于“经典物理学”而建立起来的观点,是否存在普遍适用性则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例如,如果组成某一个物体的分子数目众多且尺寸微小,同时在存在外界环境干扰的前提下,在“经典物理学”的范畴之内,无法在每一个时刻准确测量出每一个分子的坐标和动量。因此,基于“经典物理学”而建立的“月亮客观存在”的理论缺乏普遍适用的理由,波尔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2、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体现了唯物主义辨证法的基本规律,即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主观与客观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从依存、统一的角度,认识的发生是以对象的外在性存在为前提,对象的外在性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是认识的结果;同时,作为对象演化背景的客观世界具有时间上在先的地位,这种时间在先在某种程度上是以人类的存在及其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逻辑上在先为条件的。从对立的角度,客观世界的现象不以主观认识为转移,例如“经典物理学”并不能使我们完全的认识客观世界。
本文标题:关于波尔与爱因斯坦的月亮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11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