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中国古建筑-斗拱详解
斗拱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用于柱顶、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除上述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明清以后,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基本构造:斗栱是由若干个带有弧形的栱件,相互垂直垒叠组拼而成的构件。它由斗、栱、翘、昂、升五种基本构件所组成。斗:承托第一层栱件及其以上各层的最底层基座,外形方正,斗面开凿有十字槽口。升:是一种比斗小的斗,因旧时量米容器中,大的叫斗,小的叫升,十升为一斗,故清借用此名,称之为“升”;宋称为“斗”。它是坐在栱、翘、昂之两端,作为承接上一层栱件的基座栱:是指平行建筑物正面放置的一种弓形曲木。翘:是一种形状与栱木相同,但放置方向与其垂直十字搭交,以交点为心向檐轴前、后伸出的弓形曲木。可以说,横者为栱,纵者为翘。昂:是斗栱上层,起杠杆作用,且外端特别加长,并凿有昂嘴端头的栱件。作用有二:一是满足悬挑距离,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斜挑杆形式,以减少斗栱的高度和层数;另一种是增强装饰效果,丰富斗栱的造型。外檐斗栱柱头斗栱(柱头铺作/柱头科)、柱间斗栱(补间铺作/平身科)转角斗栱(角铺作/角科)内檐斗拱:是指处在建筑物内檐廊及室内有关部位的斗拱,包括以下几种:品字科斗拱:常用在大殿里面金柱部位及某些楼阁上的平座斗拱。隔架斗拱:常用在承重梁与随梁上下定档之间的一种斗拱,一般为单拱结构或二重拱结构起源和演变一种认为由井干结构的交叉出头处变化而成;一种认为由穿出柱外的挑梁变化而成;一种认为由擎檐柱演化为托挑梁的斜撑,再演化成斗拱。斗栱由柱头的形式变化而来。也是解决出檐的重要手段。周至南北朝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方(即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正、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分为若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一部分。这个水平框架现在称为铺作层,用于殿堂型构架柱网之上,对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现存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实例。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桁。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唐、五代、宋、辽、金、元作用:斗拱在古建筑房屋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增加屋檐宽度、延长滴水距离承接部分荷载、均匀传递路径丰富檐口造型、增添装饰效果增强抗震能力、提高安稳程度斗拱的作用1、承挑屋檐,保护墙体和基础;2、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3、用在计算物料及工程体积的参考基数;4、增加和联系整个屋顶构件的刚度;5、作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象征;翼角中国古代建筑屋檐的转角部分,因向上翘起,舒展如鸟翼而得名,主要用在屋顶相邻两坡屋檐之间。中国古代房屋多有深远的出檐。《诗经》就有“如晕斯飞”的句子赞美建筑物。小木作清《工程做法则例》称建筑物中的槛框、门窗、隔扇、栏杆等非承重构配件为装修,并称设计、制作和安装这些木装修的行业为装修木作。宋称之为小木作。《营造法式》中,小木作还包括地板、楼梯、龛橱、井亭等内容。木门窗工程——槛框槛框是古建筑主要门窗的木外框,如大门、房门、隔扇、光线窗等都是安装在槛框内。槛框中横木构件称为“槛”,竖木构件称为“框”。槛依其位置分为:上槛、中槛、下槛。上槛:紧贴檐枋或金枋下皮安装的横槛。是槛框中最上面的一根横木。中槛:位于上槛之下、门扇或隔扇之上的横槛,是分隔门头板与门扇的横木。下槛:贴近地面的横槛,是槛框中最下面的一根横木。框:按其位置分为:抱框、门框、间框。抱框:紧贴柱子的竖框。有长、短抱框之分。门框:紧靠门扇边的竖框,是增添大门两侧装饰的竖木。间框:指窗与窗之间或隔扇组与隔扇组之间的分隔竖木。大门槛框:一般建筑的主门(即大门)的槛框其门扇一般为板门,它除上中下槛和长短抱框及门框外,还有走马板、余塞板、连楹木、门簪、门枕等。隔扇槛框:安装在大门以内的金柱或檐柱之间,用于分隔室内外的一种装饰性屏障。它除了上中下槛、长短抱框外,还有间框、横披、连楹木、单楹、连二楹等。槛窗槛框:由隔扇演变而来,它是将隔扇的下半部分改用砖墙来替代。夹门槛框与支摘窗:以两边的支摘窗夹一单扇门的一种结构。支摘窗一般分为上下两段窗扇,上扇可以向外支起,下扇不能支起但可以摘下,故称为“支摘窗”。支窗为双层,外层为棂条心屉,在其上糊纸或安装玻璃,内层做纱屉,夏天将外层支起凭纱窗通风。摘窗也分内外两层,外层做棂条窗糊纸或用木板做成“护窗板”以遮挡视线,白天摘下,晚上装上;内层做成大玻璃扇或夹杆条玻璃屉。支摘窗由边框和棂条心屉两部分组成,其所用配件为铁制合页、梃钩、插销等。门扇的制作常使用的板门扇有:实塌门、棋盘门、撒带门、屏门四种实榻门:是用若干块木板拼装而成的平整实心面板大门,是各种板门中,型制最高、体量最大、防卫性最强的一种门扇,一般专用于宫殿、坛庙、府邸和城垣等建筑上的大门。实塌门门上的配件有:门钉:是用作装饰并起加固门板与穿带的作用。门钉的路数是按建筑物的等级来确定。铺首:又叫“鈶鈒(si,sa)兽面”,为铜质贴金造,形如雄狮兽面,一般用于宫廷大门上,象征威严和尊贵。大门包叶:有称“龙叶”,铜制件,表面贴金,鈶鈒蟒龙流云等花纹,用来包裹门扇四角。寿山福海:对门扇转轴所需的套筒、护口、踩钉、海窝等的总称,均为铁制件。棋盘门:是先将门扇的四边做成边框,然后在框内装门心板,板的背面用3—4根穿带将板与大边连接起来,因穿带将门板分成格状,形如棋盘,故称为“棋盘门”。一般用于府邸、民舍等的大门,也常用于园林建筑上。隔扇的制作隔扇的构造:是安装在槛框内的活动性屏障门,行人出入时既可开关,特殊情况又可灵活装拆。隔扇由外框、心屉、绦环板、转轴及饰面配件等组成。。隔扇外框:立框叫“边框”或“边挺”,横框叫“抹头”。心屉:用棂条做成的各种拼花部分,常见的花心有:菱花锦、龟背锦、步步锦、冰裂纹等多种。绦环板:除心屉之外,抹头之间的小薄隔板,分上、中、下绦环板。转轴:指钉在隔扇边梃(ting)上的供开关转动用的木轴,上下各一根。饰面配件:一般用于较大隔扇上的铜制配件,统称为“面叶”,起装饰和加固外框的双重作用
本文标题:中国古建筑-斗拱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124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