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对推进湖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推进湖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实现湖北“十三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关键在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供需深层次矛盾,使供给结构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升级,促进湖北经济行稳致远。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突破湖北发展难题的当务之急当前我省经济发展中结构矛盾依然突出,也处于无法绕开的结构性改革关口,能否突破结构之困,能否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关键一招。(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遏制经济下行的治本之策。“十二五”以来全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持续时间之长是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湖北同样如此,GDP增幅从2011年的13.8%回落到2014年的9.7%,2015年增速继续回落至8.9%,比上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其背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外部看,世界经济走向低迷,发达国家复苏缓慢,外需乏力;从内部看,有效供给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内外矛盾双向夹击,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转,根本解决之道在于结构性改革。(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当前湖北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无效供给过剩而有效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为“四低”:一是产能利用水平低。2015年四季度专项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产能利用率仅79%。二是中高端产业比重低。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占全省GDP比重仅16.3%,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为15.7%。三是市场占有率低。近年来我省工业品市场占有率维持在3.3%左右,传统产业产销率不断下降。四是服务业占比低。2015年我省服务业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仅为41.0%。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能满足消费需求是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障碍,须用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径。从现阶段我省经济发展态势看,由于需求收缩与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企业成本上升、库存上升、亏损面扩大、利润增幅下降,大量企业经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全面提升要素生产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二、湖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着力点“供给侧改革”,主要着力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有效供给,二是提供优质服务。2016年中央提出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从湖北发展实际看,最重要的是补短板、降成本、扩消费。(一)破难题,补短板1.破市场竞争力弱难题,补品牌质量短板。湖北是全国老工业基地和工业大省,但市场占有率不高,品牌竞争力不强。近年来我省中低端产品过剩、产销下降,而高端产品造不出、造不好。近年来我省消费市场上低端产品产销率、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而处于消费热点的高端产品依赖进口或省外供应。随着我省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预计2015年湖北口岸出境旅客流量突破200万人次,较上年增长20%,大量内需外流。如何以更优质的产品、更便利的服务,引领和创造消费需求,扩大湖北产品市场占有率,是提高湖北供给品质的大课题。2.破发展动力不足难题,补产业升级短板。当前我省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交替期。一是传统产业拉力减弱。由于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增速放缓,亟待提质增效、转型升级。2015年全省钢铁下降0.3%、电力增长0.3%、石油加工增长2.6%。二是新兴产业支撑不够。2015年尽管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电子商务增速迅猛,但总量偏小、比重偏低,仍然不足以弥补传统产业的回落,亟需大力加快发展。而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通过加快本土创新组织的培育,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用新兴产业填补去产能的空白。重庆、江苏等地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改造,加快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开发新产品、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面对增长动能不足,湖北须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增强发展后劲。3.破支撑弱难题,补基础设施短板。随着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我省城乡发展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也逐渐暴露出来。市政地下管网建设薄弱、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滞后,而农村道路、水利、能源建设仍然欠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改善城乡环境是发展的起步,要抢抓国家政策落地的机遇,积极对接国家重大项目。要针对我省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明显不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扩大投资,发挥政府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带动作用和放大投资的乘数效应,加快补短板项目建设。4.破贫困难题,补小康短板。对照小康监测进程看,我省仍存在一些完成难度大、实现程度低的指标,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收入水平、民生支出比重等。解决59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湖北“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紧迫的任务,特别是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大别山区、幕阜山区等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任务更重、难度更大。一方面要加快发展,补齐小康短板。另一方面必须突破难点,做到扶贫精准到户、到项目、到资金、到产业,创新扶贫投入机制,强化资源整合,形成强大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二)降成本,增效益近年来我省企业运营成本不断上升,2015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4.8%,主营业务成本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85.5%,比上年高出0.7个百分点。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三项费用合计3411.8亿元,比2014年增长4.0%,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8.0%。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仅增长2.1%,增速较上年全年、2015年上半年分别放缓3.8个、1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仅为6.9%,较上年有所下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严重挤占了企业的盈利空间,2015年规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增长58.5%,较上年上升44.9个百分点,大量企业经营困难,制约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在企业成本中,工资成本是刚性约束,据湖北调查总队调查,48家企业中,2015年前三季度员工工资同比增长的有26家,持平的有22家。增长的26家中,11家增幅在10%以内,15家增幅在10%-20%。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是外部成本,也是重点,事实上政府降低企业成本、为企业减负的政策力度一直在加大,2013年以来仅中央层面已累计取消、停征、减免了42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每年减负1000亿元,多年来湖北省政府在减负、减少行政审批上走在全国前列。解决融资难、降低社保费是难点,需从制度上寻求良策。可以说,降成本是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而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则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求。(三)去产能,促转型目前湖北重点行业过剩产能占全国比重不大,问题在于湖北仍有不少的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主要集中在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纺织、造纸等行业。这些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不仅占用大量资源,吞噬社会收益,而且增加金融风险。通过盘活过剩产能沉淀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让生产要素从低效率领域转移到高效率领域,从已经过剩的产业转移到有市场需求的产业,促进要素有序合理流动,进而实现资源优化再配置。(四)强要素,植优势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十二五”以来,我省经济总量和人均GDP都跨入新的高度,在新起点上依靠要素投入增加推动经济高速增长难上加难,必须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厚植新的发展势能和动力,推动实现发展的新跃升,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一是如何把湖北创新优势发挥出来。在研发投入总量上,2015年我省R&D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9%,仍低于全国及发达省份水平。但研发主体主要是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而企业从事研发的比例却很低。据统计,2014年我省开展研发活动的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仅为12.2%,其比例远低于发达地区平均水平。而且目前我省的研发成果省内转化率较低,大量科研成果被沿海省份转化,墙里开花墙外香。二是如何把人力资源优势发挥出来。我省是人力资源大省,也是人才大省,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人口红利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提高自主创新潜力,进而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五)消障碍,扩消费扩需求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有效手段,关键是消除影响扩大消费的一些障碍。一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影响消费预期;二是市场秩序不够规范,消费环境不佳;三是刺激消费政策有效性不足,如休假制度不够优化,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消费信贷政策等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措施解决我省供给侧存在的问题,应从政策、制度着手,供需两端发力,有效应对,综合施策。(一)强化政策引导,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摸清情况。弄清楚我省房地产库存的地区分布,了解落后产能分布的行业和具体企业,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二是制定政策。分类指导,搞清楚怎么办,用什么政策措施来办,政策措施要符合实际、有效有用、有操作性。三是落实责任。制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责任制,强化主体责任,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层层传导压力。(二)加快产业升级,提升供给品质目前,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矛盾突出,适应发展阶段和要素禀赋的变化,必须优化供给结构,形成供给新动力。一是补高端产业短板,加快“四个培育”。即培育新产业,重点是以智能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制造业是提升有效供给的基础,面对国内外产业升级的挤压,湖北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占据产业竞争制高点。通过5-10年的努力,建立一个以一、二、三产业为基础、以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为引领,既与世界接轨又有湖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业态,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以互联网融合创新为突破口,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3D打印、大数据等一大批新业态;培育新商业模式,借鉴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为双创提供支撑平台;培育新品牌,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和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大力提高品牌附加值,提升湖北制造的品质高度,着力打造品牌大省、品牌强省。二是推进产业转型,实施“三个行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行动,要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改造,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服务业提速升级行动,加快发展文化、金融、旅游、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商务咨询、软件信息、电子商务、融资租赁、健康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高端化、生活型服务业精细化和品质化。过剩产能化解行动,针对产能过剩、落后的低端产业,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抓紧对“僵尸企业”进行排查摸底,制定实施处置方案。(三)扶持实体经济,提升发展活力一是降成本出实招。打出“组合拳”,从降低电力价格入手,研究制定降低企业财务成本、企业税费负担、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社会保险费、电力价格等六类成本的具体办法。深化“万名干部进万企,创优服务促发展”活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用地等难题。二是简政放权。围绕培育市场主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效能,加快包括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中介服务清单、负面清单和收费清单“五个清单”的“清单化”改革,营造发展环境。三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消除制度瓶颈。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价格体制机制改革,医疗卫生和教育文化等事业改革,加快国企国资改革,加强国有企业分类监管,创新政府、国资、国企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为企业、人才、社会资本发挥作用提供一个更加宽松、更加市场化的发展环境。(四)扩大有效需求,提升增长动力需求是供给的先导,以扩大有效需求对接供给,助推供给结构适应需求变化。一是适度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预期。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社会保障改革和精准扶贫工作力度,适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增强消费预期。二是积极出台刺激消费计划,促进消费升级。推动汽车消
本文标题:对推进湖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130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