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字体设计第一章文字的发展史教学内容:象形字与汉字的书写特点教学重点:了解文字的发展史,对象形文字的演变有概括性了解。教学难点:掌握象形字的演变特点。人类杜会之初,因生产力极低,为了生存的需要,人们不得不采用原始简陋的生产工具,同大自然斗争。为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语言应运而生。但是,语言一瞬即逝,即不能保存,也无法传递到较远的地方,而且,单靠人的大脑记忆是不行的。于是,产生了原始的记事方法"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不管结绳记事是用多少根绳子横竖交叉,那只是一种表示、一种记录数字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属于一种表意形式。它可看成是文字产生前的一个孕育阶段,但它绝对不可能演变成文字,更不是文字的产生。在《中国文字学》中指出:“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只有在有了较普通、较广泛的语言之後,才有可能图画转变成文字。也就是当有人画了一只虎,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虎。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随看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麽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移转,变成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图画文字进一步发展成原始的文字—象形文字。第一节西方文字的产生(一)楔形文字在纪元前3000年左右,也是西洋文字发生的初期,因记录文字的工具—纸与笔—尚未发明,采用雕刻的方式记事。当时的亚述人曾用苇管或凿子,把绘画转述过来的文字刻在黏土或砂石上,此即楔形文字。(如图1)-2-字体设计(图1:楔形文字)(二)象形文字到了纪元前5000~4000年左右,有了埃及文子,其象形文字也有取材于自然形态,与汉字一样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绘画,及表达思想的记号,也是表现声音的符号(其写法能表现发音的方法),这种符号後来被视为声音符号的起源。埃及象形文字较中国古老的象形文字,更来得具像(如图2)。在纪元前1500~1000年左右,地中海东岸勃起的腓尼基人,因与埃及人有过交易,饱学的僧侣们于是把简单的象形文字,改写成有秩序的字毋,其对商业交易,帮助很大。-3-字体设计(图2:埃及象形文字)而希腊人也因与腓尼基人交易,进而认识了字毋,在纪元前400年左右被予以采用。由于希腊人文化水准高,他们还发明了表达毋音的文字,并把各个字毋加以整理与美化。同时把腓尼基人由右至左的读法改成横写的由左至右。这就是现代西洋文字左起横写的起源。(如表一)(表一:希腊文字一览表)(三)罗马字毋的诞生纪元前二世纪,罗马曾与希腊发生战争,罗马征服希腊而接触到希腊文化、建与雕刻,希腊字毋亦被罗马人予以吸收与改进。对于发音复杂的希腊文字,被罗马人予以单纯化,他们以P、H代替了希腊的Φ,并想出了F,分解成单纯的发音。-4-字体设计至西历(西元)开始,大写字毋已大致完备。大写字毋广泛地通行于欧洲各国,十五世纪左右,又加入了JUW三个字毋,变成今天的二十六个罗马字毋,罗马人常在公共建物或记念碑等的石材上刻些苇管笔所写的文字,使得石材所具有的趣味与手刻的原始文字之美更为突出,称此为图拉真大写字体。(四)古罗马体西元四至八世纪时为着抄写更多的抄本,自然需要那种快写的图拉真大写字体,于是产生了自然带有圆形趣味的大圆体字(Uncial)及半圆体字(HalfUncial)这种书写效率极高的字体常被采用在抄本中(如图3、4)。(图3:4~8世纪大圆字体)(图4:7世纪半圆字体)(五)小写字毋的出现抄本的快写由于需要笔划简单且又能分辨字毋,所以尽量使上下延伸或加上豆点,以便区别。到了九世纪左右,出现了小写字毋,并广泛地流布于欧洲各国、各种宗教与民族之间。至十四世纪遂形成了黑体字(BlackLetter,古哥德体),并衍用至十六世纪。因十三世纪时有造纸术出现于欧洲,十五世纪又有铁笔的发明。文字便从雕刻时代进入了笔记时代。(六)活字印刷的发明西元1445年德国人谷腾堡(J.Gutenburg)发明活字,制作了有名的四十二行圣经,进入了印刷术的实用阶段,使得手抄的技术逐渐没落。随着印刷术的进步,1470年尼可拉斯坚逊(NicolausGenson)又发明了原始罗马体(OriginalRoman)(如图5)。以後遂渐有更多的设计师,努力创作优美、易读的字体,并陆续发表了许多实用的字体。(图5:尼可拉斯坚逊的原始罗马体)于是,西洋字毋的产生过程,经由埃及→腓尼基→希腊的演变之後,在罗马体上集大成,被西方世界广泛运用到现在而风行于全世界。-5-字体设计第二节中国文字的产生教学内容:书法的书写特点教学重点: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对书法的演变有概括性了解。教学难点:掌握书法的演变特点。(一)汉字的构成中国的文字,是由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六种文字组成,即人们所说的六书。中国文字创造之初,虽与埃及相同,都是由图画、象形文字演化而来的。但其进化情况却不同。中国文字的演化,始终维持着原始的绘画或符号内容,只是在形成更多文字时,在原有文字构成的基础上,加以种种组合,以求形成更多的文字,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1.象形即字的形状是仿照事物的形体而成的。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就是模仿日、月、山、水之形书写并逐渐演化而来的。保留着原始的绘画特徵,并反映自然界的真实形象。在靳埭强先生所设计的【汉字主题邀请展的海报系列—山】(图6),以书法的方式画出山的轮廓,仔细观察其内部即是中国文字—山。(图6)2.指事指事这种构字方法,是用文字来反映事物的真实状况的。如人在其上写作(上)。3.形声-6-字体设计是由形与声两部分组成。例如河、湖二字,均以水为形,字义与水有关;而後半字的可胡,则与读音相同或相近。在近代的艺术创作及平面设计上,亦不难找出利用″形声″手法的设计。如图7,若只看影像,是看不出图中的男子在做什麽,但是配合文字一起,很容易地知道是在打喷嚏。非常道地的运用镇″形声″的例子。(图7)4.会意其字的构成原则,是将两个原有字之字义联系起来而派生一个新字义,从而产生一个新字。如人字和言字合并成信字,意思是言而有信。5.转注转注的含义在于用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例如考、老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解释,两字相通,意义一致,故这类字称为转注字。6.假借假借字,即一字两用。原来本无此字,然而有些新的意义又无字表达,于是就把这种尚无字可以表达的意义赋与一个原有的字。如借当毛皮讲的求字,作请求的求即是。(二)中国文字(汉字)的演变与发展教学内容:中国文字的书写特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文字的发展史,对汉字及书法的演变有概括性了解。教学难点:掌握汉字书写及演变特点。-7-字体设计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後,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後,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表二)。(表二:汉字书体的演变)1.古文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甲骨文字:为商朝後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铜器上凹入的阴文为款,凸出的阳文为识,总称铭文)。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甲骨文是商代书写的俗体,金文才是正体,显示了正体多繁,俗体趋简的印迹(如表三)。-8-字体设计(表三:甲骨、金文对照表)甲骨文因多为刀刻在龟甲兽骨上,故其文字带有坚硬的笔法(如图8:彦堂先生甲骨文作品之局部)。这种如刀刻的笔法,亦有被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上;如图9,是于1958年设计的。(图8)(图9)2.大篆在中国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对文字学的贡献而言,以史籀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世称籀文。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後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着名。3.小篆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笔力遒劲之意。小篆之形体结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作了改换归-9-字体设计并。与大篆相比较无象形性。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其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意义(图10)。(图10:邓完白四体帖篆书)4.隶书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角变成有角。一般人认为隶书是指有波磔的(磔:用笔向右下斜)、一横一捺都拖着像刻刀一样的长长尾巴的隶书,这只是其中的一种。隶书主要有秦隶和汉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汉隶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通常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中的八分而言(图11:曹全碑八分隶)。八分是在秦隶之後,渐生波磔(归于整齐、规范,转化而来的)。隶书发展到八分,已经是姿致成熟。隶书因其字较方正、厚实,故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图12:邓完白四体帖隶书)。图13虽为西洋文字,但其有菱有角的字体,有隶书的″味道″。(图11)(图12)(图13:1955年设计/局部)5.楷书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图14、15)。图16与宋徽宗的瘦金体同样是以细线条勾勒出文字,但因转折处以圆滑的方式表现,呈现出与瘦金体截然不同的视觉感。-10-字体设计(图14:褚遂良楷书法帖)(图15:宋徽宗诗帖瘦金体)(图16:1949年设计)6.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图17)。(图17:董其昌尺牍册局部行书)7.草书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大部分较章草及行书更趋于简捷。草书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如图18、19、20)。-11-字体设计(图18:祝允明草书七绝便面)(图19:欧阳询草书千字文局部)(图20:张旭狂草)8.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後,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渐向适于印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其发端于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朝,定型于明朝,故日本人称其为明朝体。由于宋体字适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9.电脑字体随看文化事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在西方文字体的影响下,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多种新的字体,如海报(POP)体、综艺体、勘亭流、少女字体等,及更多的宋体之变形,如仿宋、扁宋等。并将各类汉字电脑化,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如(其由左至右依序为:叠圆体、综艺体、古印体、勘亭流及海报体(均为全真体系)。)-12-字体设计第三节中国传统书画之视觉运用教学内容:传统书画特点教学重点:了解传统书画的发展史,对传统书画的演变有概括性了解。教学难点:掌握传统书画的演变特点。1.采用散点透视所谓散点透视,是指不受固定视圈的限制,将其在不同的视点上,将不同的视圈内所观察的事物巧妙地组织在一幅画里,使得视点像是在移动。这种散点透视法,在一些结构复杂、
本文标题:字体设计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13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