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县硕勋小学校罗军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014年秋期瓜芦教研活动专题讲座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是指有质量,即“有质有量”;有效率,即减少“投入”,增大“产出”。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学效果是指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说,教学的有效性既包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各种方式、手段,用较少的时间和较少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又包括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吃透教材、奠定基础•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新教材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实现课程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凭借和依据。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素材选择、教学要求和呈现方式等方面与原教材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材的变化促使教师必须走进新教材,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切实把握教学的总体目标与阶段性要求;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发挥新教材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吃透教材就是要把握新知的生长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和把握教材的关键处。•还要钻研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1、把教材内容心理化。新课程实施更强调的是,让教学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感情和认知欲望,使教材内容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搭起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因此要使教学内容更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他们的联想和创意。2、把教材内容问题化。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化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为达到此目的,教者可以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调查、实验、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刻的问题。3、把教材内容操作化。从一定意义上讲,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是“死”的,它只能通过学生的活动和操作,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经验体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性作业”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要科学地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系列(后面再具体讲述)。4、把教材内容结构化。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因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是由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我们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左顾右盼”。•5、把教材内容最优化。•教材内容的最优化强调的是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教材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提炼内容的精髓,建构必要的知识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使学生能以最少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掌握课程内容(后面再具体讲述)。二、明确目标、把准方向•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定向、调控和评估的作用,是教学决策的依据之一。因此,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第一、文本的特点(即内容)。内容有什么特点?这是我备课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因为只有把文本研究透了,我们才会深刻把握文本的规律,制定出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第二、学习的起点(即对学情的把握)。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我们的孩子从何处起步,他们在总体到达了什么地方,他们将继续往哪个点前进?所以,我们要对学生曾经掌握了什么和将要掌握什么,孩子已经有了哪些本领和将要练习哪些本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第三、编者的基点。我们制订教学目标,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就是要努力研究编者的逻辑起点。如一个例题,选入教材,它便不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整个数学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我的课文我做主”的做派是很要不得的。教师只有仔细分析这些内容才能理解编者思考的基点。第四、课标的落点。制定教学目标,还要充分考虑课标的落脚点,从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四维(“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四个维度)和课程教学所需资源出发,正确进行制定,并力求做到叙述准确、完整(过程性、结果性目标的描述)。•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课,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2)通过摸、画、找、拼等活动,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多样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通过创设情景,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欲望。二、创设情境导入激趣。•新课程中所倡导的“创设情境”的作用有:•其一,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素材和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二,提供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或认知矛盾,引起学生关注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并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其三,情境不仅是导入,而是相关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形成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有兴趣的学习是富有主动性的,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带着兴趣学习。•可以故事、游戏、竞赛的形式展现出来,把智力培养寓于情趣之中;•可以以色彩鲜艳的、动态的、形象的教具使学生产生兴趣,增强记忆;•可以适当提高学习的难度,使其具有挑战性,形成更大的内部动力等。•另外,要采取一些增强学生自信心以及心理安全感的教学策略,从而让学敢想、敢说、敢问,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小学数学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为了降低对小数抽象性理解的难度,教材创设儿童熟悉的情境——商店的商品价格。在情境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关于元角分的知识来感悟小数的含义、小数的加减法,学生学起来亲切、有趣、易懂。这种情境是学生学习小数的认知基础,也是效果好、效率高的一种教学方法。三、精心预设、智慧生成•1、精心预设学生情况,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搭建“脚手架”。•预设,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和对学生学习时的思维状况认真分析的前提下,对课堂教学如何展开,提前进行思考与设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才能作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只有很好地备好学生,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内在特点,包括心理特征、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其次,要分析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明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哪些知识自学即可,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点拨;•再次,要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需要的生活经验,适合选用哪些生活情境。2、捕捉生成,发展素养。•精彩往往源自生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及时捕捉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把有价值的信息纳入教学过程,巧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及时对学生加以点拨和诱导,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比如:学习了3的倍数特征之后,教师安排这样的拓展练习:“比一比、赛一赛,谁能最先判断出下列三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①96933;②333……37666……6(其中有1860个3和2008个6);③17265593。)•(师先出示第一题)生:这个数是3的倍数,因为96933的数字之和是33,33是3的倍数,所以这个数字是3的倍数。师:还有别的判断方法吗?生:我不计算也能判断出这个数也是3的倍数,因为这个数由9、6、3这3个三个数字组成,而9、6、3这3个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我判断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师:不计算就能判断出来,你太有才了!(这个孩子满意的笑着坐下,其他孩子投来羡慕的目光)•(教师出示第二题)师:这么大的数字怎么判断呢?(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生:这个数不是3的倍数。我先把1860个3去掉,再把2008个6去掉,只看剩下的7,7不是3的倍数,所以这个数也不是3的倍数。师:这么大的数都能被你用这么简单的方法判断出来,真是太有创意了,让我们为她得精彩发言鼓掌!(全班同学都做好了迎接下一个挑战的准备,兴趣大增)•(出示第三题)(看到这道题时,同学们思考得非常仔细)生:这个数不是3的倍数,我先把9、6、3去掉,因为7与2的和是9,也去掉,同样1和5的和是6,又可以去掉1和1个5,最后只剩下一个5,5不是3的倍数,所以这个数也不是3的倍数。•课堂中的知识,只有与学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知识,才有真正的意义,在上面捕捉知识生成的过程中,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也将引发学生对探索数学知识王国的兴趣与欲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四、创新教法、学法•1、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最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把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有意义探究学习相结合,防止机械接受学习和机械探究学习,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统计》前,我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分类统计自家图书的本数,统计每月水、电、煤气和电话费的钱数,统计本年级各班男、女学生的人数等比较熟知的数据,让学生初步尝试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的方法,感知、体验统计的意义、价值与其应用的广泛性,使学生产生学好统计知识的愿望和兴趣,课内再引导学生认识并制作统计图、表。这样,课内与课外,“学”与“导”相互结合,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顺利地达成学习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我们可以采用层层设疑式的教学方法(或创设问题情境法)。•第一层让学生试求圆柱体容器中水的体积,学生说出了一些方法:把水倒入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中,通过测量容器的长、宽、高,计算体积。•第二层不是“圆柱体的水”,而是“圆柱体的泥”,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经过思考、讨论,孩子容易想出,把橡皮泥改做成长方体就好办了。•第三层如果是“圆柱体的石头”怎么办?学生讨论后得出,把它放进长方体容器的水里,用测量排挤出同体积的水的方法来计算。此时学生的思维到了一个兴奋点。•第四层教师又提出焦点问题:如果是教学楼大厅前的一根圆柱体的石柱子,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它的体积呢?这一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更深的领域,也揭示了学习目标。学生深深体会到:必须探索出计算圆柱的体积的统一公式,并且可以借助长方体体积与圆柱体体积的关系来寻找。2、精选适宜于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同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的变化,他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我们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例如,过多的讲授对一年级学生效果不大,因为他们年龄小,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将一些概念强加给他们,只会带来低效或负效。•再如,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强化对“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指导和运用。•例如教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时,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你有办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小组合作试一试(合作、操作、探索)——说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交流)——用某某同学的办法小组合作再多测出几个不同的圆周长,作好记录,(再合作、再操作、再交流)——你觉得每个圆的周长和它直径有关系吗?
本文标题: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150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