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复习教案-通用优质教案
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复习教案祖因举学习目标.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学习重点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学习过程一.课题引入世间万物纷繁芜杂,各具形态,各有性情,其中颇有些与人情或相近,或相似,或相通的,看着那辽远无际的蓝天,我们时常感叹宇宙的恒常,看到莲花,我们会想起了纯洁无暇的品情,看到杨柳,我们会感受到惜别的绵绵情意,看到黑幕中悬挂的一轮明月,我们会不禁想起了跨越千古得思念”。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一花一草,一树一目,就成为古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中华诗词中有不少咏物精品,意蕴深邃,感人肺腑,令人击节赞叹,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咏物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咏物诗,一起来感受“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蕴。二.考点扫描《考试大纲》对诗歌鉴赏这一考点的要求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得思想内容和作者得观点态度。近几年得高考对咏物诗考查频率较高,—年高考共考查了首咏物诗,选取的大都是以物喻人、形神兼似的咏物诗,如年高考安徽卷中谢枋得的《小孤山》。分析情感和分析手法是考查咏物诗的两种主流题型。托物言志是考查咏物诗的命题核心点,如年安徽卷就分别从“托物”和“言志”两个角度各设一题赏析《醉落魄•咏鹰》词中表现手法与思想情感三.示例感悟﹙一﹚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首诗歌中所描写蝉有什么特点?(提示: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唱的夏蝉。))、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是什么?(提示:只要品性高洁,名声自然远扬,无须外在凭借。))、这首诗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提示:托物言志)﹙二﹚画眉鸟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提示: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提示: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三﹚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象特点。(提示: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泠荒凉。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芳香如故。))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提示: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心志不渝的斗争精神。)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的石灰有何比喻或象征意义?抒发了诗人怎样得一种情怀?﹙提示:诗人以石灰自喻,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勇于牺牲得精神,表达了洁身自好,清白自守得高风亮节,展示了诗人的远大理想和坦荡得胸襟。﹚三.特点总结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借物抒怀,或托物言志,达到“物我一境”的境界,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咏物诗特点归纳如下:.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写作技巧:()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常用修辞——比喻、象征、拟人、对比。()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四.设题类型描述形象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寄托﹙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品思想内容是什么?)五.典型例题。.﹙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分)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如果能读读懂诗中的托物言志,再结合注释二,本题的解答应该不是很难。.﹙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分)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分)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分)【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解析】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广大人世、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和“一生开落任春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已无言,用宋高宗和秦桧以及对女真贵族俯首贴耳、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红”的英勇气慨。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极为深刻。《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年高考重庆卷﹚比较同样对象在不同诗句中表达的情感。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分)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注]崇光:美艳的光彩。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分)()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分)【答案】()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这二首诗都写到了“把烛赏花”的情景,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苏诗先写东风微微地吹拂,海棠花透出高洁美丽的光泽,散发阵阵幽香,使人有空蒙迷茫之感。这时,月亮已转过曲折的走廊,照不到海棠花了。诗人只怕那花儿在深夜里也会睡去,自己更加寂寞,所以点燃起明亮的灯烛,照看着那一簇簇红艳艳的海棠,表达了作者对盛开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而白诗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六.鉴赏步骤归纳:、“读清”全诗、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理解所咏之物得比喻或象征意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要懂得“物”虽为一,而情各有别得道理。还要懂得“物”虽各异,而其情亦有无别得道理。由于作者的经历际遇,情趣爱好不同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例如李商隐在《咏柳》中借秋柳抒发的是壮志未酬的感慨,而曾巩在《咏柳》中借春柳讽刺了得势猖狂的小人。松竹梅虽则各异,但它们凌霜傲雪得风格却毫无二致,因此,不同得诗人在咏不同“物”时,所表达得主题有时却是一样的。七.实战演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分)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分).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三﹚比较阅读咏蝉虞世南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呤。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三首咏蝉诗被前人冠以咏蝉三绝之称,作者从中寄寓得感情是否一样?八.积累总结【参考答案】(一)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二)()答: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三).对于三首诗清人施补化有各很好得评论:“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表明品格高洁的人不需任何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中“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通过餐风饮露的秋蝉形象,表达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也流露了“飞难进”而欲飞、“响易沉”而仍欲响的不甘沉沦的奋进精神。李商隐的《咏蝉》中“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展示了一个怀才不遇、生活清贫的正直文人形象,谴责了当时整个政治集团。三位诗人均借咏蝉比兴,寄托个人不同身世遭遇。三位诗人一为高官,暗喻品行高尚,声望自大;一为囚徒,自哀自怜,显其清高;一为落拓士人,悲蝉悲己,自叹身世。都写得物我无间,情意胶合。【知识储备】.咏物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物喻人、形神兼似的咏物诗,如苏轼的《红梅》(年北京卷)、陈维崧的《醉落魄•咏鹰》(年安徽卷)等;另一类是描摹形象、只求形似的咏物诗,如骆宾王的《咏鹅》、张谓的《早梅》等。.咏物诗标题一般是“咏(题)物”的格式,如贺知章的《咏柳》、黄巢的《题菊花》;或直接以所咏之物为题,如苏轼的《海棠》(年重庆卷)。.咏物明理是指凭借外物阐明某种道理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和咏物明理共同点:表意依托于物而
本文标题:一枝一叶总关情——咏物诗鉴赏复习教案-通用优质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152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