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培优训练:10.1《常见的酸和碱》(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中考考点透视】1、了解常见的指示剂及其与酸、碱作用的变色情况;2、掌握盐酸、硫酸的性质和用途以及酸的通性和原理;3、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和用途以及碱的通性和原理。【知识点梳理】1、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醋酸CH3COOH、硝酸HNO31)盐酸(HCl)物理性质: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看到这是因为浓盐酸有挥发出并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如果长期放置盐酸溶液的质量会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因此,盐酸溶液必须。2)硫酸(H2SO4)物理性质:“纯净”的浓硫酸是、、特性:、、、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可用于干燥酸性气体和中性气体不能干燥碱性气体。3、酸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H+)与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与指示剂的反应酸+金属→盐+氢气(条件:Zn+HCl—Fe+HCl—Al+HCl—Zn+H2SO4—Fe+H2SO4—Al+H2SO4—酸+金属氧化物→盐+水CuO+HCl—Fe2O3+HCl—CuO+H2SO4—Fe2O3+H2SO4—酸+碱→盐+水NaOH+HCl—Ca(OH)2+HCl—Cu(OH)2+HCl—Fe(OH)3+HCl—NaOH+H2SO4—Ca(OH)2+H2SO4—Cu(OH)2+H2SO4—Fe(OH)3+H2SO4—酸+盐→盐+酸CaCO3+HCl—AgNO3+HCl—Na2CO3+H2SO4—BaCl2+H2SO4—4、怎样区分浓(HCl)和(H2SO4)?5、怎样证明H2SO4和NaOH反应后H2SO4有剩余?6、常见的碱:NaOH、Ca(OH)2、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1)氢氧化钠(NaOH)物理性质:氢氧化钠①俗称:、、②(溶于水放热)③在空气中易、变质,因此,氢氧化钠必须如何判断氢氧化钠已经全部变质?用途:①(可用于干燥碱性气体和中性气体不能干燥酸性气体)2)氢氧化钙[Ca(OH)2]物理性质:氢氧化钙水溶液俗称“石灰水”,有性俗称:、。由生石灰和水反应制得(化学方程式放出大量的热)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写出化学方程式)1.氢氧化钠变质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证明方法:a)取样,加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和b)取样,加氢氧化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c)取样,加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NaOH已经变质:或↓1.氢氧化钙变质氢氧化钙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证明方法: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钙已经变质:2.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变质时,固体质量都会增加。4)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部分变质(写出化学方程式)a)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①取样,(如果是固体,就需要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过量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碳酸钠存在:或1.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滤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存在,氢氧化钠部分变质。a)氢氧化钙固体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①取样,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钙存在:或b)②另取少量固体,加氯化铵(或硫酸铵)研磨,如果闻到刺激性氨味,说明氢氧化钙存在,氢氧化钙部分变质:7、碱的化学性质:(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他们都能同时电离出)碱的通性(OH-)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指示剂的反应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NaOH+CO2—NaOH+SO2—Ca(OH)2+CO2—Ca(OH)2+SO2—碱+酸→盐+水见上表见上表碱+盐→盐+碱CuSO4+NaOH—FeCl3+NaOH—MgCl2+NaOH—Ca(OH)2+Na2CO3—8、怎样区分NaOH和Ca(OH)2?9、怎样证明Ca(OH)2和Na2CO3反应后Ca(OH)2有剩余?怎样证明Ca(OH)2和Na2CO3反应后Na2CO3有剩余?【典例精析】例1: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A.没有特殊要求B.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动C.把水缓缓地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动D.迅速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后搅动解析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答案:B例2:厨房内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经①闻气味②尝味道,初步确定其为酸醋。取此溶液少量倒在两个杯子中,分别③加入纯碱和④一枚铁钉,两个杯子中均产生气泡,进一步证明其为酸醋。根据上述信息回答如下问题:(1)①②与③④分别根据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来作判断。(2)你认为③④两个实验是根据酸类的哪些性质设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产生的气体物质从分类看,它们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分别利用醋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物质的检验。①②是利用醋酸的特征物理性质,通过嗅觉和味觉进行检验;③④是利用醋酸与碳酸盐(纯碱)和活泼金属(铁)的化学反应,通过特征现象进行检验;反应中产生的气体分别为CO2、H2,从物质的分类角度来看,分别属于化合物和单质。答案:(1)物理、化学(2)酸能和某些盐反应,酸能和较活泼金属反应(3)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化合物(氧化物),产生的氢气是单质(非金属单质)。【练习】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B.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冒白烟C.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减小D.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热量2、下列物质能与盐酸反应,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的是()A.碳酸钠B.铁C.硝酸银溶液D.氧化铜3、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浓盐酸的挥发性B.浓硫酸的脱水性C.硝酸的氧化性D.碳酸的不稳定性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Fe+6HCl====2FeCl3+3H2OB.Fe2O3+H2SO4====FeSO4+H2OC.Zn+2HNO3====Zn(NO3)2+H2↑D.Cu(OH)2+H2SO4====CuSO4+2H2O5、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A.Zn+H2SO4====ZnSO4+H2↑B.Na2CO3+2HCl====2NaCl+H2O+CO2↑C.Mg(OH)2+H2SO4====MgSO4+2H2OD.NaCl+AgNO3====AgCl↓+NaNO36、下列物质溶于盐酸后,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A.Fe2O3B.CuOC.FeD.NaOH7、以下哪一种物质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A.Fe(OH)3B.Cu(OH)2C.Al(OH)3D.NaOH8、某无色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该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A.蓝色B.红色C.紫色D.无色9、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盐酸除铁锈B.浓硫酸在实验室用作干燥剂C.NaOH可以用于化工原料D.Ca(OH)2可以用作生产大理石10、下列几种碱中,命名不正确的是()A.Fe(OH)3氢氧化亚铁B.Cu(OH)2氢氧化铜C.Al(OH)3氢氧化铝D.Mg(OH)2氢氧化镁11、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用________不断地搅拌,使________扩散,切不可将________注入浓硫酸中.12、某溶液中含有Na+、SO24、H+、Cl-四种离子,各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则显________色,欲证明两种阴离子确实存在,应先加入适量的________溶液,使________完全沉淀,过滤除去,再加入________溶液,以确定________离子的存在.13、现有四种金属Zn、Fe、Al、Mg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均能放出2g氢气,则消耗金属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硝酸钾溶液浓硫酸14、取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mg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加热、过滤,在滤纸上残留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__,测得其质量为ng,滤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原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15、NaOH固体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因吸收________而潮解,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因吸收________而变质,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因此NaOH固体必须________保存.16、当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11g二氧化碳时,恰好完全反应,求所得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7、小强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右图所示),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1)下面是小强对这种现象解释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把其余的解释内容续写完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2)若实验前后温度不变,则实验后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8、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下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A.温度差B.重力差C.压强差D.浮力差(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A现象为,B现象为,C现象为。你认为以上设计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填序号)。(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现象为;第二组同学滴加,现象为。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本文标题:培优训练:10.1《常见的酸和碱》(新版)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174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