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校本作文课程建设研究
“校本作文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户县四中王忠智一、课题的提出(一)理论意义1、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创造性人才,对劳动者的创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第三次“全代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校本作文课程建设研究,就是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独具个性的创新的语言表达能力。2、长期以来,人们在思想观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即教师无疑应在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师生关系。殊不知,这种观念颠倒了教与学双方的矛盾关系,其结果便是使我们强调、研究的中心偏移到了教师如何有效的传授知识上,而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原则:教师之所以进入教学过程,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学”而最终摆脱教师的“教”。从而走上独立地、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自由王国。校本作文建设研究,就是要开发教师、学生、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独具慧眼的观察,独具视角的感悟,独具个性的表达从而达到自主作文的目的。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认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必须面临的一个最困难的问题。”因而必须形成一种新的师生关系:这就是:“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教学应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努力使学生获得摄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校本作文课程的开发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4、在世界各国,教育教学的改革成为了热点。像日本、美国、加拿大一些国家,他们的改革都朝着加强校本课程建设的方向发展,朝着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方向进行,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他们开始认识到了把校本课程引入课堂的重要意义,不仅使学生掌握摄取知识的方法,还注重使他们具备科学创造的精神修养:不仅使学生“学会学习”,还要“学会研究”、“学会创造”。我校承担了重庆市十一五重点课题重庆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研究子课题”璧山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研究”,该课题的核心价值就是培养学生学会研究,学会学习,本课题实际上是该课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二)实践意义1、开展“校本作文课程建设研究”,能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作文是一种最具校本色彩的课程,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能带动学生在基础、阅读、表达、思维等方面的提高。2、把作文的“校本”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因为目前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独具个性的表达”是发展等级得分的一个重要依据。抓好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独具个性的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创新要求、创新实践的训练和研究,符合时代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3、抓好“校本作文课程建设研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的重要途径。4、开展“校本作文课程建设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对教师从经验型转到学者型,适应时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有重要意义。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高一各类文体的入格训练。引导学生独具慧眼的观察和体验。高二文化作文的训练引导学生独具个性的收集材料,组织材料和表达。高三生活化的作文训练引导学生独具个性的表达。三、课题研究的方法1、本课题属行动研强调以校本课程教学理论为指导,将科研、教研与教学有机结合。2、采用”文献分析”、”专题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四、课题研究的对象2013级一、八班学生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分三阶段完成(一)准备阶段(2013.4)选题、理论学习、课题论证。(二)实施阶段(2014.5——2015.1)启动课题研究、进行各种专题的探索课、中期总结、汇编学生优秀作文(三)总结深化阶段(2015.1—2015.4)汇编教师总结论文、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六、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我们根据所定的课题研究计划,在作文教学中注意落实研究计划的内容,现就本课题研究的一些具体作法进行总结。(一)注重理论学习,把理论研究融入到平时的课堂作文教学中去,坚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从理论上进行反思。课题组认为开展教学科研是为了更有效的促进教学。所以我们的课题研究始终遵循”教中研,研中教,教中学,学中教”的原则,心中有了这个课题,理论上就更关注校本作文课程建设方面的教学探讨。当今时代需要的是独具个性的人才,高考作文,也把“独具个性“的表达作为发展等级的评分标准之一,2000年新课标提出,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培养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课题组在学习别人的经验后,注意结合自己的学生实际,开展研究。通过大量的练、写,把作文的创新作为终极目标,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写好基本的记叙文、写出有个性的文章作为研究期的目标,通过老师的探索,学生的努力,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进步。(二)引领学生感受生活,关注社会,拓展写作容量,及时点评、讲解,与学生面批面改,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素养。课题组针对学生作文水平比较低,整个语文层次比较差的实际,在狠抓作文能力提高方面下功夫。课题组采取的做法是引领学生感受生活,关注社会,加大写作容量;及时点评、讲解,与学生面谈,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素养。首先在理念上给学生灌输”大语文”的概念,给学生强调要写好作文,一定要从生活中找到源头活水,从生活中汲取养分,结合文学名著,热点时文的阅读、鉴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积累,让学生学会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思辩,尽快提高作文水平。课题从三方面进行操作:1、要求学生写随笔。每周一篇,老师写上简单的评语并打分,分数打得比较笼统,是优、良、中那种。练这种随笔,有时候结合课堂教学设题,如:讲到《项链》时,要求学生改写情节:假如玛蒂尔德没有丢失项链,情节会怎样发展?又比如,高一时学到《我有一个梦想》,一个老师就要求学生模仿文章的句式,同题作文,写自己的梦想。但更多的时候,是让学生放开来写,自由选材,自由立意,自选文体。学生通过这种练笔,语言表达提高得比较快,而且使学生养成了经常动笔,积极思考的习惯。2、剪报写点评。要求学生收集五到六篇的时文剪辑,两到三篇的点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积累写作素材,让语文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练就对时事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剪报在开始阶段跟踪得紧,一般是两周收一次,打上优、良、中,加上简短的评语;及时表扬好的,教育做得不够好的。3、上好作文课。要求学生能写那种带着镣铐跳舞的文章,要学生能够独立地审题,独立地构思,独立地写作。对学生的堂上作文进行讲评。课题组坚持对学生的每篇文章都写上评语,对个别同学作文问题较突出的,就采取面批面改的做法,到学期末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能够面谈一次。堂上作文占了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一个学期做到有17次作文以上。一个学期让学生仅这种练笔就达到12000字以上。从剪报点评、随笔、堂上作文三方面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成效比较明显,当然也结合作文抓书写,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等。(三)开展了开拓学生思维的系列探索1、从仿写、扩写、缩写、同题作文、到拟写话题作文具体的行文思路指导,都进行了课例的探讨。仿写,着重训练学生仿别人的构思、语言风格以及文章的意境;扩写主要要求学生熟悉按写作要求,补出相应内容,训练学生的想象、联想的思维能力;缩写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同题作文是要训练学生的一题多作,多种构思的能力;拟写写作提纲是要训练学生的快速审题能力。这些训练都是有理论指导,有实践操作,有课后反思和对学生总结评价的。与此同时,课题组还对学生进行了话题作文怎样打开写作思路的训练。2、分析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思维缺陷,总结议论文的常见结构,多进行一些列提纲的作文训练课。课题组经过对学生作文的整体分析,归结出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思维缺陷:就是没有清晰的思路,比如:树立了文章的观点以后,不能够比较有条理地把论证过程写下来。或者是写着写着就换了角度,或者没能把问题说清,说深刻等等。根据学生存在的思维缺陷,有目的地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课,如:分析话题从哪几个环节入手,议论文的常见结构有哪些等。教会学生写文章要有条理。并要求学生在写之前适当列一些提纲。3、注意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1)强化学生的联想思维,拓宽学生认识问题的广度。学生看问题,往往看得比较近,缺乏”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势,这是联想能力不够所致。强化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够拓宽学生认识问题的广度。所谓联想思维,就是学生能够根据立意的需要,对所要抒发的对象进行联想的思维能力,通过联想,使文章显得思路开阔、开合自如,从而避免了认识的肤浅。如: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话题《窗》进行联想思维呢?可以分为四步走。A、就实写实,从具体的物象——窗,写到它的作用;B、由实到虚,从现实的窗,写到想象中的窗,如:心灵之窗,世界之窗,知识之窗…….C、从想象的窗,写到打开这扇窗看到的美妙境界,写到窗在现实生活中沟通的桥梁作用。D、由想象的窗的作用,想到历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闭关自守,国门紧锁,盲目自大,导致外敌的入侵,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再想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国门,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让世人了解中国,接纳中国,使中国成为了东方的巨龙……把握好学生的联想思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联想,如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等。联想的过程,使学生对所认识的事物视野拓得更宽,范围涉及得更广,从而从狭窄的天空中看到另一片蓝天,另一个领地,另一种境界……走出学生死读书的沉闷书屋,去窥探历史,俯仰现实,展望将来。让学生真正拥抱自然,拥抱生活,放眼世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联想是有其方向性的,都是围绕一定的目的展开的,在作文教学中贯穿思维发展主线,扣住思维训练枢纽,从纵深层面上开发智能潜力,提高教学效能,让学生的思维闪出奇异的光彩,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真正做到了这点,学生的思维才充满灵感的火花。(2)强化学生的辩正思维,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可读性强的文章,往往比别人看问题来得深刻,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它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能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的实质,透过现象看出本质,它论证起来,有条不紊,层层演绎,把自己要表达的看法,清晰地用文字传达出来。文章能否做到深刻,就要看小作者如何论证了。一般来说,要提高学生看问题的深度,方法是多样的。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思维能力训练。如比较思维、散发思维的训练等。但是我认为,发展学生的辩正思维是提高学生认识问题深度的关键。我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中,着重突出了对学生进行辩正思维的指导。当学生面对一个作文话题时,要引导学生既要从正面想,也要从反面想,既要想到得,也要想到失,既要想到现在,也要想到过去。培养学生具有起码的辩正思维,是学生看问题避免偏歪的保证。如果学生缺乏辩正思维,看问题容易造成一边倒,好即好到极点,坏即坏到透顶,社会有一点不良现象,就是社会腐败、黑暗,人心不古。有几个害群之马扰乱了社会秩序,就是治安动荡,一片混乱。这样的文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当,连观点都不一定正确,更不用谈是不是好文章了。(3)强化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强调学生看问题视角的新颖独特。如果学生所写的文章,比起同年人来说,要好一些,生动一些,这一定是这篇文章看问题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作文水平,要发挥得更好,还要有创新的意识,求异的思维。其中能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就是创新的表现。曾经要求学生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如何引导学生从比较新的角度切入,写出个性独特的文章呢?按照学生的思维习惯,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一般会写成学雷锋做好事这一类的文章。如果是这样,那不但没有新意,连审题都可能有问题。为了启发学生的求新思维,老师要求学生审准题目,了解话题所体现的内容的深刻性,注意话题的真实内涵,把握话题的延伸性。结果学生对话题能从多个角度切入,而且注意了切入角度的独特性。从受赠者的角度看,他接受了你的馈赠,得到了
本文标题:校本作文课程建设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520324 .html